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成熟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青山,华北落叶松,土壤呼吸,内蒙古
成熟林论文文献综述
海龙,呼木吉勒图,王晓江,高孝威,王云霓[1](2019)在《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成熟林生长季土壤呼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季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温度、湿度进行定位监测,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特征与土壤水热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1)林地土壤呼吸速率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和日变化规律。生长季5~9月土壤呼吸速率大小表现为:7月﹥8月﹥9月﹥5月﹥6月;月平均呼吸速率值区间在1.272~3.702μmol·m~(-2) s~(-1),平均值为2.323μmol·m~(-2) s~(-1)。生长初期5月、中期7月和末期9月的单日呼吸速率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在12:00~16:00出现,最小值在03:00~06:00出现。(2)生长季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高于土壤温度,与土壤0~15 cm层湿度之间具有极显着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与温度之间存在显着的线性关系(P﹤0.05)。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之间具有极显着的复合线性关系(P﹤0.01),线性模型对生长季土壤呼吸碳通量的预测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吴文君,胥辉,黄明泉,李超,闾妍宇[2](2018)在《思茅松天然成熟林林分直径结构及环境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云南省普洱市45块思茅松天然成熟林样地调查数据,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林内总体、思茅松和其他树种的林分直径结构进行拟合,并选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林内总体、思茅松和其他树种林分直径结构拟合函数参数随环境因子(林分、地形、土壤和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从林分直径结构分布拟合的结果来看,3个研究位点总体、思茅松和其他树种林分直径结构分布差异较不显着。(2)林分、地形、土壤和气候因子第一排序轴分别解释了55.0%、46.5%、43.0%和59.1%的信息量,较好的反映了思茅松天然成熟林林分直径结构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4类环境因子中,气候因子最好的解释了林分直径结构的变化,林分因子次之。(3)从4类环境因子与排序轴的相关性来看,林分因子中林分平均高(Hm)与第一排序轴呈现最强正相关(0.682),林分优势高(Ht)次之(0.577 2);地形因子中坡度(SLO)与第一排序轴具有最强相关性(0.386 1);土壤因子中全磷(TP)与第一排序轴的相关性最高(-0.576 5);气候因子中等温性(b3)、季节性温度(b4)、降水最小月降水(b14)、最干季降水(b17)、最冷季降水(b19)与排序轴的相关性均在0.42以上。(4)从二维排序图上来看,林内总体、思茅松林分直径结构拟合函数c参数相对较近,这表明林内总体、思茅松林分直径结构呈现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而其他树种与两者并没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胡小燕,段爱国,张建国,杜海伦,张雄清[3](2018)在《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成熟林密度对土壤养分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5种不同密度林分土壤剖面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37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密度下0 10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判断不同密度和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成熟林大多数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性铁含量在A、B等低密度林分中最高,并且在0 30 cm的土壤中,随密度的增加表现出总体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土壤pH值与全钾、速效钾随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交换性钙与交换性镁含量受密度影响不明显;(2)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性铁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0 30 cm表层土壤的降幅较大,密度对不同土壤深度养分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影响。[结论]初植密度对杉木人工成熟林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明显,低初植密度更有利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长期维持,南亚热带杉木林密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深度可达60 cm。