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白粉病论文-赵文珺,葛蓓孛,刘炳花,施李鸣,麻金金

番茄白粉病论文-赵文珺,葛蓓孛,刘炳花,施李鸣,麻金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番茄白粉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NKG-1,番茄白粉病,促生,防效

番茄白粉病论文文献综述

赵文珺,葛蓓孛,刘炳花,施李鸣,麻金金[1](2018)在《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NKG-1对番茄白粉病的防病促生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旨在探讨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NKG-1对番茄白粉病防病和促生的双重作用。试验采用灌根法研究了不同菌体密度的NKG-1对番茄的促生效果,采用喷雾法研究了NKG-1对番茄白粉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KG-1菌体密度在1×10~7cfu/mL~1×10~9cfu/mL间对植株促生效果最明显,根长最大较对照提高55.01%,鲜重最大较对照提高35.62%。保护地番茄促生试验表明,植株坐果数较对照提高28.57%,冠幅周径提高16.72%。保护地番茄白粉病防治试验表明,在白粉病发生前预防性喷施NKG-1对番茄白粉病防效达87.55%,白粉病发生后喷施NKG-1治疗效果为47.74%。综上所述,NKG-1对番茄有良好的防病促生作用,且对白粉病的预防效果显着优于治疗效果,该研究为菌株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23期)

赵瑞[2](2017)在《番茄白粉病生防菌的筛选及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的推广》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中国,人口及粮食的问题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人口的不断突增需要更多的粮食供给,而中国的耕地面积是有限的,如何大量提高粮食产量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这就需要有许多农业措施的配合,其中比较常用的措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药和化肥的大范围的过量施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已成为影响世界农业经济、人类健康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更为安全快速且有效果的农资产品成为了人们急切的需要。近年来,微生物制剂因其具有环境友好、防病增产等特点而备受人们关注。特别是在土壤改良方面,微生物农药更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寻求更多新型安全有效的微生物农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利用现如今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渠道,如微信等公众服务平台,帮助有机种植农场快速发展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增强其对环境友好的作用效果,帮助有机种植者不断学习国际前沿的有机种植技术及理念并建立合作平台,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民了解并接受真正健康安全的有机生活,成为备受关注的一大课题。本论文中将就两种具有生防潜力根际促生菌的温室促生作用评估及14种具生防潜力细菌的38种复配组合进行番茄白粉病的大田促生防病筛选、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在番茄上的示范推广、2015-2016年分别于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的两次《全国有机/绿色种植农场培训及研讨会》及相应的线上宣传“nnbio”微信公众平台的创办进行讨论。1.两种根际促生菌的促生作用评估及番茄白粉病生防细菌的筛选本实验选取了前期筛选出来的根际促生菌株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54及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JC03,与清水进行对比,在番茄上进行温室实验。通过检测叶绿素、株高、茎粗、叶片数、鲜干重、坐果率等生物量的检测,我们发现菌株JC03、54对番茄均有良好的促生效果,其中菌株54对番茄促生效果显着,增产量达到22%。为了更好的挖掘其作为微生物农药的潜力,我们还对其处理后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可溶性蛋白质、番茄红素含量等进行了品质检测,试验表明,菌株54处理组在品质检测的各个方面都与对照组产生了显着差异。通过本次温室实验,证明54及JC03可以作为生防菌株进行生防效果的进一步实验,为后期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做进一步准备。针对这两种具生防潜力菌株,与实验室前期筛选出的其他12株生防菌,根据不同功效进行3菌组合复配。筛选田间番茄白粉病的生防细菌,旨在研究不同生防菌剂复配组合对番茄白粉病的防病及促生效果。