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香气物质论文-王涛,吴飞跃,高华锋,解燕,毛建书

中性香气物质论文-王涛,吴飞跃,高华锋,解燕,毛建书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性香气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烤烟,烘烤,中部叶,上部叶

中性香气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王涛,吴飞跃,高华锋,解燕,毛建书[1](2018)在《不同装烟方式对烤后烟叶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装烟方式对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对烟夹、散叶堆积与散叶插扦装烟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装烟方式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差异显着,与烟夹装烟方式相比,散叶装烟方式的中部叶类胡萝卜素、芳香族氨基酸、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和新植二烯等裂解产物含量显着升高,上部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显着降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赋权评价分值中部叶以散叶堆积处理(T2)最高(569.24),上部叶以烟夹处理(T1)最高(495.61)。从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角度出发,云南曲靖烟区散叶堆积和烟夹装烟方式可分别增加中部、上部烤后烟叶香气物质含量,可作为后续研究、推广的主要装烟方式。(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赵宇,阳苇丽,杨兴有,肖勇,史宏志[2](2018)在《采收时期对白肋烟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白肋烟半整株采收的适宜时期,设置了打顶后不同时期斩株对烟叶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含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对烟叶钾、氯含量影响不明显,推迟斩株时期烟叶烟碱含量上升,打顶两周后砍收烟株有利于总氮含量的积累,同一斩株时期对不同部位烟叶氮碱比影响不同,不同采收时期对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影响不同,打顶后3周和打顶后4周斩株采收的烟叶感官评吸质量较好。综合比较,白肋烟适宜斩株采收期为打顶后3~4周。(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蒋杰,周冀衡,张毅,李强,王承伟[3](2017)在《施用不同木本泥炭肥料对烤烟品质及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研究施用不同木本泥炭对烤烟品质及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木本泥炭腐殖酸钾、200kg/667m~2木本泥炭原料和500 kg/667m~2木本泥炭原料3个处理,以不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为对照。【结果】与不施肥、常规施肥相比,木本泥炭3个处理可以提高烟叶氧化钾、还原糖和总糖含量,降低初烤烟叶中淀粉含量。在木本泥炭施用量相同时,木本泥炭腐殖酸钾处理是提高中性致香物质较合适的选择。与不施肥处理比较,提高了98.47%棕色化产物类产物含量、430.32%苯丙氨酸类产物含量、238.31%类胡萝卜素类产物含量、71.01%类西柏烷类产物含量。【结论】在提高木本泥炭施用量的基础上,500 kg/667m~2木本泥炭处理取得的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黄浩,冯玉龙,刘国敏,邵兰军,张学伟[4](2016)在《优化烟叶结构措施对烤烟产质量及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龙岩烟区的烟叶质量,改善烟叶原料的等级结构和部位结构,筛选出适宜龙岩烟区的优化措施。在龙岩武平以云烟87为材料,设6个处理。A1:摘1片顶叶,除1片脚叶;A2:摘1片顶叶,除两2片脚叶(CK);A3:摘2片顶叶,除1片脚叶;A4:摘2片顶叶,除2片脚叶;A5:摘2片顶叶,除3片脚叶;A6:摘3片顶叶,除3片脚叶;研究了田间不同优化烟叶结构措施对烤烟的化学成分、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A4处理的类西柏烷类产物、棕色化反应类产物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高了9.89%和6.87%;A6处理的类胡萝卜素类产物、苯丙氨酸类产物、其他类香气物质含量较高,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68.48%、45.54%和87.06%;香气总量以A6处理最高,其次为A5处理;化学成分方面,A5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淀粉、总氮、烟碱的含量,提高了钾的含量,对提高烟叶燃烧性,降低烟叶吸食中的刺激性和改善烟气的舒适度有利。经济性状方面,A5处理在总产值没有下降的前提下,上等烟比例提升了11.71%,中上等烟比例提升了2.37%,中部烟比例增加了12.95%,上部烟的比例下降了11.02%。综合来看,A5处理香气量较足,化学成分协调,同时显着改善了等级结构和部位结构,适宜在龙岩烟区生产中应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张景华,武云杰,侯冰清,王林,戚莹[5](2016)在《烤烟高香气特色品系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烤烟高香气品种8306的11个杂交品系进行初步筛选并对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品系间烤烟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均有显着差异;粤烟97×8306的钾氯比和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最高;MS8306×K326的总糖和钾含量最高;MS8306×中烟98的烟碱含量和棕色化反应产物总量最高;MS云烟87×8306的总氮和类胡萝卜素总量最高。综合分析认为,粤烟97×8306、MS云烟87×8306、NC628×8306和MS8306×中烟98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协调,可进一步研究其香气风格和吸食品质。(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许东亚,段卫东,李亚伟,李洪亮,吕建国[6](2015)在《烤烟不同留叶数对上部叶质量和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不同留叶数对烟叶质量以及风格特色的影响,以指导豫中烤烟生产,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烤烟不同留叶数(15~16片、17~18片、19~20片、21~22片)的烟叶质量差异。结果表明:随留叶数增加,烤后烟单叶重、叶质重和叶面积显着变小,留叶数15~16片的处理比21~22片的处理分别高89.51%、17.86%和48.06%;蛋白质、烟碱以及总氮降低,还原糖、总糖增高,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增大,化学成分趋于协调;烟叶色素含量降低,中性致香物质总含量增加;香气质、杂气、细腻度、刺激性、余味、浓香以及总得分提高,留叶数19~22片的评吸质量较好。结论:一定范围内,增加留叶数(15~22片),有利于提高上部叶质量,豫中烤烟留叶数19~22片时,上部叶烟叶质量较好,留叶数低于18片时,上部叶质量严重下降。(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何永秋,刘国顺,范才银[7](2015)在《不同钾肥对烤烟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讨缓控释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缓释钾肥对烤后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相比CK(普通钾肥),缓释钾1和缓释钾2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烤后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结论]添加生物质炭的缓释钾1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添加腐殖酸的缓释钾2。(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27期)

