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灭火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倾倒二氧化碳,灭火实验,烟囱效应,实验改进
灭火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魏海,李德前,周梅华[1](2019)在《倾倒二氧化碳灭火实验需排除“烟囱效应”的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初中化学(或科学)教科书及学术期刊中编排设计的"二氧化碳灭火"实验,在倾倒(或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没有排除"烟囱效应"的干扰,难以准确得出"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实验结论。新设计的"倾倒二氧化碳灭火"实验避免了在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时的热差作用,确保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本文来源于《化学教学》期刊2019年11期)
马文凯,李文彬,文剑,李伟林[2](2019)在《便携式风力灭火机作业手传振动生物力学建模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准确预测便携式风力灭火机振动给人体手臂带来的影响,降低人体手臂模型的复杂程度,结合便携式风力灭火机作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五自由度手传振动生物力学模型,并考虑了肘部呈90°的弯曲臂姿势。根据手臂系统的生物动力学特征及在操作过程中人体手臂的动态平衡状态,进行力学分析建立系统机械等效模型,设计标准振动实验平台,辨识手臂模型参数,并将模型预测数据与便携式风力灭火机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肘部呈90°姿势、握力30 N、推力50 N状态下,模型响应与平均测量值比较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能够较准确拟合手传振动响应特性曲线。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便携式风力灭火机作业给人体手臂带来的振动响应,可以为其风险评估提供量化的理论预测模型。(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9期)
吴兵,李鹤松,何越,郭懂宇,于英杰[3](2019)在《煤自燃注惰灭火降温特征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以木城涧无烟煤为研究对象,使用CO2和N2作为注惰防灭火气体,开展注惰灭火降温过程的实验研究。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实验炉内对升温后的煤样进行注惰,最后对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和气体参数进行分析。实验结果阐明:在降温程序中,煤样降温效果与N2浓度成正相关,且N2高于30%后降温效果显着;另一方面,相同浓度的CO2降温效果优于N2,10%CO2实验组抑制降温过程CO产生效果远优于N2——即相同浓度下的CO2防灭火效果要好于N2。(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9年19期)
朱红青,胡超,郭晋麟,王晓宽,吴博[4](2019)在《防灭火叁相泡沫发泡剂的优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防灭火叁相泡沫的性能,主要对叁相泡沫发泡剂进行复配优化实验研究,通过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3种类型发泡剂配比在1∶1∶1、1∶1∶2、2∶1∶1这3种情况下的实验,结果表明:A_2BC_2复配发泡剂在配比2∶1∶1、浓度0.15%时发泡能力最佳,最大发泡体积达2 700 mL,较单一发泡剂A_2的2 000 mL提高了35.0%、复配发泡剂A_1BC_1的2 400 mL提高了12.5%,临界胶束浓度较单一发泡剂B的0.225%降低了33.3%。(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兰安畅[5](2019)在《膨胀型凝胶材料防灭火性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膨胀型凝胶具有良好的扩散堆积性能、固水覆盖性能和吸热降温隔氧性能。阳煤五矿已形成成熟的膨胀型凝胶注浆施工工艺,并在8421工作面撤架期间对该工作面进行了注浆防灭火处理。对不同配比的膨胀型凝胶混合煤样进行了低温氧化实验,获得了煤自燃程序升温过程中CO、C_2H_4标志性气体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煤中膨胀型凝胶含量的增加,CO、C_2H_4气体生成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9年08期)
杨元博[6](2019)在《温敏性水凝胶制备及灭火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扑灭建筑、森林等A类火灾最为常用的灭火剂之一。但水在灭火过程中,易流失,使用效率低,且大量流失的水会造成水渍危害损失。通常在水中加入各类添加剂来改变水的物性物性,以提高水的灭火性能。增加水的粘度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传统的高分子水凝胶存在输送困难,喷射距离短等缺点。基于传统高分子水凝胶在灭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甲基纤维素(MC)、聚乙二醇(PEG)、氯化钠(NaCl)、聚磷酸铵(聚合度n=5和n=30~50)阻燃剂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环保易降解、热稳定性良好、且受外部温度变化影响时能够发生溶胶一凝胶相态变化的温敏性水凝胶。该水凝胶在小于临界转变温度(LCST)时呈溶胶状,粘度小,克服了普通高分子水凝胶在常温下存在黏度大、流动性差的缺点;超过LCST时呈凝胶状,粘度大,兼具了普通高分子水凝胶拥有的黏度大、附着力强等优点。研究了不同单体组分添加量对温敏性水凝胶LCST、凝胶时间以及常温溶胶和高温凝胶黏度的影响,并优选出最佳的配比浓度为MC:PEG:NaCl:聚磷酸铵(聚合度n=30~50)=1.2:5:4:1.2。采用TG和FT-IR对温敏性水凝胶结构特征及热稳定进行研究,并对温敏性水凝胶的凝胶机理进行了分析。