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十二音序列音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韦伯恩,十二音序列合唱作品,《眼波之光》,核心集合
十二音序列音乐论文文献综述
宋佳丽[1](2018)在《韦伯恩十二音序列合唱作品《眼波之光》Op.26音乐语言的构造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韦伯恩(Anton von Webern,1883-1945)高度理性化的创作实践让他在20世纪新维也纳乐派中占据重要地位。本论文以韦伯恩十二音序列合唱作品《眼波之光》Op.26为主要研究对象,旁及作品Op.18、Op.23、Op.25和Op.29作为佐证,运用音级集合分析法、十二音序列分析法及相关后调性音乐理论对其音乐语言的构造进行透彻分析;以学科交叉的研究姿态,即以数学中的“映射”概念和文学中的“互文性”理论对作品中音乐语言的运行机制与策略进行多方位的阐释,最终以探寻韦伯恩高超的创作手法与深邃的观念精神内涵为主旨目标。本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说明,缺一不可的关系。第一部分从音乐语言的构造入手,以时间线为主轴,通过对原型序列多样态切分与归并,从而发掘出核心集合3-3(014),并对其音程结构在音乐语言单位中的渗透力作深入剖析;通过对原型序列音程结构之空间组合与不变音级之空间聚合的分析,又进一步印证了该核心集合的音程结构对作品局部及整体所具有的控制力。第二部分以关于音乐语言的机制为问题导向,以“映射”为法,深入挖掘核心集合所具有的结构力及由此引起的形式美;运用互文性理论来阐释歌词文本与音乐文本之互文性关联,并对其机制策略,即作曲家践行“理性神学”的开创者柏拉图所提倡的“歌词先行”、“音乐服从于歌词”等音乐理念进行详细阐释。本论文着眼于韦伯恩的声乐作品,发端于对核心集合3-3的发掘,论证韦伯恩通过简约性的艺术手法在材料极端限定之下所创造出的多样对立统一的、丰富的音乐世界。(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天宏[2](2015)在《自由无调性、十二音序列音乐视唱教学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音乐视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无调性视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调性"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和声学中的"调性"意义,它没有调性中心,并通过非调性原则的音高组织来呈现的。在自由无调性、十二音序列音乐视唱作品中,音级作为个体存在,所以音级与音级之间所形成的音程再也不是调性音程,而是相对独立的音程,往往是增、减的变化音程,无调性依托。所以就要刻意地练习这些变化音程,在内心听觉当中建立这种相对独立的,非自然音程的"音程感"。如此,才可让自由无调性、十二音序列音乐视唱的练习变得更为可行与充实。(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5年09期)
冯丽[3](2014)在《十二音序列在五声民族音乐中的运用典范——析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一文中研究指出《涉江采芙蓉》是作曲家罗忠镕于1979年创作的第一首"中国化"的十二音作品。该曲在严格运用西方序列音乐写作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独具个性的创造,融入了中国民族的五声音调。这种跨时空、跨民族文化的融合,影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笔者试从序列设计、旋律塑造、调性处理等方面进行方析,以期为我国民族音乐创作提供一些借鉴。(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黄凯然[4](2013)在《十二音序列音乐中的混沌·分形现象研究——以高为杰管弦乐作品《日之思》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混沌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来的新兴学说。这一学说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的第叁次革命。本文选取高为杰教授的管弦乐作品《日之思》作为分析范例,通过对作品乐外、乐内的种种细节进行观察与分析,从微观上阐述音乐作品中的混沌现象,并力图找出混沌分析法相对于传统音乐作品分析法在分析近现代作品中的优势和突破点。(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13年02期)
温德青[5](2012)在《勋伯格还没死——论十二音序列音乐的后续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上看"勋伯格是否死了"是一个伪命题,其实当今作曲教学以及音乐创作中一个崭新的重大命题。文章的目的试图在音乐史的大背景下,回顾勋伯格及其新维也纳乐派为十二音序列音乐所制定的一些基本原理,并以一些当代中外作品为例,纵横交叉地论证这些原理在后人的音乐创作里一直发挥后续影响的事实,提出与布列兹截然相反的意见:"勋伯格还没死!"寄希望于青年作曲家把十二音音乐作为音乐创作的一种重要基本功来训练,以便在当代音乐创作中游刃有余,创造出经得起音乐史推敲的伟大作品。(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徐言亭[6](2011)在《广西壮族音乐元素与十二音序列结合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壮族音乐的主要构成类型以五声化为主,辅之以叁音列、四音序列以及六声、七声等音阶形式。壮族音乐元素与十二音序创作技法的结合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可结合形成四音序列、五声性序列、六声化序列等形式。(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1年04期)
