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与控制论文-Hai-dong,SHEN,Rui,CAO,Yan-bin,LIU,Fei-teng,JIN,Yu-ping,LU

动力学与控制论文-Hai-dong,SHEN,Rui,CAO,Yan-bin,LIU,Fei-teng,JIN,Yu-ping,LU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学与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面向控制建模,水平起降,稳定性与控制分析,性能折衷分析

动力学与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Hai-dong,SHEN,Rui,CAO,Yan-bin,LIU,Fei-teng,JIN,Yu-ping,LU[1](2019)在《面向控制的空天飞行器低速段动力学建模及性能折衷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水平起降空天飞行器需兼顾高速巡航和低速起降性能。本文旨在构建一种面向控制的空天飞行器低速段动力学建模与迭代分析流程,探究质心位置对空天飞行器稳定性及控制性能的影响,并在保证空天飞行器水平起降能力的约束下,迭代获得合理的飞行器质心位置。创新点:1.结合几何外形参数化方法、势流理论和0维混合排气涡扇发动机建模方法实现空天飞行器低速段气动/推进性能数据的快速获取;2.基于所获得的气动/推进性能数据,开展代理建模研究,获得适用于性能分析及控制器设计需要的气动力/力矩系数代理模型;3.基于可变质心的气动力/力矩系数代理模型进行空天飞行器水平起降性能分析及质心位置迭代设计。方法:1.通过形状/类型函数法建立空天飞行器几何参数化模型;2.基于势流理论和0维涡扇发动机理论快速获取空天飞行器低速段气动/推进性能数据;3.通过代理模型技术,获得不同质心位置下的飞行器气动力/力矩系数拟合表达式,并基于该表达式确定符合水平起降约束的质心位置。结论:1.空天飞行器研究中,需综合考虑高低速性能,并协调水平起降、稳定性和控制性能等多方面指标;2.本文所提出的空天飞行器概念方案,满足抬头、触地约束的质心范围在距机头65%机身长度处;3.本文所提出的面向控制建模与性能分析流程可以满足空天飞行器概念方案阶段数据快速获取、方案快速迭代优化的要求。(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期刊2019年12期)

严智敏,徐顺建,简辉华[2](2019)在《3-RPS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及模糊控制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并联机器人驱动位移轨迹跟踪控制精度,更好地对机构进行有效的实时控制,以3-RPS并联机器人的动平台以及各支链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应用牛顿-欧拉方法,分析了该并联机器人叁支链对动平台的驱动力、约束力矩以及动平台对叁支链的作用力,构建了动力学方程.基于Matlab仿真软件,采用液压伺服驱动方式及模糊控制算法,构建模糊控制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牛顿-欧拉方法对3-RPS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的正确性及模糊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为进一步利用Matlab对3-RPS并联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仁明,陈昱,张赟宁,王凌云[3](2019)在《分数阶细胞神经网络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及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了一个四阶分数阶细胞神经网络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其动力学特性,如混沌吸引子、时序图、李雅普诺夫指数、平衡点的稳定性.同时也验证了在相同的系统参数和初始条件下,系统的混沌吸引子结构依赖于分数阶阶次的取值,并给出了系统出现混沌的参数范围.设计了状态反馈控制器镇定系统的平衡点.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彭司萍,龙正平[4](2019)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武器装备发展与储备规模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器装备的发展规划直接制约着武器作战效能。通过对武器装备的全寿命系统进行分析,构建了武器装备发展全寿命因果关系图和系统动力学流图,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武器装备全寿命控制规划模型。同时,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武器装备发展规划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用该模型对系统中几个关键变量进行了定量分析。仿真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为提高武器装备作战能力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战术导弹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陈世明,武鹏[5](2019)在《基于蜂拥的智能电网动力学模型分析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智能电网中信息、物理网络深度融合的运行稳定问题,提出对暂态稳定问题中信息-物理交互关系进行动力学建模的方案。为了描述各智能体与邻近智能体的信息-物理交互关系,将各智能体间信息-物理耦合关系均由各自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所表达。该方案通过应用发电机间的互联摇摆方程对简化物理电网模型的动态行为进行描述,并由实现暂态稳定控制器来表述智能电网信息、物理网络间的交互行为。通过IEEE9节点模型的仿真与分析证明了智能电网信息-物理网络动力学建模的可能性,并通过对相应节点施加控制及控制效果的对比说明了蜂拥控制的高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9年11期)