据国标GB 4066.2-2008搭建了不同尺度的A类木垛火灭火试验台和55B油池火灭火试验台,探究了木垛火的自由燃烧规律,研究了温敏性水凝胶在不同条件下灭A类木垛火和B类油池火的特性。A类木垛火灭火实验结果表明:灭火时间随着温敏性水凝胶质量分数的不断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佳灭火浓度为含4%的温敏性水凝胶;温敏性水凝胶灭火性能和抗复燃性能均优于水和DTE水系灭火剂。采用锥形量热仪对比研究了水和温敏性水凝胶对可燃物的保护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用水和温敏性水凝胶浸泡松木板均可以延缓木板的点燃时间,推迟木板到达第一个热释放速率(HRR)峰值的时间,降低HRR峰值的大小,且用温敏性水凝胶处理的木板被点燃时间和到达第一个HRR峰值时间更长,峰值的减小量更多。本文系统的研究工作为推动温敏型水凝胶消防灭火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较强的学术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光华[7](2019)在《计算机数据中心液氮防灭火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全球已经由IT时代进入DT时代,数据中心机房建设也自2001年起经历了蓬勃的发展。中国作为5G、互联网+技术的前沿者,数据中心建设增长潜力强大,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加强数据中心机房的防火安全措施,保护信息储存、传输的安全性问题值得高度关注。本文以液氮冷却、窒息特性为研究技术背景,采用事故调研、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进行计算机数据中心机房液氮防灭火研究,为建立数据中心机房液氮灭火系统的可行性提供了相关基础数据,拓展了液氮灭火技术的应用领域,具有潜在的消防应用前景。首先,通过对数据中心电缆高温、设备故障、强电入侵、外来火源等重大危险源分析,建立数据中心机房火灾事故树图,得出火灾发生的基本事件,提出加强机房电缆线路管理,提高机房温度控制能力,减少人为火灾隐患的数据中心机房消防安全理念。其次,通过对全球近几年数据中心机房着火案例的总结分析,得出机房火灾主要着火源为电缆、网线、光纤、电源线等各种线缆;UPS蓄电池;可燃材料。这些火灾发生主要以电气火灾为主,应该采用气体灭火系统。通过对数据中心机房火灾气体灭火系统、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高压细水喷雾灭火系统性能,以及七氟丙烷、IG-541、CO_2、气溶胶、液氮灭火剂的性能对比分析,提出了液氮应用到数据中心机房防灭火方面的可行性。然后,通过数据中心液氮降温实验,分析7种喷嘴对箱体内不同位置的降温情况,得出四分扇形喷雾喷嘴6520#、11020#降温效果较好,对于发热片温度可降低到35℃,箱体温度可降至-22℃。通过数据中心液氮灭火实验,分析6520#喷嘴水平喷射方式对叁种不同材料灭火效果的影响,得出液氮对叁种着火源降温效果不同,光纤表面阻燃,温度波动较大,而线缆等可燃材料表面平均温度可由73.5℃降至23.1℃。最后,以邳州某数据中心机房为工程背景,应用FDS软件模拟火灾发生后有无液氮灭火情况,分析对比机房内烟气蔓延、火焰燃烧、温度分布等特点。模拟结果显示,液氮对于数据中心机房火灾蔓延有一定的分散作用,可以使烟气蔓延在上层空间,有助于人员逃离及救援,且可以有效降低空间内温度,对其他机体设备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谢伟[8](2019)在《新型高水无机防灭火材料抑制煤自燃氧化的实验研究与现场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井火灾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形式,而小煤柱属于典型的含裂隙煤岩体,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当其反复受到采动应力和集中应力作用后,煤岩体强度大大下降,煤岩体的透气性呈几何式增加,导致邻近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几率成倍增加,严重威胁本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由于当前单一的防灭火技术的局限性,无法最大程度地满足井下开采过程中的防灭火需求。因此,在煤自燃机理和传统防灭火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一种兼备封堵和阻化性能的防灭火材料对煤自燃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与现场应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新型高水无机防灭火材料在煤氧化自燃过程中的防治效果。首先,以MgCl_2作为对比,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探究新型高水无机防灭火材料对煤氧化过程中主要活性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高水无机防灭火材料比MgCl_2在整个氧化升温过程中能更好地抑制脂肪烃(甲基-CH_3、亚甲基-CH_2)、芳烃-CH、羟基-OH以及羧基-COOH等活性基团参与氧化反应,降低其反应消耗量,相应地减少羰基C=O等次生官能团的生成,从而减缓煤自燃氧化的速度。其次,以阳煤一矿81303工作面作为现场应用的研究对象,先是建立一套适用于阳煤一矿81303工作面的小煤柱及邻近采空区的监测系统,进而可以随时获取邻近采空区中气体以及温度的数据。然后根据得到的数据并加以分析,得出了邻近采空区自燃隐患及危险性分布规律,进而可以建立起一套适用于本工作面的新型高水无机防灭火材料注浆系统。最后,对新型高水无机防灭火材料处理小煤柱及邻近采空区自燃隐患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高水无机防灭火材料添加量少,工艺简单,较好的解决了小煤柱漏风和邻近采空区遗煤自燃隐患的问题,是良好的封堵防灭火材料,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涛[9](2019)在《飞机附件修理实训模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灭火系统实验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灭火设备在飞机上是重要的安全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扑灭发动机附近燃起的火焰。灭火设备虽在飞行中并不经常使用,但是必须保证它随时处于可用状态,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只有这样,一旦需要时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转危为安。由于灭火设备庞大,实验设备购置困难,且灭火演示实验成本较高,教学中经常以平面教学为主,虽然也能让学生在讲解中理解其大概的基本原理,但不直观,与实际飞机操作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08期)
