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蛋白论文-任进

可吸收蛋白论文-任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吸收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吸收胶原蛋白海绵,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骨形成蛋白-2,下颌骨

可吸收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任进[1](2017)在《可吸收胶原海绵缓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骨形成蛋白-2应用于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骨延长技术。然而,较长的治疗周期和可能的纤维结合或骨不连阻碍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骨再生涉及多个阶段的修复和多种细胞类型的协调作用。因此,临床可通过改进治疗策略,如干预一个以上的修复过程或应用不同的细胞类型,以提高骨再生效率。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具有很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及归巢作用,局部应用外源性SDF-1可异常活跃地从全身和局部外周血液循环中募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到颌骨牵张间隙。众所周知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可有效地诱发异位和原位骨形成。然而,生长因子BMP-2和趋化因子SDF-1在异位和原位骨再生模型中是否具协同效应尚未阐明。目的:评估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中联合应用SDF-1和BMP-2治疗对牵张间隙新骨形成质量的影响。并探讨SDF-1和BMP-2在其新骨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材料和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n=6),均于骨切开术同期植入可吸收胶原海绵(Absorbable collagen sponge,ACS)缓释系统: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ACS组、C组为ACS+200ugSDF-1组、D组为ACS+2.0ugrhBMP-2组、E组为ACS+1.0ugrhBMP-2+200ugSDF-1组。各组术后均延迟6天,以1.0mm/d的牵张速率和2次/天的牵张频率延长下颌骨10天,固定4周后取材作骨组织学评估。结果:骨组织学HE染色显示,D组和E组骨小梁结构较连续,排列较规则,其余各组新生骨间隙可见散在骨小梁结构,且D组和E组骨小梁结构较其余叁组更成熟。胶原纤维van gieson染色显示:D组和E组新生胶原纤维较多且连续,排列较规则,其余各组新生胶原纤维散在,数量较少,排列不规则。结论:兔下颌骨牵张间隙局部联合应用SDF-1和BMP-2可有效促进新骨的形成,但其所产生的序列促进骨再生作用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4-01)

陈胜武[2](2016)在《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在骨科手术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在骨科手术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实施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丝线缝合伤口,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缝合伤口。观察两组伤口愈合情况和瘢痕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清洁伤口甲级愈合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洁伤口瘢痕形成发生率(9.5%)低于对照组(32.5%)(P<0.05)。观察组污染伤口甲级愈合所占比例(94.8%)高于对照组(68.3%)(P<0.05)。观察组污染伤口瘢痕形成发生率(37.9%)低于对照组(65.0%)(P<0.05)。结论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在骨科手术伤口缝合中临床效果显着,伤口愈合良好,瘢痕形成少,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6年15期)

王汝朋,杨水祥[3](2015)在《可吸收镁合金支架植入后犬冠状动脉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从宏观角度验证了可吸收镁合金支架的生物安全性。目的:观察可吸收镁合金支架植入后局部血管组织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表达情况,从分子表达水平深层次探讨镁合金支架的组织相容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5枚可吸收镁合金支架植入25只防疫杂种犬冠状动脉前降支或左回旋支,未植入支架的5只犬冠状动脉作为正常对照组,支架植入后24 h、3 d、5 d、1周、1个月各处死动物5只,取支架植入后的血管标本做病理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冠状动脉局部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支架植入后不同时间点冠状动脉局部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A值显着升高(P<0.01);与支架植入24 h、3 d、5 d、1周比较,植入1个月后冠状动脉局部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A值显着降低(P<0.01)。结果表明可吸收镁合金支架植入后的组织炎症程度轻,持续时间短且无血栓形成,提示可吸收镁合金支架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08期)

詹雅琳,胡文杰,甄敏,徐涛,路瑞芳[4](2015)在《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的磨牙拔牙位点保存效果影像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与自然愈合比较,观察存在骨缺损的磨牙拔牙同期植入去蛋白牛骨基质(Bio-Oss)并覆盖可吸收胶原膜(Bio-Gide)愈合6个月后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方法:16名患者共18颗因牙周病变拔除的磨牙纳入本研究,分为对照组(牙齿拔除后自然愈合组)和试验组(应用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拔牙位点保存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和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通过根尖片和CBCT测量评价术后6个月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中央和远中颊侧的牙槽骨高度分别增加2.90 mm和1.45 mm,而对照组中央和远中颊侧的牙槽骨高度分别降低1.00 mm和1.45 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宽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骨缺损的磨牙应用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进行拔牙位点保存,可明显增加颊侧牙槽骨高度和牙槽嵴顶根方1 mm和4 mm处牙槽骨宽度。(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石红光[5](2014)在《120例口腔种植中分别采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与丝线编织非吸收线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分别采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与丝线编织非吸收线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期间笔者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可吸收线组和非吸收线组,每组60例。可吸收线组患者种植术后采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非吸收线组患者种植术后采用丝线编织非吸收线。结果可吸收线组中的甲级愈合率为95.00%,非吸收线组的甲级愈合率为86.67%,可吸收线组高于非吸收线组(χ2=5.186,P<0.05)。拆线后7 d,可吸收线组中7个过早吸收的位点出现较为明显的对合处凹陷,余均获得良好恢复;非吸收线组中22例患者的针眼存在较为明显的凹陷未恢复平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未查见明显肝肾功能改变。结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可获得更好的愈合效果,虽然目前尚不能完全取代非吸收线,但意义在于可为种植手术缝线的选择提供更多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4年33期)

