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独生子女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生,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焦虑
独生子女大学生论文文献综述
程硕,贾存显[1](2019)在《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焦虑抑郁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对大学生654名,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SAS标准分≥50分为有焦虑状态,SDS标准分≥53分为有抑郁状态。焦虑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独生子女焦虑抑郁状态比例均高于非独生子女。焦虑状态的相关因素为父母教育方式,对独生子女,还有童年是否经常独自在家、人际关系、参加活动积极性、饮食习惯,对非独生子女为专业类别、年级。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为年级、父母教育方式、饮食习惯,对独生子女还有人际关系、参加活动积极性,对非独生子女还有专业类别。结论:独生子女大学生焦虑抑郁状态比例较高,其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与非独生子女有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爱荣[2](2019)在《浅谈中学生及大学生对“二孩”全面放开接受程度的调查与分析——安庆市在读独生子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独生子女的中学生及大学生对全面放开"二孩"的接受程度及态度,并由此可协助家庭及学校和谐处理相关学生心理问题,有效促进家庭、学校乃至社会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安庆市第一中学等四所中学在读独生子女中学生9 800名和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叁所高校在读独生子女大学生11 700名对全面放开"二孩"的接受程度,根据反馈结果来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结果根据家庭经济、父母文化程度、与父母的亲近感程度等因素不同,反馈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大学生容易接受父母生二孩,独生子女的中学生绝大部分不接受父母生二孩。结论国家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时间不长,很多中学生心理不能接受,需要长时间的打磨才能从心理上承受,但权衡利弊此政策完全可以推广实行。(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周振华,任艳娜,刘嘉洋,胡捷[3](2019)在《独生子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迁的横断历史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独生子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否存在变化。方法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对2005~2015年间的35篇研究文献(研究工具均为总体幸福感量表即GWS)进行了研究。结果总体上,在2005~2015年间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有所上升,但不显着,且年代仅仅可以解释GWS总体幸福感3.3%的变异。其原因可能主要与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家庭经济条件有关,即具有更高经济条件的独生子大学生持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随着年代的增加,其幸福感也就难以高上加高了。(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01期)
吴铭,杨剑,李欣[4](2018)在《基于家庭功能的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研究——锻炼价值认知的中介作用与独生子女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独生子女已经成为我国当代青少年的主体,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众星捧月"的现象几乎已成常态。同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国民家庭观念重,父母、兄弟与亲友间风雨同舟,且个人理想与光宗耀祖紧密相联。在此背景下,家庭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健康行为养成以及身体活动促进中该有何担当值得让人思考。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家庭功能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进而探讨锻炼价值认知的中介作用,以及独生子女的调节作用,为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体活动和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量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测量,同时设置家庭功能和锻炼价值认知两个虚拟变量,对各虚拟变量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两个测量模型均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本研究对538名在读全日制大学生实施调查,对调查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采用Amos21.0对数据进行中介模型检验及多群组比较。结果 (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功能与锻炼行为(r=0.427,p<0.01)、锻炼价值认知(r=0.373,p<0.01)存在显着正相关。(2)结构模型进行检验得出,假设模型数据拟合良好(x~2=601.124,DF=147,x~2/DF=4.089,NFI=0.901,IFI=0.923,TLI=0.911,CFI=0.923)。(3)中介效果检验得出,家庭功能可以直接预测锻炼行为,也可以通过锻炼价值认知来预测锻炼行为。锻炼价值认知在家庭功能影响锻炼行为上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4)多群组分析发现,独生子女与否在家庭功能影响锻炼行为上起到了调节作用(△x~2=5.837,△DF=1,p=0.016),独生子女大学生家庭功能与锻炼行为间路径系数未达显着性,即独生子女大学生锻炼价值认知在家庭功能影响锻炼行为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锻炼价值认知在家庭功能影响锻炼行为上起中介作用,独生子女与否在家庭功能影响锻炼行为上起到调节作用,独生子女大学生的锻炼价值认知在家庭功能影响锻炼行为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王金峰,王艳秋,陈哲平,段滢,张烨[5](2018)在《高校大学生独生子女和家庭类型对自伤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青少年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类型对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芜湖市、淮南市四所高校的4 98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青少年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类型对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结果高校大学生1~2次自伤行为检出率为30.58%,3次及以上为10.78%。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自伤行为进行次数有差别(P<0.05),不同家庭类型中,对于高致命性自伤行为、具有潜在危害自伤行为、造成心理伤害自伤行为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率不同(P<0.05)。结论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类型与大学生自伤行为有关联,独生子女和特殊家庭(单亲重组家庭)的大学生容易产生自伤行为。父母应该注意与子女沟通交流,及时排解子女的不良情绪,减少对子女施加的压力。应尽量避免特殊家庭的出现,特殊家庭出现后,父母及家庭成员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爱护,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幸福和谐的家庭环境。(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20期)