(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张元媛,朱万泽,孙向阳,胡兆永[4](2018)在《川西贡嘎山峨眉冷杉成熟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成熟森林的碳收支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关于西南亚高山暗针叶林成熟林碳通量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尚不明确对碳循环的作用。以涡度相关技术为基础,对川西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成熟林生态系统尺度的CO_2通量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利用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观测数据,分析了峨眉冷杉成熟林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Re)和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PP)的季节变异特征及其源汇状况,并结合环境因子,分析CO_2通量的主要控制因子。结果表明:(1)峨眉冷杉成熟林NEE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现"U"形变化,白天为负值,夜间为正值,中午前后CO_2通量达到最大;各月间日平均NEE变化差异显着,NEE峰值最大出现在2015年6月(-0.64 mg CO_2m~(-2)s~(-1)),峰值最小出现在2016年1月(-0.08 mg CO_2m~(-2)s~(-1));日平均NEE由正值变为负值的时间夏季最早,冬季最晚,NEE由负值变为正值的时间冬季最早,夏季最晚。(2)峨眉冷杉成熟林NEE、Re和GPP具有明显的月变化。2015年6月和12月NEE分别达到最大值(-46.02 g C m~(-2)月~(-1))和最小值(-1.42 g C m~(-2)月~(-1));Re呈现单峰变化,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2015年6月(84.78 g C m~(-2)月~(-1))和2016年1月(12.82 g C m~(-2)月~(-1));GPP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2015年6月(130.81 g C m~(-2)月~(-1))与2016年1月(16.15 g C m~(-2)月~(-1))。(3)空气温度(T_a)、5 cm土壤温度(T_(s5))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峨眉冷杉成熟林CO_2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T_a与CO_2通量呈指数相关(R~2=0.5283,P<0.01);白天CO_2通量与PAR显着相关(R~2=0.4373,P<0.01);夜晚CO_2通量与T_(s5)显着相关(R~2=0.4717,P<0.01)。(4)全年NEE、Re和GPP分别为-241.87、564.81 g C m~(-2)和806.68 g C m~(-2),表明川西贡嘎山峨眉冷杉成熟林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7期)
严宏,谭伟,柴宗政,蔡照军,冯艳[5](2018)在《黔中马尾松成熟林表层土壤养分与林分结构的异质性及其耦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马尾松成熟林中设置82个10 m×10 m的网格样地,选取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养分指标以及郁闭度、蓄积、密度、胸径多样性指数和树高多样性等林分结构,应用描述性统计、半变异函数方法分析土壤养分及林分结构的异质性特征,应用典型RDA排序方法研究土壤养分与林分结构间的相互作用,以期探明黔中地区马尾松成熟林中土壤养分及林分结构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变异系数为16.728%~35.167%,林分结构为11.641%~50.871%,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土壤养分与林分结构均存在强烈的自相关,土壤养分自相关范围为7.800~22.191 m,林分结构为11.40~19.75 m;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两种土壤养分指标对林分结构的影响最显着,说明这两种土壤养分元素对马尾松林木的分布、生长及发育影响较大.其中,有机质显着影响蓄积、胸径多样性指数和郁闭度;速效钾显着影响树高多样性指数和密度.(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吴文君,胥辉,黄明泉,李超,闾妍宇[6](2017)在《思茅松天然成熟林林分直径结构偏度和峰度变化及环境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省普洱市45块思茅松天然成熟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选用偏度和峰度对林分总体、思茅松和其他树种的林分直径结构进行量化,并选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林分直径结构随林分、地形、土壤和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思茅松林分直径结构分布形态与标准正态分布呈现出较为一致的表现,而其他树种林分直径结构分布形态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差异较为明显,说明思茅松天然成熟林林分直径结构受到其他树种的影响较大。