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论文文献综述
巢雪[1](2019)在《完善中国与东盟执法安全合作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这标志着双方的执法安全合作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7年来,双方通过务实合作有效打击了区域内的跨国犯罪,维护了各国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在看到合作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当前区域内的整体安全形势仍旧不容乐观。“金叁角”地区的毒品犯罪“死灰复燃”,南海海盗问题卷土重来,跨国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新型犯罪不断出现……严峻的跨国犯罪形势提醒我们,当前双方的执法安全合作亟需完善。此外,东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起点和重要推进方向,也是落实我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重点区域。因此,中国应积极推动与东盟执法安全合作的深化和升级,营造良好的地区环境,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周边外交战略的落实提供助力。本文基于“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视角,将中国与东盟的执法安全合作视作域内各国联合供给区域性安全公共产品的过程,并从“供给意愿、供给能力、供给制度”叁个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中国与东盟供给的“制度”这一“中间公共产品”以及“安全”这一“最终公共产品”的评析,本文总结了双方执法安全合作的现状,并指出了当前区域内存在的安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供给制度中的规范系统和组织系统建设不足等问题。最后,本文从“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供给区域性安全公共产品的动力和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供给意愿、提高供给能力、完善供给制度等完善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期刊2019-06-10)
李佳媛,庞晓东[2](2017)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投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世界各地区面临的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愈加突出。由于"世界政府"缺失,目前并没有有效的"全球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补充,为解决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以公共产品的形态为标准,从资源性公共产品、基础设施性公共产品、服务性公共产品、制度性公共产品、文化性公共产品五个层面进行探讨,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供给机制的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有效改善沿线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且进一步改善各国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并对"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对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期刊2017年38期)
寇铁军[3](2017)在《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自主供给的行动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政府状态下的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需要区域内国家的相互合作。不同于传统公共产品政府强制和市场竞争供给,也区别于一般意义上国际公共产品霸权单边供给和发展援助自愿捐赠,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是有共同利益的区域内国家自主组织与联合行动的动态过程,属于集体行动问题。基于国家理性的行为假定,具体解决"由谁组织"和"如何组织"两个核心问题,国家间的策略互动最终实现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自主供给。(本文来源于《中国财政学会2017年年会暨第21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4-21)
胡望舒,寇铁军[4](2016)在《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研究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全球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有效补充和解读区域合作的新视点,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及其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关于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内涵界定、主要分类、供给模式及资金来源,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文献评述。现有研究虽加深了人们对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认识,但离成熟、规范的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理论还有较远的距离。据此,文章最后就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后续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加强传统公共产品理论与公共选择学派公共产品理论的融合、强化需求与供给机制分析、重视中国因素。(本文来源于《地方财政研究》期刊2016年09期)
卢光盛[5](2015)在《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与GMS合作的深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的GMS合作已经进入第叁个十年发展阶段,它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从相对较为单纯的经济合作向更为全面、综合和深入的区域合作或一体化进行转型、升级。本文提出,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缺失是当前制约GMS合作深入发展的障碍因素,也是未来应予重视的工作方向。未来GMS区域合作进程中需要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主要是叁个大的范畴:即以维护地区稳定为核心的安全性公共产品;以促进地区发展为核心的经济类公共产品;以构建区域内和谐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文化类公共产品。在未来GMS区域公共产品问题上,中国应考虑作为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发挥积极作用,并把之作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以及周边外交"亲诚惠容"新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加以继续探索和实践。(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孙灿[6](2013)在《粮食安全与国际关系——一种基于区域性公共产品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历史表明,粮食安全与国际关系有着紧密的联系。粮食安全包含了粮食在数量供给和质量可靠两方面的安全。粮食安全具有典型的区域公共政策意义,采用区域性公共产品理论来分析粮食安全与国际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该问题的新路径。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和新兴经济体的中国理应重视粮食安全在开展周边外交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经济界》期刊2013年06期)
苏韦铨[7](2012)在《国际关系中的“区域性公共产品理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产品理论从经济学领域被引入国际关系学领域后倍受重视,对研究霸权国下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随着世界政治区域性特征的新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公共产品理论在某些方面显然已经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很多学者根据国际政治的这一新特征提出区域性公共产品理论以应对后霸权时代的国际秩序。目前来看,年轻的区域性公共产品理论发展显然还未取得独立的地位,对国际公共产品理论存在巨大的依赖性,本文就此进行分析,进一步解释区域性公共产品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关系及其运用,并借此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黄永新[8](2011)在《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视角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下,部分国内外学者把经济学上的公共产品理论应用到解决区域性国家间的公共事务,形成了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理论。本文借鉴了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概念,分析其供给的主体及融资方式,并应用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1年08期)
黄河,吴雪[9](2011)在《环境与国际关系:一种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后冷战时代,随着传统的军事安全地位的相对下降,全球环境问题正渗透到国际关系领域成为许多国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成为国际冲突中的一个新热点。对于全球环境问题,传统经济学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并不适用,因此有必要对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国际公共产品"理论进行改造和重构,提出"环境类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概念。有关国家为了本地区的环境安全而联合起来共同生产和维护环境类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也必将成为今后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特点。(本文来源于《国际展望》期刊2011年02期)
张磊,徐琳[10](2010)在《从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角度析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韩自贸区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成为了提供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有效途径。中国作为地区性大国,在推进东亚区域合作方面责任重大,其利益亦不应仅仅局限于贸易创造效应。在目前东亚地区大国间尚难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中韩自贸区建设将成为本地区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集体供给的有益尝试。(本文来源于《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期刊2010年02期)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世界各地区面临的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愈加突出。由于"世界政府"缺失,目前并没有有效的"全球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补充,为解决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以公共产品的形态为标准,从资源性公共产品、基础设施性公共产品、服务性公共产品、制度性公共产品、文化性公共产品五个层面进行探讨,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供给机制的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有效改善沿线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且进一步改善各国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并对"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对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提出相关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论文参考文献
[1].巢雪.完善中国与东盟执法安全合作路径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9
[2].李佳媛,庞晓东.“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投资策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
[3].寇铁军.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自主供给的行动逻辑[C].中国财政学会2017年年会暨第21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7
[4].胡望舒,寇铁军.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研究评述[J].地方财政研究.2016
[5].卢光盛.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与GMS合作的深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6].孙灿.粮食安全与国际关系——一种基于区域性公共产品视角的分析[J].经济界.2013
[7].苏韦铨.国际关系中的“区域性公共产品理论”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
[8].黄永新.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视角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基础设施建设[J].特区经济.2011
[9].黄河,吴雪.环境与国际关系:一种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视角[J].国际展望.2011
[10].张磊,徐琳.从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角度析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韩自贸区建设[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