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水泥基材论文-袁方,陈梦成,周丰流

硬化水泥基材论文-袁方,陈梦成,周丰流

导读:本文包含了硬化水泥基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ECC,柱,偏心受压,承载力

硬化水泥基材论文文献综述

袁方,陈梦成,周丰流[1](2019)在《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柱偏压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ECC是一种具有假应变硬化特性和多裂缝开展机制的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将ECC替代混凝土用于建筑结构能有效避免因混凝土脆性导致的开裂和耐久性问题。对8根不同配筋率柱构件进行了偏心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偏心水平很高时,钢筋增强ECC(R/ECC)柱比钢筋混凝土(RC)柱具有更高承载力、延性、裂缝控制能力和损伤容限能力,且RC柱最终出现了明显的基体剥落现象,R/ECC柱由于纤维桥联作用始终未出现ECC剥落现象。RC柱的裂缝宽度在极限荷载时达到了2 mm。相比之下,R/ECC柱的最大裂缝宽度基本维持在60μm。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理论计算模型,和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良好。最后,通过参数分析,对比了RC柱与R/ECC柱的受压承载力-受弯承载力(N_u-M_u)相关曲线。(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鹏,戴雨晴,高凯凯,王文涛,赵铁军[2](2019)在《养护环境对掺有氧化镁膨胀剂的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裂缝自愈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四点弯曲试验对掺有氧化镁膨胀剂(MEA)的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试件(SHCC-MEA)加载诱导产生裂缝,通过在不同养护时间测量其裂缝宽度以及毛细吸水量,研究了干燥(RH 50%)、水雾(RH 95%)、水(Tap water)以及饱和氢氧化钙溶液(Sat. Ca(OH)_2) 4种养护环境对其裂缝自愈合的影响,并通过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SEM-EDS)对愈合产物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氧化镁膨胀剂的加入有效提高了SHCC裂缝愈合能力,在水雾环境下有明显效果;水分是裂缝自愈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即使掺有氧化镁膨胀剂,干燥环境下的愈合效果依然很差;相比于对照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环境下的SHCC-MEA试验组的裂缝愈合效果不理想。(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高淑玲,王文昌[3](2019)在《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与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作为典型的脆性材料,在拉伸荷载作用下呈现应变软化现象,这种不理想的失效模式会对工程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在微观尺度上对材料进行设计,综合考虑纤维、基体和纤维/基体界面叁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制备了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这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相较于传统的纤维混凝土,SHCC具有两大显着优势:一是拉伸应变硬化,二是破坏失效前会产生多条细密裂缝。高延性使SHCC力学性能优良,细密裂缝有效保证了其耐久性,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初期,以材料设计理论为指导使SHCC达到预定的硬化效果。纤维桥联法则是其理论基础,为了实现应变硬化,必须满足两个准则:强度准则和能量准则。设计较为完善的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关键信息。高强、高韧是研究者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目前,已经成功设计出抗压强度高达115 MPa、极限拉应变达到8%的SHCC,而且该复合材料的大多数裂缝宽度在100μm以下,裂缝间距不超过2 mm。关于SHCC断裂性能的研究具有挑战性,在多缝开裂阶段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分析手段。霍普金森杆冲击试验表明,SHCC是与应变率相关的材料,峰值应力明显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在承受疲劳荷载作用时,SHCC表现出延性破坏特征,疲劳寿命相对较长。当工程结构的服役周期较长时,材料的耐久性问题不容忽视。由于SHCC的裂缝宽度较小,水分的渗透量会大幅下降,2%拉应变水平下其渗透系数只有2.10×10-7m/s,其自愈合行为还会进一步改善渗透性。SHCC还为极端温度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经受300次冻融循环后其各项性能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历经高温后纤维发生熔融留下蒸汽压力释放的通道,避免了材料的高温爆裂。此外,实际工程的检验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材料的性能,SHCC已被成功应用于普通混凝土梁加固、砌体结构加固、路面桥面工程以及大坝修补等方面。本文介绍了SHCC的设计理念、应满足的基本准则及原材料选取;分别论述了国内外在SHCC基本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概括了SHCC修复加固工程结构与典型的工程应用。最后,进一步探讨了SHCC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1期)

