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油酸脱氢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花生,油酸脱氢酶基因,qRT-PCR
油酸脱氢酶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刘华,薛金嫚,徐倩玉,易昕,王维艳[1](2019)在《花生油酸脱氢酶基因AhFAD2A和AhFAD2B的时空表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花生Arachis hypogaea油酸脱氢酶AhFAD2是调控花生种子中油酸与亚油酸比值(oleic acid/linoleic acid, O/L)的关键酶,已确定存在2个编码AhFAD2的基因:AhFAD2A和AhFAD2B,但两者在花生中的时空表达特征尚不清楚。选取2个有代表性O/L的花生品种‘山花15’‘Shanhua 15’(O/L为1)和高油酸花生突变体(O/L大于20)为材料,根据AhFAD2A和AhFAD2B基因3′-UTR核苷酸序列的差异,设计了新型、简便的区分两者的特异性引物,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对2个花生品种的7个不同组织(根,茎,叶,花,开花后20, 40, 60 d种子)中AhFAD2A和AhFAD2B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hFAD2A和AhFAD2B在‘山花15’和高油酸花生突变体7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2个花生品种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中, AhFAD2A和AhFAD2B在开花后40 d的种子中表达量最高,推测在开花至花后40 d这一阶段种子中FAD2的表达量可能对花生最终O/L起主要的调控作用。另外,‘山花15’种子中AhFAD2B的表达量显着高于AhFAD2A,而在高油酸花生突变体种子中则相反,推测花生中AhFAD2B在催化油酸去饱和生成亚油酸的过程中比AhFAD2A可能起更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武安和[2](2018)在《弓形虫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基因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gondii)是一种寄生于有核细胞的专性胞内寄生虫,可引起弓形虫病,严重威胁人类及动物健康。弓形虫除了危害人类健康这一严重问题,还会严重的影响着畜禽行业状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哺乳类、鸟类都可作为弓形虫中间宿主。弓形虫对免疫功能不全者及妊娠动物的危害严重。弓形虫能够依赖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入侵宿主细胞,因此本实验通过前期弓形虫与唾液酸结合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出TGME49_239820基因,名为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蛋白质,进一步对其基因克隆表达,纯化蛋白质,制备多克隆抗体,纯化得到IgG。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细胞黏附实验确认该蛋白质在弓形虫虫体上的未知及可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而验证与唾液酸可以结合,证明与细胞表面结合的受体是唾液酸。通过体外抗体抑虫实验发现该蛋白质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抑制虫体入侵的能力,通过免疫小鼠后观察小鼠死亡时间,却发现在体内没有明显的保护效果。(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6)
殷冬梅,胡晓峰,张幸果,宋佳静,王允[3](2013)在《不同油酸亚油酸比值花生品种油酸脱氢酶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油酸/亚油酸比值(O/L)花生品种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四个不同O/L花生品种不同组织中油酸脱氢酶基因(FAD2)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FAD2基因在不同O/L基因型中组成型表达,其在根、茎、叶中表达量低,在花中表达量最高,显着高于荚果等其它组织中的表达量,且品种间差异达显着水平;花U606和花U12在花、幼荚、成熟荚果中的表达量呈依次下降趋势;花育17和狮油红4号在花、幼荚、成熟荚果中的表达量则呈现高-低-次高的表达趋势,差异达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赵艳,沙伟,张梅娟,杨晓杰,范震宇[4](2013)在《大豆油酸脱氢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表达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油酸脱氢酶(FAD2-1B)基因是种子特异表达基因,利用PCR方法从大豆基因组DNA中分离FAD2-1B基因的启动子片段,命名为FP。PLACE在线启动子预测工具分析表明:序列中含有多种典型的种子特异性表达元件,如Skn-1 motif、AACACA、SEF4 motif、E-box、ACGT等。将克隆得到的FP片段替换pCAMBIA1301中的CaMV35S启动子,构建表达载体pCAM-FP。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在大豆各组织中进行瞬时表达,GUS组织化学染色显示FP驱动GUS基因在大豆根、茎、叶中基本不表达,在种子中有较高的表达活性,推测FP启动子具有种子特异表达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阎星颖[5](2012)在《甘蓝型油菜油脂QTL定位及油酸脱氢酶FAD2基因的克隆和分子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含油量高低和脂肪酸组分比例是衡量油菜油脂品质的重要指标。我国油菜油脂品质改良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从低(无)芥酸育种向脂肪酸组分精细改良育种的发展过程,反应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油健康要求的提高。因此,在双低高产的基础上提高含油量、油酸含量和降低亚麻酸含量,是我国油菜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同时还可以增加油菜生产的附加值,提高人们种植油菜的积极性,满足人们对油脂品质要求的提升。