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酸基团论文-何易,舒鑫,王秀梅,杨勇,刘加平

羧酸基团论文-何易,舒鑫,王秀梅,杨勇,刘加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羧酸基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羧酸减水剂,硫酸盐适应性,流体力学半径,竞争吸附

羧酸基团论文文献综述

何易,舒鑫,王秀梅,杨勇,刘加平[1](2019)在《磷酸基团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对硫酸盐适应性改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系统探究磷酸基团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对硫酸盐适应性的改善效果及作用规律,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取代方式及取代比例的磷酸基团改性聚合物,通过结构表征、吸附量及流动度测试、屈服应力拟合,研究其在硫酸盐环境下的吸附-分散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具有较多负电荷和较强Ca~(2+)络合作用的磷酸基团能有效降低SO_4~(2-)的竞争吸附,改善聚羧酸减水剂的硫酸盐适应性问题,其中以等物质的量取代的磷酸基团改性聚合物的硫酸盐适应性为最优。(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白国强,王琴,刘洋,李增亮[2](2019)在《磷酸类基团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砂石含泥量高、胶材适应性差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以及工作性能。而普通聚羧酸减水剂敏感度过高,对于低品质原材料适应性较弱。因此,发展良好适应性的聚羧酸减水剂变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通过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在其侧链接枝不同的磷酸类功能基团,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一系列文献。(本文来源于《商品混凝土》期刊2019年08期)

雷田雨,卢晓磊,杜保立,叶正茂[3](2019)在《含酰胺基团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和丙烯酸(AA)为主要聚合单体,选用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HAM)3种含酰胺基团的早强功能单体,在双氧水-抗坏血酸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和巯基乙酸链转移剂条件下制备了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性能测试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n(TPEG)∶n(AA)∶n(HAM)=1.0∶3.6∶0.4时,制备的减水剂早强效果优异,该减水剂折固掺量为0.2%时,与掺普通型聚羧酸减水剂的胶砂强度相比,其1 d、3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15.35%、8.83%;酰胺官能团红外特征峰明显,表明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分子主链上含有酰胺基团。(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孙丽[4](2019)在《具有羧酸基团的新型Br(?)nsted酸性杂多酸类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的功能化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设计并合成具有特殊官能团的离子液体以满足各种反应所需,是离子液体在绿色化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具有特定酸功能化的离子液体由于其较高的催化活性、热稳定性以及可以回收循环利用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催化等领域,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离子液体的酸功能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阳离子中引入磺酸基团,使用无机强酸对其酸化以提高酸性,有些无机强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从可设计和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而在阳离子中引入种类广泛的羧酸基团是拓展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种类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在羧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研究上缺乏深入的系统合成方法学研究;而且得到高纯度,高稳定性的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并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中仍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难题。因此,需要设计和研究出更多种类广泛的、纯度高的新型羧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实现基础-应用-产业化发展的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通过对氯代1-甲基-3-乙酸基咪唑离子液体合成工艺的探究以及反应条件的优化,明确了羧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合成过程中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拓展了羧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1)以N-甲基咪唑为阳离子主体,设计并合成了6种含羧酸官能团的新型羧酸功能化离子液体,采用~1H NMR、~(13)C NMR、IR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离子液体的Br(?)nsted酸性、溶解性等物理性能进行了测定。(2)选择酸性最强的羧酸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载体,与具有Keggin结构的磷钨、磷钼、硅钨杂多酸进行阴离子交换,合成了6种具有Br(?)nsted酸催化性能的羧酸功能化杂多酸类离子液体。通过FT-IR、NMR和TG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Hammett联用的方法分别测定几种杂多酸盐的酸强度,结合实验验证总结出了酸性增强的一些规律,指导酸性离子液体合成和酸强度调变,提高酸性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3)通过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反应考察了几种杂多酸类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发现酸性最强的1-甲基-3-乙酸基咪唑磷钨杂多酸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效率,使用正交变量法优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反应0.5 h后乙酸丁酯收率为93.3%,酯化选择性大于99%。催化剂用量较少仅为0.5%(以正丁醇为基准,摩尔比)。而且催化剂与酯化产物为液-固两相体系,通过简单倾析即可分离,解决了目前在酸催化体系中出现的一些难题。催化剂在重复使用多次后仍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是一种环境友好新型固体酸催化剂,同时该研究成果有望为现有大规模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契机。(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4-01)

