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螺旋状纳米碳纤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螺旋碳纤维,二氧化硅颗粒,双相纳米填料,原位生长
螺旋状纳米碳纤维论文文献综述
辜其隆,陈建,蒋友淑,谭苏芸,代祖洋[1](2018)在《螺旋纳米碳纤维原位生长二氧化硅及其对天然橡胶补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螺旋纳米碳纤维(CCNFs),然后在其表面原位生长纳米SiO_2颗粒,最终制出SiO_2/CCNFs双相纳米填料,用扫描电镜(SEM)及红外光谱(FTIR)表征双相纳米填料。再用该双相纳米填料部分取代炭黑填充天然橡胶,测试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SiO_2/CCNFs在1 125 cm~(-1)处有Si—O—Si的特征峰,在756 cm~(-1)处存在Si—C键的振动峰,说明SiO_2与CCNFs是通过化学键结合而非物理吸附。添加双相填料后,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提高,当添加量为2%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 MPa、833%,相比空白样纯炭黑N330分别提高了8. 5%、23. 7%,初步实现了绿色轮胎所要求的同时提高强度与弹性等指标。(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8年10期)
任娇,金永中,陈建,王璐,代祖洋[2](2018)在《前驱体法制备螺旋纳米碳纤维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酒石酸铜为催化剂前驱体,乙炔为碳源,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石墨基体上制备螺旋纳米碳纤维。通过综合热分析仪、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反应产物的分解温度、形貌和物相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酒石酸铜热分解铜纳米粒子的初期温度为270~350℃;在450℃热分解获得的铜粒子粒径分布在40~120nm之间,分散性良好。螺旋纳米碳纤维的形貌与合成温度存在相关性,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不利于其生长,尤以450℃为最佳。在450℃制得的螺旋规则、形貌均匀,直径分布在40~120nm之间,表明分散性良好的铜催化剂粒子有利于优质螺旋纳米碳纤维的合成。(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07期)
罗少伶,陈建,代祖洋,聂松[3](2018)在《SiO_2-螺旋纳米碳纤维双相炭黑的制备及结合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相炭黑是新型的填料,螺旋纳米碳纤维(HCNF)是具有特殊结构的炭材料。以气相生长HCNF为基础,通过原位生成法制备了双向炭黑——SiO_2/螺旋纳米碳纤维(SiO_2-HCNF),研究了SiO_2-HCNF的制备与性质。最后与炭黑N330和HCNF进行结合胶性能对比。结果表明:SiO_2-HCNF结合胶的抗拉强度较天然橡胶(NR)提高了0.2MPa,较HCNF结合胶提高了0.098MPa,并且结合胶量也提高了8.27%。(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01期)
王紫君[4](2016)在《螺旋锥形鱼骨式纳米碳纤维的微观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分子力学方法以及对鱼骨式纳米碳纤维的结构分析,系统的计算并对比了分别采用迭杯模型和螺旋锥模型构造的鱼骨式纳米碳纤维结构势能。分别对鱼骨式纳米碳纤维四个重要的结构参数(如:顶角、外径、内径和石墨片层数)进行调变并考察其对鱼骨式碳纤维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参数对结构的稳定性均存在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经验关系式和几何结构的分析可以分别得到最大内径和最小内径。为了探究纳米碳纤维的几何结构对其自身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原因,本文选择两种项角不同的石墨锥,并分别按母线平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能量的分析与比较。通过比较两种纳米碳纤维对应部分的能量发现,石墨锥中靠近顶端的六元环扭转程度较大,变形较为严重,不利于纳米碳纤维的稳定存在。尤其对于小顶角的纳米碳纤维,其稳定性受顶端应力的不利影响更为显着。通过增大纳米碳纤维的中空程度,比如增大内径移去靠近顶端的扭曲的碳六元环,可以弱化或者消除顶端应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纳米碳纤维的结构稳定性。此外,本文通过分析碳原子排布规律,提出了一种计算鱼骨式纳米碳纤维模型中碳原子总数的简便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建模后模型中碳原子数基本一致。为了消除原子数的不同对结构单原子能量的影响,可以通过固定原子数比较不同顶角纳米碳纤维的结构稳定性随壁厚变化情况,获得了固定纳米碳纤维的原子数后,其最优壁厚与顶角的关系。将本文的计算分析结果与实验制备的鱼骨式纳米碳纤维的结构参数进行对比,证实了本文计算结果合理,能为实验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6-05-20)
龚勇[5](2015)在《螺旋纳米碳纤维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具有开路电压高,比容量大,安全环保,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已在各领域广泛使用,但动力型和大功率设备的大量应用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碳材料已不能满足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要求,只有探索新的储能材料才能突破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瓶颈。螺旋纳米碳纤维的导电性能好,比表面积大,石墨片层结构无序度高,能提供更多锂离子嵌入与脱出的通道,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本文主要研究螺旋纳米碳纤维的制备、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1)以叁水合酒石酸铜为催化剂前驱体、乙炔为碳源,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螺旋纳米碳纤维。在250-380℃制备的螺旋纳米碳纤维,螺旋不规则,直径在100-300nm;在480-680℃制备的螺旋纳米碳纤维,螺旋规则,形貌均匀,直径约为100nm左右。在480℃的低温条件下制备出螺旋规则、形貌均匀的螺旋纳米碳纤维,实验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实验重现性好,能耗和成本低,可推广到工业化。(2)480℃、580℃、680℃制备的螺旋纳米碳纤维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811m Ah/g、702m Ah/g、613m Ah/g,循环充放电40次后,放电比容量分别为503m Ah/g、443m Ah/g、439m Ah/g,库伦效率分别为97.8%、98.6%、97%,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和高倍率性能。在一定温度范围,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螺旋纳米碳纤维的石墨片层有序度提高,可逆嵌锂容量降低。(3)DNA状、弹簧状、麻花状的螺旋纳米碳纤维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是1066m Ah/g、834m Ah/g、702m Ah/g,循环充放电40次后,放电比容量分别为584m Ah/g、501m Ah/g、443m Ah/g,库伦效率分别为98.5%、99%、98.6%。DNA状的螺旋纳米碳纤维的充放电比容量最高,弹簧状的次之,麻花状的最低。DNA状的螺旋纳米碳纤维表面粗糙,碳沉积不规则,为维持其DNA结构的螺旋,出现许多“搭接孔”或“微裂纹”,锂离子可嵌入到碳纳米纤维的石墨微晶的表面及边缘,为锂离子的脱出和嵌入提供更多的通道,更利于充放电。(本文来源于《四川理工学院》期刊2015-04-10)