李佳宜,赵卫东,俞松松,梁荣贵[6](2019)在《小型挖掘机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小型挖掘机行驶工况下驾驶室振动剧烈问题,建立了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获得了前6阶刚体模态及能量解耦率。通过多刚体动力学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相吻合;开发了减震器的优化设计程序,以第6阶模态频率及解耦率为优化目标,对减震器的动刚度进行了优化与改进,并对比了减震器改进前后悬置系统的振动特性;第6阶模态频率由21.13Hz提高为27.93Hz,振动加速度RMS值由0.497g降低为0.19g,降幅达61.7%,验证了建模与优化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建筑机械》期刊2019年11期)

董达善,陈琛,孙友刚,强海燕[7](2019)在《非线性磁悬浮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磁悬浮列车悬浮系统的强非线性和存在外界扰动下传统PID控制器鲁棒性弱的问题,首先建立磁悬浮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进行非线性动力学建模。采用模糊规则对PID的参数进行在线自适应整定,设计适用于磁悬浮系统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讨论在不同外界干扰下,所设计控制器在实现磁悬浮列车稳定悬浮时的控制性能并在虚拟样机中进行实时观测。通过对所设计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在磁悬浮系统上的应用,可以明显发现其控制性能优于传统PID控制器。此外,在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与传统PID控制器相比,所设计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及鲁棒性。更适用于在实际磁悬浮工程中克服外界干扰来工作运行。(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11期)

刘江文,徐敏[8](2019)在《双臂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伺服系统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臂机器人的手臂运动控制问题,研究了其动力学建模与伺服系统控制算法。首先,对其双臂机械结构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各个关节对机器人末端位姿的影响,并且简化了动力学方程更利于实现。其次针对简化后的模型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辨识,最后通过仿真和系统实验,验证动力学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再次由机器人动力学和电机动力学建立关节转矩模型进行关节转矩力控制;最后讨论了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建模和控制问题。经过验证简化后的模型一方面等效于直流电机便于设计控制器,另一方面可用于机器人关节转矩控制。(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11期)

曾鹏,张启伦,张超,郑功倍,高丙团[9](2019)在《球形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运动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球形机器人用作电缆通道移动无线传感网的移动节点,研究一种双轮驱动球形机器人的动力学与运动控制。通过选择左驱动车轮和右驱动车轮的转角、球形机器人的移动距离、驱动车体的姿态角作为广义坐标,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基于PI控制设计球形机器人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置闭环控制器,结合球形机器人自身可实现零半径转向,实现对球形机器人平面运动的闭环控制。通过开环仿真试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闭环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有效实现球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表》期刊2019年10期)

李忠奎,王金枝[10](2019)在《关于黄琳院士所着《控制系统动力学讲义》和《最优控制理论讲义》的书讯》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琳院士编着的两本书《控制系统动力学讲义》和《最优控制理论讲义》近期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两本讲义是20世纪60年代前半段黄琳为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一般力学的学生讲授调节原理和最优控制理论课程而写成的教材,后因历史原因尘封了五十多年,所幸2017年因老科学家采集工程而被重新发(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动力学与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并联机器人驱动位移轨迹跟踪控制精度,更好地对机构进行有效的实时控制,以3-RPS并联机器人的动平台以及各支链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应用牛顿-欧拉方法,分析了该并联机器人叁支链对动平台的驱动力、约束力矩以及动平台对叁支链的作用力,构建了动力学方程.基于Matlab仿真软件,采用液压伺服驱动方式及模糊控制算法,构建模糊控制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牛顿-欧拉方法对3-RPS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的正确性及模糊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为进一步利用Matlab对3-RPS并联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学与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Hai-dong,SHEN,Rui,CAO,Yan-bin,LIU,Fei-teng,JIN,Yu-ping,LU.面向控制的空天飞行器低速段动力学建模及性能折衷分析(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2019

[2].严智敏,徐顺建,简辉华.3-RPS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及模糊控制仿真[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王仁明,陈昱,张赟宁,王凌云.分数阶细胞神经网络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及控制设计[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彭司萍,龙正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武器装备发展与储备规模控制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19

[5].陈世明,武鹏.基于蜂拥的智能电网动力学模型分析与控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9

[6].李佳宜,赵卫东,俞松松,梁荣贵.小型挖掘机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振动控制[J].建筑机械.2019

[7].董达善,陈琛,孙友刚,强海燕.非线性磁悬浮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8].刘江文,徐敏.双臂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伺服系统控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9].曾鹏,张启伦,张超,郑功倍,高丙团.球形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运动控制设计[J].自动化与仪表.2019

[10].李忠奎,王金枝.关于黄琳院士所着《控制系统动力学讲义》和《最优控制理论讲义》的书讯[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9

标签:;  ;  ;  ;  

动力学与控制论文-Hai-dong,SHEN,Rui,CAO,Yan-bin,LIU,Fei-teng,JIN,Yu-ping,LU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