高晨明,张蕊[6](2014)在《可吸收胶原蛋白缝线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眼科手术中应用生物性可吸收胶原蛋白缝线进行缝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研究其对切口愈合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眼科120例使用生物性可吸收胶原蛋白缝线进行皮肤缝合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96例普通丝线缝线进行皮肤缝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感染、伤口恢复及瘢痕遗留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生物性可吸收胶原蛋白缝线具有减少伤口感染、促进组织修复且减轻瘢痕形成的作用,对眼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正向作用,值得进行普及推广。(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4年21期)

鲁瑶[7](2014)在《可吸收胶原蛋白止血海绵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止血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可吸收胶原蛋白止血海绵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止血疗效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2月,对128例接受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后用可吸收胶原蛋白止血海绵,对照组于术后不用任何止血材料,分别于术后12、24、48h观察甲状腺残腔引流管的引流量。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48h的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吸收胶原蛋白止血海绵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具有安全、有效的止血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4年17期)

徐海洋,徐昊,张丽,曲晓欣,赵保东[8](2014)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与丝线编织非吸收线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胶原蛋白线由动物的胶原蛋白制备而成,由于其具备可降解、无排异、易于制备、使用方便等优点,现在已开始大量使用于临床。目的:比较胶原蛋白线与丝线编织线对口腔种植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100例种植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和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组,分别使用2-0带圆针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与4-0带圆针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对伤口进行间断无张力缝合。植入后3,5,7 d观察缝线及伤口愈合情况,植入后第7天拆线,植入后14 d复诊。结果与结论: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多于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组(P<0.05)。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患者口腔切口中的2-0带圆针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在治疗7 d时大多数被吸收,而丝线编织非吸收线组患者口腔切口中4-0带圆针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未见吸收。且使用2-0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的患者口内缝线未见污物附着,线体清洁。而使用4-0丝线编织非吸收线缝合的患者口内可见线体周围有软垢附着。提示胶原蛋白线比丝线编织线更适合口腔种植手术切口的无张力缝合,能够获得更好的愈合效果,且时间能够与伤口愈合时间匹配,并能维持更好的口腔卫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4年12期)

王秉霞,王玉萍,刘颖[9](2014)在《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在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在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例会阴侧切产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100例。观察组用胶原蛋白缝合线连续皮内缝合会阴侧切口;对照组采用2-0肠线及1号丝线皮外缝合法。结果观察组在减轻会阴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伤口美观无痕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在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中具有伤口疼痛轻、愈合快、外观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4年02期)

郑伟,刘健,冯建书[10](2013)在《可吸收线捆扎加纤维蛋白胶黏合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聚醇酸(PGA)可吸收缝合线捆扎加纤维蛋白胶(FG)黏合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69处)掌指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PGA可吸收线捆扎加FG黏合骨折块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获随访患者50例,其中骨折解剖复位,一期愈合47例(64处);骨折畸形愈合3例(3处)。手部功能按TAM标准评价优良率达86%。结论应用PGA捆扎加FG黏合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好,可获良好的手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3年31期)

可吸收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在骨科手术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实施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丝线缝合伤口,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缝合伤口。观察两组伤口愈合情况和瘢痕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清洁伤口甲级愈合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洁伤口瘢痕形成发生率(9.5%)低于对照组(32.5%)(P<0.05)。观察组污染伤口甲级愈合所占比例(94.8%)高于对照组(68.3%)(P<0.05)。观察组污染伤口瘢痕形成发生率(37.9%)低于对照组(65.0%)(P<0.05)。结论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在骨科手术伤口缝合中临床效果显着,伤口愈合良好,瘢痕形成少,值得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吸收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任进.可吸收胶原海绵缓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骨形成蛋白-2应用于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7

[2].陈胜武.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在骨科手术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

[3].王汝朋,杨水祥.可吸收镁合金支架植入后犬冠状动脉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4].詹雅琳,胡文杰,甄敏,徐涛,路瑞芳.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的磨牙拔牙位点保存效果影像学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5].石红光.120例口腔种植中分别采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与丝线编织非吸收线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4

[6].高晨明,张蕊.可吸收胶原蛋白缝线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

[7].鲁瑶.可吸收胶原蛋白止血海绵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止血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4

[8].徐海洋,徐昊,张丽,曲晓欣,赵保东.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与丝线编织非吸收线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

[9].王秉霞,王玉萍,刘颖.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在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

[10].郑伟,刘健,冯建书.可吸收线捆扎加纤维蛋白胶黏合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

标签:;  ;  ;  ;  

可吸收蛋白论文-任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