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唇裂继发畸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皮瓣,唇裂,观察,护理
唇裂继发畸形论文文献综述
周丽颖,龚彩霞,陈丽先,祝丹,吴敏[1](2019)在《Abbe瓣修复唇裂继发畸形术后皮瓣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13例Abbe瓣修复唇裂继发畸形术后皮瓣的观察。Abbe瓣修复唇裂继发畸形术后测量皮瓣温度、量化观察并比对皮瓣颜色、测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密切观察皮肤弹性和创口渗血情况,共观察4 d;术后10~14 d行断蒂试验,密切观察断蒂是否成功。经治疗和护理,13例患者断蒂成功,修复红唇。(本文来源于《护理与康复》期刊2019年09期)
赵敬国,赵翌君,李富强,周壮[2](2019)在《瘢痕组织瓣交叉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短缩畸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瘢痕组织瓣交叉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短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上唇短缩程度,设计瘢痕组织瓣长宽,将瘢痕组织瓣交叉修复上唇短缩。结果:本组8例患者,术后瘢痕组织瓣血运良好,随访6~12个月,上唇外观改善良好,纵向短缩畸形明显改善,术区瘢痕不明显,无手术并发症,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采用瘢痕组织瓣交叉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短缩畸形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切口隐蔽,修复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吴军军[3](2019)在《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复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正常人唇鼻部解剖结构及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病理学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复中的应用及效果,从而为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患者提供比较满意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科采用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及肋软骨拼接支架手术法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患者各20人,年龄16岁-27岁,平均19岁,均未有鼻部整形史,均无精神疾病,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均主动要求手术,所有患者非妊娠期或生理期,鼻部无感染病灶,非瘢痕体质。术前向所有患者说明手术方法,要求患者自主选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均进行顺利,通过术后即刻、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水肿例数、术后变形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集患者照片,进行术前术后照片对比,采用定性的方法观察二组患者术后鼻小柱高度、鼻基底宽度对称性、鼻孔形态、鼻背形态、鼻翼对称性和鼻尖形态,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证明手术对患侧外观有无改善,对健侧外观有无影响,同时比较两组手术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仅自体肋软骨拼接支架手术法中有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鼻外形发生轻度变形,经过再次修整后鼻外形达到满意且未再发生变形。肋软骨拼接支架手术法与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手术法的手术时间比较,拼接支架组(3.0±0.5)h,整体支架组(2.3±0.3)h,统计学分析P<0.05(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整体支架手术手术时间较拼接支架手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水肿例数比较,P>0.05(见表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术后水肿例数基本相同;术后发生变形例数比较,P>0.05(见表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术后变形发生率基本相同;手术效果方面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鼻基底宽度对称性、鼻孔形态、鼻背形态及鼻翼对称性的评分比较P>0.05(见表4),二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即两种方法在鼻基底宽度对称性、鼻孔形态和鼻翼对称性上的改善效果类似;而在鼻小柱高度和鼻尖形态改善上的评分比较P<0.05(见表4),二组间有统计学意义,即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修复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手术方法在鼻小柱高度和鼻尖形态上要优于肋软骨拼接支架修复法。结论1、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与肋软骨拼接支架手术法比较,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修复鼻畸形是一种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创伤小的手术。2、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在修复鼻尖形态和鼻小柱高度上效果更好,效果确切容易被患者接受。3、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手术方法与肋软骨拼接支架法均具有稳定的术后效果,但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法改善了肋软骨拼接支架手术方法的不足,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支架整体一次成型,稳定性好支撑力强,值得推荐此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期刊2019-05-01)
林广民,游彩莲,曹宁,郑美莲,汤逸颜[4](2019)在《应用上唇人中区皮瓣联合下唇Abbe瓣修复双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的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对13例双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患者,采用上唇人中区皮瓣联合下唇Abbe瓣,必要时人工鼻梁植入进行唇鼻修复。结果皮瓣均成活良好,鼻外观极大改善,上唇形态接近正常,上下唇比例协调。结论上唇人中区皮瓣联合下唇Abbe瓣修复双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效果良好,可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9年04期)
罗小华,靳君,李雪言,张正文,翟弘峰[5](2018)在《鼻部综合手术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分析通过综合处理鼻部组织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自愿选择该术式治疗的患者共42例,通过3D扫描仪进行客观、准确地数据评测术前、术后鼻翼高度对称指数及鼻宽对称指数、鼻翼宽度鼻背中轴偏斜角度、鼻小柱偏斜角度等客观指标及医生、患者、第叁方评价对比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2~16个月,患者鼻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客观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鼻部形态叁方满意度高。结论鼻部组织综合手术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效果稳定持久,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8年12期)