郭龙[7](2011)在《神圣简约主义十二音序列音乐——约翰·塔文纳《阿赫玛托娃安魂曲》写作手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二音序列音乐与简约主义音乐是上个世纪先后产生的重要音乐流派,简约主义音乐在其本质上与十二音序列音乐是对立的。本文通过对《阿赫玛托娃安魂曲》的分析,研究其中的宗教音乐元素以及将十二音序列音乐与简约主义音乐结合起来的途径。(本文来源于《音乐探索》期刊2011年02期)
周波[8](2010)在《中国当代音乐作品中十二音序列对称等分模式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二音作曲技法的传入,对中国当代音乐的创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过国内作曲家们的反复思考与实践,十二音作曲技法与我国的民族音乐之间有了自然、融洽的结合,并且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序列音乐作品,其中有一部分作品运用了对称等分模式的创作手法,究其根源还是源自于我国的民族音乐之中。(本文来源于《歌海》期刊2010年04期)
姚恒璐[9](1998)在《非调性的十二音序列分析与音级集合分析(上)──对两种非调性音乐分析途径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二音序列音乐是以十二平均律半音的排列及其对住进行音乐创作,音乐作品的写作是基于种种不同的十号排列的变化;而在另一些斐生作品中,却并不是总按照十二个半音的排列方式作曲,对于种种非调性音乐音高组织须以汪同的分析手段力。以认识。本文主要针对(1)十二音序列的分析;(2)十二音音级集合的分析这两种非调性音乐的分析方法,选用叁个以不同的十二音作曲拉法写作的典型谱例,向读者阐述分析的要点。(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1期)
王震亚[10](1990)在《民族音阶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延伸(九声音阶·含五声音阶因素的十二音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 音律音阶的衍变,在人类音乐文化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遥远的洪荒时代,先民如何从可以无限细分其高低的声音中,找到可以按原始的音律,发出出入控制其高低的声音作为一种表现手段?由于声音转瞬即逝,未留下可以据以确切断定这个飞跃是在什么年代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依据。但这个飞跃开始了人类音乐文化的篇章,异常重要。这个飞跃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人类进化到一定阶段就会找到自己的音律。其产生似乎是多元的。各民族在自己的音乐实践中都形成了自己的音律、音列、音阶、调性、调式等等。其间有同有异。音律音阶有(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1990年02期)
十二音序列音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音乐视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无调性视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调性"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和声学中的"调性"意义,它没有调性中心,并通过非调性原则的音高组织来呈现的。在自由无调性、十二音序列音乐视唱作品中,音级作为个体存在,所以音级与音级之间所形成的音程再也不是调性音程,而是相对独立的音程,往往是增、减的变化音程,无调性依托。所以就要刻意地练习这些变化音程,在内心听觉当中建立这种相对独立的,非自然音程的"音程感"。如此,才可让自由无调性、十二音序列音乐视唱的练习变得更为可行与充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十二音序列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1].宋佳丽.韦伯恩十二音序列合唱作品《眼波之光》Op.26音乐语言的构造与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2].王天宏.自由无调性、十二音序列音乐视唱教学研究与分析[J].音乐创作.2015
[3].冯丽.十二音序列在五声民族音乐中的运用典范——析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4
[4].黄凯然.十二音序列音乐中的混沌·分形现象研究——以高为杰管弦乐作品《日之思》为例[J].中国音乐.2013
[5].温德青.勋伯格还没死——论十二音序列音乐的后续影响[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
[6].徐言亭.广西壮族音乐元素与十二音序列结合的可行性研究[J].艺术探索.2011
[7].郭龙.神圣简约主义十二音序列音乐——约翰·塔文纳《阿赫玛托娃安魂曲》写作手法分析[J].音乐探索.2011
[8].周波.中国当代音乐作品中十二音序列对称等分模式的运用[J].歌海.2010
[9].姚恒璐.非调性的十二音序列分析与音级集合分析(上)──对两种非调性音乐分析途径的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8
[10].王震亚.民族音阶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延伸(九声音阶·含五声音阶因素的十二音序列)[J].中国音乐学.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