本研究利用甘蓝型油菜的重组自交系群体SWU-1和F2群体L426对油脂性状进行QTL定位;通过对F2群体亲本及群体中极端表型材料的FAD2基因进行PCR克隆并序列比对分析,开发了基因内部特异性PCR引物,CAPS标记和绝对荧光定量引物;并利用不同物种FAD2基因的全长mRNA编码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分子进化研究,以期为油菜高含油量和优良脂肪酸组分配比育种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所完成的工作和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甘蓝型黄籽高芥酸油菜GH06为母本,甘蓝型黑籽双低油菜P174为父本的重组自交系第八代的183个株系构成作图群体,采用SSR、SRAP、AFLP、TRAP四种分子标记构建遗传图谱SWU-1,通过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对含油量、蛋白质和脂肪酸组分进行性状分析和QTL定位研究。SWU-1群体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呈单峰连续分布,且符合正态分布,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棕榈酸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呈正向偏离正态分布,廿碳烯酸含量和芥酸含量呈负向偏离正态分布。种子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呈显着负相关,种子含油量、蛋白质含量与脂肪酸组分的相关性以及各脂肪酸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在年度间基本一致。SWU-1遗传图谱是在本工程中心已构建的遗传图谱的基础上增加分子标记,共得到595个有多态性的位点。在LOD=10.0时,共有451个标记进入连锁群,包含200个SSR标记,199个SRAP标记,106个AFLP标记,7个TRAP标记,图谱总长1587cM,平均间距3.51cM。通过比较作图分析确定了16个连锁群,命名为N1-N18。有3个连锁群(N9,N14,N19)因不能找到相对应的共有标记而不能确定连锁群编号,以及N2(N18)和N1(N11)分布有两个连锁群标记。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分析,取LOD临界值为2.5,检测到两个年份一共有8个含油量QTL和40个脂肪酸组分QTL,主要分布在N1,N8和N13叁个连锁群上,具有成簇分布的特点。含油量的QTL分布在N1, N3, N4, N5, N7, N8和N13,单个位点解释其变异的5.19%-13.57%;只有一个蛋白质的QTL,可解释蛋白质表型变异的12.73%,位于N8连锁群。与棕榈酸含量相关的主效QTL位于N8和N13,单个位点解释其变异的10.13%~34.79%,一个微效QTL位于N18,解释表型变异4.71%;与油酸含量相关的主效QTL位于N8和N13,单个位点解释其变异的7.95%~25.42%,两个微效QTL位于N13和N10,单个QTL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7.68%和5.42%;与亚油酸含量相关的主效QTL位于N8和N13,单个位点解释其变异的12.1%~22.92%,叁个微效QTL位于N5,N13和N12,单个QTL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7.8%,5.63%和4.28%;6个与亚麻酸有关的QTL位点,分别位于N4,N5,N7,N8,N10和N15,单个QTL分别解释表型变异在4.95%-11.69%之间;与廿碳烯酸含量相关的QTL位点位于N8,N11,N13和N18,单个QTL可解释其表型变异的4.36%-13.47%;与芥酸含量相关的两个主效QTL位点位于N8和N13,单个QTL可解释芥酸含量表型变异的30.52%-43.76%,加性效应都来自于GH06。(2)以高油酸低亚麻酸(C18:1=87.22%,C18:3=1.94%)黑籽双低油菜10L422为父本与中油酸高亚麻酸(C18:1=47.47%,C18:3=16.58%)黄籽双低油菜10L421为母本杂交构建了F2群体,利用SSR标记构建了F2群体A01连锁群的局部遗传图谱,通过复合区间作图分析,只检测到一个与亚麻酸含量相关的QTL,解释其表型变异的15.03%,LOD值为3.08,加性效应为1.36,来自于父本10L422。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表现出单峰连续分布,呈多基因控制的遗传特点;廿碳烯酸含量和硬脂酸含量呈负向偏离正态分布。油酸与其他脂肪酸呈极显着负相关。(3)对F2群体亲本的FAD2基因进行PCR克隆及序列比对分析,发现FAD2基因的主要在两种类型的拷贝(BnFAD2-a和BnFAD2-b),长度分别为1155bp和1141bp, BnFAD2-a是可正常表达的FAD2基因序列;BnFAD2-b在164bp-238bp之间存在间断地14bp碱基的缺失,并存在7个提前终止的密码子。根据这两种类型序列的差异片段设计了基因内部特异性PCR引物,对F2群体中高油酸低业麻酸材料和低油酸高亚麻酸材料同时进行扩增,发现部分引物在油酸含量大于85%,亚麻酸含量低于4%的材料中是特异性扩增的。根据BnFAD2-a部分序列735bp处存在GCGC酶切位点,可以被Hha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产生预期大小的多态性片段,以鉴别BnFAD2-a中的不同类型的拷贝。采用绝对定量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BnFAD2-a和BnFAD2-b)两种类型的序列在亲本及群体极端表型的材料中的拷贝数。在群体材料中,1155bp长度的序列拷贝数大于1141bp长度的序列拷贝数,1141bp长度的序列在高油酸亲本中的拷贝数大于低油酸亲本,据此我们推测可能是在高油酸的材料中某个有功能的拷贝(1155bp)由于同源重组被无功能的拷贝(1141bp)所置换,导致BnFAD2-b拷贝大量存在,使FAD2基因总的酶活力降低。(4)对32个物种49条FAD2基因的全长:mRNA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物种之间的FAD2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从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所有物种的FAD2基因被分为叁个大类,超过10个亚类;FAD2基因没有明显的密码子的偏好性;Ka/Ks检测也说明FAD2基因是功能保守的基因。(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2-05-25)
殷冬梅[6](2010)在《花生油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油酸脱氢酶基因(FAD)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了花生属不同基因型的全长为1140bp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序列编码379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所编码蛋白质的大小约为42kDa。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FAD序列在花生属植物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与其它物种的FAD序(本文来源于《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农业——全国植物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7-18)