张华知,陈建,龚勇,谢纯,何德聪[6](2014)在《化学气相催化热解法制备螺旋纳米碳纤维》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酒石酸铜前驱体热分解得到纳米铜粒子作为催化剂,分别对250℃、280℃、310℃分解产生的纳米铜粒子进行测试分析,在3个温度下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螺旋纳米碳纤维并进行综合热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其物相组成,晶粒大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螺旋纳米纤维的外观形貌。结果表明,310℃生长出的螺旋纳米碳纤维纯度高、外观形貌清晰,热分析质量损失少。(本文来源于《弹性体》期刊2014年02期)
张华知,陈建,龚勇,邓乙川,王涛[7](2014)在《螺旋纳米碳纤维对天然橡胶补强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酒石酸铜前驱体热分解得到纳米铜粒子作为催化剂,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螺旋纳米碳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其物相组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外观形貌。提纯后,作为天然橡胶的补强剂用溶剂法制备结合胶,测定结合胶含量,并与炭黑N220、N330、N660、N115、N234、N347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制备的螺旋纳米碳纤维与天然橡胶的结合胶含量较高,对橡胶具有较好的补强作用。(本文来源于《弹性体》期刊2014年01期)
李宁,寇开昌,晁敏,吴广磊,张冬娜[8](2011)在《螺旋纳米碳纤维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纳米碳纤维因其杰出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低密度、超弹性、高导电率、高比强度、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它们可以被用来作为微磁传感器、电磁波吸收材料、储氢材料和弹性材料等。综述了螺旋纳米碳纤维的制备、影响因素、微观结构和生长机理,并讨论了螺旋纳米碳纤维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1年17期)
王丽[9](2011)在《螺旋纳米碳纤维的电磁吸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螺旋纳米碳纤维的方法:以C2H2、H2、Ar为反应气体,石英为基片,Ni为催化剂,高温下在Ni粉上析出了纳米碳纤维.用反射法测得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螺旋纳米碳纤维的电磁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其吸波性能很好.(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安玉良,候青怡,袁霞,赵晖,张罡[10](2010)在《电镀Ni膜催化生长螺旋纳米碳纤维及其电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镀工艺制备催化剂Ni膜,以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合成螺旋纳米碳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偏光显微镜对螺旋纳米碳纤维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电镀时间、电镀电流对螺旋纳米碳纤维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波导法对制备出的螺旋状纳米碳纤维测试在12.4~18GHz频段的电磁参数,考察其吸波性能。(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0年S2期)
螺旋状纳米碳纤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酒石酸铜为催化剂前驱体,乙炔为碳源,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石墨基体上制备螺旋纳米碳纤维。通过综合热分析仪、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反应产物的分解温度、形貌和物相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酒石酸铜热分解铜纳米粒子的初期温度为270~350℃;在450℃热分解获得的铜粒子粒径分布在40~120nm之间,分散性良好。螺旋纳米碳纤维的形貌与合成温度存在相关性,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不利于其生长,尤以450℃为最佳。在450℃制得的螺旋规则、形貌均匀,直径分布在40~120nm之间,表明分散性良好的铜催化剂粒子有利于优质螺旋纳米碳纤维的合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螺旋状纳米碳纤维论文参考文献
[1].辜其隆,陈建,蒋友淑,谭苏芸,代祖洋.螺旋纳米碳纤维原位生长二氧化硅及其对天然橡胶补强研究[J].塑料工业.2018
[2].任娇,金永中,陈建,王璐,代祖洋.前驱体法制备螺旋纳米碳纤维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8
[3].罗少伶,陈建,代祖洋,聂松.SiO_2-螺旋纳米碳纤维双相炭黑的制备及结合胶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8
[4].王紫君.螺旋锥形鱼骨式纳米碳纤维的微观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5].龚勇.螺旋纳米碳纤维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理工学院.2015
[6].张华知,陈建,龚勇,谢纯,何德聪.化学气相催化热解法制备螺旋纳米碳纤维[J].弹性体.2014
[7].张华知,陈建,龚勇,邓乙川,王涛.螺旋纳米碳纤维对天然橡胶补强性能的研究[J].弹性体.2014
[8].李宁,寇开昌,晁敏,吴广磊,张冬娜.螺旋纳米碳纤维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
[9].王丽.螺旋纳米碳纤维的电磁吸收特性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0].安玉良,候青怡,袁霞,赵晖,张罡.电镀Ni膜催化生长螺旋纳米碳纤维及其电磁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