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曾素贞

(海南省琼海市妇幼保健院琼海海南571400)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在盆腔脓肿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所收治的78例盆腔脓肿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西药,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灌肠治疗,且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3%)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2.1%)相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盆腔脓肿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盆腔脓肿;中医灌肠;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037-02

在临床上,盆腔脓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一般是因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继而所引发的。一旦患有该疾病,若不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将可能引发诸多并发症,例如慢性盆腔痛、宫外孕等,对女性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鉴于此,笔者将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所收治的39例盆腔脓肿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所收治的78例盆腔脓肿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病患均通过临床症状及其腹腔镜检查、B超检查等,最终诊断为盆腔脓肿,其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加、下腹有反跳痛或压痛,存在程度不等的子宫压痛、压痛包块等症状[1]。按就诊的前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9例,患者年龄在20~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3±2.5)岁;病程最长11天,最短1天,平均病程为(4.2±1.9)天;其中23例为已婚,16例为未婚,皆有性生活史。对照组39例,患者年龄在19~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5±3.1)岁;病程最长10天,最短2天,平均病程为(3.9±1.2)天;其中21例为已婚,18例为未婚,皆有性生活史。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明显地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该组患者予以西药治疗,即对患者给予0.5g的甲硝唑、0.4g的丁胺卡那霉素以及5g的氨苄青霉素(过敏患者可以左氧氟沙星替代),静脉滴注,一天一次,持续治疗一个疗程,即一周[2]。在此期间,要求患者保持充分的休息,取半卧位;饮食方面应以半流质、流质为主。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之上,对该组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对患者实施中药灌肠,灌肠所需中药主要有莪术20g、三棱20g、皂角刺20g、桔梗20g、刘寄奴20g、蒲公英10g、苏木20g、花蛇舌草20g。依据中医辨证原则适当加减药物,针对热毒蕴结的患者,可添加紫花地丁、黄柏;痰湿阻滞患者,可添加陈皮、半夏。用布包装好所有药物,加入500ml的水,煎煮并取200ml,将布包去除,再浓煎50ml,每日晚实施中药保留灌肠一次,经前暂停使用,同样持续治疗一个疗程。此外,把之前装有药物的布包,在热气尚未消失前,放在患者的下腹部,即疼痛处,且以TDP远红外线治疗仪进行照射治疗,时间大约为0.5小时。

1.3疗效判定[3]

(1)基本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的全身症状及其腹部体征完全消退,体温与WBC计数恢复正常状态,经妇科检查未发现包块,且B超检查显示脓肿已经消退;

(2)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全身症状及其腹部体征得到了显著改善,经妇科检查发现包块明显变小,程度为2/3,B超检查显示脓肿还没有完全吸收;

(3)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全身症状及其腹部体征有所好转,经妇科检查发现包块变小,且程度在1/3以下,B超检查显示脓肿尚未完全吸收;

(4)经治疗后,患者的全身症状与体征并未好转,甚至有加剧的趋势,B超检查显示脓肿未好转。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予以处理。其中采用(±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分析:通过治疗,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得到了一定的好转,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1%,组间总有效率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

表12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n(%)]

组别例数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3916(41.0)11(28.2)9(23.1)3(7.7)92.3%(36/39)*

对照组3912(30.8)9(23.1)11(28.2)7(17.9)82.1%(32/39)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症状好转时间与住院时间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好转时间为(4.42±2.01)天,住院时间为(9.65±2.51)天,而对照组的症状好转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是(7.63±2.33)天、(15.87±5.23)天,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妇科疾病中,盆腔炎(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PID)在诸多急腹症中占第一位,近几年来,盆腔炎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通常情况下,盆腔脓肿出现在PID的亚急性期、急性期,又或是慢性PID的急性发作期,经由宫颈黏膜,病原菌可渐渐上行,继而使得输卵管受到感染,炎性渗出,随后输卵管黏膜出现上皮坏死或肿胀,管腔发生粘连,伞端闭锁,最终构成输卵管脓肿[4]。经由宫颈附近的淋巴,炎症能够慢慢扩散至其周边的结缔组织,而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导致附近组织出现粘连,且能经由排卵孔,进入到卵巢实质,诱发卵巢脓肿。若患有急性盆腔炎,需及时予以切实、有效的治疗,否则就可能导致盆腔脓肿的发生。盆腔脓肿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加、下腹有反跳痛或压痛以及盆腔包块等[5],若患有该疾病,将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因而,需及时对该疾病进行有效的诊断与治疗。一般而言,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通常采取抗生素或者是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但是,这些治疗方法的治疗时间比较长,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对于盆腔脓肿疾病,中医觉得其是因为正气不足,湿浊之邪阻滞下焦,郁而化热,气机不顺畅,血行不利,大肠传导失利,膀胱气化受阻所致;正是因为如此,在这一疾病的治疗上,需遵循一定的准则,即“行气血”、“扶正气”、“清湿热”、“祛秽浊”,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最终实现疾病治疗的目的[6]。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中药灌肠治疗,灌肠所需中药如上所述,其中,刘寄奴、苏木具有活血散结的作用;三棱、莪术以及皂角刺三种药物,有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的作用;白花蛇舌草与蒲公英有清热解毒之效;桔梗有消肿消肿利咽、宣肺排脓之效。因为直肠与盆腔组织靠近,因而采取肠道给药的方式,可以使盆腔病变组织更快的吸收药液;此外,中药保留灌肠,能够经由直肠静脉丛吸收药液,继而快速发挥药效,起到祛瘀、解毒、散结的效果。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具有操作简单、便捷,且药物易吸收,药效发挥快等优点。另外,在本次研究中,还将之前装有药物的热布包敷在下腹疼痛部位,且采取TDP照射,此举能够经由局部药物的渗入,继而促进脓液的吸收。

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3%)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2.1%)相比较,明显较高;且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在临床上对盆腔脓肿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卜翠柳.自拟化瘀消炎汤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慢性盆腔炎61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9):44-45,46.

[2]赵勤.盆腔脓肿64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3):204-205,207.

[3]庞辰珠.腹腔镜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8):154-155.

[4]刘习书.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9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1):935-935.

[5]刘凤侠.经腹介入治疗盆腔脓肿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10):94-94.

[6]陈伟,雷桂英.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脓肿4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476.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