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规划参与主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元主体,参与式规划,历史街区,城市更新
规划参与主体论文文献综述
徐玉,刘晓玮,雷盼[1](2019)在《多元主体“参与式规划”在历史街区更新中的实践——以史家胡同更新改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众参与是当下城市更新活动中一个重要议题,本文梳理了"参与式规划"的概念和理论依据,概括了国内外参与式规划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在这个基础上对史家胡同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过程进行剖析,具体整治内容包括提升院落公共环境和开展社区人文教育活动。其中"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作为基层非盈利性组织,成功搭建了多元主体合作的对话平台,在胡同整治实践中,促成各利益群体的角色转变与权责再分配,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历史街区更新制度的创新,从微观到宏观层面,对存量时代下类似的历史街区更新都有可供参考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马云[2](2019)在《主体参与案例式教学在“环境规划”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规划"课程是对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理解、掌握基础上的综合运用。本文以浙江工业大学"环境规划"课程为研究对象,引入主体参与案例式教学,在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后作业等方面做出初步探索。为环境工程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涂慧君,路秀洁,邓伟,解远志,张靖[3](2019)在《多主体参与的大学校园规划策划研究——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校园存在由于前期决策环节缺失造成的使用不便、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依据现阶段已积累的大学建设经验及已掌握的大学校园的发展演进规律,有必要在大学校园规划中引入建筑策划思维与方法,进行科学的策划研究,减少因决策失误带来的种种问题。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府校区建设项目将建筑策划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引入项目建设过程,既符合项目建设过程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也可以保证决策的科学与公平,制定兼具合理性、逻辑性和前瞻性的设计导则,确保后续规划与设计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01期)
舒林[4](2018)在《多主体情境下市民参与公共规划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公共项目规划设计与决策中普遍存在市民"规划后博弈"现象,已不能满足市民日益提高的生活要求,将其转变为市民"规划中博弈"迫在眉睫。为此,可以通过信息公开等前置程序的制度化、市民规划参与领域与形式的明确化、市民参与反馈机制的标准化,建立起硬约束的市民参与机制;增强市民的公共意识,(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8年19期)
邹倜然[5](2018)在《浙江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一文中研究指出说起浙江安吉鲁家村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并不为过。过去,这里一没资源,二没产业,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空心村。如今,这里“有农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精品村”。鲁家村的变化,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8-05-07)
舒林[6](2018)在《多主体情境下市民参与公共规划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公共项目规划设计与决策中普遍存在市民"规划后博弈"现象,已不能满足市民群体日益提高的生活要求,将其转变为市民的"规划中博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可以通过信息公开等前置程序的制度化、市民规划参与领域与形式的明确化、市民参与反馈机制的标准化,建立起硬约束的市民参与机制;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教育功能,增强市民的公共意识,营造完善的公共空间,引导现有社会组织"转型"介入公益性参与,提升市民参与的公共性;推动政府、企业与市民等参与利益主体的再定位,引导市民由个体参与向集体参与转变,明确强势规划主体的参与定位,构建保障市民有效参与的规划协商机制;改变市民群体"被动性"的规划选择为主动选择,从而增强市民在规划补偿中的选择权利。(本文来源于《理论探索》期刊2018年03期)
丁越新[7](2018)在《政府五年规划编制中的多元主体参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年规划源于五年计划,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政府组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进入到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五年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不断凸显,逐渐演变为综合性公共政策。因此,需要从公共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理解并不断优化五年规划的编制,而引入更多主体参与到规划的编制过程,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开展充分的合作和互动,集中更广泛的智慧,成为优化五年规划编制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公共政策理论为主要视角,通过梳理中国五年规划编制的轨迹,把握五年规划的公共性、权威性、动态性的公共政策特征,阐述多元主体参与规划编制的趋势。选取J区“十叁五”规划编制的过程作为样本,还原规划编制的全过程,透视组织实施者、协作参与者、专业合作者、利益相关者等各类主体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参与情况,肯定多元主体参与对于改善规划编制的积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各类主体在参与规划编制中存在的困境及其成因,政府内部缺乏有效协作、专家团队参与效果不达预期、公众参与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的不足、规划成果整合不够等问题制约了多元主体参与规划编制的效果。最后,针对这些困境从优化规划组织方式、改变专业合作方式、推动多元主体主动参与、拓展多元主体参与路径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让政府、专家、公众等各方,实现更加充分的互动,更加有效的合作。(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4-27)
