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香
浏阳市中医医院湖南浏阳41030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骨科收治的86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手术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的差异。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骨科;人工关节置换;应用效果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发展的新领域,随着医疗技术、手术器械、医用材料的不断发展,人工关节置换术通过使用人工假体替代损坏的关节,以达到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之目的,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质量对手术效果可产生直接的影响[1]。本研究分析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骨科收治的86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为对象,术前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符合手术适应证,自愿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凝血机能异常、认知障碍、精神病史、严重交流障碍等患者。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43例,包括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45岁~70岁,平均年龄(57.24±11.65)岁;体重50kg~82kg,平均体重(61.83±10.75)kg;病变位于左侧16例、右侧18例、双侧9例;文化程度包括大专以上5例、高中16例、初中14例、小学8例。
实验组患者43例,包括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42岁~71岁,平均年龄(56.89±11.73)岁;体重49kg~84kg,平均体重(56.45±11.58)kg;病变位于左侧17例、右侧18例、双侧8例;文化程度包括大专以上6例、高中15例、初中13例、小学9例。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病变部位、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护理方法
围手术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术前指导患者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对血压、血糖、心肺功能异常者遵医嘱给予积极治疗,使患者身体状况符合手术要求。术前嘱患者禁食禁饮,帮助患者备皮。术中护理人员与麻醉师、手术医生默契配合,以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伤口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给予后续抗感染治疗,并做好引流管护理[2]。
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模式,给予无缝隙、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接待,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等一般情况,介绍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流程、康复方案和预期效果,术前注意事项、术中配合要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使其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适应性训练、有效咳嗽和排痰等[3]。
术后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进食、饮水时注意细嚼慢咽,防止发生呛咳而引起肺部感染。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漱口,避免发生口腔感染而引发肺部感染。指导患者多饮水以促进排尿,麻醉清醒后每隔3h夹闭尿管一次,以促进膀胱收缩功能恢复而尽快拔除尿管。同时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泌尿系感染。术后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主,以满足术后伤口愈合的营养需求。多摄入膳食纤维以帮助排便,避免便秘的发生[4]。
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术后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平面约20°,以免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经常帮助患者按摩下肢肌肉和受压部位,防止发生压疮。注意观察肢体肤色,皮温,定期测定下肢同平面周径,以防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制定康复锻炼计划,指导患者下肢关节屈伸活动、肌肉等长收缩运动等训练。康复锻炼时护理人员需陪同患者,以防发生意外情况。同时将心理干预贯穿于康复训练始终,使患者克服疼痛不适,坚持进行康复训练[5]。
1.3数据处理
将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数(%)]
注:与对照组对比,*表示P<0.05
3.讨论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患者术后疼痛剧烈,需要长时间卧床,如护理工作不到位,易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尿潴留、便秘、压疮、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延缓康复进程,还易引起护患纠纷,不利于医院形象。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健康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康复锻炼等多方面干预,使患者在围手术期能够正确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风险,促进康复进程[6]。
本研究中接受优质护理模式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98%,明显低于常规护理者的23.26%。接受优质护理模式者护理满意率高达100.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者的88.37%。上述结果表明: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董文君,胡三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1):88~89.
[2]班月敏.个体化护理干预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A):124~125.
[3]张丽苹,吴悦,黄天霞.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研究,2014,31(6):122~123.
[4]吴荣惠.创优护理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8):107~108.
[5]李菱.优质护理服务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4):3379~3380.
[6]章金枝.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7):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