周丽颖,吴敏[6](2018)在《Abbe瓣修复唇裂继发畸形术后皮瓣的护理观察指标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究Abbe瓣存活情况与术后Abbe瓣关键护理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7月-8月期间收治的13名上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根据对Abbe瓣的颜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Abbe弹性、Abbe瓣及周围组织温度、伤口渗血、医生断蒂试验的观察,探究其相关因素对Abbe瓣存活的影响。研究结果:实验证明,术后3天内Abbe瓣温度与其左侧及其右侧皮温有差异,Abbe瓣温度手术当天与术后第一天的温度有差异;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Abbe瓣左侧与Abbe瓣右侧皮温以及Abbe瓣术后第一天与其术后第二天皮温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bbe瓣的颜色、质地、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研究结论:Abbe的存活率与多种因素有关,为了更准确客观地观察术后Abbe瓣的存活情况,可以根据Abbe瓣的温度、颜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弹性、渗血情况等指标进行判断,从而尽早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提高Abbe瓣的存活率。(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江宏兵[7](2018)在《牙支持式牵张成骨技术矫治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一文中研究指出唇腭裂患者绝大多数都伴有上颌骨发育不足,针对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治疗主要依赖于传统正颌外科技术,但是,由于正颌外科技术复杂创伤大、腭部疤痕牵拉畸形易复发、治疗费用相对较高等现实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近年来,个性化设计的采用牙支持式牵张器进行(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余添,黄永清,乔光伟[8](2018)在《双侧完全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究双侧完全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特征,了解其鼻唇体表及对称性特点,为其手术治疗及治疗后效果的评估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收集由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完全性双侧唇裂修复术并同期行鼻畸形开放矫正术"且无全身系统疾病史,无颜面部皮肤病、创伤、手术史的患儿定为病例组,并以术后时间分为病例1组(术后1~2年),病例2组(术后3~4年)。以正常无颜面手术史、外伤史,无全身性疾病的相同年龄段的儿童为对照组,根据其相应年龄段设为对照1组(2~3岁),对照2组(4~5岁)。采用直线数据与集角度数据双向共同分析,直线项目包括:鼻基部长度、鼻翼唇峰距、鼻翼口角距、鼻孔宽、鼻孔高、鼻翼长、侧唇厚度、唇高。角度测量项目包括:鼻尖角、鼻翼外侧角、鼻唇角、鼻前角。将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导入数据库,应用spss11.5软件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各个项目测量值的差异从得出其鼻唇体表解剖特点。研究结果:1、在病例1组与对照1组项目测量值相比较后发现,除过唇宽一项P值为0.761,大于0.05之外,其余15项检测指标P值均小于0.05表示显着性差异。病例2组与对照2组项目测量值相比较后结果发现,除过唇宽(P值为0.517)仍无明显差异外,鼻翼长、侧唇厚度、唇珠厚度P值分别为0.858、0.770、0.340亦大于0.05,表示无显着性差异。其余诸项P值均小于0.05,表示显着性差异。2、通过病例各组患儿鼻唇部左右侧对称性项目的测量值比对结果得知,所有项目的 P值均大于0.05,表示无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在进行鼻唇联合同期整复术后,其鼻唇部绝大多数观测项目较正常同龄儿童有明显差异。其主要畸形表现形式为:鼻部整体宽扁,人中过长,唇珠菲薄。术后3-4年鼻部整体畸形仍无明显好转趋势。2、术后3~4年后,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唇珠、侧唇形态接近正常,提示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术后唇部黏膜组织具有增厚,或向正常形态复位的生长趋势。但鼻翼长度亦恢复正常人群水平,提示该类术后患儿主要以鼻小柱短小、鼻孔塌陷、鼻基底过宽、唇白过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鼻唇畸形。3、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无明显对称性的鼻唇部特征畸形。(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黎光伟,沈国芳,蔡鸣[9](2018)在《牵引成骨术治疗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为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DO按牵引类型主要分为内置式牵引(intraor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DO)和外置式牵引(extraor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EDO)2种,在大距离前徙上颌骨时,唇腭裂牵引成骨术后的长期稳定性和复发的报道还很少。本文就牵引成骨治疗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术后的长期稳定性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10](2018)在《唇裂继发鼻唇畸形整复的设计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在唇裂一期整复中,术者会各尽其能恢复正常的鼻唇组织结构和解剖形态,但不同程度的继发畸形在随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难以避免。唇裂继发畸形的成因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裂隙两侧组织生长潜力不对称、一期手术未彻底纠正原发畸形、一期手术不当导致医源性畸形、伤口愈合不良以及因瘢痕挛缩或增生改变鼻唇形态等。继发畸形的特征和严重程度同术者的一期术式选择和操作水平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唇裂一期整复术式和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诸如鼻孔闭锁、前唇缺失等医源性严重继发畸形的发生比例显着降低。但在继发畸形疾病谱发生改变的同时,患者对最终整复效果的要求和期望也在不断提高。严重继发畸形通常易于获得雪中送炭的改善,轻微继发畸形锦上添花的修复有时反而并非易事。目前,唇裂继发畸形整复仍存在额外瘢痕和二次复发等问题,各治疗中心对继发畸形的认识和理解不同,治疗模式亦存在差异,相互借鉴与交流将有助于整复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国际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唇裂继发畸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瘢痕组织瓣交叉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短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上唇短缩程度,设计瘢痕组织瓣长宽,将瘢痕组织瓣交叉修复上唇短缩。结果:本组8例患者,术后瘢痕组织瓣血运良好,随访6~12个月,上唇外观改善良好,纵向短缩畸形明显改善,术区瘢痕不明显,无手术并发症,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采用瘢痕组织瓣交叉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短缩畸形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切口隐蔽,修复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唇裂继发畸形论文参考文献
[1].周丽颖,龚彩霞,陈丽先,祝丹,吴敏.Abbe瓣修复唇裂继发畸形术后皮瓣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9
[2].赵敬国,赵翌君,李富强,周壮.瘢痕组织瓣交叉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短缩畸形[J].中国美容医学.2019
[3].吴军军.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复中的应用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9
[4].林广民,游彩莲,曹宁,郑美莲,汤逸颜.应用上唇人中区皮瓣联合下唇Abbe瓣修复双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J].中国医疗美容.2019
[5].罗小华,靳君,李雪言,张正文,翟弘峰.鼻部综合手术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效果评价[J].中国医疗美容.2018
[6].周丽颖,吴敏.Abbe瓣修复唇裂继发畸形术后皮瓣的护理观察指标探究[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7].江宏兵.牙支持式牵张成骨技术矫治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8].余添,黄永清,乔光伟.双侧完全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特点研究[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9].黎光伟,沈国芳,蔡鸣.牵引成骨术治疗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8
[10]..唇裂继发鼻唇畸形整复的设计思路[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