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尘埃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月尘,带电机理,充电过程,空间环境模拟装置
尘埃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薛丹,刘金远,李书翰[1](2018)在《月表尘埃颗粒带电的机理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月尘颗粒在电子束环境下以及紫外源辐照下的带电机理,利用数值方法模拟月尘颗粒在不同背景环境下的充电过程,以探索月表尘埃颗粒的带电机理,进而便于地面月尘环境模拟装置选择合适的月尘带电方式进行空间模拟实验.给出了尘埃在电子束环境下的充电方程,并将紫外辐射带电与具体应用相结合.通过模拟结果可知,在电子束环境下,月尘表面的电荷数随粒径尺寸增大,随电子枪辐照束斑半径减少,随电子枪流强的增加而增多;在紫外源的辐照下,月尘表面电荷数随颗粒尺寸的增大以及紫外线辐照度的增加而增多.由月尘颗粒受太阳紫外辐照带电的数值模拟结果可知,月尘需要在太阳长时间的辐照下才可以带上可观的电荷数,地面模拟该过程需增加辐照源来加速实验.通过模拟结果的分析比较并结合"空间环境模拟装置"中对月尘舱的设计要求,最终优选紫外源辐照带电方式作为月尘颗粒的带电方案.(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13期)
陈龙,段萍,刘金远,薛丹[2](2017)在《尘埃颗粒在等离子体环境中充电弛豫过程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尘埃颗粒广泛存在于宇宙空间、地球大气层、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尘埃颗粒带电特性是其最重要的性质。等离子体环境中的带电尘埃在各个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如月尘充放电研究,托卡马克装置中的边界尘埃杂质输运,尘埃晶格,空间碎片充放电及其利用等研究方向。关于尘埃颗粒带电机理的研究,Whipple在尘埃带电的早期研究工作中,对尘埃颗粒收集等离子体粒子、光电子发射和二次电子发射等带电机理做了理论研究。目前,尘埃在等离子体环境中的充电模型的主要通过轨道限制理论(Orbit-Limited Motion,OLM)得到,但随着等离子体特性的改变,尘埃颗粒的充电弛豫过程及最终饱和电量及电势等特性均会有较大变化。如在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环境中,伴随着很强的等离子体宏观流速;在空间环境中,尘埃碎片颗粒不紧存在于等离子体环境中,还包括高能粒子辐照、强二次电子发射、磁场、紫外射线及月球阴阳交界面鞘层等复杂环境。因此,对尘埃颗粒在不同条件下的充电弛豫过程研究意义重大。本研究工作在考虑等离子体宏观流速和截止速度的情况下,形成一套完整的球型尘埃充电模型,可用于模拟不同等离子体环境、电子束环境及高能辐照环境下的尘埃充电弛豫过程。(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7-07-26)
洪运海[3](2017)在《等离子体中尘埃颗粒对微波传输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日臻完善,然而伴随着火箭尾焰对微波的衰减、极区中层夏季回波现象、“黑障效应”等问题的深入研究,等离子体中的尘埃颗粒对微波传输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微波传输问题中引入尘埃颗粒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同时,尘埃颗粒是如何影响微波传输以及影响机制等问题目前也还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将在等离子体的Drude模型中引入尘埃颗粒的作用,利用递归卷积FDTD算法数值研究尘埃颗粒的各个参数对微波传输的影响,同时,对尘埃颗粒影响微波传输的机制做了一定分析,最后,探讨了非均匀等离子体中微波的传输特性。首先,从OML理论出发,讨论了电子与达到充电平衡状态下尘埃颗粒的相互作用。电子与尘埃颗粒的直接碰撞和库仑碰撞都能发生动量交换,从而推导出了电子与尘埃颗粒碰撞频率的表达式。研究尘埃颗粒的半径、尘埃颗粒的数密度等对电子的碰撞频率的影响。其次,针对Drude模型中电子的数密度和电子的总碰撞频率,在电子总碰撞频率中引入电子与尘埃颗粒的碰撞频率,即将Drude模型引入尘埃等离子中,考虑电子与中性分子、电子与离子及电子与尘埃颗粒的碰撞。同时,还考虑了尘埃颗粒影响Drude模型中电子数密度。