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后补偿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院公益性,以药补医
后补偿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王梅,王悦,刘向莉[1](2015)在《破除“以药补医”后补偿机制建设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以药补医"机制的研究,认为"以药补医"是"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诱因,易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并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不利于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探寻新医改对公立医院补偿办法,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建议采取增加政府财政支持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切实降低患者医疗负担;调整医院运行机制为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以及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等措施推进改革。(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A)》期刊2015年06期)
杨练,赵薇,谭玲,李见,熊新文[2](2015)在《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后补偿机制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县级医院药品零加成后补偿机制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依据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采用Vensim仿真模拟软件建立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模型,模拟药品零加成后医院的发展和运营情况。结果药品零加成政策实施的头3年,适当调整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使其弥补57%的药品收入减少的损失,并且现有的政府财政投入增长率达到23.7%,医院的总收益增长可保持平衡。结论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适当提高部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同时加强相关部门监管和政策的落实力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管理》期刊2015年01期)
霍宇辉[3](2014)在《县级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后补偿机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县级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后应得到合理的补偿。从分析影响医院经济收益的因素入手,对县级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后的补偿机制进行探究,认为应建立以下补偿机制:政府直接补偿医院收入减少的20%,同时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动的价值,降低仪器设备检查等收费,使医疗服务价格总体提高10%,补偿医院收入减少的另80%。(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管理》期刊2014年02期)
江蒙喜[4](2013)在《县级综合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补偿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剖析目前县级综合医院药品加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各地试点探索的取消药品加成补偿机制,探究符合实际、符合医患双方利益、可行的取消药品加成的补偿机制,以切断药品利润与医院收入间的利益关系、减少药品滥用,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研究内容:本文在对当前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补偿主体、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方面对县级综合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补偿机制进行全面分析,为进一步完善这一机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方法:通过国内外期刊学术文章、政策文件及深入访谈,了解国内外取消药品加成及县级综合医院补偿机制经验,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利用C2R模型分析县级综合医院历年财务年报数据,比较浙江桐乡、青海大通、陕西子长及安徽芜湖繁昌四地县人民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前后的技术效率情况,以评价各地取消药品加成路径的成效。结论:县级综合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的补偿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各级财政分担全额保障、增设医事或药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压低药品采购价以及结合上述四种路径综合补偿。以取消药品加成为契机需深入探索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县级综合医院运行效率。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加强对医院的绩效考核,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同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其控费作用。县级综合医院的财政补偿资金应分为经常性、专项和奖励性叁类;否则财政投入压力大,投入的长效机制面临挑战,且导致医院缺乏动力自身发展。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应有据可循。健全医疗服务成本核算方法,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监测和信息采集分析系统,为调价提供合理的数据依据。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从源头控制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加大对医务人员的用药管理,定期对其进行相关指标体系考核。(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3-05-01)
