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由报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陈景韩,时评,主笔个人专栏,报人杂感
自由报人论文文献综述
黄诚[1](2017)在《时评入杂感:副刊论政的现代转型——从《申报·自由谈》杂感变革论陈景韩对报人杂感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报纸副刊杂感从游戏文章到政论杂感、从征稿到主笔专栏,陈景韩是一大枢纽。陈景韩将时评入杂感,实现了副刊杂感话语方式从传统的游戏向现代政论杂感的转型,将众人投稿的杂感专栏变成主笔个人专栏,有利于统一副刊话题和提高杂感格调。陈景韩改革之后,《新闻报》、《时报》等大报的副刊纷纷效法,以主笔个人专栏形式出现时评式杂感遂成为报人杂感的定型。本文试图论述陈景韩对报人杂感的贡献,探析通俗文学作家作为报人在副刊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24期)
张蕊[2](2015)在《中国近代报人新闻精神研究——由《独立评论》看胡适自由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胡适作为20世纪早期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生几乎都在新闻舆论阵地中,与报刊为伍。纵览胡适的新闻业务生涯,新闻自由理念贯穿了始终,并将其作为最基本的原则指导实践。《独立评论》时期,胡适的新闻自由思想日臻成熟,具体体现在其言论独立的自由容忍异见的自由以及独立自由的超党派办报方针。(本文来源于《传播与版权》期刊2015年03期)
周宇清[3](2014)在《清末民初自由报人林白水的办报思想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近代中国暗弱的年代里,林白水将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前途寄托于普通民众身上,投身报业,主持、参与或创办了十余种报刊,用浅易的白话文积极宣传民主、启蒙思想,揭露列强侵凌的岌岌时局以及封建统治者和北洋军阀政客的贪渎行径,表现出极浓烈的平民意识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尽管在其行程中,有一段瑕疵,但那是特殊境遇里的短暂迷失,就其一生看,他未失去一个报人和杰出知识人的良知。(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4年05期)
陈琴琴[4](2014)在《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合体:自由报人王芸生的政治理念与“文人论政”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年以前的王芸生的政治理念和“文人论政”实践,是“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合体”,旨在窥探两大社会思潮在报刊实践上的发展过程和内在逻辑。近代中国公共领域与大众传媒都有了一定发展。大众传媒新记《大公报》标榜的“四不”主义,成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文人论政”的主要阵地。因近代中国的复杂环境,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王芸生,在自觉认同于自由报人并担当起社会角色赋予的使命过程中,其民族主义意识与自由主义思想也在形成并有所变迁,“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合体”开始于两种思想的形成过程之中,展开于两种思想的变迁之中,成为王芸生的政治理念。他的政治理念由两种思想倾向——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构成,且两种倾向处于此消彼长之中。王芸生需要对两种思想倾向进行调适,而“文人论政”实践即是他对政治理念的调适表现,它是以“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合体”的政治理念为导向,在分别对民族主义进行呈现和对自由主义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无不渗透着合体的形态。王芸生对现代民族国家建设和民主化进程作出了个人的可贵努力,其历史价值值得我们尊重和肯定。正文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传媒知识分子王芸生的身份认知:自由报人”,以近代中国公共领域与大众传媒的关系简析、新记《大公报》时期的“文人论政”为背景,对自由报人的定义与基本特征、角色担当做了概括介绍,展现了早年王芸生的身份认知过程。第二章是“王芸生的政治理念:自由主义取向与民族主义情怀”,总体以“自由民族主义”命名来说明两大主义的合体恰是两者的互动表现,分别分析了作为王芸生政治理念的两大组成部分——自由主义思想与民族主义意识的形成与变迁过程,以及两种思想倾向的消长,并总结王芸生的政治理念作为一条主弦始终贯穿于他的“文人论政”实践之中。第叁章是“王芸生的‘文人论政’实践(1):民族主义的呈现”,从民族主义的学术写作、民族主义的建国策略和民族主义的政治立场叁方面,展示了王芸生通过“文人论政”实践对民族主义的传布。第四章是“王芸生的‘文人论政’实践(2):自由主义的表达”,从自由报人角色的时政批评和自由主义的政治理想两方面,展示了王芸生通过“文人论政”实践对自由主义的表达。第五章是“对王芸生的政治理念与‘文人论政’实践的评价”,指出其历史意义、局限以及当代启示。(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4-06-01)
王益璠[5](2014)在《我们的志趣和态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主义思潮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经历了几次大起大伏的跌宕命运。在同时期的一大批自由主义者当中,本文所选主人公储安平的个人际遇凸显了出来。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的经历具有普遍性,随着自由主义发展的几起几落呈现出一种同步的、多舛的面貌。然而兼具了知识分子和独立报人的双重身份,使他的活动和命运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储安平如何由一个接受了自由主义萌芽的青年文学爱好者转变为一个坚决的自由主义者,如何一步步在独立办报的实践中践行了自己的政治和社会理想?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作为一个在知识分子群体和报人群体中都有着广泛交往的个体,储安平所处的交际网络必然会对他的思想和行为转变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出发,试探讨在人生及新闻职业生涯的几个重要阶段,储安平是如何通过与不同群体的互动和来往实现自己的自由主义梦想,以及在不同的政治环境和格局下,个人所建立的交往群体会在怎样的程度上受到影响和制约的。文章正文共包括四章内容。在第一章中,笔者先对于“自由主义”思潮的文化内核进行界定,通过分析西方自由主义产生的社会和文化基石,以证明自由主义在传入中国的伊始,其性质和精髓就已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扭曲,这样的扭曲也就是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始终方兴未艾却难以长足发展的根本原因。进而由梳理中国自由主义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引出本文主人公储安平的生平。