林分、地形、土壤和气候因子第一排序轴分别解释了林分直径结构变化信息的71.7%、67.1%、60.4%和76.3%,较好的反映了林分直径结构随4种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从4种环境因子与排序轴的相关性来看,林分因子中郁闭度与第一排序轴的相关性最高(0.2263),林分平均高、林分优势高和林分密度指数与排序轴的相关性达到0.23以上;地形因子中海拔与第一排序轴具有最大相关性(0.4602);土壤因子中土壤pH值、全磷与第一排序轴的相关性均超过0.40;气候因子中除最冷月最低温、最湿季均温、最热季均温外,其他8个温度因子与排序轴的相关性均在0.22以上,除降水最大月降水和最湿季降水外,其他6个降水因子与排序轴的相关性均在0.24以上,表明林分直径结构与14个气候因子密切相关。林内总体、思茅松林分直径结构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较为显着,与其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而其他树种与环境因子的规律性不强。(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杜海伦[7](2017)在《四川纳溪杉木成熟林土壤养分密度效应及化学计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四川纳溪30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密度(5种密度分别为2m×3m(A)、2m×1.5m(B)、2m×1m(C)、1m×1.5m(D)和1m×1m(E)(即A为1667株/公顷;B为3333株/公顷;C为5000株/公顷;D为6667株/公顷;E为10000株/公顷)和不同土层(5个土层: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杉木人工林土壤各养分元素特征规律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并探讨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对林地立地指数的指示性,得到如下4点主要结论:(1)初植密度对杉木人工成熟林土壤养分具有明显影响,其中,有机质与有机碳在表土层0-20cm、水解氮、全钙含量随密度增大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在B密度(2m×1.5m,3333株·hm-2)时含量最大;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随密度增大则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B密度含量最低,且全磷、全钾含量在E密度最高;全镁含量、pH总体随密度的升高而上升;有机质与有机碳在20cm以下土层以及全氮含量受密度影响不明显;表明B密度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质及有机碳累积,有利于土壤不同层面水解氮与全钙的累积,而高密度E密度有利于全磷、全钾、全镁的累积及pH值的上升。养分元素含量的密度效应总体上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弱。(2)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机质、有机碳含量总体上随土层的加深呈极显着下降趋势;全钾、速效钾、全钙、全铁、全镁含量受土层变化的影响不明显;土壤pH值随土层的加深呈明显上升趋势;土层深度对养分元素含量及PH值的作用效果在土壤深度达60cm以后明显减弱。(3)5种密度杉木人工林土壤C:N平均值为19.44,高于我国平均值11.9;N:P和C:P平均值为2.89和43.07,低于我国平均值5.2和61;C:N:P为43:3:1,低于我国平均值60:5:1;初植密度对土壤C:N、N:P、C:P比值,尤其是在表层土壤,均具明显影响,且随密度的增大各比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均在B密度最高;N:P和C:P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近乎直线下降趋势,而随土层加深C:N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4)有效磷、全镁含量对杉木林地生产力具有良好的指示性,表现为土壤有效磷含量越高、全镁含量越低,林地立地质量越高;0-100cm土层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或0-20cm土层的土壤全镁含量可作为试验区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指示性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7-05-01)
金亮,卢昌义[8](2016)在《秋茄中龄林和成熟林凋落物量及其动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5月—2011年4月,对福建九龙江口秋茄(Kandelia obovata)中龄林(24年生)和成熟林(48年生)凋落物的年凋落物量、组成及其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秋茄中龄林和成熟林年凋落物量分别为13.02和10.08t/hm~2;各组分凋落物中,落叶量和落枝量占凋落物总量的比例为中龄林(65.74%,26.04%)>成熟林(54.17%,20.43%),落花量和落果量则是成熟林(11.31%,14.09%)>中龄林(5.84%,2.38%).秋茄中龄林的年凋落物量明显高于成熟林,是因为受林分密度和生长发育阶段影响:24年生秋茄林属中龄林,处于生长期,生长非常迅速,自疏现象比较明显,凋落物较多,导致其凋落物量高于成熟林;而48年生秋茄林属于成熟林,生长趋于稳定,凋落物反而较少.这说明秋茄林凋落物是一个巨大的养分贮存库,有助于维持红树林区的生物资源,提高河口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姜鹏,韩璐,梁文静,张绍轩[9](2016)在《不同生长势杉木成熟林胸径-树高生长曲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地区不同生长势杉木成熟林胸径-树高状况,以福建将乐国有林场不同生长势杉木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的方法获取杉木优势木、中庸木和被压木的胸径-树高实测数据,利用SPSS 19.0拟合3种不同生长势杉木成熟林的胸径-树高模型。