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港湾网络:专注IP宽带和光网络领域(论文文献综述)
徐贵勇[1](2021)在《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增益饱和特性及波长转换技术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光纤通信是为当今电信网络的最终用户提供宽带服务的驱动力之一,能够覆盖更大的地理区域,光纤被用作传输介质,与传统双绞线电缆的铜线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光纤的线径细、重量轻、原料丰富,有利于资源利用,正是这些优点是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轻松。为了支持不断增长的互联网流量和多媒体通信服务,未来的光接入网系统将具有超高传输速度和超大容量的特点。目前接入网面临着光网络不透明、频谱效率低、带宽严重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利用易集成的半导体光放大器为波长转换提供一种透明光网络方案;利用高阶调制方案替代传统的直接调制来提高频谱效率;利用相干检测技术接收高阶调制信号并为‘λ-to-the-user’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从而缓解目前带宽严重不足的问题。全文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基于迭代算法的稳态模型。以半导体光放大器(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SOA)宽带理论模型为基础,在考虑载流子浓度和放大自发辐射噪声变化的情况下,对In P-In Ga As P均匀掩埋的半导体光放大器建立了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实时更新其载流子浓度、放大自发辐射噪声、受激辐射等参数,最终通过该稳态模型得到了在一定偏置电流、输入功率下,器件的增益和噪声指数。2、利用SOA来实现快速波长转换。在前期建立的SOA宽带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波长转换中SOA四波混频的理论模型,并对该理论在10 Gb/s传输速率下进行全光波长转换的理论验证实验,并针对某一信道实现波长转换;然后进一步搭建了4×10Gb/s的双向传输系统,通过观察其在多信道下的传输误码率和眼图来分析系统的传输性能。3、实现差分相移键控(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DPSK)高阶调制的相干检测。首先讨论了光调制的工作原理,对基于强度调制和相位调制下的几种新型调制格式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对比几种调制格式的优劣。然后利用DPSK调制和解调方案,在40 Gb/s传输速率下对平衡检测和相干检测方案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相干检测在误码率、接收机灵敏度等方面的优势。
寇思琦[2](2019)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信光网络资源共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网络中数据容量的增长,承载着越来越多业务流量的光网络,其自身的安全可信深刻影玎响着互联网的整体发展,成为了学术界和产业界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传统安全可信技术依赖于建越来越厚的“墙”,专注于利用访问认证和数据加密来实现信息安全。然而,如果着眼从管理认证的层面上提高网络可信性,解决网络安全隐患会变得更加有效也更加主动。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可靠数据库维护方案,能在节点无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统中实现基于点对点的交易和协作,为创造安全可信的光网络环境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论文针对光网络的安全可靠需求,在网络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解决思路,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信光网络技术方案,以实现光网络的安全可靠,并在实验仿真平台进行了性能的验证。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针对安全可信光网络需求,研究并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信光网络架构,该方案通过在传统光网络架构的控制层和传输层中间加入区块层,应用共识算法,有效地实现对光网络资源的管控,保证网络中资源信息的可信,提高光网络的安全可靠性:第二,针对融合区块链技术给光网络带来的性能负担问题,研究并提出了基于区块链可信网络的部分共识优化机制,采用“领导投票”的部分共识方式,缩小网络共识范围,结合PBFT和Raft算法共识,在保证网络可信的基础上,提高网络共识效率,将区块带宽占用率降低近十一个百分点,改善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对网络资源的占用情况,保证网络性能;第三,针对融合区块链技术给光网络带来的可扩展性问题,研究并提出了基于区块链可信网络的分区共识优化机制,采用“按区投票”的分区共识方式,以一定方式划分共识范围,结合PBFT和Raft算法共识,在保证网络可信的基础上,将区块带宽占用率降低十九个百分点,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共识效率,保证网络性能。
张武保,任荣伟[3](2011)在《藉以内部创业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行为与绩效*——中国华为公司内部创业行动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内部创业(Intrapreneurship)是企业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并获得创新性成果而做出的组织允诺、授权和资源保证的一系列内部创业行动。本文通过对中国华为公司所开展的内部创业行动的观察与调研案例分析,探讨和评价中国成长型企业在内部创业过程中的行动逻辑和内部创业机制,探寻中国企业通过内部创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经验。
