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固氮酶活性论文-马莹玲,朱思佳,曾思如,马红亮,尹云锋

根瘤固氮酶活性论文-马莹玲,朱思佳,曾思如,马红亮,尹云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根瘤固氮酶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细枝木麻黄,江南桤木,共生固氮,离体根瘤

根瘤固氮酶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马莹玲,朱思佳,曾思如,马红亮,尹云锋[1](2019)在《木麻黄和桤木离体根瘤和立地土壤的固氮酶与N_2O还原酶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非豆科固氮树种的固氮酶和N_2O还原酶(Nos)活性,采用乙炔还原法和乙炔抑制技术对细枝木麻黄(Casuarina cunninghamiana)和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sa)离体根瘤及立地土壤的两种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根瘤只在厌氧条件下有固氮酶活性,在好氧条件下有Nos活性。根瘤区根际土和非根瘤区根际土的固氮酶活性在好氧条件大于厌氧条件,Nos活性只表现在厌氧条件下。在好氧条件下,根瘤区根际土和非根瘤区根际土的固氮酶活性无显着差异;根瘤区根际土的Nos活性显着大于非根瘤区根际土。除离体根瘤在好氧条件下不表现固氮酶活性外,细枝木麻黄和桤木的离体根瘤、根瘤区根际土和非根瘤区根际土的固氮酶活性均都大于Nos活性。好氧条件下根瘤区根际土的固氮酶活性与非根瘤区根际土的呈极显着正相关,而厌氧条件下根瘤的固氮酶活性与好氧条件下根瘤区根际土和非根瘤区根际土固氮酶活性、好氧条件下根瘤的Nos活性与厌氧条件下根瘤区根际土和非根瘤区根际土Nos活性均呈极显着负相关。这为研究弗兰克氏菌结瘤植物共生固氮体系对N2O汇强度的影响和调控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纪广影,丁伟,高文逸,赵慧凝[2](2018)在《氟磺胺草醚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碳代谢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用氟磺胺草醚对大豆茎叶进行处理。测定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叶片光合速率、根瘤细胞浆中蔗糖含量、根瘤蔗糖合成酶活性的相关性,揭示氟磺胺草醚抑制根瘤固氮酶活性与碳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用氟磺胺草醚处理茎叶后,固氮酶活性、光合速率、根瘤细胞浆蔗糖含量、根瘤蔗糖合成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氟磺胺草醚的用量为337 g a.i./hm~2时,14、21 d后固氮酶活性与叶片光合速率呈显着正相关,7、21 d后固氮酶活性与根瘤蔗糖合成酶呈显着正相关;氟磺胺草醚的用量为675 g a.i./hm~2时,28 d后固氮酶活性与根瘤细胞浆中蔗糖含量呈显着正相关。施用氟磺胺草醚后,大豆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根瘤中同化产物供应不足是根瘤固氮酶活性受抑制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纪广影[3](2017)在《氟磺胺草醚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根瘤的共生固氮作用为大豆生长提供了主要的氮素来源,而根瘤共生固氮作用所需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产物蔗糖。根瘤固氮量约占植物所需总氮量的一半以上,固氮作用不仅对大豆产量、质量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影响。氟磺胺草醚是中国大豆生产中常用的除草剂之一,其作用靶标是植物体内原卟啉原氧化酶,氟磺胺草醚的大量应用对大豆药害不断加重,因此研究其抑制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影响机制,对提高大豆根瘤固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氟磺胺草醚对大豆光合碳代谢影响为切入点,研究大豆叶片和根瘤内部碳代谢与根瘤固氮酶活性变化的关系,从而揭示氟磺胺草醚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生理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用氟磺胺草醚后,根瘤数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337 g a.i./hm~2和675 g a.i./hm~2用量下,在处理后的第7天根瘤数与对照比较差异性显着,14天以后恢复正常。大豆根瘤鲜重和干重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施药后第14天与对照比较差异显着,21天以后恢复正常。2.不同剂量氟磺胺草醚施用后,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显着降低,且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固氮酶活性受到的抑制作用加强。施药时间延长,固氮酶活性的抑制率逐渐变小,但到第28天对固氮酶活性仍有明显抑制作用。3.在测定的28天内,喷施氟磺胺草醚的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且随着施药量增加,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以后叶绿素含量恢复正常水平。4.氟磺胺草醚处理后,大豆光合速率明显降低。氟磺胺草醚337 g a.i./hm~2和675 g a.i./hm~2对叶片光合速率的抑制率最高值均出现在第21天,第28天后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无差异。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叶片光合速率在氟磺胺草醚337 g a.i./hm~2处理后第14、21天和氟磺胺草醚675 g a.i./hm~2处理后第21、28天均表现显着正相关。5.氟磺胺草醚施用后,大豆根瘤的蔗糖含量显着降低,337 g a.i./hm~2和675 g a.i./hm~2对根瘤蔗糖含量的抑制率在施药后第14天和第7天达到最大,在第28天后蔗糖含量恢复正常。337 g a.i./hm~2用量下,第7天固氮酶活性与根瘤细胞中蔗糖含量之间呈显着正相关,675 g a.i./hm~2用量下,第7天和28天呈显着正相关。6.氟磺胺草醚施药后,根瘤中蔗糖合成酶活性(分解方向)显着降低,第28天酶活性恢复正常。337 g a.i./hm~2施药后第14天,固氮酶活性与根瘤蔗糖合成酶活性显着正相关;675 g a.i./hm~2在测定的第7、14、21天固氮酶活性与根瘤蔗糖合成酶活性均呈显着正相关。7.氟磺胺草醚施用后,根瘤类菌体中氨的含量与对照比较明显降低。337 g a.i./hm~2处理下固氮酶活性与根瘤类菌体氨含量在第7天、14天、28天显着正相关,675 g a.i./hm~2处理在第7天、28天显着正相关。