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讨论了等离子体的电离度、尘埃颗粒的半径、尘埃颗粒的数密度及尘埃颗粒的电荷量等对电磁波传输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的原因。研究表明,在等离子体中人为引入尘埃颗粒,改变电子数密度和尘埃颗粒本身的参量,将对微波的传输带来明显的影响。最后,建立了非均匀等离子体模型,研究了等离子体密度分布对电磁波传输的影响,考虑了线性递增和线性递减两种电子数密度分布。研究表明:沿着微波传输的方向,电子数密度线性递增等离子体,其后表面附近有很好的吸收效果;电子数密度线性递减等离子体,其前表面附近有很好的反射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朱飞龙[4](2017)在《星际尘埃颗粒演化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随着ALMA和VLA在原有毫米、亚毫米阵列基础上的升级,大大改善了我们对于星际空间中尘埃颗粒大小及其分布的观测,颗粒力学也从工程等方面的应用延伸到了天体物理的研究当中。根据现有的研究工作,在原行星盘等星际空间中密度较高的区域,星际尘埃颗粒的聚合对于研究原行星的早期演化过程有着非凡的意义。星际尘埃颗粒的大小尺度在微米级,而这类介观固体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具体物理过程,以及所引起的系统动力学过程都还不完全明确。因此,我们的工作是建立一个描述介观固体颗粒物间的相互作用模型,并用这个模型来考虑大量星际尘埃颗粒系统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我们的模型把星际空间中的微米级固体颗粒物近似为规则球形颗粒,每个颗粒能在空间中进行平动和转动,它们是构成较大尘埃团簇的基本单位。这些基本颗粒接触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力的作用,我们用分子动力学、经典力学的方法,把这些力归结为由于接触并相对平动产生的摩擦力、吸引力、排斥力,还有由于表面接触并相对转动所产生的滑动、滚动、转动摩擦力矩。在周期性边界体条件的作用下,尘埃颗粒经过重复的非弹性碰撞,能量慢慢耗散。当达到某一临界条件时,尘埃颗粒聚合为团簇,初始的平动和转动转化为团簇整体的平动和转动。尘埃颗粒系统最终会聚合成一个由所有颗粒组成的大团簇或者若干没有相对运动小团簇。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数值分析,我们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程序的正确性,并看到了尘埃颗粒系统聚合为越来越致密、越来越大团簇的过程。由于计算资源的限制,目前的代码规模还很小,我们期望颗粒系统能足够大,团簇增长的过程可以反映原行星盘中尘埃聚合形成最早的行星岩石核的过程。在演化到能够产生重力吸积水平的小行星体之前,我们的模型都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晓雪[5](2017)在《尘埃颗粒大小分布对包络孤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对于尘埃等离子体及其非线性波动现象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它广泛存在于许多领域,如行星环、磁气圈、地球大气层、薄膜涂层、等离子体晶体以及核聚变装置等。同时,尘埃等离子体中不同尘埃颗粒的大小分布对其波动过程也存在着重要影响。本文运用约化摄动方法研究了不同尘埃颗粒大小分布对尘埃等离子体中包络孤波的影响。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包含尘埃颗粒、离子和电子(满足玻尔兹曼分布)的非磁化尘埃等离子体中的非线性包络孤波。运用约化摄动方法推导出了(1+1)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并讨论分析了尘埃颗粒满足多项式分布下对非线性色散关系以及群速度的影响,同时对包络孤波的振幅和宽度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尘埃颗粒大小分布对包络孤波的频率以及群速度等性质存在着重要影响。2.研究了包含尘埃颗粒、自由电子和非热力学平衡离子的磁化尘埃等离子体中的非线性包络孤波。运用约化摄动方法推导出了(3+1)维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并分析了尘埃颗粒在Power Low Distribution(PLD)分布下对非线性色散关系以及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包络孤波的频率随着非热力学平衡离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PLD分布的尘埃颗粒数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此外,包络孤波的传播特性也随不同系统参数的变化而改变。