曾军[4](2009)在《港湾网络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港湾网络作为2000-2006在国内网络通信行业的主流厂家,为华为技术常务副总裁李一男创立,从2000-2004年,共吸引风险投资超过10亿元,为当时风投金额最多的企业。2001-2003年,销售额分别为2亿、4.5亿、12亿,成长速度惊人;但从2004-2006年,港湾网络因为内部控制等问题,导致上市失败,同时遭到华为强力阻击,最后到2006年7月被华为收购。港湾网络以它快速创业、风险投资青睐、技术领先、市场快速切入、上市失败、华为阻击、内部管理缺失、企业家精神缺失到最后被华为收购等方面,为业界所关注。笔者从它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以下几点:1、高技术创业公司在利用风险投资上,节奏的控制非常重要;2、企业初创、中期发展、规模发展三阶段,与强大的竞争对手抗衡,在战略上不能过分急功近利;3、高投入企业的管理、文化冲突、以及准备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上,港湾网络有很多值得借鉴与探讨的经验;4、通过港湾网络案例的分析可见,在企业初创、中期发展、规模发展三阶段,企业家精神需要重新认识;通过港湾网络案例的分析,笔者发现,在充分竞争的高技术领域(如网络通信业),企业要快速持续成长,技术领先、资本充裕、市场营销等因素很关键,但回到企业运营本质,战略、团队、文化的持续性规划以及企业家精神,同样非常重要。本文,对华为公司的一些做法也提出质疑,华为作为一家综合性全网设备供应商,无法在短时间内对一些新兴技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这恰恰给了港湾等内部创业公司机会,利用在大公司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市场经验,去开拓一块新的技术体系和市场体系,笔者不认为这是一种叛徒行为,而是一种对科学对发展的态度,只有这样,科学才会有更多的发展路径,才会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不管过去华为与港湾有多少渊源关系,本身他们已经是平等的竞争者,但可惜现在国内缺乏相应的制度、法律环境以及商业气氛。
徐晖[5](2008)在《上市公司的策略性退市研究 ——以UT斯达康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公司常用的一种发展手段,上市是为公司的发展目标服务的。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公司上市作为一种手段,可以帮助公司获得“上市收益”——融资、优化资源配置,进而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公司也必须为此支付“上市成本”。一个公司的上市收益和上市成本随着公司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断地变化。对于一个上市公司,如果公司已经基本实现上市目标,并且上市成本大于上市收益,公司就需要重新制定公司发展目标,并衡量上市对公司的意义。策略性退市,作为主动退市的一种衍生,可以帮助那些已经基本实现上市目标、且上市成本大于上市收益的公司去追逐新的发展目标。根据证券市场特点,上市公司的策略性退市有以下六种最常用的途径,它们分别是资产剥离、公司分立、公司分拆、股票回购、定向转让、自愿清算。本文分析了六种策略性退市方式的优点、缺点以及其适用情况,并以UT斯达康公司为例,阐述了上市公司进行策略性退市的原因,方法和意义。作为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通讯公司,UT斯达康公司依靠技术优势(小灵通业务)和上市带来的充足资金,在发展初期得到了快速增长。但是,UT斯达康公司从2004年开始走下坡路继而出现大幅亏损,UT斯达康的股票从40美元跌倒2-3美元。UT斯达康公司为了改善财务状况,不得不在仓促中进行了三次裁员,公司的CEO吴鹰也被迫从公司离职。回头看UT斯达康公司上市前设定的目标,到现在基本已经实现,而UT斯达康公司还需要支付高额的上市成本以及承受股东的回报压力,公司甚至因为股价偏低面临被恶意收购的命运。既然上市目标已经基本实现,而上市成本又高于上市收益,UT斯达康公司可以考虑通过策略性退市来谋求更好地发展。本文通过分析UT斯达康公司的经营状况、上市的收益、成本以及UT斯达康公司的发展目标的变化,结合UT斯达康公司的财务报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以及TOM在线的主动退市的成功案例,为UT斯达康公司设定了以策略性退市作为发展手段的方向,并最终采用了股票回购的方式来帮助UT斯达康公司实现其策略性退市之路。当然,策略性退市也有利弊,对于UT斯达康公司来说,总体是利大于弊。根据UT斯达康公司的策略性退市的案例,本文探讨了策略性退市在特定条件下(上市成本大于上市收益,公司基本实现上市目标或不需要继续上市)作为上市公司的发展手段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根据公司自身状况来进行策略性退市的方式选择。
丘慧慧,张帆[6](2005)在《1000万元挖走20人 华为、港湾3年脑战继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最新进入该组的应届毕业生都能拿到25万元”,而该团队成员共有20多人,华为总共为此开出约1000万元的筹码。 “十一”长假刚过,李一男便匆匆南下。 与此同时,“华为用1000万元挖走了港湾语音产品线团队”的传言正在深圳坊间广泛流传。作为北京港湾网络有
余世琳[7](2005)在《港湾网络整合资源与宽带同行》文中提出前不久,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IPv6)产业联盟宣告成立。作为联盟成员,联想、世方正、港湾网络、中国网通等25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在中国的产业化。在宽带时代,如何有效整合产业资源,加强企业间的协作与联动,已成为产业发展壮
唐自华[8](2004)在《港湾网络专注"与宽带同行"的发展战略》文中提出港湾网络从成立以来就有着鲜明的企业定位,是国内主要设备厂家中有着明确"宽带"定位的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国内宽带信息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Contributed by Harbour Networks Ltd.[9](2004)在《与宽带同行,港湾网络圈定发展战略》文中提出
李亮[10](2004)在《李一男的“港湾”》文中研究指明在竞争激烈的电信设备市场上年营业额只有10亿元左右的港湾公司在销售规模动辄数百亿元的电信设备巨头们的环伺下,似乎随时有沉没的危险,但它却被认为是通信行业最有潜力的公司之一,更多人相信它可能在未来通信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李一男能做到吗?