镇列评,蔡佳琪,兰菁[8](2017)在《多元主体视角下我国参与式乡村规划模式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自上而下"的传统乡村规划模式局限性渐显,多种形式的参与式乡村规划开始在全国广泛开展。本文从规划引导主体视角切入,以福建省院前社、曾厝村和培田村为研究对象,对当下参与式乡村规划模式进行梳理,在分析村庄资源条件、规划参与主体及工作方法的基础上,总结由不同主体引导的参与式乡村规划模式。比较研究不同模式下各方利益关系、规划的适应性及局限性,并基于"资产为本"的规划理念,提炼适用于不同类型村庄的参与式规划模式。在有限的资金及人力条件下,通过匹配村庄资源条件与参与主体,提升村民参与度及参与质量,为未来乡村规划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7年12期)
陆晓喻,翁晓龙,房静坤[9](2017)在《面向多元参与主体的旧城更新规划编制探索——以宁波市庄市老街更新改造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社会公众日益关注城市发展,改造更新主体趋向多元化,带来了旧城更新范式的转变,由以往政府一元决策转向多方参与协作。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宁波市庄市老街更新改造规划为例,探索多元主体参与下旧城更新规划编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厘清更新主体诉求基础上,阐述了更新路径、更新方式的转变以及更新导则的编制等内容。(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7-11-18)
韩雨薇[10](2017)在《基于多元主体参与的苏南乡村环境更新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苏南地区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剧烈变迁,也对整体乡村环境构成了严峻挑战。面对目前自然环境恶化、资源压力日益上升的局势,通过更新规划改善苏南乡村环境可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引导示范。乡村环境更新规划是指从生态、生产、生活叁个层面,在保持乡村地方特色、利用现状优势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手段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营造兼具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景观环境。这种规划过程受社会多方利益主体行为特征和自身需求的影响,是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然而,目前的实际规划过程中存在着利益失衡、公众参与缺位的问题,使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无法切实保障苏南乡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在苏南乡村环境更新中尊重多元主体的规划需求,并使不同需求合理落实在规划成果中,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规划模式,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在分析苏南乡村环境更新的规划现状、规划中多元主体的利益需求和参与模式的基础上,从规划决策、运行、管理等层面,依据各参与主体的多元需求提出了相对应的规划策略。首先,基于苏南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对乡村环境的内涵、现状问题以及更新概况进行分析,指出由于参与性缺失导致的规划决策、运行、管理等层面的缺陷,为研究提供依据;而后,着重分析多元主体的构成及各主体的参与需求,探究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和不同利益导向下的参与形式,分析不同参与模式的特征与利弊,总结可行性规划运作方式;最后,基于多元利益均衡的目标并结合苏南地区乡村的环境特征,从规划决策、规划运行、规划管理叁个不同层面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保证决策过程的利益均衡、运行过程的方式多元以及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同时加以适当案例辅证,从而保障各方主体公平、高效地参与规划过程,以保证苏南乡村环境的有序更新。本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促成乡村的自然环境与居民的生产生活相互协调,最大程度上实现规划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人居环境。(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规划参与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境规划"课程是对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理解、掌握基础上的综合运用。本文以浙江工业大学"环境规划"课程为研究对象,引入主体参与案例式教学,在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后作业等方面做出初步探索。为环境工程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规划参与主体论文参考文献
[1].徐玉,刘晓玮,雷盼.多元主体“参与式规划”在历史街区更新中的实践——以史家胡同更新改造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2].马云.主体参与案例式教学在“环境规划”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
[3].涂慧君,路秀洁,邓伟,解远志,张靖.多主体参与的大学校园规划策划研究——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J].城市建筑.2019
[4].舒林.多主体情境下市民参与公共规划的路径[J].领导科学.2018
[5].邹倜然.浙江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N].工人日报.2018
[6].舒林.多主体情境下市民参与公共规划的路径[J].理论探索.2018
[7].丁越新.政府五年规划编制中的多元主体参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8].镇列评,蔡佳琪,兰菁.多元主体视角下我国参与式乡村规划模式比较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7
[9].陆晓喻,翁晓龙,房静坤.面向多元参与主体的旧城更新规划编制探索——以宁波市庄市老街更新改造规划为例[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7
[10].韩雨薇.基于多元主体参与的苏南乡村环境更新规划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