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学军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七中学733000
一、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启发内在的自信心
有个别教师的课堂点评之语单调且乏味,激励策略单一而且死板,比如“很好”、“太好了”、“你真棒”。类似这样的点评,虽然会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它不可能会对课堂的气氛起到推波助澜、“兴风作浪”的作用,因为学生根本没明确究竟“对”在哪里、“好”在何处。
《雨说》中有这么一句话:“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教师在学生朗读之后评价:“这位同学的朗读也是很甜的,真不错。”这一句评价看似很随意平常,其实是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来进行评价,赞许学生朗读出了真情实感。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能够给学生以纠正或提醒:“你说得非常正确,若是声音再响亮一点儿就会更好的。”“读得很好听,老师要非常感谢你的父母给了你一个好嗓子。不过若是加上表情更加能传达情意了,不相信,你可以试一下!”……教师的这些恰当的评价会很客观地指出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缺点,让学生按照朗读的要求一步步做到有节奏感、快慢适中、语言流畅、仪态大方。也正是这些得体准确的评价,促使学生的朗读有了长足进步,教学成绩也会逐步提高。可以说,丰富生动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了他们学习语文内在的自信心,活跃了语文课堂气氛。
二、注重对学生的尊重,赋予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阅读过程是一个充满了“误解”的过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会对文本、对作者产生误解,也常常会对教师产生误解。往往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在消除误解的过程中不断深入。而当误解难以消除的时候,教师科学、合理而有针对性的评价常常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就赋予了课堂和学生更强大的生命力。
如我在教学《斑羚飞渡》时设置了如下的话题:
教师问:“对于老斑羚舍生帮助壮年的、幼小的斑羚跃过悬崖的做法,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说:“我觉得那只镰刀头羊最愚蠢,它完全可以不站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
教师:“为什么?”
学生说:“因为它是领头羊,它应该继续活下来带领那些得以生存的斑羚群。再说,它舍生救下那些斑羚后,那些得以继续生存的同伴也不会感激它。”
此时有不少同学纷纷表示了赞同。
教师说:“那么,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你不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来救你吗?如果他们不来救你,你怎么想呢?”
学生甲回答:“我会想,爸爸妈妈真狠,平时都说爱我,关键时候不来管我了!”
学生乙说:“我可是希望爸爸妈妈来帮我一把的,有他们在我身边,我才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学生丙说:“我认为老斑羚舍身救小斑羚是爱自己种族的行为,只要能够保留住自己的种族,死了也值得!”
教师说:“是啊,说得多有道理啊!”
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我巧妙地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移情体验,让学生置身其中,将心比心,从而感受到老斑羚这样做的勇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引导了无痕迹、自然贴切,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课堂是变化的课堂,只有富有变化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与作者出现暂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时候,教师要有“大语文”的视角,巧妙地开发生成性的资源,把课内发生的意外枝叶通过富有诗意的评价语言巧妙地嫁接到学生学习的主干上去,这样才能使课堂活跃而又不失秩序。
三、巧妙运用激励语言,有效调动其积极性
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感是启发儿童智力的钥匙,是点燃儿童智慧的导火线。教师在评价时要懂得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的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教学达到情之互融的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时,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课堂上,教师客观的赞赏评价不仅会给学生注入兴奋剂,释放学生潜能,而且能弘扬学生个性,使学习成为快乐有趣的活动。
激励也要讲究艺术性。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评价时运用激励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人而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
2.适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对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教师应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3.适度。既不能言过其实,又不能轻描淡写,要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出准确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到客观公正。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评价,力求激励形式多样化,使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总而言之,只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心怀每一个学生,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每一节课,正确运用评价语言,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