二、港湾网络:专注IP宽带和光网络领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港湾网络:专注IP宽带和光网络领域(论文提纲范文)
(1)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增益饱和特性及波长转换技术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新型调制格式 |
1.2.2 全光网络波长转换技术的研究概况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迭代算法的半导体光放大器模型构建 |
2.1 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2.2 半导体光放大器基础理论方程 |
2.2.1 常用的半导体光放大器模型介绍 |
2.2.2 半导体光放大器材料模型介绍 |
2.2.3 半导体光放大器行波方程 |
2.2.4 半导体光放大器载流子密度速率方程 |
2.3 半导体光放大器模型的增益饱和特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利用SOA-FWM效应波长转换的单纤双向传输研究 |
3.1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四波混频的波长转换研究 |
3.1.1 半导体光放大器四波混频的理论基础 |
3.1.2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四波混频波长转换的仿真研究 |
3.1.3 波长转换结果与分析 |
3.2 基于波长转换的单纤双向光纤通信系统 |
3.2.1 单纤双向传输系统 |
3.2.2 基于波长转换的单ONU单纤双向传输性能分析 |
3.2.3 基于波长转换的多ONU4×10 Gb/s单纤双向传输性能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DPSK编码原理及40 Gb/s DPSK系统仿真 |
4.1 光调制原理 |
4.1.1 基于强度调制的新型光调制格式 |
4.1.2 基于相位调制的新型光调制格式 |
4.2 40Gb/s DPSK信号调制 |
4.2.1 NRZ-DPSK信号的产生 |
4.2.2 RZ-DPSK 信号和CSRZ-DPSK 信号的产生 |
4.3 40Gb/s DPSK信号解调研究 |
4.3.1 DPSK信号的平衡检测接收性能研究 |
4.3.2 DPSK信号的相干接收性能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和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信光网络资源共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光网络的发展及挑战 |
1.1.2 光网络的安全可靠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工作和论文组成 |
1.3.1 主要工作 |
1.3.2 论文组成 |
第二章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光网络架构 |
2.1 区块链技术 |
2.1.1 区块链简介 |
2.1.2 区块链结构 |
2.1.3 区块链的共识算法 |
2.2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光网络架构 |
2.2.1 传统光网络架构 |
2.2.2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光网络 |
2.3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光网络共识模型 |
2.3.1 网络资源参数化模型 |
2.3.2 可信光网络资源共识机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区块链可信网络的部分共识优化机制 |
3.1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网络共识模型分析 |
3.1.1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网络共识模型效率分析 |
3.1.2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网络共识模型资源分析 |
3.2 基于区块链可信网络的部分共识机制 |
3.2.1 基于区块链可信网络的部分共识模型 |
3.2.2 基于PBFT共识算法的部分共识机制 |
3.2.3 基于Raft共识算法的部分共识机制 |
3.3 基于区块链可信网络的部分共识性能分析 |
3.3.1 仿真环境与评价指标 |
3.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区块链可信网络的分区共识优化机制 |
4.1 基于区块链可信网络部分共识模型分析 |
4.1.1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网络共识模型效率分析 |
4.1.2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网络共识模型可扩展性分析 |
4.2 基于区块链可信网络的分区共识机制 |
4.2.1 节点分区模型 |
4.2.2 基于区块链可信网络的分区共识模型及其共识算法 |
4.2.3 基于PBFT共识算法的分区共识机制 |
4.2.4 基于Raft共识算法的分区共识机制 |
4.3 基于区块链可信网络的分区共识性能分析 |
4.3.1 仿真环境与评价指标 |
4.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藉以内部创业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行为与绩效*——中国华为公司内部创业行动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相关理论文献以及研究综述 |
三、 案例: 中国华为公司内部创业行动对竞争力提升之绩效检验 |
(一) 假设的提出 |
(二) 中国华为公司内部创业背景 |
(三) 内部创业实践历程 |