李秀媛[5](2019)在《功能基团修饰的苯羧酸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组装及其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是一种由单个金属离子或金属簇通过多齿有机配体连接形成的具有高度有序结构的晶态材料。其结构具有高度的可调性,即通过改变或修饰金属离子和/或有机配体,就可以合成出含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MOFs,并且其在能源、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MOFs材料的功能化是改变客体和MOFs框架之间的相互作用/亲和力的最重要且有效的方式,为此,利用预功能化的有机配体来组装MOFs材料,是一种被较少采用然而很有效的办法。本论文选用草酰胺和叁氮唑修饰的苯羧酸配体与稀土、碱土及Zn~(2+)离子构筑了6例MOFs,并对其结构及性质,如荧光、气体吸附分离、CO_2催化转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作者对MOFs进行了概述,并对MOFs的修饰及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提出了本论文的选题思路且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作者设计了一个草酰胺修饰的配体,N,N'-双(间苯二甲酸)-草酰胺(H_4BDPO),并用其构建了叁例稀土MOFs,{[Ln_2(BDPO)_(1.5)(DMA)_3(H_2O)]·5H_2O}_n(1-3,Ln=Eu,Gd与Tb)。由于配体的草酰胺基团与苯环及羧基基本共平面,所以形成大的离域π电子共轭体系。作者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TD-DFT方法计算了H_4BDPO配体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几何构型、前线分子轨道、单重态和叁重态能级。这叁例Ln-MOFs以双核簇单元和平面BDPO连接子为模块形成了叁节点(4,4,6)-连接网络。通过配体和金属离子的叁重态激发能级的比较可以证明发生了由BDPO向金属中心的高效能量转移,所以化合物1和3分别表现Eu~(3+)和Tb~(3+)离子的典型红光和绿光发射。另外,通过掺杂不同浓度的Eu~(3+)和Tb~(3+)离子,作者制备了一系列双金属掺杂的MOFs,Eu_xTb_(1-x),它们呈现出有趣的从绿色、黄色、橙色到红色之间连续的发光颜色变化。同时,叁金属掺杂的Eu_(0.0855)Gd_(0.6285)Tb_(0.2860)具有纯白色发光,色温为5129 K,绝对量子产率为22.4%。第叁章,使用H_4BDPO配体,采用在MOFs中引入路易斯酸性位点和极性官能团的策略,实现了C_2H_6吸附和CO_2的捕获及催化转化。H_4BDPO与碱土Sr~(2+)离子溶剂热反应制备了一例新颖的Sr-MOF,{[Sr(BDPO)_(0.5)(H_2O)]·2H_2O}_n(4),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活化后的框架呈现出嵌有高密度的开放路易斯酸性金属中心和碱性草酰胺基团的极性管状通道,这不仅导致了高的CO_2和C_2H_6吸附能力及对CH_4的选择性、CO_2对CO的选择性,而且使该MOF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可以尺寸选择性催化转化CO_2与环氧化合物生成环状碳酸酯。另外,作者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方法研究了该框架与CO_2或环氧丙烷的相互作用机理。第四章,使用H_4BDPO配体,运用在MOFs中引入棒状次级构筑单元和极性官能团的策略,实现CO_2和C_2烃与CH_4的分离以及CO_2化学固定。H_4BDPO与碱土Ba~(2+)离子溶剂热反应生成具有蜂窝状结构的Ba-MOF,{[Ba_2(BDPO)(H_2O)]·DMA}_n(5)。由于路易斯碱性草酰胺基团和不饱和路易斯酸性金属中心的存在,活化的MOF不仅具有较高的C_2H_6、C_2H_4和CO_2的吸附容量以及对CH_4的优良的选择性捕获能力,而且作为一种可循环的非均相催化剂能高效地催化CO_2化学固定。此外,作者结合GCMC模拟研究了C_2H_6-CH_4和C_2H_4-CH_4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以及框架与环氧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机理。第五章,为了比较分析微孔环境对MOFs的气体吸附影响,作者基于咪唑修饰的MOF,{[Zn(imtp)]·DMA·1.5H_2O}_n(6-im,H_2imtp=2-(咪唑-1-基)对苯二甲酸),使用叁氮唑基团取代咪唑,合成了一例同构的MOF,{[Zn(tztp)]·DMA}_n(6-tz,H_2tztp=2-(1氢-1,2,4-叁氮唑-1-基)对苯二甲酸)。这两种MOFs为含有一维孔道的同构框架,但它们具有不同的微孔环境。在298 K和1 atm温度下,6-tz中开放N供体位点修饰的孔道使C_2H_6(76.5 cm~3 g~(-1))和C_2H_4(73.1 cm~3 g~(-1))的吸附量显着增强,是孔道中没有裸露的N原子的6-im的吸附量的5倍。同时,6-tz对C_2H_6和C_2H_4在CH_4上的吸附选择性也较高。最后,作者使用GCMC模拟进一步揭示了裸露的N原子对于提高C_2H_6和C_2H_4吸附量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3-01)