在大棚试验中,整个生长期共处理3次,在第25d,合剂54+7Ze3+HS10对番茄白粉病的生防效果达到31.67%。其次为组合54+JC03+7Ze3对番茄白粉病防治效果为15.93%,组合54+JC03+SM21番茄白粉病防治效果为15.19%,。虽效果均未超过已经经过有机认证的微生物肥产品“宁盾”,但其单菌可作为具有生防潜力菌株进行下一步的筛选。2.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番茄)示范及中国有机农业线上线下推广平台建设2016年3月,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番茄)的实验推广在苏州漕湖农发生物有限公司漕湖农业园进行。实验分为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和常规种植体系。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全程采用有机种植技术,使用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而常规种植体系采用普通的种植方式,采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对种植前后对两种体系土壤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促生指标以及品质指标的检测。在进行有机植保种植体系后,土壤中的铵态氮、有机磷、速效钾较种常规种植后有显着性差异,说明有机植保体系可以显着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性质。移栽处理46 d之后,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植株株高较常规种植体系高20 cm、茎粗较常规种植体系提高了2 cm、叶绿素含量较常规种植体系提高了6 SPAD、开花数较常规种植体系提高了4朵、坐果数增加了0.3个、鲜重增加0.1 kg。说明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对番茄产生了明显的促生效果。最后,我们对番茄果实营养品质进行了检测: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番茄果实的蛋白、维生素C含量显着高于常规种植体系,可滴定酸含量则显着低于常规种植体系,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常规种植体系,同时番茄红素的含量也显着的高于常规种植体系。从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的优势,所以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有很好的推广前景。本研究所在课题小组还创新性地建立了“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绿色种植体系”,并积极推动其发展。于2015、2016年分别于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了两次《全国有机/绿色种植农场培训及研讨会》。成为我国一年一度的重要有机盛会,在南京农业大学校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与影响力。活动意义在于推动中国有机事业的发展,与世界接轨,进而为我校早日成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活动内容上,2015年有机种植农场培训及研讨会集中展示了国内有机种植规划、管理和技术进展。2016年的会议则在前一年的基础上,以国际顶级有机农场和有机农业的发展角度,向国内外有机种植爱好者们介绍切实可行的低投入、高产出的有机种植农场运作模式。活动相关宣传在nnbio微信公众平台上累计收获五万五千余次阅读量,活动传播范围大,影响群体广,成为一项深受广大有机种植爱好者期待的活动,为中国有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王步云,郑书恒,王亚南,贾茜,杨凤君[3](2016)在《强酸性电生功能水对番茄白粉病和细菌性叶斑病防治效果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强酸性电生功能水对番茄白粉病和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以1×10~6孢子/g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和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为对照药剂,采用不同浓度的强酸性电生功能水在番茄缓苗期和发病初期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在缓苗后用50 mg/L强酸性电生功能水进行预防,在病害发生初期改用80 mg/L浓度进行防治,对番茄白粉病和番茄细菌性叶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64.10%和66.14%,而且可使番茄增产2.80%;仅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使用80 mg/L强酸性电生功能水进行叶面喷施,对番茄有一定增产效果。但是,对番茄白粉病和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与对照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6年09期)

