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结构论文-崔娜,孙文超,谭春青,汪建文

换热器结构论文-崔娜,孙文超,谭春青,汪建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换热器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型燃气轮机,板翅式换热器,结构优化,熵产

换热器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崔娜,孙文超,谭春青,汪建文[1](2019)在《基于燃气轮机的板翅式换热器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微型燃气轮机板翅式换热器结构参数与燃气轮机性能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板翅式换热器多目标分析和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种设计条件(定燃烧室吸热量和定涡轮出功)下板翅式换热器关键参数对板翅式换热器和燃气轮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燃烧室吸热量和涡轮出功的主要因素为换热器压损而并非换热器效能,2种设计条件下各参数的变化趋势一致(除燃烧室吸热量和涡轮出功外);在对翅片结构进行优化后,涡轮出功增大了6.8%,燃烧室吸热量减少了5.1%;相对于基本参数,优化后翅片厚度、翅片间距和波纹角减小,翅片高度增加,保证了板翅式换热器具有较小的压损;采用■耗散最小和采用熵产最小为优化目标时无明显区别。(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林伟杰,武全萍,马竞男[2](2019)在《基于有限元模拟的板式换热器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压力容器,其结构强度的优劣对换热器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本位利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了板式换热器的叁维模型,并结合ANSYS软件对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了板式换热器结构应力的分布情况。通过结果分析,可以为板式换热器的结构优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30期)

黄俊超[3](2019)在《发夹式换热器密封结构的选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工程中常见发夹式换热器的密封结构进行归纳总结,从使用工况、介质干净程度、制造等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给出几种典型密封结构,为发夹式换热器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期刊2019年05期)

谭蔚,姜淞元,邹建东,贾占斌,郭凯[4](2019)在《板式换热器波纹板片结构承载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板式换热器波纹板片结构参数对结构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波纹板片的结构承载能力与展开系数和板片厚度成正相关,与波纹倾角和波高成负相关,梯形波纹板片的结构承载能力最佳。对波纹板片进行合理地结构优化,可以在15%~60%范围之内降低板片的结构应力,并且将板片的刚度值提升1. 5~4. 5倍。(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9年05期)

郑维朋,刘小平,陆建宁,杨桂兰,董人和[5](2019)在《复合间壁螺旋盘管结构上升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动态试验对复合间壁式螺旋盘管结构焦炉上升管换热器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炼焦期内荒煤气进出口温度、换热量、换热器壁温、换热器内各环节换热系数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导热油进口温度下荒煤气进出口平均温差在130~200 K;荒煤气出口温度高于焦油蒸气凝结温度(703 K),不会出现焦油蒸气大量凝结的情况;荒煤气的辐射换热系数变化较大;荒煤气对流和辐射换热量较为接近,二者均约占总换热量的20%,炭化室辐射换热量约占总换热量的60%;HD多孔介质粉末夹层的导热性能较为稳定,有效换热系数约为理论值的20%。(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马庆磊,韩培[6](2019)在《几何态上升管换热器的结构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几何态上升管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并对1台运行2年多的上升管换热器进行了解剖分析,发现其无腐蚀、无泄漏、内壁无焦油石墨析出,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刘海燕,王萌萌,金劲涛,顾昕[7](2019)在《基于火积理论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优化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平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和阻力性能,应用了换热器常用评价标准PEC准则和火积理论对两种换热器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火积耗散极值原理对两种换热器的传热火积耗散率、阻力火积耗散率以及总火积耗散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火积耗散理论分析换热器性能的结果与传统换热器评价标准PEC准则相符,说明了火积耗散理论的可靠性;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改进,火积耗散率也均优于原始结构,表明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性能得到较大改善;两种换热器传热火积耗散率值要远远大于阻力火积耗散率,约为阻力火积耗散率的一千余倍,说明传热损失为换热器的主要不可逆损失。(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尚拓强,杨刚[8](2019)在《空气换热器局部结构形式对气体流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工况中气体换热装置经常出现换热能力与设计计算结果不符的情况。为了探究其原因,文章建立叁维模型,模拟壳程内冷空气的流动状态并分析气体的分布特点,探讨了改变换热装置局部结构对气体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局部结构可以增大有效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从而为换热器设计提供了除热力计算以外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工业炉》期刊2019年05期)

陈施佳,陈之华,杨蒙,董建锴,郑文科[9](2019)在《对流-辐射型墙面板换热器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对流-辐射型墙面板换热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采用j/f1/3作为综合性能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模拟分析结构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得出墙面板换热器的优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翅片高度由20 mm增大到30 mm时,空气侧换热能力的增大幅度大于压力损失的增大幅度;当管中心距由30 mm增大到45 mm时,空气侧换热能力增大而压力损失减小;当翅片间距由5 mm增大到10 mm时,空气侧换热能力的增大幅度大于压力损失的增大幅度;墙面板换热器的优化结构为翅片间距10 mm,翅片高度30 mm,管中心距45 mm。(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9年09期)

王翰,郑维信,李义民[10](2019)在《单管程膨胀节结构浮头式换热器的制造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单管程、管程介质入口带波纹管膨胀节结构浮头式换热器的生产制造技术,分析了因其结构特殊而带来的各个制造技术难点,从防变形、装焊顺序、热处理以及水压试验方面分析,制定合理制造方案,从而为此类特殊结构浮头换热器的制造提供具体制造经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工装备》期刊2019年05期)

换热器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压力容器,其结构强度的优劣对换热器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本位利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了板式换热器的叁维模型,并结合ANSYS软件对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了板式换热器结构应力的分布情况。通过结果分析,可以为板式换热器的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换热器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崔娜,孙文超,谭春青,汪建文.基于燃气轮机的板翅式换热器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J].动力工程学报.2019

[2].林伟杰,武全萍,马竞男.基于有限元模拟的板式换热器结构分析[J].科技风.2019

[3].黄俊超.发夹式换热器密封结构的选用[J].化工设计.2019

[4].谭蔚,姜淞元,邹建东,贾占斌,郭凯.板式换热器波纹板片结构承载特性研究[J].化工机械.2019

[5].郑维朋,刘小平,陆建宁,杨桂兰,董人和.复合间壁螺旋盘管结构上升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

[6].马庆磊,韩培.几何态上升管换热器的结构及性能分析[J].中国高新科技.2019

[7].刘海燕,王萌萌,金劲涛,顾昕.基于火积理论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优化结构分析[J].热能动力工程.2019

[8].尚拓强,杨刚.空气换热器局部结构形式对气体流场的影响[J].工业炉.2019

[9].陈施佳,陈之华,杨蒙,董建锴,郑文科.对流-辐射型墙面板换热器结构优化[J].制冷与空调.2019

[10].王翰,郑维信,李义民.单管程膨胀节结构浮头式换热器的制造技术[J].中国化工装备.2019

标签:;  ;  ;  ;  

换热器结构论文-崔娜,孙文超,谭春青,汪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