根瘤细胞浆中氨含量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337 g a.i./hm~2在第7天、28天固氮酶活性与根瘤细胞浆氨含量呈显着负相关,675 g a.i./hm~2固氮酶活性与根瘤细胞浆氨含量在第7天表现极显着负相关。8.施用氟磺胺草醚会对大豆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氟磺胺草醚337 g a.i./hm~2处理的减产率为3.69%,675 g a.i./hm~2施药下的减产率为15.15%。(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李慧[4](2014)在《咪唑乙烟酸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瘤固氮酶活性决定大豆根瘤固氮效率的高低,长期大量施用咪唑乙烟酸已造成对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严重抑制,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咪唑乙烟酸抑制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关键环节,对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豆根瘤固氮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大豆根瘤类菌体中氨的合成和氨在根瘤细胞浆中的转化为切入点,咪唑乙烟酸土壤或茎叶处理后分离根瘤类菌体和细胞浆,研究根瘤类菌体中催化氮合成氨的固氮酶复合体、氨含量和细胞浆中防氧保护因子豆血红蛋白含量。旨在通过研究咪唑乙烟酸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关键机制,揭示根瘤固氮酶活性受咪唑乙烟酸抑制的关键环节,从而为解决咪唑乙烟酸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问题提供基础数据。初步明确了咪唑乙烟酸对根瘤类菌体中氨的合成和细胞浆中氨的转化两个连续代谢过程关键环节的影响,阐明了咪唑乙烟酸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直接抑制或反馈抑制的关键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都会使大豆根瘤数量、鲜重以及干重显着下降。土壤225.0ga.i./hm2施药后使大豆根瘤数量、鲜重和干重的增长受到较长时间的显着抑制,而用量为112.5g a.i./hm2至58天后根瘤生长恢复正常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后第28天,用量为112.5ga.i./hm2对根瘤个数、鲜重以及干重的影响无显着性差异,而此时咪唑乙烟酸225.0ga.i./hm2茎叶处理,对大豆根瘤数量、鲜重、干重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咪唑乙烟酸施药后会造成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显着下降,且随施药剂量的加大,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显着降低。土壤225.0g a.i./hm2处理后使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在第58天恢复正常,但在第51天112.5g a.i./hm2施药量下,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已得到解除;茎叶施药后的第28天,对根瘤固氮酶活性无显性着影响。3.咪唑乙烟酸对大豆根瘤中豆血红蛋白的含量表现为显着的抑制作用。咪唑乙烟酸土壤处理后51天,对根瘤中豆血红蛋白含量的抑制率为11.31%和30.24%,此时咪唑乙烟酸土壤225.0g a.i./hm2处理对根瘤中豆血红蛋白含量仍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58天得到解除;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112.5g a.i./hm2对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的抑制作用在第21天得到解除,但225.0g a.i./hm2施用剂量下的抑制作用一直持续到第28天才得到解除。4.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后,根瘤类菌体中氨含量显着降低,且随着施药量的增加,氨含量显着降低。咪唑乙烟酸过量施用的条件下将抑制大豆根瘤类菌体中氨含量,类菌体中氨含量降低的直接原因是咪唑乙烟酸抑制了根瘤固氮酶的活性。5.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后,根瘤细胞浆中氨含量显着增高。并且随着施用剂量的增高,氨含量亦增高,细胞浆中氨积累造成了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反馈抑制。6.咪唑乙烟酸施用后对大豆根瘤中钼,铁,镁含量都有抑制作用,且高浓度处理抑制时间较长。钼、铁、镁离子含量降低是导致固氮酶活性降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7.高剂量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后会使大豆产量显着降低。土壤处理后大豆的减产率为12.79%~23.60%,112.5g a.i./hm2茎叶处理对大豆产量无显着影响。大豆减产的原因来自于每株平均荚数和每荚平均粒数的显着减少。(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李慧,丁伟,姜俊凤,王怀彪[5](2013)在《咪唑乙烟酸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咪唑乙烟酸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关键机制,为解决咪唑乙烟酸长期大量应用对根瘤固氮的毒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影响与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根瘤类菌体和细胞浆中氨含量的关系。【结果】咪唑乙烟酸施用后21 d内,固氮酶活性受到显着抑制。112.5和225.0 g a.i./hm2施药量下,对豆血红蛋白含量的抑制峰值分别出现在第7、14天,抑制率分别为30.52%和35.41%,抑制作用分别在第21、28天得到解除。根瘤类菌体中氨含量抑制峰值均出现在第14天,抑制率分别为35.33%和48.96%,第28天氨含量均恢复正常。细胞浆中氨含量显着增高,且分别在第21、28天恢复正常。【结论】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后,豆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是导致固氮酶活性降低的1个重要原因,同时细胞浆中氨积累也造成了对固氮酶活性的反馈抑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9期)