肖钢,张振乾,邬贤梦,谭太龙,官春云[7](2010)在《六个甘蓝型油菜油酸脱氢酶(FAD2)假基因的克隆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5为材料,采用PCR方法克隆并分析了56个FAD2基因克隆和47个FAD2基因cDNA克隆,从中发现6个新的FAD2拷贝。它们与公布的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AY577313)具有87.0%以上的同源性,没有内含子,在开放阅读框中存在1~12个终止密码子,其中有2个拷贝具有转录功能。将这6个FAD2拷贝在酿酒酵母中进行体内表达实验,通过气相色谱检测脂肪酸组成证明其不具备油酸脱氢酶功能,与对照相比,也没有改变酵母体内脂肪酸组成。由此推测这6个FAD2拷贝为假基因。(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殷冬梅,崔党群,台国琴,姜灵娟[8](2010)在《花生油酸脱氢酶基因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克隆的花生油酸脱氢酶基因序列,选取高度保守的260 bp片段,插入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FGC1008中,构建完成具有反向重复序列的pFGC/2nd表达载体,利用RNAi以抑制内源目的基因表达,为获得高油酸亚油酸比值的花生种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殷冬梅[9](2009)在《花生油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油酸脱氢酶基因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了花生属不同基因型的全长为1140bp的cDNA序列。将克隆的油酸脱氢酶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的穿梭表达载体pYES6/CT,(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9-08-13)
殷冬梅,杨海棠,台国琴,杨秋云,崔党群[10](2009)在《花生油酸脱氢酶基因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培育高油酸的花生新种质。【方法】以根癌农杆菌为介导将含有油酸脱氢酶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FGC/2nd转入花生外植体丛生芽,通过卡那霉素筛选,器官发生再生转化植株;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植株。【结果】丛生芽外植体于OD600为0.6的农杆菌菌液中浸泡8~10min后,在MS培养基上暗培养3d效果较好。诱导筛选培养3个月左右,共得到16株转化植株,其中11个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呈阳性,说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入受体植物。进一步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有4个植株基本上不表达或表达量很低。【结论】建立花生丛生芽遗传转化体系;RNA干扰对内源的油酸脱氢酶基因产生了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5期)
油酸脱氢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gondii)是一种寄生于有核细胞的专性胞内寄生虫,可引起弓形虫病,严重威胁人类及动物健康。弓形虫除了危害人类健康这一严重问题,还会严重的影响着畜禽行业状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哺乳类、鸟类都可作为弓形虫中间宿主。弓形虫对免疫功能不全者及妊娠动物的危害严重。弓形虫能够依赖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入侵宿主细胞,因此本实验通过前期弓形虫与唾液酸结合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出TGME49_239820基因,名为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蛋白质,进一步对其基因克隆表达,纯化蛋白质,制备多克隆抗体,纯化得到IgG。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细胞黏附实验确认该蛋白质在弓形虫虫体上的未知及可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而验证与唾液酸可以结合,证明与细胞表面结合的受体是唾液酸。通过体外抗体抑虫实验发现该蛋白质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抑制虫体入侵的能力,通过免疫小鼠后观察小鼠死亡时间,却发现在体内没有明显的保护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酸脱氢酶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华,薛金嫚,徐倩玉,易昕,王维艳.花生油酸脱氢酶基因AhFAD2A和AhFAD2B的时空表达特征[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2].武安和.弓形虫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基因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3].殷冬梅,胡晓峰,张幸果,宋佳静,王允.不同油酸亚油酸比值花生品种油酸脱氢酶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3
[4].赵艳,沙伟,张梅娟,杨晓杰,范震宇.大豆油酸脱氢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表达活性分析[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3
[5].阎星颖.甘蓝型油菜油脂QTL定位及油酸脱氢酶FAD2基因的克隆和分子进化[D].西南大学.2012
[6].殷冬梅.花生油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与功能研究[C].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农业——全国植物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0
[7].肖钢,张振乾,邬贤梦,谭太龙,官春云.六个甘蓝型油菜油酸脱氢酶(FAD2)假基因的克隆和分析[J].作物学报.2010
[8].殷冬梅,崔党群,台国琴,姜灵娟.花生油酸脱氢酶基因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
[9].殷冬梅.花生油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与功能分析[C].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
[10].殷冬梅,杨海棠,台国琴,杨秋云,崔党群.花生油酸脱氢酶基因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