戴经天[10](2019)在《低压环境细水雾灭火有效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面向民机哈龙替代国际发展趋势,顺应大型航空器舱内火灾复燃轰然抑灭火技术需求,同时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发任务《民用飞机货舱细水雾灭火关键技术与实验验证》,开展低压环境细水雾灭火有效性的实验研究。细水雾灭火技术由于其灭火高效、无环境污染与无毒害性等诸多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研究人员已在平原地区开展了大量有关细水雾灭火性能的研究工作,并已广泛应用,细水雾灭火技术的上述优点也使其在低压环境受到关注。细水雾的灭火性能将随着海拔及气压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低压条件下有关细水雾的灭火有效性和灭火机理的研究十分缺乏,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就低压条件下细水雾的灭火有效性开展工作。本研究设计了小尺寸密闭实验箱体作为常压(101kPa)与低压(60kPa)环境下细水雾灭火有效性对比分析的硬件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展常、低压下油池火实验,设定气体流量为120、150、180、210、240和270lpm,液体流量为0.2、0.4和0.6lpm,从雾滴粒径、灭火时间、烟气浓度、火焰温度和燃烧速率等维度研究常、低压下细水雾抑灭油池火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低压下的平均雾滴粒径比常压下小,约27.1%;低压下的平均灭火时间比常压下短,约36.0%;低压环境下,火焰的最高温度和燃烧速率较常压均有所下降;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浓度在常、低压下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进出火焰区域的细水雾雾滴粒径变化值,由此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细水雾的火焰冷却和燃料表面冷却灭火机理的强弱,揭示低压环境下细水雾灭火机理。基于单个液滴蒸发的二次方定律,结合对雾滴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基本模型,对火焰区域进行分层处理后改进模型,得到最终模型:(9~2+_((92)~(6)2)∫_0~?6)(?)(9?=(9_0~2。对模型进行求解,解得临界粒径即雾滴恰好穿过火焰区域到达油面处的初始粒径,常压下为(9_0=96.988),低压下为(9_0=97.268),由于皆大于各条件下的灭火最佳粒径88μm与68μm,故可认为实验条件下的灭火是火焰冷却与燃油表面冷却共同作用的结果。且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在常压下的灭火推荐粒径范围为80μm-100μm,低压下为60μm-80μm。此模型可用于判断在本实验条件下,某种粒径的细水雾是否能通过火焰区以及通过火焰区后的粒径大小,并定性的判断此时导致火焰熄灭为何种灭火机理起作用,为后续的定量分析打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期刊2019-04-16)
灭火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能准确预测便携式风力灭火机振动给人体手臂带来的影响,降低人体手臂模型的复杂程度,结合便携式风力灭火机作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五自由度手传振动生物力学模型,并考虑了肘部呈90°的弯曲臂姿势。根据手臂系统的生物动力学特征及在操作过程中人体手臂的动态平衡状态,进行力学分析建立系统机械等效模型,设计标准振动实验平台,辨识手臂模型参数,并将模型预测数据与便携式风力灭火机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肘部呈90°姿势、握力30 N、推力50 N状态下,模型响应与平均测量值比较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能够较准确拟合手传振动响应特性曲线。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便携式风力灭火机作业给人体手臂带来的振动响应,可以为其风险评估提供量化的理论预测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灭火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魏海,李德前,周梅华.倾倒二氧化碳灭火实验需排除“烟囱效应”的干扰[J].化学教学.2019
[2].马文凯,李文彬,文剑,李伟林.便携式风力灭火机作业手传振动生物力学建模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3].吴兵,李鹤松,何越,郭懂宇,于英杰.煤自燃注惰灭火降温特征的实验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
[4].朱红青,胡超,郭晋麟,王晓宽,吴博.防灭火叁相泡沫发泡剂的优化实验研究[J].煤炭技术.2019
[5].兰安畅.膨胀型凝胶材料防灭火性能的实验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9
[6].杨元博.温敏性水凝胶制备及灭火特性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7].李光华.计算机数据中心液氮防灭火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中国矿业大学.2019
[8].谢伟.新型高水无机防灭火材料抑制煤自燃氧化的实验研究与现场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9
[9].张涛.飞机附件修理实训模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灭火系统实验平台[J].中国科技信息.2019
[10].戴经天.低压环境细水雾灭火有效性实验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