[4](2016)在《番茄白粉病重在叁种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白粉病主要为害番茄叶片,初发病时,叶片正面出现点、片状白粉,严重时整个叶片都被白粉所覆盖,像被撒上一层面粉,到最后,致使叶片萎黄,全株枯死。该由真菌引起,是保护地番茄的常见病害,病菌主要依靠气流传播危害,在25℃-28℃和干燥条件下该病易流行。在湿润的环境下该病会受到抑制。防治措施可分叁个方面,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本文来源于《中国农资》期刊2016年30期)

东方[5](2016)在《综合防治番茄白粉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症状识别 番茄白粉病主要为害番茄叶片,初发病时,叶片正面出现点、片状白粉,严重时整个叶片都被白粉所覆盖,像被撒上一层面粉,到最后,致使叶片萎黄,全株枯死。发病规律 番茄白粉病病菌主要依靠气流传播危害,在25~28℃和干燥条件下该病易流行。(本文来源于《农资导报》期刊2016-08-05)

李会佳,朱露露,李帅,杨欢欢,张冬野[6](2016)在《BABA,BTH对番茄白粉病的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500 mg·L-1BABA和50 mg·L-1BTH两种诱导剂处理番茄幼苗,后期进行白粉病菌的接种,接种时间分别为诱导剂处理后1,2,3,5,8和15 d。通过病情指数、相对防效、H2O2和NO含量以及抗白粉病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比较分析两种诱导剂的作用时间、最优处理模式以及抗病的相关机制。结果表明:BABA处理后防治效果最佳的间隔时间为第2天,且有效持续时间为10 d左右,BTH处理后1,3和5 d均为最佳期间且有效持续时间可达15 d,相对BABA持续期较长;BABA和BTH诱导后H2O2和NO含量均有显着增加;两种诱导剂处理后抗白粉病相关基因CHI3,GLUCA,GLUCB和PR1A表达趋势相近,但不同抗病相关基因在不同处理时间以及不同材料中均存在差异;喷施BABA和BTH后均有助于番茄抵抗白粉病菌的侵染,提高番茄的抗病能力。(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侯向明,陈晓,郑中阳,蒋癑[7](2016)在《清镇市延迟番茄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番茄白粉病症状表现、病原、发生条件,病重发原因分析,并针对番茄白粉病的危害特点,提出防治措施,为清镇市延迟番茄种植户预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耕作与栽培》期刊2016年01期)

周朝刚,高武侠,李金红[8](2016)在《龙里县番茄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番茄白粉病症状表现、病原、发生条件及病重发原因分析,并针对番茄白粉病的危害特点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龙里县延迟番茄种植户预测和防治番茄白粉病措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6年01期)

杨兴发[9](2015)在《忠县番茄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是一种蔬果两用的食品,富含营养,并以其独特的口味深受人民的喜爱。番茄鲜食以及加工产品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在番茄的种植过程中,仍然有许多棘手的病症。基于此,就重庆忠县番茄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白粉病进行研究,最后得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1 000倍液这个方案对大田中番茄白粉病的发病率控制效果最好,控制率可达到92.8%。(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5年09期)

李帅,朱路路,李景富,许向阳,姜景彬[10](2014)在《黑龙江省番茄白粉病病原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收集东北农业大学日光温室中的番茄白粉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及分析,明确了该白粉病的病原种类及其分类地位。根据分生孢子的显微形态观察初步确定为新番茄粉孢菌(Oidium neolycopersici L.Kiss)。进一步根据真菌rDNA-ITS序列检测分析后发现该病原菌与新番茄粉孢菌(O.neolycopersici)的相似性为100%,并对与其相似性较高的序列构建进化树分析发现,本试验研究的白粉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白粉菌相似性不高,这可能是由于哈尔滨地区白粉菌自身小种进化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4年04期)