刘翔宇[4](2019)在《新拌水泥基材料吸收CO_2对其水化硬化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产业作为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水泥水化后产生的Ca(OH)_2等碱性物质具有吸收弱酸性气体CO_2的能力,利用混凝土吸收CO_2是一种减少水泥产业碳排放的方法。但是混凝土成型后仅能吸收少量CO_2,还会使混凝土外部碳化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本文在水泥净浆的拌制阶段通入CO_2气体,实现水泥基材料对CO_2的吸收。和混凝土吸收CO_2相比,不仅大幅提高水泥基材料对CO_2的吸收量,而且保证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部分CO_2废气在水泥基材料的拌制过程回收利用,有效减少水泥产业的碳排放,使其逐渐满足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工作:(1)新拌水泥净浆对CO_2气体的吸收速率和吸收能力利用新拌水泥净浆吸收CO_2,对新拌水泥净浆对CO_2的吸收速率和吸收能力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新拌水泥净浆吸收CO_2的速率受搅拌速率影响;其吸收CO_2的能力与其悬浮体系中自由水含量相关,水灰比越高所能吸收的CO_2越多,0.7水灰比时可以吸收约水泥质量10.12%的CO_2。(2)CO_2吸收对新拌水泥基材料的流动性能和力学性能影响研究为了探明新拌吸收CO_2水泥基材料的流动性和力学性能变化,通过试验对新拌吸收CO_2水泥基材料的流动度、力学强度和流变性能展开研究;通过SEM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新拌水泥基材料的流动性会随CO_2吸收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力学强度维持不变;新拌水泥净浆的屈服应力和粘度会随吸收CO_2的增加而增加;CO_2与水泥水化产物反应生成的CaCO_3结晶加强了水泥内部的网状絮凝结构,使水泥内部阻碍流动的作用力增强。(3)新拌吸收CO_2水泥基材料的抗碳化性能研究为了探明新拌吸收CO_2水泥基材料的抗碳化性能变化,通过碳化试验对新拌吸收CO_2水泥基材料的抗碳化性能展开研究;通过XRD分析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新拌水泥基材料吸收的CO_2不超过水泥质量分数的2.20%时,其抗碳化性能未受到影响;XRD分析结果表明,水泥净浆吸收2.20%的CO_2时,其28d龄期的水化产物中Ca(OH)_2含量未发生明显下降。(4)CO_2与水泥基材料减水剂的相容性研究为了探明CO_2与水泥基材料减水剂的相容性,通过试验对吸收CO_2前和吸收CO_2后加入减水剂的新拌水泥基材料的流动度、力学强度和流变性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CO_2会抑制聚羧酸和脂肪族减水剂的性能,且抑制程度与减水剂的加入时间以及CO_2吸收量相关。减水剂在水泥基材料吸收CO_2后加入比在吸收CO_2前加入能更好地发挥效果。水泥基材料的CO_2吸收量超过0.88%时,减水剂在水泥基材料吸收CO_2前加入反而会对水泥基材料的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4-01)

韩世诚,张聪,华渊[5](2019)在《混杂纤维增强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HyFRSHCC)的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价比,设计了一种由聚乙烯醇(PVA)纤维、钢纤维以及碳酸钙晶须作为增强材料,水泥砂浆作为基体的混杂纤维增强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HyFRSHCC)。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和四点弯曲试验对这种HyFRSHCC的抗压和抗弯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yFRSHCC的抗压强度高于基体材料,且在破坏时能保持良好的整体性;在弯曲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显着的应变硬化特征及多缝开裂行为,具有较高的能量吸收能力与变形能力。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观察结果表明碳酸钙晶须在材料破坏过程中限制了微裂缝的发展,而PVA纤维与钢纤维实现了对宏观裂缝的控制。通过引入碳酸钙晶须和钢纤维可以适量代替价格较高的PVA纤维,降低纤维增强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成本。(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曹庭伟,杨志康,丰曙霞[6](2018)在《硅酸盐水泥基自流平砂浆凝结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硅酸盐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复掺硫铝酸盐水泥和石膏制备硅酸盐水泥基自流平砂浆。通过调整硫铝酸盐水泥与石膏的比例缩短胶凝体系的凝结时间,获得快凝快硬性能。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多种因素对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铝酸盐水泥和石膏比例为3:1时,胶凝体系的终凝时间可缩短至89min;众多因素中,对砂浆早期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的为可再分散乳胶粉;纤维素醚和消泡剂对后期抗压强度的影响作用大于可再分散乳胶粉;纤维素醚对砂浆流动性的影响作用显着大于其他因素。(本文来源于《山东英才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德辉,史才军[7](2018)在《水泥-硅灰-矿粉-粉煤灰四组分水泥基超高强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水泥-硅灰-矿粉-粉煤灰胶凝体系下超高强混凝土(UHSC)的硬化过程,采取正交设计,研究了硅灰、矿粉、粉煤灰和水胶比对UHSC水化、微观结构和强度的影响。掺入硅灰降低了UHSC的氢氧化钙(CH)含量和孔隙率,在一定掺量下可提高UHSC的抗压强度。掺入矿粉降低了UHSC的CH含量,在一定掺量下降低了孔隙率,提高了强度。掺入粉煤灰降低了UHSC的CH含量和早期强度,但增大了其早期孔隙率。UHSC的CH含量和孔隙率和水胶比成正比,强度和水胶比成反比。(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8年12期)

蒋涛,宋学锋[8](2018)在《钢渣非金属硬化剂在水泥基耐磨地面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稳定化预处理后的钢渣作为非金属耐磨骨料。首先研究了钢渣作为非金属耐磨材料的理化性能,并对钢渣作为建筑耐磨原材料的安定性和无害性进行了试验与分析,然后在确定基本配合比的基础上,从水灰比、骨料掺量比、外加剂掺量等因素对耐磨硬化剂的影响,最后与常用的耐磨骨料进行对比,挖掘了钢渣非金属耐磨硬化剂的特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8年09期)