陈慧,邸伟,姚玉波,龚振平,马春梅[6](2013)在《不同大豆品种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固氮量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固氮量是衡量大豆固氮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合理施用氮肥的依据。试验采用框栽方法,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大豆品种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固氮量差异。结果表明:4个供试大豆品种根瘤固氮酶活性、根瘤干重及根瘤固氮潜力都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品种间有显着差异;生育期短的大豆品种根瘤固氮酶活性高于生育期长的品种,根瘤干重则相反,生育期越长,根瘤干重越大;根瘤固氮潜力随大豆品种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大豆植株氮素构成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随着品种生育期的延长,根瘤固氮所占的比例提高;在大豆品种黑河41氮素构成中,土壤氮和根瘤固氮所占比例相同,其他品种均以根瘤固氮为主,其次是土壤氮,肥料氮所占的比例很低。(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万涛,邸伟,马春梅,龚振平,董守坤[7](2012)在《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温度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高低是大豆根瘤固氮能力的重要指标,温度对根瘤固氮酶活性影响较大,试验采用室内与室外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光照或黑暗条件下,根瘤固氮酶活性都随温度的升高呈单峰曲线,用二次函数拟合效果良好;光照条件下yL=-0.0022x2+0.0885x-0.2971,当温度为20.11℃时,固氮酶活性最高为0.5929mL/(g.h);黑暗条件下yD=-0.0014x2+0.0582x-0.2291,当温度为20.78℃时,固氮酶活性最高为0.3758mL/(g.h)。大豆开花至鼓粒期正值6月上旬至8月下旬,10cm土层土壤温度处于根瘤固氮酶活性最适宜温度范围(20~21℃)的概率日间为4.52%~19.68%,夜间为7.65%~26.47%;适宜温度范围(15~25℃)的概率日间为70.00%~89.35%,夜间为64.71%~100.00%。(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钟旎,周桂元,梁炫强,洪彦彬,陈小平[8](2011)在《花生品种根瘤菌固氮酶活性的鉴定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花生品种根瘤菌固氮酶活性进行了初步鉴定,并提出鉴定评价标准。鉴定筛选出高固氮酶活性的花生品种粤油55、粤油86和粤油20叁份。(本文来源于《花生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丁伟,曹丽娟,程茁[9](2011)在《咪唑乙烟酸对大豆根瘤生长、固氮酶活性及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咪唑乙烟酸对大豆根瘤生长、固氮酶活性及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咪唑乙烟酸62.5ga.i./hm~2土壤和茎叶处理后,分别在大豆根瘤形成后的短时间内显着抑制大豆根瘤数和根瘤鲜重。咪唑乙烟酸125g a.i./hm~2、250g a.i./hm~2土壤处理和125ga.i./hm~2茎叶处理对大豆根瘤数、根瘤鲜重具有较长时间的抑制作用;咪唑乙烟酸土壤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至75天咪唑乙烟酸62.5 g a.i./hm~2,125 g a.i./hm~2和250 g a.i./hm~2用量下,根瘤固氮酶活性分别降低0.2186 mmolC_2H_4/g·h,0.2198 mmolC_2H_4/g·h和0.2471 mmolC_2H_4/g·h。茎叶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对固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减小,至38天咪唑乙烟酸62.5和125 ga.i./hm~2用量下,根瘤固氮酶活性分别降低0.1778 mmolC_2H_4/g.h和0.2177 mmolC_2H_4/g·h;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后受到显着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后30天内受到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土壤处理后的75天,叶片硝酸还原酶只有在咪唑乙烟酸250 g a.i./hm~2时酶活性才受到显着抑制;根系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咪唑乙烟酸土壤处理后47~61天,酶活性均显着降低,以后酶活性恢复正常。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后10~24天,根系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显着降低,30天后酶活性恢复正常状态。咪唑乙烟酸62.5g a.i./hm~2土壤处理对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无显着影响,而125g a.i./hm~2和250g a.i./hm~2土壤处理后61天内大豆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显着降低,以后酶活性恢复正常。茎叶处理后30天内,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受到显着的抑制作用,以后酶活性恢复正常。(本文来源于《农田杂草与防控》期刊2011-08-01)

