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荷载作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路工程,损伤本构模型,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疲劳损伤
荷载作用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俊,李志伟[1](2019)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较好描述损伤状态下沥青混合料的黏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明确动态循环荷载对其损伤本构关系的影响,利用经典黏弹塑性流变理论,在Burgers黏弹性模型上串联一个黏塑性元件,并根据损伤力学应变等效原理,建立了一个能体现动态循环荷载作用特点及能考虑加载频率影响的沥青混合料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同时进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研究加载频率、环境温度、应力水平、沥青用量及沥青种类对混合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标定模型参数、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不仅能较好描述沥青混合料在动态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本构关系,还能体现加载频率、环境温度及荷载水平等因素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模型参数意义明确、规律性强,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刘臻,朱大勇,殷永高,邹本辉,侯超群[2](2019)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根式基础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式桩是一种适用于厚覆盖土层地区的新型桩,能有效提高桩的竖向承载力。然而,针对根式桩竖向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相对较少。为了研究其竖向承载特性,利用自制的杠杆加载装置对6种根键位置不同的试桩进行室内试验。通过测量试桩沉降变化,确定桩基承载力;利用土压力盒测定桩底土压力变化,研究荷载在砂土中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等截面桩,根键的设置可有效提高桩基承载力,桩基上根键分布位置对桩基承载力效能发挥有显着影响;单层根键试桩在土中应力的传播范围远于等截面试桩,根键为梅花式分布的试桩在土中应力的传播范围远于贯穿式分布的试桩;试桩根键层数的增加或根键位置的变化均会使土中应力传播范围变化。(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吴涵,陈玉骥,林威,蔡华权,何超凡[3](2019)在《受移动荷载作用的高墩桥跨结构模型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公路、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在路桥的总体设计规划中,对路线指标、路线环境与造价之间的协调度要求日益提高。作为陆上交通的咽喉,高墩桥跨结构是铁路、公路跨越河流、起伏地形的重要架空建筑物,其承载能力和可靠性在工程界得到一致认可。可见,高墩桥跨结构的使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由于车辆的速度和重量日渐提高,桥梁受车辆移动荷载的影响极易发生疲劳损伤甚至是破坏倒塌,因此高墩桥跨结构与工程质量需要得到不断地改善。本文通过建立实体模型和软件分析,研究桥梁车辆移动荷载对桥跨的作用,从而对高墩桥梁进行结构优化,在实际工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Rizwan,Jamil[4](2019)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墙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剪切-弯曲相互作用模型及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OpenSees提供有限元模型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弯剪耦合效应进行分析。由于钢筋混凝土(RC)墙体结构强度高、抗侧刚度大等特性,其常用在高层建筑结构中以抵抗地震荷载、风荷载等侧向荷载,对高层建筑结构性能的影响显着。在高烈度区的建筑结构中,抗震墙作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让其在大震下仍保持弹性是不合理的,此时应该允许抗震墙在大震作用下产生一定的非线性变形。基于OpenSees提供的在单元层面上考虑弯剪耦合作用的单元族建立了适当高宽比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非线性滞回分析模型,以Fixed-Strut-Angle-Model(FSAM)材料模型和二维多垂直杆单元模型(MVLEM)为基础,考虑弯剪耦合作用的多垂直杆模型(SFIMVLEM)在宏观纤维层面上可以表征墙体的弯剪耦合效应。在OpenSees中对24个在恒定轴向荷载和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悬臂抗震墙进行设计与分析。主要分析参数包括:墙体高宽比(1.6,1.8,2.0,2.2,2.4,2.6,2.8,3.0),轴向轴向荷载大小(0.10Agfc')及墙体剪应力大小(约为4.5(fc')~(1/2)psi,5.5(fc')~(1/2)psi和6.5(fc')~(1/2)psi或0.37 fc'MPa,0.46 fc'MPa和0.54 fc'MPa)。依据各个模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钢筋屈服强度计算得到的试件名义抗弯承载力与名义抗剪承载力比值在0.795~0.86之间。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给出了边缘构件配筋率和墙体高宽比的详细信息;(2)分析不同几何尺寸下剪力墙在轴向和侧向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响应;(3)探讨高宽比和抗剪承载力设计水平对剪力墙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影响,并给出了相应模型信息;(4)基于每个墙体试件的图表信息分析了考虑墙体弯剪耦合作用时对墙体性能的影响;(5)给出了研究范围内每个墙体试件的侧向荷载与顶点弯曲位移、顶点剪切位移的关系曲线;(6)比较了弯曲和剪切变形对于剪力墙结构整体侧向变形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吴小锋,朱斌,汪玉冰[5](2019)在《水平环境荷载与地震动联合作用下的海上风机单桩基础动力响应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海风机结构和基础长期承受着巨大的水平向环境荷载。在风机的服役周期中,地震荷载与水平环境荷载会有大概率同时空作用于风机基础上。研发了初始水平环境施加装置,设计了砂土地基中的近海风机单桩基础超重力动力模型试验,从物理模型尺度初步实现了考虑初始水平环境荷载与地震荷载联合作用的单桩基础动力试验。通过超重力振动台试验发现,联合工况下干砂地基和饱和砂地基中风机单桩基础的震后桩身弯矩值要大于初始弯矩值。在饱和地基中部分深度处的震后桩身弯矩是初始弯矩值的4倍。此外桩顶水平位移在施振过程中出现了震荡累加的现象,在饱和地基中震后桩顶水平位移是初始位移的1.3倍。初始水平环境荷载与地震荷载联合作用下风机单桩基础表现出的这种耦合效应对风机的安全服役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在风机基础设计中值得关注。(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陈培帅,夏崟濠,谭贤君,罗会武,杨晓华[6](2019)在《预压荷载作用下砂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淤泥质土地层沉井基础采用砂桩地基处理后其地基承载力实测值远大于设计值的工程问题,结合砂桩施工过程以及沉井施工工艺,为定量研究附加荷载转换为有效应力压密了地层从而促进地基承载力的提高,根据载荷板试验的要求、最大影响深度以及砂桩置换率,自主设计了可重复利用能施加预压荷载的载荷板模型试验装置,并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套装置利用轨道将模型箱滑入反力架的方法实现了预压后地基承载力测试的反复开展;本套装置可以稳定地施加预压荷载,方便地开展载荷板试验;在置换率为36%的砂桩复合地基在180 kPa预压荷载作用下,埋深0.8 m的桩间土11 d后孔压消散68%;桩间淤泥质土预压固结后地基承载力提高了约58%。