建立杉木优势木树高的幂函数模型,ln(H)=0.891×D0.376;杉木中庸木树高的幂函数模型,ln(H)=0.669×D0.504;杉木被压木树高的幂函数模型,ln(H)=0.643×D0.542。结果表明,3种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R2都>0.910,D1.3能够很好解释各器官树高。对指导将乐地区杉木营林生产提供了疏伐选木的依据和抚育采伐开始及采伐强度的信息。(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姜鹏,庞立欣,邵思祺,杨冲,郭金堂[10](2016)在《不同生长势杉木成熟林的生物量生长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杉木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16块杉木标准地,获取各标准地基础数据。根据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以及胸径、树高的统计分析,将标准地内林木按生长势不同分为优势木、中庸木和被压木3类。结果表明:1)通过林木实测数据拟合不同生长势的杉木各器官生物量(干、根、叶、枝)估算模型、全株生物量模型,以D、DH为自变量,分别拟合了各个器官(树干、树根、树叶、树枝)和全株的Logistic方程和幂函数,其模型的相关判定系数R2均在0.881~0.932之间。2)根据残存平方和SSE、总相对误差RS、平均相对误差E1、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E2、AIC、BIC6个检测评价指标进行方程的4选1筛选,筛选出最优模型中,幂函数模型9个(模型自变量D1个,自变量DH8个),Logistic函数模型6个(自变量D的2个,自变量DH4个)。(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成熟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云南省普洱市45块思茅松天然成熟林样地调查数据,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林内总体、思茅松和其他树种的林分直径结构进行拟合,并选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林内总体、思茅松和其他树种林分直径结构拟合函数参数随环境因子(林分、地形、土壤和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从林分直径结构分布拟合的结果来看,3个研究位点总体、思茅松和其他树种林分直径结构分布差异较不显着。(2)林分、地形、土壤和气候因子第一排序轴分别解释了55.0%、46.5%、43.0%和59.1%的信息量,较好的反映了思茅松天然成熟林林分直径结构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4类环境因子中,气候因子最好的解释了林分直径结构的变化,林分因子次之。(3)从4类环境因子与排序轴的相关性来看,林分因子中林分平均高(Hm)与第一排序轴呈现最强正相关(0.682),林分优势高(Ht)次之(0.577 2);地形因子中坡度(SLO)与第一排序轴具有最强相关性(0.386 1);土壤因子中全磷(TP)与第一排序轴的相关性最高(-0.576 5);气候因子中等温性(b3)、季节性温度(b4)、降水最小月降水(b14)、最干季降水(b17)、最冷季降水(b19)与排序轴的相关性均在0.42以上。(4)从二维排序图上来看,林内总体、思茅松林分直径结构拟合函数c参数相对较近,这表明林内总体、思茅松林分直径结构呈现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而其他树种与两者并没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熟林论文参考文献
[1].海龙,呼木吉勒图,王晓江,高孝威,王云霓.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成熟林生长季土壤呼吸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9
[2].吴文君,胥辉,黄明泉,李超,闾妍宇.思茅松天然成熟林林分直径结构及环境解释[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
[3].胡小燕,段爱国,张建国,杜海伦,张雄清.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成熟林密度对土壤养分效应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8
[4].张元媛,朱万泽,孙向阳,胡兆永.川西贡嘎山峨眉冷杉成熟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特征[J].生态学报.2018
[5].严宏,谭伟,柴宗政,蔡照军,冯艳.黔中马尾松成熟林表层土壤养分与林分结构的异质性及其耦合关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吴文君,胥辉,黄明泉,李超,闾妍宇.思茅松天然成熟林林分直径结构偏度和峰度变化及环境解释[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7
[7].杜海伦.四川纳溪杉木成熟林土壤养分密度效应及化学计量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
[8].金亮,卢昌义.秋茄中龄林和成熟林凋落物量及其动态特征[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姜鹏,韩璐,梁文静,张绍轩.不同生长势杉木成熟林胸径-树高生长曲线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
[10].姜鹏,庞立欣,邵思祺,杨冲,郭金堂.不同生长势杉木成熟林的生物量生长模型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