沈万岳[6](2018)在《磷酸酯基团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与抗高岭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醇胺与磷酸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乙醇胺磷酸酯,再与马来酸酐进行开环反应制得磷酸酯改性单体MA-POE,并进一步与丙烯酸(AA)及异戊烯基聚氧乙烯醚(TPEG)进行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成磷酸酯基团改性聚羧酸减水剂。考察了AA、磷酸酯单体及TPEG叁者比例、引发剂用量、催化剂用量等对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并与市售普通聚羧酸减水剂的抗高岭土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n(AA)∶n(磷酸单体)∶n(TPEG)=4∶1∶1,双氧水用量为单体总物质的量的4%,n(抗坏血酸)∶n(双氧水)=0.50时,合成的减水剂分散及分散保持性能较优,对高岭土的敏感性优于市售减水剂,这主要源于其对高岭土的吸附作用更小。(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8年07期)

刘凯[7](2018)在《含不同减缩基团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的收缩一直影响着混凝土使用寿命和结构耐久性,减小和控制混凝土的收缩至关重要。本文依据分子结构设计理论,设计出分子结构不同的减缩单体,再结合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可设计的特点,将减缩单体引入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中,制备兼具减水和减缩功能的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本文先设计并酯化制备了具有不同结构的减缩单体:丙烯酸丁酯、二乙二醇单丙烯酸酯和二乙二醇单丁醚丙烯酸酯,红外光谱测试证明制备成功且分子结构符合预期设计。选取合适的聚合反应条件制备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利用红外光谱和凝胶色谱对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进行结构表征,证明减缩单体成功接枝到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中。从水泥净浆流动度、水泥胶砂强度、胶砂干燥收缩和自收缩等方面探究了含不同减缩基团的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应用性能得出:接枝有减缩单体二乙二醇单丁醚丙烯酸酯的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表现出最好的水泥净浆分散及保持性能;对水泥胶砂强度的负面影响小;与空白组相比,使水泥胶砂56 d干燥收缩率降低了8.5%,28 d自收缩率下降了47.6%,表明减缩单体二乙二醇单丁醚丙烯酸酯性能最佳。改变二乙二醇单丁醚丙烯酸酯取代率制备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并探究其应用性能,表明取代率低于40%的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净浆表现出好的分散及分散保持性;可以显着提高水泥胶砂强度;与空白组相比,使水泥胶砂120 d干燥收缩率下降了14%,胶砂28 d自收缩降低了33.7%以上,得出取代率低于40%的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在各方面性能表现最为优异。此外,本文从溶液表面张力、水泥水化热、水泥颗粒Zeta电位以及早期水泥石XRD分析四个方面探究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得出:表面张力数据证明减缩单体二乙二醇单丁醚丙烯酸酯性能最优;接枝不同减缩单体的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均延缓了水泥的水化;二乙二醇单丁醚丙烯酸酯的取代率低于20%的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延缓水泥水化进程的效果最好。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掺入降低了水泥颗粒Zeta电位,得出Zeta电位的变化会对水泥净浆的流动度变化带来影响,但是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通过XRD分析得出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促进了水化产物氢氧化钙的生成。本论文设计并制备了分子结构不同的减缩单体,并制备减缩单体种类不同和减缩单体取代率不同的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探究了其应用性能和作用机理,对后续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的设计与制备以及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谈恩培[8](2016)在《基于咪唑/羧酸双功能基团配体的Pb/Ln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是近十几年来备受关注的材料。目前已有大量含过渡金属离子的MOFs被合成出来,但是含镧系金属离子和金属铅离子的MOFs化合物报道较少。鉴于配体的选择对于合成铅/镧-MOFs化合物非常重要,我们选择、设计了3个大尺寸咪唑羧酸双功能配体,合成了7个基于这些配体的铅/镧-MOFs。同时,利用直接合成和溶剂下的金属离子交换及结构转换合成了4例含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具体如下:1、设计并合成了两个咪唑羧酸配体H_3DPBI和H_3DPBT(H_3DPBI=5-(5,7-dioxoimi-dazo[4,5-f]isoindol-6(1H,5H,7H)-yl)isophthalic acid; H_3DPBT=2-(5,7-dioxoimidazo[4,5-f]-isoindol-6(1H,5H,7H)-yl)terephthalic acid),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表征。2、以H_3DPBI、H_3DPBT及H_24-DPBB(4-(5,7-dioxopyrrolo[3,4-f]benzimidazole-6-yl)-benzoic acid))与Pb~(2+)/Eu~(3+)/Tb~(3+)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7个MOFs化合物:其中1-4为Pb-MOFs化合物,5-7为异质同构Eu/Tb-MOFs。1和2是基于H24-DPBB构筑的化合物,其中1是具有(3,3,8)-连接的叁维结构,点符号为(3.4.5)(42.6)(32.43.56.610.74.83),相关结构类型未见报道。2具有蜂窝状hcb结构的二维中性框架。3和5-7是基于H_3DPBI构筑的化合物,其中3具有一维链状结构。5-7具有(4,4)-连接二维结构,其中6对丙酮溶剂有选择性识别作用。4是基于H_3DPBT配体的具有kgd拓扑的2维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3、以Co_~(2+)/Mn_~(2+)和H_3BTC(BTC3-=benzene-1,3,5-tricarboxylate)反应获得了两例具有srs结构的化合物[M2(BTC)(Cl)(DMA)3](M=Co_~(2+)、Mn_~(2+))(8和9)。化合物8和9浸泡在Cu~(2+)溶液中,可通过结构转化及部分金属离子交换反应生成异金属的Co/Mn-Cu-HKUST-1([Co0.14Cu2.86(BTC)2] (10)和l(12)),10和12为首例同时含有Co_~(2+)/Mn_~(2+)和Cu~(2+)的异金属HKUST-1。8浸泡在Zn~(2+)溶液中,只能发生少量的金属离子交换而框架结构未变,得到化合物[Co1.93Zno.o7(BTC)(Cl)(DMA)3](11)。对上述转换的可能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研究了10的脱硫效果。(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范士敏,王涛,宋峰岩,马建峰,亓帅[9](2016)在《含磷酸基团的酯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聚丙烯酸、甲氧基聚醚和自制磷酸单体P为原料,通过两步连续酯化方法,制得磷酸化改性的酯型减水剂,利用高效凝胶色谱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净浆、砂浆和混凝土试验,考察了磷酸化改性前后的减水剂性能,改性后的减水剂在保坍和抗黏土性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外加剂及矿物外加剂研究与应用新进展2016年科隆杯优秀论文汇编》期刊2016-04-01)