王银浩,刘菊芬[6](2018)在《北京高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差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全面二胎政策放开后北京高校大学生生育意愿与其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生育意愿,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进行比较,探讨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非独生子女中理想孩子数量为2个的比例更高,在一孩生育时独生子女表现出更明显的性别倾向;多因素分析显示独生子女在一孩生育时更有性别倾向(OR=1.92,95%CI:1.25~2.97),研究生及以上(OR=1.94,95%CI:1.05~3.58)、家庭情况较差(OR=1.67,95%CI:1.10~2.54)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要男孩。结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理想生育数量、性别偏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生育健康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张青根,沈红[7](2018)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家庭资源稀缺理论和"消磨-趋同"理论,利用2016年"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数据,从定量角度探讨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差异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无论是大一新生样本还是大四毕业生样本,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均显着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大学期间,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长幅度低于非独生子女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长幅度;两类群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差异呈收敛趋势。(本文来源于《复旦教育论坛》期刊2018年04期)
徐新凤[8](2018)在《东海孝妇传说现代价值及其对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海孝妇所提倡的"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基本意思是侍奉和赡养自己的父母,友好对待父母,这一思想拥有悠久历史。在当代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促进家庭和谐和维护社会稳定等众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一、东海孝妇传说所体现的传统孝文化内涵及其时代意义东海孝妇是古老的汉族民间传说故事。出自于《列女传》与《汉书·于定国传》。关汉卿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窦娥冤》。干宝在《搜神记》中(本文来源于《淮海文汇》期刊2018年02期)
谢希琼[9](2018)在《泉州市276名独生子女大学生对社区护理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泉州市市独生子女大学生对于未来护理模式发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泉州各大高校2016年入学的新生中共276名独生子女应用自制社区护理发展趋势问卷,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独生子女大学生中84.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大力发展社区护理事业,但对社区护理的任务并了解不足;48.6%的学生选择社区医院作为社区护理发展的主要形式;对社区护理的主要服务项目以定期健康检查(79.3%)及心理咨询(72.5%)居多;对家庭病人的照护方式选择以雇佣保姆同时,请社区护理人员定时上门指导(41.3%)为主;认为社区护理应优先发展婴幼儿、老年人及急救护理;并认为社区护理应通过改革现有政策、提高居民对社区护理认识加以完善。独生子女大学生对社区护理发展趋势的认识受性别及就读专业的影响较大,成长环境及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独生子女对社区护理事业的认识存在明显的个性特征,对我国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5期)
朱琳,涂薇,叶松庆[10](2017)在《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性别、生源地和独生子女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在网络媒介的意义建构和网络实践的逻辑思维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网络行为,同时也会影响网络空间舆论态势的发展方向。本研究基于1708名在校大学生的有效调查数据,分别以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等为分组变量,运用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分析方法,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差异性概括。(本文来源于《全球教育展望》期刊2017年11期)
独生子女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明确独生子女的中学生及大学生对全面放开"二孩"的接受程度及态度,并由此可协助家庭及学校和谐处理相关学生心理问题,有效促进家庭、学校乃至社会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安庆市第一中学等四所中学在读独生子女中学生9 800名和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叁所高校在读独生子女大学生11 700名对全面放开"二孩"的接受程度,根据反馈结果来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结果根据家庭经济、父母文化程度、与父母的亲近感程度等因素不同,反馈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大学生容易接受父母生二孩,独生子女的中学生绝大部分不接受父母生二孩。结论国家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时间不长,很多中学生心理不能接受,需要长时间的打磨才能从心理上承受,但权衡利弊此政策完全可以推广实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独生子女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1].程硕,贾存显.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
[2].张爱荣.浅谈中学生及大学生对“二孩”全面放开接受程度的调查与分析——安庆市在读独生子女为例[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周振华,任艳娜,刘嘉洋,胡捷.独生子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迁的横断历史元分析[J].心理月刊.2019
[4].吴铭,杨剑,李欣.基于家庭功能的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研究——锻炼价值认知的中介作用与独生子女的调节作用[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王金峰,王艳秋,陈哲平,段滢,张烨.高校大学生独生子女和家庭类型对自伤行为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
[6].王银浩,刘菊芬.北京高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差别研究[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8
[7].张青根,沈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差异性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8
[8].徐新凤.东海孝妇传说现代价值及其对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意义研究[J].淮海文汇.2018
[9].谢希琼.泉州市276名独生子女大学生对社区护理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
[10].朱琳,涂薇,叶松庆.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性别、生源地和独生子女的差异[J].全球教育展望.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