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糖基转移酶催化区论文-曲云鹏,刘建国,柴巧学,杨德琴,管晓燕

葡糖基转移酶催化区论文-曲云鹏,刘建国,柴巧学,杨德琴,管晓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葡糖基转移酶催化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葡糖基转移酶,真核表达

葡糖基转移酶催化区论文文献综述

曲云鹏,刘建国,柴巧学,杨德琴,管晓燕[1](2011)在《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和葡糖基转移酶催化区嵌合真核质粒的构建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PAcA区编码基因spap/A和葡糖基转移酶催化区(CAT)编码基因gtfB/CAT的序列克隆到真核载体pVAX1中,构建spap/A-gtfB/CAT嵌合质粒pVAX1-SG,并观察其在哺乳动物细胞COS-7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SG;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染至COS-7细胞中,然后经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真核表达质粒pVAX1-SG经酶切分析证实携带spap/A和gtfB/CAT片段,经测序测定,碱基对同源性达100%;pVAX1-SG转染的细胞胞质呈褐色染色,阴性对照细胞胞质无着色。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SG,所携带的基因序列正确,能够在真核细胞COS-7中正确表达融合蛋白。(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06-11)

李慧[2](2010)在《液相-SELEX方法的建立及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催化区特异适配体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葡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 GTF)是变形链球菌合成的重要致龋因子,催化蔗糖合成包括葡聚糖在内的多种胞外多糖。GTF结构包括催化区(Catalytic, CAT)和葡聚糖结合区(Glucan binding, GB或GLU)两个功能区段,其中催化区(CAT)是它的重要功能区段。本实验首先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分别诱导表达了带NusA的rNusA-CAT融合蛋白和NusA对照蛋白。菌体经超声破碎后,重组蛋白存在于菌体超声上清液中。利用载体上C端的His标签对重组蛋白进行了金属螯合层析纯化。蒽酮-硫酸法证明重组rNusA-CAT蛋白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由于传统SELEX技术筛选靶分子时,首先需要将靶分子进行纯化和固定,因而以天然构象存在于液相中的非纯化靶蛋白不能通过传统的方法进行筛选。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将凝胶阻滞(EMSA)的基本原理引入消减SELEX筛选过程,初步建立了一种基于凝胶阻滞的新筛选方法,实现了非纯化靶标蛋白的液相筛选(液相-SELEX技术)。实验采用随机区为35个碱基、全长78nt的ssDNA文库,以表达rNusA-CAT蛋白的未纯化上清为目的靶,以表达NusA蛋白的未纯化上清为消减靶,利用液相-SELEX技术进行了十轮的筛选。放射性同位素检测发现:随着筛选轮次的增加,ssDNA文库逐渐富集,富集的ssDNA配基可特异的识别rNusA-CAT蛋白,而不识别NusA蛋白。该结果的取得为今后GTF功能抑制剂的获得和龋齿病防治奠定基础。液相-SELEX技术的建立实现了非纯化的、天然构象蛋白的筛选,为今后以病人血清、唾液、体液等作为筛选靶标,快速、有效地获得疾病的血清或体液标志物及分子探针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0-04-19)

李伟,胡红梅,黄玉珊,李升[3](2010)在《儿童乳牙龋中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葡糖基转移酶催化活性区cat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催化活性区cat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不同龋敏感儿童龋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0名3~5岁的高龋、中龋及无龋儿童,取牙面菌斑样本接种于MS培养基上,每人随机挑取1~5株临床分离株,提取细菌染色体DNA,经PCR扩增cat基因片段,分别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MboⅠ、TaqⅠ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不同龋敏感者口腔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不同龋敏感儿童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经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酶切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酶谱出现了差异,且各组差异经卡方分析有统计学意义。MboⅠ、Taq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酶谱没有差异。结论:不同龋敏感儿童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催化活性区cat基因型不同,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变形链球菌利用葡糖基转移酶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0年10期)

汪林,储冰峰,王成龙,刘洪臣,邵宁生[4](2010)在《重组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催化活性区的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重组变形链球菌GS5葡糖基转移酶GTF(glucosyltransferase)催化活性区的活性。方法:通过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含有质粒pET32-NusA-CAT的大肠杆菌,制备可溶性的重组GTF;利用蒽酮硫酸液测定重组GTF与对照样品活性,酶联仪读取OD630数值。结果:蒽酮硫酸液测定重组GTF,对照样品和蔗糖孵育后所得产物OD630数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GTF的CAT区具有催化蔗糖生成葡聚糖的生物学活性。(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期刊2010年02期)

