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两相一体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16S,rDNA,TGGE,TISTD反应器,污泥浓缩消化
两相一体式论文文献综述
孙兴福,艾海男,李茂林,何强[1](2013)在《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TISTD)反应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课题组开发的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TISTD),采用16S rDNA、PCR-TGGE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反应器在不同阶段稳态下的内、外反应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STD反应器内外反应室中微生物群落均呈现高度的多样性分布,优势菌群明显,群落结构差异性很大,且外反应室较内反应室具有更多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外室是水解酸化的场所,污泥在外室经过微生物的水解酸化后进入内室,内室是严格厌氧的产甲烷场所;从反应器运行的不同时期来看,反应器中微生物优势种群呈现一定的差异,随着反应器负荷的改变,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也呈现出明显的演替过程,优势种群的功能地位处在动态变化中.微生物种群之间通过协同和竞争作用,形成了特定生态位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解释了TISTD反应器同时浓缩和消化的工作机理,并为其推广、应用及优化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何强,孙兴福,艾海男,刘鸿霞,李茂林[2](2012)在《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运行效能及其微生物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TISTD)的处理效能和影响因素,试验研究了反应器在不同污泥投配率下的运行效能,并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污泥中微生物的形态和种类,同时通过厌氧培养和分离,以或然计数法(MPN)确定优势菌株,用16S rDNA测序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优势菌株.结果表明,在中温条件35℃±2℃下,TISTD反应器最佳污泥投配率为30%,在此投配率下,排泥含水率达到92.1%,VS/TS0.2~0.25,产气量为40.35L/d;污泥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有各种形态的变形虫、豆形虫、鞭毛虫和纤毛虫等原生动物,内反应器污泥电镜扫描照片显示包括各种丝状菌、杆状菌、球状菌以及体积较大的菌胶团,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外反应室的优势菌分属芽孢杆菌属,证明外反应室的反应处于产氢产乙酸阶段,是污泥水解酸化的主要场所;内反应室的优势菌分属于甲烷螺菌属,证明内反应室是适合产甲烷菌生长并产气的主要场所,从而实现了污泥同时浓缩消化的生物相分离.(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2年11期)
丁维[3](2010)在《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微生物种群变化与处理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污泥厌氧处理工艺存在的负荷低、消化时间长、投资费用高等问题,开发新的高效、低耗的污泥厌氧工艺非常迫切。本研究设计的两相一体式浓缩消化反应器(TISTD)是一种着重于工艺变革而并非着重于反应器结构的改造的一项生物处理新工艺,具有良好的污泥浓缩消化功能。为考察反应器在不同负荷下的运行效能以及找出反应器运行的最佳负荷条件,对反应器稳定运行期间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浓缩、消化效果优于普通浓缩池、消化池,且最佳投配率为30%;为了解反应器在最佳投配率下运行时期微生物作用机理及维持反应器稳定运行的功能细菌,通过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及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TISTD反应器在中温稳定运行条件下的优势菌株;此外,由于投配率的变化引起产气量等指标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反应器内部菌群结构发生了变化所导致。本实验分别在反应器的启动期、投配率10%、20%、30%和反应器崩溃期取样,提取污泥总DNA,使用PCR-TGGE指纹图谱技术研究分析了反应器各个阶段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变化,揭示反应器负荷与细菌群落结构之间的动态联系。TISTD反应器有效容积110L,设计投配率30%,在中温下采用接种污泥培养法,以10%的投配率启动。以pH值、碱度、VFA、产气量等项目作为监测指标,分别考察投配率在20%、30%、40%和50%及反应器启动运行时期的运行效能,重点考察了20%和30%投配率下污泥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TISTD反应器在中温条件(33-37℃)下,投配率为30%的时候,污泥有机物分解率可达到65.09%,排泥含水率达到92.09%,实际产气量达到最高,污泥消化与浓缩状况良好。在反应器投配率30%稳定运行阶段,外反应器中污泥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有各种形态的变形虫、鞭毛虫和纤毛虫等;内反应器污泥电镜扫描照片显示包括各种丝状菌、杆状菌、球状菌以及体积较大的菌胶团。经过厌氧分离培养和菌落计数,获得的优势菌株用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包括芽孢杆菌和产甲烷细菌等,可能是系统内的功能菌株。TGGE图谱出现的条带数量繁多,不同负荷的样品的条带出现明显的变化。表明反应器系统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多样性分布程度较高,保证了反应器的稳定运行,有很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反应器处于不同负荷时,图谱中的典型条带呈现明显的差异,揭示了系统中群落结构随反应器负荷的改变而出现相应的动态变化。Quantity One软件定量分析各个时期样品的相似度不高,表明反应器不同负荷下内部菌群结构变化较大。典型条带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显着性条带亲缘关系较近的菌属为未培养菌株。(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0-04-01)