(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赵晓云[6](2017)在《聚变等离子体鞘层中尘埃颗粒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约束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与面壁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尘埃,一方面影响托卡马克装置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影响等离子体约束性能的提高。鞘层是联系等离子体与面壁材料表面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对尘埃颗粒在等离子体鞘层中的特性研究,有助于对尘埃在边界等离子体中输运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尘埃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本文用流体模型研究了聚变等离子体鞘层中尘埃颗粒的特性。进入等离子体中的尘埃颗粒受到电子离子的作用而带电,利用轨道限制理论研究了尘埃颗粒在等离子体中的充电特性。结果显示若不考虑尘埃表面的电子发射,在中性等离子体区域,尘埃带负电,并且尘埃颗粒的半径越大,等离子体的密度越小以及电子的温度越高,都将导致尘埃颗粒充电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尘埃颗粒半径和等离子体中离子质量数越大,都会导致充电平衡时尘埃携带更多的电荷数。通过对聚变等离子体鞘层中不同尺寸尘埃颗粒穿越鞘层时间和充电弛豫时间的计算分析,发现纳米量级的尘埃颗粒进入鞘层时,穿越鞘层的时间远小于尘埃颗粒在鞘层中任意位置的充电时间,进入鞘层后尘埃带电量可被视为常数;而微米量级的尘埃穿越鞘层的时间远大于在鞘层中任意位置的充电时间,进入鞘层中不同位置充电携带电量则满足局域平衡。对于穿越鞘层的时间远大于充电弛豫时间的尘埃颗粒,采用一维坐标空间叁维速度空间的流体模型研究了尘埃颗粒在鞘层中的特性。结果显示尘埃颗粒进入鞘层后,磁场力和重力对尘埃颗粒的影响很小,在鞘边主要受离子拖拽力作用,远离鞘边则主要受电场力的影响,并且电场力在鞘层中大部分空间占主导地位。处于鞘层中的尘埃颗粒,沿鞘层空间的密度逐渐增加、速度逐渐减小。离子到达鞘边的速度越大以及离子的温度越高,都将使得鞘层中尘埃颗粒速度变小、密度增大。对于穿越鞘层的时间远小于充电弛豫时间的尘埃颗粒,研究了两种正离子的等离子鞘层结构以及尘埃颗粒在其中的悬浮特性。在两种正离子的等离子体鞘层中,质量数相对越大的正离子的存在,将会导致鞘层宽度和器壁临界二次电子发射增加、器壁电势和沉积到器壁的离子动能流降低;当含有另外一种质量数相对较小的正离子,给鞘层空间参数带来的影响与质量数较大的正离子则相反。结合两种正离子等离子鞘层的特点,以氢等离子体中含有氩离子为例,用单粒子模型研究了尘埃颗粒由鞘边进入两种正离子鞘层中的特性。结果显示,氢等离子体中氩离子的存在,导致尘埃颗粒能够携带更多的负电荷。通过对进入鞘层中的尘埃颗粒的受力分析,发现只有携带负电的尘埃能够悬浮于鞘层空间,并且半径越小的尘埃颗粒悬浮的位置越靠近鞘边,半径较大的尘埃悬浮于鞘层中间,紧靠器壁位置没有能够悬浮的尘埃颗粒。在氢等离子体中氩离子含量的增加,导致悬浮于鞘层中的尘埃颗粒的半径增大。悬浮于鞘层中同一位置的尘埃颗粒半径大小分别是铍(Be)尘埃、碳(C)尘埃、钼(Mo)尘埃和钨(W)尘埃。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对偏滤器区域以及低杂波天线保护限制器周围存在的尘埃的认识,加深尘埃与边界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理解,不仅能够为EAST长脉冲放电出现的尘埃研究提供理论支持,还可以为ITER装置的运行提供科学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4-20)
Janaina,Tsch?pe[7](2016)在《尘埃颗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6年07期)
宫卫华,张永亮,冯帆,刘富成,贺亚峰[8](2015)在《非均匀磁场尘埃等离子体中颗粒的复杂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在非均匀磁场尘埃等离子体中不规则尘埃颗粒的复杂运动,包括圆滚运动、尖头圆滚运动、圆周运动以及波浪运动等.放置在电极上的圆柱形磁铁的主要作用是改变鞘层的径向分布,进而对颗粒产生径向约束,使尘埃颗粒悬浮于圆柱形磁铁周围,其磁场并不足以磁化颗粒使其做圆滚运动.通过与球形尘埃颗粒的对比实验发现,圆滚运动是不规则尘埃颗粒在等离子体中特有的一种运动.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机理:由于不规则颗粒的自旋而引起的横向反Magnus力对颗粒的圆滚运动起了重要的作用.文中通过受力分析定性地对实验中观察到的非球形颗粒的各种运动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19期)
