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锰铜合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阻尼合金,锰铜合金,异种材料焊接
锰铜合金论文文献综述
雷竹芳,孙建军,何刚,张亚军,王鹏云[1](2019)在《高阻尼锰铜合金/40CrNiMoA异种材料焊接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高阻尼锰铜合金GZ50与齿轮钢40CrNiMoA异种材料TIG焊接工艺,并对焊接接头拉伸、冲击、冷弯、疲劳性能和接头金相组织、冲击断口、显微硬度以及接头耐海洋大气腐蚀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和焊后消应力处理,保证了焊接接头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焊缝金相组织均匀,断口为韧性断裂;GZ50合金侧和40CrNiMoA钢侧的热影响区宽度基本相同,GZ50合金侧的热影响区与基体组织由于热作用的不同,各相形态与比例不同;焊接接头在海洋大气环境中,12个月的腐蚀速率比6个月的腐蚀速率约低1/2。(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谢东辉,蔡凯洪,方前锋,于敏[2](2012)在《高阻尼锰铜合金的阻尼特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锰铜阻尼合金具有高内耗、高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航海、航空、核工业、机械制造等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但是锰铜合金的使用温度一般低于80℃,这一缺点限制了该合金的应用范围。本文针对高锰含量(Mn%≥70%)的锰铜阻尼合金的阻尼特性开展了研究,采用高精度多功能内耗测试仪在强迫振动模式下测试了合金的内耗随温度、频率和应变振幅变化的规律。合金成分在日本M2052(Mn-20Cu-5Ni-2Fe,at%)合金的基础上,以适量Al部分替代Ni,考察了Al的添加对合金阻尼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不添加Al的合金,随着温度增加,在0℃左右出现内耗峰,温度超过60℃以上时,内耗下降至1.0×10~(-2)以下,直至趋于零;振动频率对内耗大小基本无影响,但随着振动频率增加,内耗峰向高温方向移动;应变振幅对内耗影响显着,随着应变振幅增加,内耗大大增加。(2)对于添加Al的合金,温度、频率与应变振幅对内耗的影响与未添加Al的合金大致相同;但是,随着温度增加,在100℃左右出现新的内耗峰,内耗峰值达1.5×10~(-2),说明Al的添加可将阻尼特性的温度范围提高至100℃:值得注意的是,高温内耗峰对应变振幅的变化不敏感。分析认为:合金在100℃出现的内耗峰是马氏体相变引起的,而低温内耗峰是马氏体孪晶转变引起的。在未添加Al时,马氏体相变和孪晶转变的温度接近,因此两个内耗峰基本重合。由于Al的添加阻碍了马氏体相变,因此提高了马氏体相变的温度,使马氏体相变峰向高温方向移动,从而使阻尼特性的温度范围增加。(本文来源于《2012中国功能新材料学术论坛暨第叁届全国电磁材料及器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19)
彭文屹,郭启云,覃金,张健,陈水发[3](2011)在《Fe取代对高锰锰铜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真空非自耗电弧炉熔炼、然后进行固溶处理制备了Mn80Cu20-xFex(x=0,2,4)合金。用X射线衍射分析、显微组织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标准电阻应变计法等实验方法,研究了Fe取代对高锰Mn-Cu合金的组织和磁感生应变(magnetic-field-induced strain,MFIS)的影响。研究表明,Fe元素取代合金会发生γ→γ’转变,在Mn80Cu18Fe2和Mn80Cu16Fe4合金中还会有α相和ε相析出。随着Fe含量的增大,合金的磁性转变温度(Néel点)呈增高的趋势,且都高于室温,在室温下呈现反铁磁性;合金的最大磁感生应变也呈增大的趋势,Mn80Cu16Fe4合金获得的最大磁感生应变在0.9T时达到9×10-5。(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11年05期)
凌闯[4](2011)在《热处理和变形对锰铜合金微观组织和阻尼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锰铜合金存在的阻尼性能低和阻尼性能延时变劣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系统(EBSD)和动态机械热分析仪(DMA)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和变形工艺对轧制态CuMn50合金的微观组织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研究840℃保温0.5h后不同冷速及后续时效时间对锰铜合金微观结构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速提高,阻尼性能降低,缓慢冷却有利于富锰区的产生,起到了时效的作用,使合金具有较高的阻尼性能;炉冷试样时效后,阻尼性能进一步提高,时效时间对炉冷试样的微观结构和阻尼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水冷试样时效后,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大,合金的晶粒先变得粗大随后析出第二相α-Mn,阻尼性能先增大到峰值随后略为减低,420℃时效8h后,合金的阻尼性能达到最好。