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洋实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工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海洋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王许洁,曹鹏飞,刘鹏,陈常龙,于立伟[1](2019)在《新工科背景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工科的建设理念,是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这对现有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工科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如何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一步提升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给出了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51期)
潘怡[2](2019)在《解密自然拼读,遨游英语海洋——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施行,小学英语教育过程中的英语单词记忆尤为受到关注,自然拼读法成了一大法宝。如果从叁四年级开始将自然拼读法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学生在后续的词汇学生中能不再死记硬背,而是科学记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与拼写之间的相应关系,从而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9期)
叶剑[3](2019)在《海洋钻修机模块结构完整性评估技术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渤海某海洋钻修机模块为对象,阐述了完整性评估工作的实施步骤,以及每个实施步骤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包括有限元法、层次分析法等。最终,通过风险评估给出综合性结论,作为制定风险管控策略的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修船》期刊2019年06期)
费辉,黄萌萌[4](2019)在《“海洋功能性酶的开发应用”课程的教改认识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生物种类十分繁多。酶是典型的生命活性物质,有其特殊的生物功能,因此开发酶资源,研究酶技术,是未来开发海洋生物的热点和重点。高等学校相关涉海专业现已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热门专业,其"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是海洋生物资源专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对其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海洋生物资源专业的教改实践也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基于海洋生物资源专业,对"海洋功能性酶"这门课程的理论授课内容、实践环节包括配套实验课程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以理论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新观念,经过实践,颇有成效,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人才质量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7期)
陈晓艳,吉凤竹[5](2019)在《高校学子献出“金点子” 助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到海洋垃圾管理中”“海洋细菌可否‘变身’为无残留、无公害的农药”“海州湾的鱼吃了多少微塑料?”……这些“脑洞大开”的问题,都是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绿色海洋科研创新实践大赛中时参赛选手关注的话题。近日,由江苏海洋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9-11-18)
刘莉[6](2019)在《地方性知识视域下西沙驻岛渔民的海洋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渔民在南海驻岛的实践背后是对南海区域地方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作为南海海洋知识体系的民间航海天文、岛礁地理生态认识、海产分布和海洋动物活动规律的认知等,是渔民利用南海岛屿空间,以世代传承的技术技艺在南海谋生计、建家园的基础。南海地方性知识也是南海渔民视角的对海洋的理解、认知和想象,是长期海洋实践背景下渔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其内在的逻辑、秩序和价值,对渔民以实际行动维护南部海疆的渔权海权,以及新时期南海诸岛的建设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利兵[7](2019)在《地图与话语:海洋边界建构的国家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边界建构是一个包含边界划分与边界认同等多重内容的建构与实践的动态过程。从模糊不清的海疆到界限清晰的海界的转变,本身是一场现代地理学知识替代传统本土观念的变革。在这场新知识替代旧观念的变革中,地图的绘制发挥着巨大作用,它是地理空间政治化和海洋边界化的重要步骤,也是国家建构海洋边界认同的前提和基础。海洋边界认同的国家建构本质上是一个话语生产与认同的过程,后者经由媒介的传播扩散,促进渔民乃至全体国民塑造成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在话语制造过程中,"家国"叙事是国家惯常使用的一种操作手法,"家国"叙事的目的是为营造一种积极的国家形象,让渔民将海洋家园的生产实践和历史记忆自觉转变为一种维护国家海洋边界和领土主权的义务,最终建立一种边界认同和国家认同。(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郭媛媛[8](2019)在《跨区域“抱团” 一体化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叁门湾位于浙东沿海,地处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和甬台温临港产业带的交汇点,是浙江省区域面积仅次于杭州湾的第二大海湾。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连接着叁门、象山、宁海叁县,随着沿海高速的贯通,原本隔海相望的叁门湾沿岸,交通更为便捷。明显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叁门湾(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9-11-12)
胡繁华[9](2019)在《走出课堂 与大海“握手”》一文中研究指出始建于1953年的青岛嘉峪关学校是青岛市首批海洋特色示范校。学校始终将海洋教育研究作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深入开展海洋特色教育系列活动。近年来,学校培植了“蓝海嘉园”这一特色校园文化,精心打造海洋文化品牌,融通校内校外两个课堂,注重学科育人、实践育人,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9-11-04)