崔晓静[9](2015)在《尘埃颗粒监测用β探测器敏感度指标的提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述了应用β射线吸收定律测量大气中PM10含量的原理,分析了β探测器测试的特性,并提出了提高探测器测试敏感度的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5年18期)
楠[10](2015)在《带电颗粒用于杀灭病原体并捕捉尘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宇航员进入太阳系执行长期探索任务之前,科学家需要开发出能够使宇航员在太空中种植水果和蔬菜的技术。多年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直在推进人工照明、植物监测设备,以及培养箱等技术的发展,以达到在太空中种植植物的目标。但是,在太空中种植植物不仅要掌握种植技术,还需要防止植物过早成熟、老化。据了解,植物的早熟通常是由过多的乙烯导致的。乙烯是植物自然散发出的一种气体,具有催熟作用。其在航天器等密闭空间中累积会导致植物早熟或腐烂。为了抑制这一过程,20世纪(本文来源于《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期刊2015年09期)
尘埃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尘埃颗粒广泛存在于宇宙空间、地球大气层、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尘埃颗粒带电特性是其最重要的性质。等离子体环境中的带电尘埃在各个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如月尘充放电研究,托卡马克装置中的边界尘埃杂质输运,尘埃晶格,空间碎片充放电及其利用等研究方向。关于尘埃颗粒带电机理的研究,Whipple在尘埃带电的早期研究工作中,对尘埃颗粒收集等离子体粒子、光电子发射和二次电子发射等带电机理做了理论研究。目前,尘埃在等离子体环境中的充电模型的主要通过轨道限制理论(Orbit-Limited Motion,OLM)得到,但随着等离子体特性的改变,尘埃颗粒的充电弛豫过程及最终饱和电量及电势等特性均会有较大变化。如在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环境中,伴随着很强的等离子体宏观流速;在空间环境中,尘埃碎片颗粒不紧存在于等离子体环境中,还包括高能粒子辐照、强二次电子发射、磁场、紫外射线及月球阴阳交界面鞘层等复杂环境。因此,对尘埃颗粒在不同条件下的充电弛豫过程研究意义重大。本研究工作在考虑等离子体宏观流速和截止速度的情况下,形成一套完整的球型尘埃充电模型,可用于模拟不同等离子体环境、电子束环境及高能辐照环境下的尘埃充电弛豫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尘埃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薛丹,刘金远,李书翰.月表尘埃颗粒带电的机理及应用研究[J].物理学报.2018
[2].陈龙,段萍,刘金远,薛丹.尘埃颗粒在等离子体环境中充电弛豫过程的数值研究[C].第十八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摘要集.2017
[3].洪运海.等离子体中尘埃颗粒对微波传输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4].朱飞龙.星际尘埃颗粒演化过程研究[D].云南大学.2017
[5].张晓雪.尘埃颗粒大小分布对包络孤波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7
[6].赵晓云.聚变等离子体鞘层中尘埃颗粒的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7].Janaina,Tsch?pe.尘埃颗粒[J].美术观察.2016
[8].宫卫华,张永亮,冯帆,刘富成,贺亚峰.非均匀磁场尘埃等离子体中颗粒的复杂运动[J].物理学报.2015
[9].崔晓静.尘埃颗粒监测用β探测器敏感度指标的提高[J].价值工程.2015
[10].楠.带电颗粒用于杀灭病原体并捕捉尘埃[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