何强,杨巍,刘鸿霞,郑伟青,翟俊[4](2009)在《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温条件下,对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TISTD)处理污泥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当投配率为30%、进泥含水率为99.2%~99.8%、VS/TS为0.55~0.61时,排泥的含水率为93.5%~95.5%,VS/TS为0.33~0.40,产气量为18~24.5 L/d。经TISTD处理后,污泥的脱氢酶活性大大降低;18.6%~32.6%的总氮进入到上清液中,64.6%~81.0%的总氮在排出的厌氧污泥中;23.5%~28.3%的总磷进入到上清液中,70.7%~75.1%的总磷在排出的厌氧污泥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9年11期)
赵刘伟[5](2008)在《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泥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问题日益突出,从现有污水厂的运行经验来看,污泥的处理处置已经成为困扰污水厂正常运行的主要难题。由于目前的污泥厌氧处理工艺存在着负荷低、消化时间长、投资费用高等问题,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低耗的污泥厌氧处理工艺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借鉴现代高速厌氧反应器理论,设计出了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TISTD),并对其运行效能进行试验研究。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TISTD)有效容积110L,设计投配率30%。对TISTD的流态试验表明,外反应室存在着明显的推流形态,内反应室呈现明显的完全混合流形态。外反应室一定的推流形态有利于降低出水的SS值,确保外反应室的浓缩效果;内反应室完全混合流形态有利于厌氧菌群与剩余污泥基质的接触,强化了传质过程,能够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能。对TISTD反应器的启动试验表明,在中温条件下(33~37℃),采用接种污泥培养法,以10%的投配率启动,运行28天后反应器即达到稳定运行的状态。运行期间分别考察了投配率在20%、30%、40%、50%的运行效能,并对影响反应器运行的投配率、容积负荷、搅拌等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TISTD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反应器运行状况良好。在最优投配率为30%时,即水力停留时间为3.33天时,当进泥含水率在99.43~99.69%时,进泥VS/TS在0.62~0.77时,排泥含水率在89.52%~93.51%之间,排泥VS/TS在0.21~0.28范围,排水SS在0.15~0.6g/L之间,平均产气率为1.2m3沼气/m3污泥,污泥的脱水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消化后的污泥脱水性能有一定的改善。TISTD反应器的浓缩效果、消化效果优于普通浓缩池、消化池。内外反应室的pH、碱度、VFA的检测结果表明,TISTD反应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级;生物相检测结果表明,运行起来后反应器内厌氧生物种类繁多,内反应室形态上类似产甲烷丝菌和甲烷八迭球菌的厌氧菌较多。通过对有机物去除动力学的建模和分析,得出了TISTD反应器有机物去除的动力学参数K_s、ν_(max)。(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8-04-01)
两相一体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考察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TISTD)的处理效能和影响因素,试验研究了反应器在不同污泥投配率下的运行效能,并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污泥中微生物的形态和种类,同时通过厌氧培养和分离,以或然计数法(MPN)确定优势菌株,用16S rDNA测序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优势菌株.结果表明,在中温条件35℃±2℃下,TISTD反应器最佳污泥投配率为30%,在此投配率下,排泥含水率达到92.1%,VS/TS0.2~0.25,产气量为40.35L/d;污泥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有各种形态的变形虫、豆形虫、鞭毛虫和纤毛虫等原生动物,内反应器污泥电镜扫描照片显示包括各种丝状菌、杆状菌、球状菌以及体积较大的菌胶团,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外反应室的优势菌分属芽孢杆菌属,证明外反应室的反应处于产氢产乙酸阶段,是污泥水解酸化的主要场所;内反应室的优势菌分属于甲烷螺菌属,证明内反应室是适合产甲烷菌生长并产气的主要场所,从而实现了污泥同时浓缩消化的生物相分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相一体式论文参考文献
[1].孙兴福,艾海男,李茂林,何强.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TISTD)反应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
[2].何强,孙兴福,艾海男,刘鸿霞,李茂林.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运行效能及其微生物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2
[3].丁维.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微生物种群变化与处理效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
[4].何强,杨巍,刘鸿霞,郑伟青,翟俊.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的性能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9
[5].赵刘伟.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泥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