丁伟,曹丽娟,程茁[10](2010)在《咪唑乙烟酸对大豆根瘤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咪唑乙烟酸对大豆根瘤固氮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为正确评价咪唑乙烟酸施用后对大豆氮代谢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后对大豆根瘤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对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土壤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至75d咪唑乙烟酸62.5,125和250ga.i.·hm-2用量下,根瘤固氮酶活性分别降低0.2186,0.2198和0.2471mmolC2H4·g-1·h-1。茎叶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对固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减小,至38d咪唑乙烟酸62.5和125ga.i.·hm-2用量下,根瘤固氮酶活性分别降低0.1778和0.2177mmolC2H4·g-1·h-1。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后受到显着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后30d内受到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土壤处理后的75d,叶片硝酸还原酶只有在咪唑乙烟酸250ga.i.·hm-2时酶活性才受到显着抑制。【结论】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使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着降低,对大豆氮代谢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20期)

根瘤固氮酶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用氟磺胺草醚对大豆茎叶进行处理。测定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叶片光合速率、根瘤细胞浆中蔗糖含量、根瘤蔗糖合成酶活性的相关性,揭示氟磺胺草醚抑制根瘤固氮酶活性与碳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用氟磺胺草醚处理茎叶后,固氮酶活性、光合速率、根瘤细胞浆蔗糖含量、根瘤蔗糖合成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氟磺胺草醚的用量为337 g a.i./hm~2时,14、21 d后固氮酶活性与叶片光合速率呈显着正相关,7、21 d后固氮酶活性与根瘤蔗糖合成酶呈显着正相关;氟磺胺草醚的用量为675 g a.i./hm~2时,28 d后固氮酶活性与根瘤细胞浆中蔗糖含量呈显着正相关。施用氟磺胺草醚后,大豆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根瘤中同化产物供应不足是根瘤固氮酶活性受抑制的重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瘤固氮酶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马莹玲,朱思佳,曾思如,马红亮,尹云锋.木麻黄和桤木离体根瘤和立地土壤的固氮酶与N_2O还原酶活性的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9

[2].纪广影,丁伟,高文逸,赵慧凝.氟磺胺草醚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碳代谢关系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

[3].纪广影.氟磺胺草醚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机理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

[4].李慧.咪唑乙烟酸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机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

[5].李慧,丁伟,姜俊凤,王怀彪.咪唑乙烟酸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机理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3

[6].陈慧,邸伟,姚玉波,龚振平,马春梅.不同大豆品种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固氮量差异研究[J].核农学报.2013

[7].万涛,邸伟,马春梅,龚振平,董守坤.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温度关系的研究[J].作物杂志.2012

[8].钟旎,周桂元,梁炫强,洪彦彬,陈小平.花生品种根瘤菌固氮酶活性的鉴定评价[J].花生学报.2011

[9].丁伟,曹丽娟,程茁.咪唑乙烟酸对大豆根瘤生长、固氮酶活性及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C].农田杂草与防控.2011

[10].丁伟,曹丽娟,程茁.咪唑乙烟酸对大豆根瘤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0

标签:;  ;  ;  ;  

根瘤固氮酶活性论文-马莹玲,朱思佳,曾思如,马红亮,尹云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