通过研究锰铜合金热循环处理工艺试样的微观结构和阻尼性能,发现热循环10次试样的组织中,片状马氏体孪晶片层变细,而且沉淀析出了α-Mn沉淀物,从而使得热循环10次试样的阻尼性能大幅下降;与热循环10次相比,热循环30次试样在测试温度范围内合金的阻尼值增大,这是因为在α-Mn沉淀物形成的富锰区产生了新的马氏体。研究了预变形对锰铜合金微观结构和阻尼性能的影响。锰铜合金的振幅-阻尼曲线随预变形量的变化不大。预变性试样的微观结构和温度-阻尼曲线结果表明,随着预变形的增大,由于锰含量偏低,诱发生成的新马氏体并不多,所以合金的阻尼性能也增加不大;随着预变形的进一步增大,马氏体相变孪晶逐渐增多,使得锰铜合金出现了明显的低温孪晶弛豫峰。随着弯曲变形次数的增加,首先在外加应力的作用下,诱发形成马氏体,马氏体片的相互接触使得马氏体与母相界面的数量减少,可动性也会降低,从而导致内耗略微下降;当弯曲变形次数进一步增大,马氏体组织在相变温度附近产生小角度晶界和孪晶等亚结构,这些亚结构的可动性对合金的阻尼性能做出贡献,使得合金在90℃(马氏体相变点附近)的阻尼性能提高。(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1-05-01)
柳安民,刘生发[5](2010)在《锰铜合金奥贝球铁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锰铜合金奥贝球铁标准试样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锰铜合金奥贝球铁标准试样经等温淬火和回火后的力学性能范围为σb1007.4~1200MPa,δ5.2%~8.8%,HRC32~35,αk70~120J/cm2,达到了EN1564-97/EN-CJS-1000-5欧洲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期刊2010年02期)
喻国铭,韩辉[6](2010)在《锰铜合金奥贝球铁齿轮啮合后表面组织特征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镜测试研究了锰铜合金奥贝球铁锥齿轮啮合后齿轮表面显微组织的演变。结果表明,齿轮啮合后其表面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组织,显着提高了齿轮的表面硬度导致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提高。(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0年01期)
燕伟[7](2009)在《锰铜合金/钢异种材料电子束焊接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与ZMnD-1J锰铜合金在物理、力学性能方面差异巨大,用传统的方法焊接,难以得到性能良好的接头。由于真空电子束焊具有焊缝深宽比高、焊件变形小、焊接冶金质量好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异种金属的焊接,本文首先采用电子束焊接方法,探讨ZMnD-1J锰铜合金与20#钢之间异种金属焊接的可行性,试验证明是可行的。其次优化了ZMnD-1J锰铜合金与20#钢之间异种金属电子束焊接工艺参数,试验中引入偏束焊技术以解决异种金属连接时两侧母材热输入不均匀及焊缝表面成形的问题,并引入预热焊技术对12mm厚度ZMnD-1J锰铜合金和20#钢板材进行了电子束对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线能量的高低是影响焊缝表面成形的最终决定性因素,在焊接电压130kV,聚焦电流2384mA,采用电子束流为10mA,焊接速度为8mm/s,偏钢侧0.6mm时,可以得到351.5MPa的最高抗拉强度,为母材强度的75.6%,焊缝的表面成形最好,此时焊接线能量为1625J·cm-1。然后分析了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焊缝区组织均匀致密且无明显的气孔、夹杂等缺陷,都属于韧性断裂。接头部分分为锰铜合金侧热影响区、焊缝区和钢侧热影响区,钢侧热影响区范围小于锰铜侧热影响区范围;焊缝区域分为叁个部分:焊缝边缘区锰铜侧、焊缝中心区和焊缝边缘区钢侧。断口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焊缝焊缝边缘区锰铜合金侧(C区)存在着大量脆性金属间化合物,为接头强度薄弱区。经断口分析发现断裂发生在焊缝C区的位置,断口表面主要存在着FeCu和FeMn3这两种金属间化合物,它们的存在是引起断裂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09-03-01)
徐才安,刘生发,廖大军,杨丹[8](2008)在《锰铜合金奥贝球铁汽车螺旋锥齿轮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Cu-Mn合金奥贝球铁标准试样和齿轮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u-Mn合金奥贝球铁标准试样经等温淬火和回火后的力学性能范围为σb:1007.4~1 200MPa,:δ5.2%~8.8%,HRC:32~35,αk:70~120 J/cm2,达到了EN1564-97/EN-CJS-1000-5欧洲标准。齿轮啮合后其表面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组织,显着提高了齿轮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台架试验和跑车试验表明,Cu-Mn合金奥贝球铁可代替20CrMnTi合金钢生产EQ140汽车后桥螺旋锥齿轮。(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08年09期)