对于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但容许地基有较大变形的临时工程,砂桩设计可采用该试验装置估算淤泥质土固结后承载力,从而达到减少置换率、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龙广成,杨振雄,白朝能,马昆林,谢友均[7](2019)在《荷载-冻融耦合作用下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的耐久性及损伤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处于冻融服役环境条件下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SCC)的耐久性,设计了轴压荷载-冻融耦合作用模拟试验,对比研究了SCC在冻融循环作用、荷载-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的质量、峰值应力、峰值应变等参数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结合统计损伤理论,建立了相应的损伤本构模型,讨论了损伤变量与冻融循环作用次数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冻融作用,1/3应力水平的轴压荷载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的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劣化速率更大,此时难以抵抗300次冻融循环作用,掺适量聚丙烯纤维或橡胶粉可较好改善其在荷载-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所建立的损伤本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荷载-冻融耦合作用后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其损伤变量与冻融次数具有良好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谢福君,张家生,陈俊桦[8](2019)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压动态和拉动态损伤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经典岩石冲击动态损伤模型和统计损伤力学理论,提出冲击荷载加载条件下的岩石压、拉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和冲击损伤判据模型。在该损伤模型中,将损伤演化关系分为体积压缩损伤和体积拉伸损伤2种。应用提出的损伤模型和经典动态拉伸损伤模型分别进行爆破损伤数值模拟,并将数值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炮孔轴向相比,炮孔径向是爆破破裂延伸的主方向;沿炮孔径向主要发生拉伸破裂,孔底下方主要发生压缩破裂;与基于经典冲击动态拉伸损伤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相比,根据损伤模型得到的爆破破裂范围特别是孔底正下方破裂深度与实测值相差不大且最接近实测值,表明所提出的损伤模型是合理的,具有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胡祥,冯时[9](2019)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荷载作用对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扩散具有重要影响。首先,通过厚壁圆筒理论对混凝土中微观孔结构进行弹性计算得到荷载作用下最几可孔径的计算模型,利用文献中大量试验数据反演压应力和拉应力荷载作用下最几可孔径变化等效系数;其次,Nernst-Einstein方程建立应力状态下氯离子扩散系数计算模型;最后,利用建立的荷载作用下扩散系数模型计算研究不同荷载作用下扩散系数和氯离子浓度时空分布。(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9年02期)
娄诣科,李昕,王文华,左晶晶,钟耀[10](2019)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海上电气平台动力模型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水弹性相似律,完成相似比尺为1∶30的海上电气平台结构动力实验模型的设计。以实测地震动和人工合成地震动作为激励,开展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动力模型实验。运用ANSYS开展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动力时程响应分析。通过实验数据与有限元结果的分析对比得出,在较小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反应极值与地震峰值加速度之间表现为线性关系。随着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增加,水-结构的非线性效应不断增强,导致结构反应极值呈现出非线性变化趋势。因此在极端地震荷载作用下,水-结构的非线性影响不可忽略。由结构的频域反应可知,结构的频域响应与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和激励地震波的频谱特性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荷载作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式桩是一种适用于厚覆盖土层地区的新型桩,能有效提高桩的竖向承载力。然而,针对根式桩竖向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相对较少。为了研究其竖向承载特性,利用自制的杠杆加载装置对6种根键位置不同的试桩进行室内试验。通过测量试桩沉降变化,确定桩基承载力;利用土压力盒测定桩底土压力变化,研究荷载在砂土中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等截面桩,根键的设置可有效提高桩基承载力,桩基上根键分布位置对桩基承载力效能发挥有显着影响;单层根键试桩在土中应力的传播范围远于等截面试桩,根键为梅花式分布的试桩在土中应力的传播范围远于贯穿式分布的试桩;试桩根键层数的增加或根键位置的变化均会使土中应力传播范围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荷载作用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俊,李志伟.循环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刘臻,朱大勇,殷永高,邹本辉,侯超群.竖向荷载作用下根式基础模型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9
[3].吴涵,陈玉骥,林威,蔡华权,何超凡.受移动荷载作用的高墩桥跨结构模型优化研究[J].北方建筑.2019
[4].Rizwan,Jamil.钢筋混凝土结构墙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剪切-弯曲相互作用模型及参数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5].吴小锋,朱斌,汪玉冰.水平环境荷载与地震动联合作用下的海上风机单桩基础动力响应模型试验[J].岩土力学.2019
[6].陈培帅,夏崟濠,谭贤君,罗会武,杨晓华.预压荷载作用下砂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9
[7].龙广成,杨振雄,白朝能,马昆林,谢友均.荷载-冻融耦合作用下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的耐久性及损伤模型[J].硅酸盐学报.2019
[8].谢福君,张家生,陈俊桦.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压动态和拉动态损伤模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胡祥,冯时.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计算模型[J].四川建材.2019
[10].娄诣科,李昕,王文华,左晶晶,钟耀.地震荷载作用下海上电气平台动力模型实验[J].太阳能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