唐修生,蔡跃波,温金保,黄国泓,刘兴荣[10](2014)在《磺酸和酰胺基团对羧酸共聚物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聚羧酸系减水剂分子结构中引入一定量的磺酸基团或酰胺基团,来探讨该羧酸共聚物对水泥基材料的分散效果、表观黏度、凝结时间及早强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磺酸基团或酰胺基团等摩尔取代羧基的量在20%以下时,该羧酸共聚物对浆体的分散作用明显增强,但同时浆体的表观黏度增大;磺酸基团或酰胺基团的引入,均显着缩短了浆体的初凝时间,而延长浆体的初凝、终凝时间差;磺酸基团等摩尔取代羧基量为20%时或酰胺基团等摩尔取代羧基量为15%时,该羧酸共聚物的增强效果最明显。(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4年12期)

羧酸基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砂石含泥量高、胶材适应性差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以及工作性能。而普通聚羧酸减水剂敏感度过高,对于低品质原材料适应性较弱。因此,发展良好适应性的聚羧酸减水剂变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通过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在其侧链接枝不同的磷酸类功能基团,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一系列文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羧酸基团论文参考文献

[1].何易,舒鑫,王秀梅,杨勇,刘加平.磷酸基团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对硫酸盐适应性改善效果[J].新型建筑材料.2019

[2].白国强,王琴,刘洋,李增亮.磷酸类基团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综述[J].商品混凝土.2019

[3].雷田雨,卢晓磊,杜保立,叶正茂.含酰胺基团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9

[4].孙丽.具有羧酸基团的新型Br(?)nsted酸性杂多酸类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5].李秀媛.功能基团修饰的苯羧酸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组装及其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9

[6].沈万岳.磷酸酯基团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与抗高岭土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8

[7].刘凯.含不同减缩基团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研究[D].重庆大学.2018

[8].谈恩培.基于咪唑/羧酸双功能基团配体的Pb/Ln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9].范士敏,王涛,宋峰岩,马建峰,亓帅.含磷酸基团的酯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C].中国化学外加剂及矿物外加剂研究与应用新进展2016年科隆杯优秀论文汇编.2016

[10].唐修生,蔡跃波,温金保,黄国泓,刘兴荣.磺酸和酰胺基团对羧酸共聚物性能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14

标签:;  ;  ;  ;  

羧酸基团论文-何易,舒鑫,王秀梅,杨勇,刘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