王夏梦[5](2013)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之后补偿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文在混合产品补偿机制理论和补偿机制设计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和统计年鉴数据等定量资料和深入访谈等定性资料,并结合文献研究,了解现有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以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完善补偿机制的建议。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的认知与态度研究;二是重庆市社区卫生机构经济运行与补偿情况研究;叁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机制现状的研究分析;四是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7个区县1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91名居民和125名医务人员进行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方法了解居民和医务人员对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的认知与态度。采用深入访谈法,了解社区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零差率和补偿机制的评价。利用统计年鉴资料,了解重庆市社区卫生机构经济运行与补偿情况。研究结果:现有补偿机制产生了一些积极效果,包括实现政府补助为主导,打破“以药养医”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营机制;药价下降,患者社区就诊负担减轻;重医轻防观念得到改变,公共卫生服务得以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功能萎缩;尚未建立有效的医务人员激励机制;基层财政补助比例过高;医保配套政策亟待完善等。政策建议:1、政府需要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运营能力,包括加大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以及机构综合改革宣传力度,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完善基本药品目录。2、完善医务人员的薪酬激励体系,提高综合服务能力。3、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4、完善医疗保险配套补偿机制。(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3-04-01)
黄文清[6](2008)在《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后补偿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退两还”(即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于世纪之交在西部地区实施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不仅对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而且对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由于“一退两还”工程实施区绝大部分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人地关系严重失调的山区、丘陵区以及荒漠区,使得该工程在客观上便具有了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性质。然而这个双重性质却难以通过西部落后地区自身的循环来实现,必须在强大的外部力量的推动下来促使“退得下、还得上、保得住、不反弹”格局的全面建立。为此,中央政府特出台了以经济补偿为核心的“一退两还”政策,确保了该工程的良好运行。但是,由于该工程是一项关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安全保障、农民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其生态目标要求其政策必须保证这项工程长期有效的实施,否则既达不到预期目标,又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与此同时,大量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尤其在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问题带来的压力下,“一退两还”政策的持续稳定性受到冲击。第一个“258”补偿期即将结束时,退还地区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新旧结构的衔接与均衡问题,生态与经济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良性循环。因此,建立可持续的补偿机制,便显得十分必要。为此,在按照既定政策解决好目前补偿问题的同时,应加强对补偿期结束后的预期研究,即探讨后补偿问题,以便从整体上完善“一退两还”政策,增强政策整合后的整体效用和长期效用,以保证“一退两还”生态目标的最终实现。这对于奠定西部地区的发展基础,为东中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空间,并由此引领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后补偿作为一种在现行的既定补偿政策效用期结束后根据发展需要而采取的再补偿形式,与现行补偿政策相比,其未来实施既是对既定政策的一种继续,也是对政策在更大范围内的调整与完善。由于二者在背景、对象与环境等方面已存在差异,后补偿与现行补偿相比,在补偿标准、补偿主客体、补偿方式与途径等方面也应存在区别。如现行补偿侧重于对目前工程项目的贯彻和落实,属于任务型,而后补偿则应从促使和实现退还地区可持续发展以及确保退还效益和彻底解决退还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的角度出发,更侧重于制度型。这对西部地区在退还工程中有效维护国家宏观目标的实现,同时促使区域经济和农户个体目标的顺利达成,实现西部地区的脱贫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论文的基本框架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共计十章内容。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全文的引子,包括第1、2、3章。其主要内容与结论为:(1)概述了本研究的时代背景与选题意义,评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重点对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一退两还”补偿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归纳。提出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假设、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并对研究中使用的数据来源进行了说明;(2)重点运用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理论、自然资源价值理论、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效率与公平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主要原理对西部地区实施“一退两还”经济补偿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在为现行的“一退两还”补偿机制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为全面构建“一退两还”后补偿机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从整体上对西部地区实施“一退两还”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和经济背景进行了分析,并借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观,从理论上论证了“一退两还”生态补偿机制对西部地区实现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第二部分为本文的主体,由4、5、6叁章构成。