(四) 内部创业深化的典型: 华为对港湾的并购 |
四、 结论与讨论 |
(4)港湾网络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港湾网络发展历程 |
1.1 初始创业过程(2000-2002年初) |
1.2 快速发展(2002-2004初) |
1.3 上市失败被收购(2004-2006年) |
第二章 资本运作 |
2.1 快速融资(2000-2002年初) |
2.2 资本膨胀 |
2.3 上市失败被收购(2004-2006年) |
2.4 资本运作总结 |
第三章 企业战略重新认识 |
3.1 初期战略 |
3.2 可信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
3.3 "全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到失败 |
第四章 企业管理、文化冲突、内部控制 |
4.1 企业管理 |
4.2 文化冲突 |
4.3 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
第五章 重新认识企业家精神 |
本文参考资料 |
附件 |
附件1:李一男离开华为时的讲话 |
附件2:追求卓越—李一男在2003年市场研发年度会议上的讲话 |
附件3:人民邮电报2003年访谈: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总裁李一男 |
附件4:港湾股份结构 |
附件5:做假合同邮件 |
附件6:华为收购港湾,任正非讲话 |
附件7:华为收购港湾,李一男邮件 |
致谢 |
(5)上市公司的策略性退市研究 ——以UT斯达康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
1.2.1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2.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2.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1.2.4 论文研究的难点 |
2 相关研究综述 |
2.1 国外研究状况 |
2.2 国内研究状况 |
2.3 上市收益 |
2.4 上市成本 |
2.5 退市的概念 |
2.6 策略性退市的特点 |
3 上市公司策略性退市途径分析 |
3.1 资产剥离 |
3.1.1 资产剥离的优点 |
3.1.2 资产剥离的缺点 |
3.1.3 采用资产剥离作为策略性退市的主要原因 |
3.2 公司分立 |
3.2.1 公司分立的优点 |
3.2.2 公司分立的缺点 |
3.2.3 采用公司分立作为策略性退市的主要原因 |
3.3 公司分拆 |
3.3.1 公司分拆的优点 |
3.3.2 公司分拆的缺点 |
3.3.3 采用公司分拆为策略性退市的主要原因 |
3.4 股票回购 |
3.4.1 股票回购的优点 |
3.4.2 股票回购的缺点 |
3.4.3 采用股票回购作为策略性退市的主要原因 |
3.5 定向转让 |
3.5.1 定向转让的优点 |
3.5.2 定向转让的缺点 |
3.5.3 采用定向转让作为策略性退市的主要原因 |
3.6 自愿清算 |
3.6.1 自愿清算的优点 |
3.6.2 自愿清算的缺点 |
3.6.3 采用自愿清算作为策略性退市的主要原因 |
4 UT斯达康公司现状分析 |
4.1 UT斯达康公司简介 |
4.2 UT斯达康公司的成长历程 |
4.2.1 UT斯达康公司的崛起 |
4.2.2 UT斯达康公司的业务多元化扩张 |
4.2.3 UT斯达康公司的衰败 |
4.3 上市为UT斯达康公司带来的收益 |
4.4 UT斯达康公司为上市所支付的成本 |
4.5 UT斯达康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 |
4.6 UT斯达康公司选择策略性退市的理由 |
4.7 UT斯达康公司策略性退市的利弊分析 |
4.7.1 UT斯达康公司实施策略性退市的益处 |
4.7.2 UT斯达康公司实施策略性退市的弊处 |
5 UT斯达康公司策略性退市实证分析 |
5.1 UT斯达康公司策略性退市方式的选择 |
5.2 UT斯达康公司股票回购退市决策分析 |
5.2.1 股票回购方式退市需具备的条件 |
5.2.2 UT斯达康公司股票回购条件分析 |
5.3 UT斯达康公司的股票回购退市策略分析 |
6 研究结论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6.1 研究结论 |
6.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港湾网络:专注IP宽带和光网络领域(论文参考文献)
- [1]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增益饱和特性及波长转换技术的理论研究[D]. 徐贵勇. 江南大学, 2021(01)
- [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信光网络资源共识研究[D]. 寇思琦. 北京邮电大学, 2019(08)
- [3]藉以内部创业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行为与绩效*——中国华为公司内部创业行动案例研究[J]. 张武保,任荣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4]港湾网络案例分析[D]. 曾军. 西南财经大学, 2009(08)
- [5]上市公司的策略性退市研究 ——以UT斯达康公司为例[D]. 徐晖. 浙江工业大学, 2008(11)
- [6]1000万元挖走20人 华为、港湾3年脑战继续[N]. 丘慧慧,张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5
- [7]港湾网络整合资源与宽带同行[N]. 余世琳. 通信信息报, 2005
- [8]港湾网络专注"与宽带同行"的发展战略[J]. 唐自华. 中国数据通信, 2004(12)
- [9]与宽带同行,港湾网络圈定发展战略[J]. Contributed by Harbour Networks Ltd.. 世界电信, 2004(11)
- [10]李一男的“港湾”[J]. 李亮. IT经理世界,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