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麦苗产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割青,籽粒产量,农艺性状
麦苗产量论文文献综述
陈剑锋,张扬,张秋英,蓝新隆,肖卫洪[1](2015)在《收割麦苗对大小麦籽粒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4个不同类型的大小麦割青与未割青的籽粒产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割青后作物籽粒产量减少,农艺性状有所改变,其中有效穗数和单穗粒数下降是造成割青后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割青的籽粒产量与未割青的籽粒产量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差异均达极显着。割青对作物的影响程度:福小麦1号﹥10凡1﹥11凡2﹥福大麦1号。(本文来源于《福建稻麦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王朝朝[2](2014)在《一季度全市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王朝朝)今年一季度,我市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市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发展。 夏粮生产形势良好。自麦播以来,全市农业气候条件(本文来源于《驻马店日报》期刊2014-04-28)
陈剑锋,张扬,张秋英[3](2014)在《不同播种量对大麦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5个播种量(135,180,225,270,315kg·hm-2)对大麦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播种量的麦苗产量和品质存在明显差异。适当增加播种量有利于提高麦苗产量,但当播种量达到225kg·hm-2的水平后,再增加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随着播种量的增大,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试验认为大麦苗生产适宜播种量为225kg·hm-2左右。(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张秋英,陈剑锋[4](2011)在《不同品种大麦苗产量及营养差异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福建省选育的、生产上正在种植利用的5个大麦品种的麦苗产量及其3种营养含量进行比较试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大麦品种多次收割的麦苗产量,以及叶片中的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和SOD酶活性等,都存在明显差异。福大麦1号除了叶绿素含量比闽麦02稍低外,麦苗产量、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都比其它4个品种优越。试验认为,进行大麦品种筛选对于麦苗产品生产开发是必要的。(本文来源于《大麦与谷类科学》期刊2011年04期)
王玉堂[5](2011)在《秋播前晒晒种 麦苗壮产量增》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晒种能防霉、防虫,促进后熟,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有利于壮苗增产。据试验,晒比不晒的麦种,发芽率高14.6%~17.0%,平均增产14.5%。另有资料表明,在播种前30天和10天各晒一次的麦种,其虫蚀率和发芽率分别为(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期刊2011年22期)
张秋英,陈剑锋,叶月华[6](2010)在《不同施肥方法对大麦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在适宜的复合肥施用量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等量复合肥(62.5 kg/667 m2)不同时期分配比例对麦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量复合肥做基肥一次性施用的麦苗产量最高,综合营养品质也较好,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明显提高。随着基肥和前期追肥比例下降,麦苗产量和品质均呈现下降趋势。试验认为,以收获嫩麦苗为目的的大麦生产,由于生长期短和多次割青,前期养分需要量明显加大,栽培上应高度重视增加基肥和前期施肥比例。(本文来源于《大麦与谷类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陶红,乔海龙,沈会权,陈晓静,陈和[7](2009)在《麦苗鲜叶产量及刈青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不同大麦和小麦品种在早播条件下鲜叶产量以及刈青后籽粒产量的试验研究,选择适宜本地区早播种植、刈青后收获籽粒的叶粒兼用大麦、小麦品种。结果表明:二棱大麦扬农啤5号、花30和苏啤3号及小麦品种矮早王冬前鲜叶产量较高。春后第2次刈青,裸大麦六棱子鲜叶产量最高。随刈青次数的增加,各品种成熟期籽粒产量,大麦品种中除大中88-91和花30变化不大外,其它均比正常播种生长的低。因此,大中88-91宜作为早播叶粒兼用多棱大麦品种,花30宜作为早播叶粒兼用二棱大麦品种,扬麦11和5E122可作为早播叶粒兼用型小麦品种。(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09年10期)
张秋英,陈剑锋,叶月华[8](2008)在《不同施肥量对大麦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研究了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大麦苗产量及其麦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S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复合肥施用量有利于麦苗产量和可溶性蛋白质的提高;但过高的复合肥施用量(87.5 kg/667 m2)麦苗的增产效果减弱,且叶绿素含量和SOD酶活性也出现下降。试验表明,在当地适量基施垃圾土的条件下以每667 m2配施62.5 kg复合肥(N∶P2O5∶K2O=16∶16∶16)为宜。(本文来源于《大麦与谷类科学》期刊2008年04期)
朱傅祥,商兆堂,蒋名淑,陈启平,朱富国[9](2001)在《啤麦苗情对产量及穗粒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 10多年来啤麦苗情与单产和穗粒结构关系的计算分析 ,得出了啤麦在不同生育阶段影响单产及穗粒结构的主要苗情 ,并建立起其间的线性关系模式 ,为定量分析啤麦苗情对单产及穗粒结构的影响 ,根据可能的影响程度及时调整田间管理措施 ,为使群体结构向着高产的方向发展 ,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大麦科学》期刊2001年03期)
刘党培,刘生荣[10](1998)在《PLTPA浸种对麦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PLTPA小麦浸种试验表明,药剂浸种具有明显的增根促蘖和提高干物质生产能力的作用。苗期调查结果表明,PLTPA浸种使小麦蘖、次生根以及地上和地下部分干物质显着增加。收获时测定发现,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变优,其中成穗率提高了12.5%,穗数显着增加,不孕小穗也显着减少14.6%,最终获得5812.5kg/hm2的较高产量。(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1998年06期)
麦苗产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王朝朝)今年一季度,我市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市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发展。 夏粮生产形势良好。自麦播以来,全市农业气候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麦苗产量论文参考文献
[1].陈剑锋,张扬,张秋英,蓝新隆,肖卫洪.收割麦苗对大小麦籽粒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J].福建稻麦科技.2015
[2].王朝朝.一季度全市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N].驻马店日报.2014
[3].陈剑锋,张扬,张秋英.不同播种量对大麦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4
[4].张秋英,陈剑锋.不同品种大麦苗产量及营养差异比较[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
[5].王玉堂.秋播前晒晒种麦苗壮产量增[J].北京农业.2011
[6].张秋英,陈剑锋,叶月华.不同施肥方法对大麦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0
[7].陶红,乔海龙,沈会权,陈晓静,陈和.麦苗鲜叶产量及刈青对产量性状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9
[8].张秋英,陈剑锋,叶月华.不同施肥量对大麦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8
[9].朱傅祥,商兆堂,蒋名淑,陈启平,朱富国.啤麦苗情对产量及穗粒结构的影响[J].大麦科学.2001
[10].刘党培,刘生荣.PLTPA浸种对麦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