汪林[5](2007)在《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催化活性区基因的分子克隆,表达及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龋病是人类最为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它的发生与变形链球菌的作用密切相关。变形链球菌能够通过胞外多糖结合在牙齿的表面,产酸并导致牙齿表面脱矿产生龋齿。葡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GTF)是变形链球菌合成的重要致龋因子,催化蔗糖合成包括葡聚糖在内的多种胞外多糖。由它催化合成胞外葡聚糖的过程对变形链球菌在牙面形成菌斑及此后龋病的发生至关重要。GTF存在于变形链球菌菌体表面、牙面和唾液中。GTF包含催化活性区(Catalytic,CAT)和葡聚糖结合区(Glucan binding,GB或GLU)两个功能区段,催化活性区具有催化蔗糖水解的活性,能够催化蔗糖产生葡聚糖;葡聚糖结合区与葡聚糖结合,这种结合是特异性,不可逆的,且结合力非常强,由此介导了变形链球菌之间、菌体与葡聚糖、菌体与牙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变形链球菌粘附、聚集在牙齿的表面并产酸,酸引起牙齿表面脱矿,最终导致龋病的发生。因此,抑制GTF催化合成葡聚糖就有可能预防龋病的发生。GTF催化活性区是它的重要功能区段,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基因工程重组表达的方法获得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可溶性GTF催化活性区,为研究GTF的生物学功能以及龋病发生机制做准备。在实验中,我们选用了变形链球菌GS5菌株钓取CAT基因(CAT-C),连入实验室本身保存的表达载体pET-28a-SWG中进行表达获得不溶性目的蛋白(rCAT-C),并由此制备出抗rCAT-C抗体,抗体能够特异识别变形链球菌GS5表达的天然GTF。为了获得可溶性的CAT区,我们又将CAT克隆至载体pET-32-NusA中,成功获得可溶性的目的蛋白(rNusA-CAT-C)。初步活性测定实验结果表明rNusA-CAT-C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该结果的取得为今后GTF功能抑制剂的获得以及龋病防治的相关研究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期刊2007-06-03)

夏伟,王成龙,董洁,高亚萍,杨光[6](2005)在《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催化活性区的分子克隆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中催化活性区(CAT)的基因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通过PCR技术克隆CAT的基因片段并通过蛋白重组融合表达技术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果:成功克隆了CAT的基因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其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克隆葡糖基转移酶CAT基因并获得其融合蛋白的表达,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04期)

葡糖基转移酶催化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葡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 GTF)是变形链球菌合成的重要致龋因子,催化蔗糖合成包括葡聚糖在内的多种胞外多糖。GTF结构包括催化区(Catalytic, CAT)和葡聚糖结合区(Glucan binding, GB或GLU)两个功能区段,其中催化区(CAT)是它的重要功能区段。本实验首先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分别诱导表达了带NusA的rNusA-CAT融合蛋白和NusA对照蛋白。菌体经超声破碎后,重组蛋白存在于菌体超声上清液中。利用载体上C端的His标签对重组蛋白进行了金属螯合层析纯化。蒽酮-硫酸法证明重组rNusA-CAT蛋白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由于传统SELEX技术筛选靶分子时,首先需要将靶分子进行纯化和固定,因而以天然构象存在于液相中的非纯化靶蛋白不能通过传统的方法进行筛选。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将凝胶阻滞(EMSA)的基本原理引入消减SELEX筛选过程,初步建立了一种基于凝胶阻滞的新筛选方法,实现了非纯化靶标蛋白的液相筛选(液相-SELEX技术)。实验采用随机区为35个碱基、全长78nt的ssDNA文库,以表达rNusA-CAT蛋白的未纯化上清为目的靶,以表达NusA蛋白的未纯化上清为消减靶,利用液相-SELEX技术进行了十轮的筛选。放射性同位素检测发现:随着筛选轮次的增加,ssDNA文库逐渐富集,富集的ssDNA配基可特异的识别rNusA-CAT蛋白,而不识别NusA蛋白。该结果的取得为今后GTF功能抑制剂的获得和龋齿病防治奠定基础。液相-SELEX技术的建立实现了非纯化的、天然构象蛋白的筛选,为今后以病人血清、唾液、体液等作为筛选靶标,快速、有效地获得疾病的血清或体液标志物及分子探针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葡糖基转移酶催化区论文参考文献

[1].曲云鹏,刘建国,柴巧学,杨德琴,管晓燕.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和葡糖基转移酶催化区嵌合真核质粒的构建及表达[C].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2].李慧.液相-SELEX方法的建立及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催化区特异适配体的筛选[D].兰州理工大学.2010

[3].李伟,胡红梅,黄玉珊,李升.儿童乳牙龋中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葡糖基转移酶催化活性区cat基因的遗传多态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0

[4].汪林,储冰峰,王成龙,刘洪臣,邵宁生.重组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催化活性区的活性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0

[5].汪林.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催化活性区基因的分子克隆,表达及活性测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

[6].夏伟,王成龙,董洁,高亚萍,杨光.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催化活性区的分子克隆及表达[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5

标签:;  ;  ;  ;  

葡糖基转移酶催化区论文-曲云鹏,刘建国,柴巧学,杨德琴,管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