第二章主要围绕在光华大学求学期间,接受了自由主义思潮萌芽的储安平的大学活动及交往情况,其中早早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人物徐志摩等人结下的师生情和在主编校刊《光华周刊》时展现出来的编辑能力为日后储安平成为独立报人奠定了基础。第叁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也是储安平个人经历的巅峰时期,即作为独立报人所主持的报刊活动,其中以创办《观察》周刊为标志,储安平作为自由主义者和报人的角色都发挥到了极致,聚集起了大批这一时期中国最为顶尖的学者组建撰稿人队伍,近代中国的民间办报也迎来了最后一次、也是最为辉煌的一次展出。第四章主要围绕1949年新政权建立之后,自由主义者面临着一个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这一背景,记录了储安平由巅峰时期一步一步走向沉寂这一过程中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之间的交往活动,最终随着告别《光明日报》主编的职位,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报人生涯在此划上了句号。随着社会和政治环境的不断转变,储安平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的交往活动和交往群体也自然而然呈现出一个动态性的变化的趋势,反过来,这样的变化也在各个阶段或多或少的对储安平的个人决策和判断产生着影响。交往活动如何推动或阻碍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事业的发展如何为交往添注新的活力?这也就是本文作者所力图追寻和展现的。(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4-05-01)
陈科[6](2013)在《从“为民立言”到“为民分忧”的实践逻辑——论自由主义报人赵超构的“平民思想观”及其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自由主义报人的视角来探悉赵超构的报业生涯,通过梳理其"平民思想观"的形成、构成要素及其在新闻观、新闻实践上的表现,认为其"平民思想观"和"直接介入社会、调和理想和落实为具体生活情景的实践品格"构成了与其他自由主义报人相区别的特质,这种特质贯穿其职业生涯的始终,并最终成为确立《新民晚报》思想体系的内在动力。赵超构的"平民思想观"及其实践,一方面拓展了与自由主义报人"文人论政"不同面向的"平民实践"的认知;另一方面也部分解释了与其后兴起的都市报的精神区隔。(本文来源于《新闻》期刊2013年08期)
周晓霞[7](2013)在《不羁之士——自由主义报人储安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储安平是中国近现代着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是一个在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上有过成功尝试的独立报人。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本文以"不羁之士"四个字,来形容储安平起起落落的命途中所展现出来的性格魅力。本文将其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的文学创作时期、自由主义撰稿人时期、《观察》复刊时期以及最后悲剧式的落幕。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分析与阐述,本文力图从新闻学视角来探讨储安平的办报理念、自由主义思想以及人生轨迹。(本文来源于《中国传媒科技》期刊2013年06期)
陈丽君[8](2011)在《“孤岛”时期新闻自由的斗士——《大美晚报》及其报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美晚报》是美商在上海创办的一份中文外报,在"孤岛"时期凭借着其外报的身份,拒绝日伪的新闻检查,并发表声明坚持新闻自由。在近代中国报业史上,新闻自由的概念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随着西学东渐之潮流传入中国的舶来品。外报所坚守的新闻自由传统,也影响了中国的新闻界人士,尤其是在"孤岛"时期,面对着民国政府、日本当局、日伪分子层层的新闻检查,进行了艰辛的博弈。在这期间《大美晚报》利用其特殊的身份以及租界的特殊地位,更是坚守新闻自由的理想,即使报馆被袭,报人被暗杀,仍然坚持出版发行报纸,在铺满鲜血的道路上,谱写了一篇为新闻自由而奋斗的华章,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1年11期)
张忠[9](2010)在《民国自由报人的社会角色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自由报人在社会发展领域兼有新闻职业者、自由主义者、民族主义者3种社会角色。自由报人的"文人论政",以新闻职业理念为基础,以自由主义价值为诉求,以富国强国为目的,体现了3种角色的交融。但"舆论救国"的追求,使得3种角色存在着深深的矛盾和冲突,他们既不能摆脱困惑近代知识分子的基本问题,也不能真正贯彻职业报刊的理念,且民国的社会现实又从本质上制约着这些角色的实现,使他们的理想角色追求最终幻灭。(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2期)
张忠[10](2009)在《民国自由报人的社会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自由报人是民国公共空间的守望者、现实政治的监督者、社会进程的推进者和平民大众的启蒙者,不论在思想舆论方面还是社会现实方面都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安顺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自由报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胡适作为20世纪早期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生几乎都在新闻舆论阵地中,与报刊为伍。纵览胡适的新闻业务生涯,新闻自由理念贯穿了始终,并将其作为最基本的原则指导实践。《独立评论》时期,胡适的新闻自由思想日臻成熟,具体体现在其言论独立的自由容忍异见的自由以及独立自由的超党派办报方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由报人论文参考文献
[1].黄诚.时评入杂感:副刊论政的现代转型——从《申报·自由谈》杂感变革论陈景韩对报人杂感的贡献[J].北方文学.2017
[2].张蕊.中国近代报人新闻精神研究——由《独立评论》看胡适自由思想[J].传播与版权.2015
[3].周宇清.清末民初自由报人林白水的办报思想与实践[J].东方论坛.2014
[4].陈琴琴.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合体:自由报人王芸生的政治理念与“文人论政”实践[D].鲁东大学.2014
[5].王益璠.我们的志趣和态度[D].安徽大学.2014
[6].陈科.从“为民立言”到“为民分忧”的实践逻辑——论自由主义报人赵超构的“平民思想观”及其实践[J].新闻.2013
[7].周晓霞.不羁之士——自由主义报人储安平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
[8].陈丽君.“孤岛”时期新闻自由的斗士——《大美晚报》及其报人[J].今传媒.2011
[9].张忠.民国自由报人的社会角色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0
[10].张忠.民国自由报人的社会价值[J].安顺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