蔚晓嘉,郑渝,康国柱[9](2007)在《不同成分锰铜合金热处理后的组织与减振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火法冶炼的金属锰与纯铜组成减振合金系,然后为改善性能而填加了其它元素,对比这种合金热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特征,探索热处理组织与减振性能的联系,同时测试其在不同频率下的减振性能,以期寻找热处理对这种材料减振性的影响,可为火法炼的锰合金开拓使用领域。(本文来源于《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一)》期刊2007-09-01)
李守林,刘俊友,刘杰,李伟[10](2007)在《铬锰铜合金白口铸铁抗冲蚀磨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铸态铬锰铜合金白口铸铁为对比材料,考察了热处理后的铬锰铜合金白口铸铁的抗冲蚀磨损性能,并对试验材料的冲击断口形貌、抗冲蚀磨损失效机理和冲蚀磨损横切面的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冲蚀条件下,热处理后的两种铬锰铜合金白口铸铁的抗冲蚀磨损性能分别是铸态的1.14倍和1.35倍;这是因为前两者的硬质相碳化物的硬度高于后者组织中的碳化物,发挥了优越的抗磨削作用,同时保护了基体。基体中弥散分布着二次碳化物及具有良好弹塑性的残余奥氏体,也减缓了砂粒冲刷表面时的材料流失;试验材料的冲击断口形貌和冲蚀磨损形貌上也有明显的区别。(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07年16期)
锰铜合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锰铜阻尼合金具有高内耗、高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航海、航空、核工业、机械制造等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但是锰铜合金的使用温度一般低于80℃,这一缺点限制了该合金的应用范围。本文针对高锰含量(Mn%≥70%)的锰铜阻尼合金的阻尼特性开展了研究,采用高精度多功能内耗测试仪在强迫振动模式下测试了合金的内耗随温度、频率和应变振幅变化的规律。合金成分在日本M2052(Mn-20Cu-5Ni-2Fe,at%)合金的基础上,以适量Al部分替代Ni,考察了Al的添加对合金阻尼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不添加Al的合金,随着温度增加,在0℃左右出现内耗峰,温度超过60℃以上时,内耗下降至1.0×10~(-2)以下,直至趋于零;振动频率对内耗大小基本无影响,但随着振动频率增加,内耗峰向高温方向移动;应变振幅对内耗影响显着,随着应变振幅增加,内耗大大增加。(2)对于添加Al的合金,温度、频率与应变振幅对内耗的影响与未添加Al的合金大致相同;但是,随着温度增加,在100℃左右出现新的内耗峰,内耗峰值达1.5×10~(-2),说明Al的添加可将阻尼特性的温度范围提高至100℃:值得注意的是,高温内耗峰对应变振幅的变化不敏感。分析认为:合金在100℃出现的内耗峰是马氏体相变引起的,而低温内耗峰是马氏体孪晶转变引起的。在未添加Al时,马氏体相变和孪晶转变的温度接近,因此两个内耗峰基本重合。由于Al的添加阻碍了马氏体相变,因此提高了马氏体相变的温度,使马氏体相变峰向高温方向移动,从而使阻尼特性的温度范围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锰铜合金论文参考文献
[1].雷竹芳,孙建军,何刚,张亚军,王鹏云.高阻尼锰铜合金/40CrNiMoA异种材料焊接工艺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9
[2].谢东辉,蔡凯洪,方前锋,于敏.高阻尼锰铜合金的阻尼特性探究[C].2012中国功能新材料学术论坛暨第叁届全国电磁材料及器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3].彭文屹,郭启云,覃金,张健,陈水发.Fe取代对高锰锰铜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1
[4].凌闯.热处理和变形对锰铜合金微观组织和阻尼性能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
[5].柳安民,刘生发.锰铜合金奥贝球铁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10
[6].喻国铭,韩辉.锰铜合金奥贝球铁齿轮啮合后表面组织特征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
[7].燕伟.锰铜合金/钢异种材料电子束焊接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
[8].徐才安,刘生发,廖大军,杨丹.锰铜合金奥贝球铁汽车螺旋锥齿轮研制[J].汽车工程.2008
[9].蔚晓嘉,郑渝,康国柱.不同成分锰铜合金热处理后的组织与减振性能[C].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一).2007
[10].李守林,刘俊友,刘杰,李伟.铬锰铜合金白口铸铁抗冲蚀磨损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