(1)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法(SSM)等多种方法,以调查的截面数据和农村固定观察点1992-2006年的时序数据为基础,对西部地区“一退两还”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从实证上论证了“一退两还”补偿机制的实施对西部地区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揭示了该机制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及其对预期目标实现的影响;(2)从理论上分析了切实巩周“一退两还”成果的关键在于建立新的产业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西部地区新产业结构得以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其进行了预测,得知在既定补偿机制下西部地区真正构建起新的具有良性循环的产业结构,需要到2020年左右,并且急需大量的农业投入以及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3)通过借鉴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一退两还”补偿过程中的主要经验,构建了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后补偿机制的理论框架,并将该理论框架确定为两个组成部分:由公共财政补偿手段和市场化补偿手段构成的“一退两还”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及其配套支撑体系。第叁部分包括第7、8、9叁章,为本研究的落脚点。其主要内容与结论为:(1)基于公共财政补偿的视角,对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的原则、补偿主体与对象的范畴、补偿额度与期限、补偿资金筹集渠道与补偿方式等进行了探讨,并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评估出处于长江中游的武汉市居民对“一退两还”提供的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为103.10-175.76元/(a·户);(2)基于市场手段补偿的视角,通过借鉴国际上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补偿的主要经验,并结合“一退两还”工程实施情况,认为可以通过开展碳汇贸易、森林水文服务交易、建设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等3种市场化手段来获得生态建设的补偿资金;(3)基于政策整合后的整体功能大于单个政策的局部功能的视角,从生态建设和反贫困的角度分析了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后补偿的配套支撑体系,为早日将“一退两还”后补偿机制贯彻实施并保证其顺利运行提供经济、制度、政策和法律保障。第四部为第10章,为全文的结论部分。在前文的基础上,重点归纳了本研究的主要思想,揭示了本文的创新性及其不足,并展望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设想。通过以上章节内容的分析,可以归纳出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研究视角上,直接从西部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生态区位的现实情况出发,将目标定位在我国既定“一退两还”补偿政策实施期结束后西部落后地区的发展及其生态建设长期效用的巩固上,并对如何实施后期补偿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从而使本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为研究成果的前瞻性奠定了基础。2.研究方法上,直接引入了灰色系统方法对西部退还地区构建新产业结构所需的时长和资源量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得到在既定补偿机制下西部地区需要到2020年左右才有可能真正构建起新的具有良性循环的产业结构,并且急需大量的农业投入以及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引入了CVM条件评估方法,评估出处于长江中游的武汉市居民对“一退两还”提供的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为103.10.175.76元/(a·户)。3.研究结论上,通过分析证实了西部退还地区在既定补偿期结束时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和构建起新产业结构,并提出了“一退两还”后补偿机制的概念,以及西部退还地区在既定发展环境与条件下新产业结构得以构建所需的时间与资源量。此外,本文在优化“一退两还”公共政财补偿途径的同时,重点提出了碳汇贸易、森林水文服务交易及生物柴油原料林生产基地建设等叁种“一退两还”市场化补偿途径,并增加了配套支撑体系的分量,从而为全面深化、拓展和完善生态补偿理论以及贫困地区的发展理论做出了一定贡献。(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赵翠玲[7](2007)在《失地农民补偿新机制:后补偿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后补偿机制的构建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失地农民利益,保证其市民角色的实现。后补偿机制是针对目前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措施的缺陷、不足而提出,并与之形成良好衔接的一种新机制探索。(本文来源于《成都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张国安,张祥喜[8](1989)在《水稻受叁化螟为害后补偿机制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关研究者已从单一研究害虫发生及为害规律转向研究害虫与作物的相互关系上来。研究表明,有些作物受一定密度的害虫为害后不仅不造成损失,反而增产或至少不减产的情况。为此,笔者于1984~1986年进行了水稻受叁化螟为害后补偿机制的探讨,现总结于后。试验方法一、田间试验大田插秧和盆栽两种试验,均为每蔸分别插1、2、3,4、5株。水稻分蘖盛期和孕穗盛期,分别将其中一部分稻蔸内的稻株按每蔸0、1、2、3、4、5株拨断新叶茎或稻茎,人为造成枯心苗和死孕穗、白穗。(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89年02期)
后补偿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县级医院药品零加成后补偿机制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依据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采用Vensim仿真模拟软件建立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模型,模拟药品零加成后医院的发展和运营情况。结果药品零加成政策实施的头3年,适当调整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使其弥补57%的药品收入减少的损失,并且现有的政府财政投入增长率达到23.7%,医院的总收益增长可保持平衡。结论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适当提高部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同时加强相关部门监管和政策的落实力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补偿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静,王梅,王悦,刘向莉.破除“以药补医”后补偿机制建设的探析[J].医学与哲学(A).2015
[2].杨练,赵薇,谭玲,李见,熊新文.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后补偿机制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J].中国医院管理.2015
[3].霍宇辉.县级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后补偿机制探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4
[4].江蒙喜.县级综合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5].王夏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之后补偿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
[6].黄文清.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7].赵翠玲.失地农民补偿新机制:后补偿机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
[8].张国安,张祥喜.水稻受叁化螟为害后补偿机制的测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