董留群,贺庆[9](2018)在《混杂纤维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而混杂纤维SHCC通过调节不同纤维的比例关系,可便捷的获得满足工程需要的强度、变形、动态力学性能或经济性等要求。本文对混杂纤维SHCC的临界纤维掺量理论、准静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就混杂纤维SHCC的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和展望。(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8年07期)

方长乐[10](2018)在《氧化石墨烯对水泥基材料流变、硬化性能的影响及其硬化强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其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纳米材料对混凝土早期工作性能的影响及其硬化力学性能的强化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特别是碳基纳米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团聚、再团聚行为及其对硬化水泥浆体的强化机理研究仍有空白。因此,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探究了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分散及再团聚机理。首先研究不同类型分散剂及不同分散剂与GO质量比对GO在水溶液中分散性能的影响,确定GO在水溶液中最佳分散状态时所对应的分散剂种类及GO与分散剂的质量比;然后研究最佳分散状态的GO在模拟孔溶液(simulated concrete pore solution,SCPS)中的分散情况,明晰溶液中离子对GO分散状态的影响;最后研究GO在水泥悬浮液中的分散性能。通过对分散环境的系统深入探究,提出了GO在水泥悬浮液中的分散及再团聚行为的一种可能机理,为探究GO对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及水泥浆体硬化后的强化机理打下基础。(2)探究了GO的掺量及GO与不同分散剂复合后对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具体分析了GO掺量及GO与不同分散剂复合后对水泥浆体剪切应力、表观粘度、屈服应力、塑性粘度及触变性能的影响。本研究结合GO影响流变性能的原理,分析Bingham模型、modified-Bingham模型和Herschel-Bulkley(H-B)模型对预测GO复合浆体流变性能的适用性。(3)深入探究了GO强化硬化水泥浆体的机理。基于GO复合聚羧酸减水剂(polycarboxylate-based high range water reducer,P-HRWR)在水泥浆体中的分散机理,研究了水泥浆体中均匀分散及再团聚的GO强化水泥基的机理。通过力学性能、孔隙率、水化产物及微观形貌对比研究了均匀分散及再团聚的GO对硬化水泥浆体的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示:由于水泥悬浮液中高pH值及复杂的离子环境易导致GO发生再团聚及产生沉淀,因此在水溶液中均匀分散的GO并不能保证其在水泥浆体中的均匀分散。然而,P-HRWR通过静电作用及空间位阻作用有效地阻止GO在水泥浆体中发生再团聚。GO增加了水泥浆体的塑性粘度和屈服应力,而分散剂主要是通过增加自由水的含量来改变浆体中颗粒的间距,从而影响浆体的流变性能。对比压汞孔隙(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MIP)、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傅里叶(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及能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EDS)的结果可知,均匀分散的GO不仅能够促进水泥浆体的水化,降低硬化后水泥浆体的孔隙率,优化孔径的分布,还能强化薄弱区域,限制裂缝发展,继而进一步提高其力学强度。(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硬化水泥基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四点弯曲试验对掺有氧化镁膨胀剂(MEA)的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试件(SHCC-MEA)加载诱导产生裂缝,通过在不同养护时间测量其裂缝宽度以及毛细吸水量,研究了干燥(RH 50%)、水雾(RH 95%)、水(Tap water)以及饱和氢氧化钙溶液(Sat. Ca(OH)_2) 4种养护环境对其裂缝自愈合的影响,并通过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SEM-EDS)对愈合产物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氧化镁膨胀剂的加入有效提高了SHCC裂缝愈合能力,在水雾环境下有明显效果;水分是裂缝自愈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即使掺有氧化镁膨胀剂,干燥环境下的愈合效果依然很差;相比于对照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环境下的SHCC-MEA试验组的裂缝愈合效果不理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硬化水泥基材论文参考文献

[1].袁方,陈梦成,周丰流.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柱偏压性能研究[J].铁道学报.2019

[2].张鹏,戴雨晴,高凯凯,王文涛,赵铁军.养护环境对掺有氧化镁膨胀剂的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裂缝自愈合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9

[3].高淑玲,王文昌.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与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

[4].刘翔宇.新拌水泥基材料吸收CO_2对其水化硬化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5].韩世诚,张聪,华渊.混杂纤维增强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HyFRSHCC)的力学性能[J].硅酸盐通报.2019

[6].曹庭伟,杨志康,丰曙霞.硅酸盐水泥基自流平砂浆凝结硬化性能研究[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8

[7].王德辉,史才军.水泥-硅灰-矿粉-粉煤灰四组分水泥基超高强混凝土的硬化过程[J].硅酸盐通报.2018

[8].蒋涛,宋学锋.钢渣非金属硬化剂在水泥基耐磨地面的研究与应用[J].四川建材.2018

[9].董留群,贺庆.混杂纤维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8

[10].方长乐.氧化石墨烯对水泥基材料流变、硬化性能的影响及其硬化强化机理研究[D].深圳大学.2018

标签:;  ;  ;  ;  

硬化水泥基材论文-袁方,陈梦成,周丰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