张同宽[10](2019)在《“浪尖上的海洋体育”特色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引下高校体育教育进行着各种的尝试和改革,作为一所涉海类高校,秉承"以海洋为特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办学方针,涉海专业教育行业性鲜明,其应用性、危险性和艰苦性突出,学生更需健壮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因此,为提前适应涉海职业工作特点,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积极稳妥地开展"浪尖上的海洋体育"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推动了高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2)实验法。3)调查访问法研究结果:1)课程概述2)课程设置a)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健康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为指导思想;努力使学生掌握海洋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练就健壮的体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涉海工作打下基础;同时提高学生涉海职业的适任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服务。b)原则(1)健身性原则.海洋体育特色课程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内容,要紧扣体育课程"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海洋体育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2)科学性原则。课程的教学实施相对于传统的高校体育来说是一个创新,没有现成的教学方法和措施,需要摸索前进,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要以事实为依据,要体现科学性。(3)实效性原则。从培养涉海专业人才出发,课程开设要和涉海专业接轨,要体现海洋体育课程与涉海专业间的关联性。(4)安全第一的原则。课程教学环境是在海洋、海岛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进行,因此,要做好安全措施和宣传工作,防止和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c)目标海洋体育特色课程首先作为体育课程,必须要回归体育教育的本质,要贯彻落实学校体育教育肩负的多重任务和目标。因此,海洋体育课程目标应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其次,通过海洋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习得和掌握相关涉海专业所需要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一定的心理素质;最后,要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形成健康的良好的生活方式。d)内容目前,海洋体育特色课程内容由"海岛野外生存生活"、"帆船帆板"、"龙舟"、"海上救生"、"实用游泳"五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由海洋体育理论、海洋体育基本身体素质、海洋体育专项素质、海洋体育非智力素质四个模块组成,内容的设置紧扣海洋体育和涉海专业的特点,课程内容新颖、丰富和具有挑战性。e)组织与实施课程教学采用选修课方式,列入学校体育课选修教学计划,供学生选修,教学时数共72学时。同时,成立运动队、社团、体育协会等途径让学生选择学习海洋体育特色课程。f)教学模式海洋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体验式为主的先陆地后涉水教学过程,课程教学主要依托陆地拓展基地和海上实践基地为主要教学场所。在教学中设置"假设"和"模拟"海洋环境,在教学中"明确学习目标"——-"探索与学习技能"————"讨论与总结"——--"修正目标方案"——--"达完教学目标"g)教学评价根据课程的特点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定性评价中主要采取自评与他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表现评价;同时,再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设置力量性、耐力性、协调等考试内容进行定量评价,两者相结合能比较全面地、多角度地、客观地体现学生学习成绩和过程。3)"浪尖上的海洋体育"课程的特征:创新性、涉海性、柔动性和挑战性4)教学效果a)提升了学生身体素质。b)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c)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海洋体育运动技能,对职业技能的养成提供一定的帮助。d)海洋体育特色课程中在高校体育中已有品牌效应,影响力不断增加。e)社会的反响上得到同行一致好评,和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研究结论:1)海洋体育课程特色鲜明,深受学生的喜爱,提升了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2)课程突破了传统体育课程的封闭格局,是对高校常规体育课程的一种补充,丰富了高校体育教育,提升了校园文化。3)课程的创新与实践开创了高校校本体育课程的新思路,极大地吻合了《纲要》精神和学校办学方向,为涉海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4)建议课程在涉海类高校中推广,完善和提升涉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拓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海洋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施行,小学英语教育过程中的英语单词记忆尤为受到关注,自然拼读法成了一大法宝。如果从叁四年级开始将自然拼读法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学生在后续的词汇学生中能不再死记硬背,而是科学记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与拼写之间的相应关系,从而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洋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1].王许洁,曹鹏飞,刘鹏,陈常龙,于立伟.新工科背景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潘怡.解密自然拼读,遨游英语海洋——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校园英语.2019
[3].叶剑.海洋钻修机模块结构完整性评估技术研究与实践[J].中国修船.2019
[4].费辉,黄萌萌.“海洋功能性酶的开发应用”课程的教改认识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
[5].陈晓艳,吉凤竹.高校学子献出“金点子”助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N].中国海洋报.2019
[6].刘莉.地方性知识视域下西沙驻岛渔民的海洋实践[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王利兵.地图与话语:海洋边界建构的国家实践[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郭媛媛.跨区域“抱团”一体化发展[N].中国海洋报.2019
[9].胡繁华.走出课堂与大海“握手”[N].中国海洋报.2019
[10].张同宽.“浪尖上的海洋体育”特色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