张广东,史宏志,杨兴有,孙军伟,靳冬梅[8](2015)在《烤烟和白肋烟互换调制方法对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及感官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调制方法对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分别在四川达州和云南大理以白肋烟和烤烟为材料设置田间试验,成熟采收后同一品种分别以烘烤和晾制两种方式进行调制,进而比较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及感官质量。结果表明:烤烟及白肋烟在烘烤和晾制两种调制方法下中性香气物质组分差异较小,而各组分含量及比例存在显着差异。晾制条件不利于烤烟特征香气物质及新植二烯的积累,但可显着提高烤烟棕色化反应产物总量及茄酮含量;烘烤条件不利于白肋烟茄酮、芳樟醇、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法尼基丙酮的积累,但有利于白肋烟新植二烯、脱氢β-紫罗兰酮、氧化异佛尔酮、巨豆叁烯酮、螺岩兰草酮及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的积累。烤烟在晾制条件下烤烟风格、香气质和甜感下降,刺激性增加,而白肋烟在烘烤条件下香气质改善,刺激性减少,甜感增加,但白肋烟风格程度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武圣江,曹高燚,蔡斌,蔡凯,赵宸楠[9](2015)在《不同生产管理模式对烤烟中性和酸性香气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产管理模式(常规模式和有机模式)对烤后中上部烟叶中性和酸性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模式比常规模式烤后中上部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和酸性香气成分含量明显偏高,差异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有机模式中部叶中性香气成分β–紫罗兰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但氧化异佛尔酮含量极显着低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上部叶9种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显着高于常规模式,6种成分含量极显着高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中部叶酸性香气物质癸酸含量显着高于常规模式,丙酸含量极显着高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上部叶苯乙酸、3–甲基戊酸和4–甲基戊酸含量显着高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上部叶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西柏烷类产物和新植二烯含量显着高于常规模式,但中部叶差异不显着。因此,有机生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成分含量。主效应分析表明,烟叶部位是主因子,生产管理模式是次因子,但烟叶部位和生产管理模式对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张启明,苑举民,何宽信,刘典叁,黄锡春[10](2014)在《“前膜后草”覆盖栽培对旱地紫色土烤烟产质量及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前膜后草"覆盖栽培技术对旱地紫色土(湿润雏形土)烤烟生长、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技术在烟株生长成熟期能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地温、提高烟叶的净光合速率,同时也可以明显提高烤烟的产量、产值及烟叶中性香气物质总量。(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4年03期)

中性香气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明确白肋烟半整株采收的适宜时期,设置了打顶后不同时期斩株对烟叶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含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对烟叶钾、氯含量影响不明显,推迟斩株时期烟叶烟碱含量上升,打顶两周后砍收烟株有利于总氮含量的积累,同一斩株时期对不同部位烟叶氮碱比影响不同,不同采收时期对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影响不同,打顶后3周和打顶后4周斩株采收的烟叶感官评吸质量较好。综合比较,白肋烟适宜斩株采收期为打顶后3~4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性香气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王涛,吴飞跃,高华锋,解燕,毛建书.不同装烟方式对烤后烟叶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8

[2].赵宇,阳苇丽,杨兴有,肖勇,史宏志.采收时期对白肋烟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8

[3].蒋杰,周冀衡,张毅,李强,王承伟.施用不同木本泥炭肥料对烤烟品质及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7

[4].黄浩,冯玉龙,刘国敏,邵兰军,张学伟.优化烟叶结构措施对烤烟产质量及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6

[5].张景华,武云杰,侯冰清,王林,戚莹.烤烟高香气特色品系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比较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6

[6].许东亚,段卫东,李亚伟,李洪亮,吕建国.烤烟不同留叶数对上部叶质量和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5

[7].何永秋,刘国顺,范才银.不同钾肥对烤烟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

[8].张广东,史宏志,杨兴有,孙军伟,靳冬梅.烤烟和白肋烟互换调制方法对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及感官质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15

[9].武圣江,曹高燚,蔡斌,蔡凯,赵宸楠.不同生产管理模式对烤烟中性和酸性香气物质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张启明,苑举民,何宽信,刘典叁,黄锡春.“前膜后草”覆盖栽培对旱地紫色土烤烟产质量及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J].土壤.2014

标签:;  ;  ;  ;  

中性香气物质论文-王涛,吴飞跃,高华锋,解燕,毛建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