番茄白粉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今中国,人口及粮食的问题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人口的不断突增需要更多的粮食供给,而中国的耕地面积是有限的,如何大量提高粮食产量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这就需要有许多农业措施的配合,其中比较常用的措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药和化肥的大范围的过量施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已成为影响世界农业经济、人类健康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更为安全快速且有效果的农资产品成为了人们急切的需要。近年来,微生物制剂因其具有环境友好、防病增产等特点而备受人们关注。特别是在土壤改良方面,微生物农药更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寻求更多新型安全有效的微生物农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利用现如今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渠道,如微信等公众服务平台,帮助有机种植农场快速发展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增强其对环境友好的作用效果,帮助有机种植者不断学习国际前沿的有机种植技术及理念并建立合作平台,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民了解并接受真正健康安全的有机生活,成为备受关注的一大课题。本论文中将就两种具有生防潜力根际促生菌的温室促生作用评估及14种具生防潜力细菌的38种复配组合进行番茄白粉病的大田促生防病筛选、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在番茄上的示范推广、2015-2016年分别于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的两次《全国有机/绿色种植农场培训及研讨会》及相应的线上宣传“nnbio”微信公众平台的创办进行讨论。1.两种根际促生菌的促生作用评估及番茄白粉病生防细菌的筛选本实验选取了前期筛选出来的根际促生菌株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54及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JC03,与清水进行对比,在番茄上进行温室实验。通过检测叶绿素、株高、茎粗、叶片数、鲜干重、坐果率等生物量的检测,我们发现菌株JC03、54对番茄均有良好的促生效果,其中菌株54对番茄促生效果显着,增产量达到22%。为了更好的挖掘其作为微生物农药的潜力,我们还对其处理后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可溶性蛋白质、番茄红素含量等进行了品质检测,试验表明,菌株54处理组在品质检测的各个方面都与对照组产生了显着差异。通过本次温室实验,证明54及JC03可以作为生防菌株进行生防效果的进一步实验,为后期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做进一步准备。针对这两种具生防潜力菌株,与实验室前期筛选出的其他12株生防菌,根据不同功效进行3菌组合复配。筛选田间番茄白粉病的生防细菌,旨在研究不同生防菌剂复配组合对番茄白粉病的防病及促生效果。在大棚试验中,整个生长期共处理3次,在第25d,合剂54+7Ze3+HS10对番茄白粉病的生防效果达到31.67%。其次为组合54+JC03+7Ze3对番茄白粉病防治效果为15.93%,组合54+JC03+SM21番茄白粉病防治效果为15.19%,。虽效果均未超过已经经过有机认证的微生物肥产品“宁盾”,但其单菌可作为具有生防潜力菌株进行下一步的筛选。2.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番茄)示范及中国有机农业线上线下推广平台建设2016年3月,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番茄)的实验推广在苏州漕湖农发生物有限公司漕湖农业园进行。实验分为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和常规种植体系。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全程采用有机种植技术,使用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而常规种植体系采用普通的种植方式,采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对种植前后对两种体系土壤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促生指标以及品质指标的检测。在进行有机植保种植体系后,土壤中的铵态氮、有机磷、速效钾较种常规种植后有显着性差异,说明有机植保体系可以显着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性质。移栽处理46 d之后,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植株株高较常规种植体系高20 cm、茎粗较常规种植体系提高了2 cm、叶绿素含量较常规种植体系提高了6 SPAD、开花数较常规种植体系提高了4朵、坐果数增加了0.3个、鲜重增加0.1 kg。说明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对番茄产生了明显的促生效果。最后,我们对番茄果实营养品质进行了检测: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番茄果实的蛋白、维生素C含量显着高于常规种植体系,可滴定酸含量则显着低于常规种植体系,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常规种植体系,同时番茄红素的含量也显着的高于常规种植体系。从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的优势,所以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有很好的推广前景。本研究所在课题小组还创新性地建立了“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绿色种植体系”,并积极推动其发展。于2015、2016年分别于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了两次《全国有机/绿色种植农场培训及研讨会》。成为我国一年一度的重要有机盛会,在南京农业大学校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与影响力。活动意义在于推动中国有机事业的发展,与世界接轨,进而为我校早日成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活动内容上,2015年有机种植农场培训及研讨会集中展示了国内有机种植规划、管理和技术进展。2016年的会议则在前一年的基础上,以国际顶级有机农场和有机农业的发展角度,向国内外有机种植爱好者们介绍切实可行的低投入、高产出的有机种植农场运作模式。活动相关宣传在nnbio微信公众平台上累计收获五万五千余次阅读量,活动传播范围大,影响群体广,成为一项深受广大有机种植爱好者期待的活动,为中国有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番茄白粉病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文珺,葛蓓孛,刘炳花,施李鸣,麻金金.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NKG-1对番茄白粉病的防病促生作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8

[2].赵瑞.番茄白粉病生防菌的筛选及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的推广[D].南京农业大学.2017

[3].王步云,郑书恒,王亚南,贾茜,杨凤君.强酸性电生功能水对番茄白粉病和细菌性叶斑病防治效果初探[J].中国植保导刊.2016

[4]..番茄白粉病重在叁种防治[J].中国农资.2016

[5].东方.综合防治番茄白粉病[N].农资导报.2016

[6].李会佳,朱露露,李帅,杨欢欢,张冬野.BABA,BTH对番茄白粉病的抗性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6

[7].侯向明,陈晓,郑中阳,蒋癑.清镇市延迟番茄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J].耕作与栽培.2016

[8].周朝刚,高武侠,李金红.龙里县番茄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J].农技服务.2016

[9].杨兴发.忠县番茄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J].南方农业.2015

[10].李帅,朱路路,李景富,许向阳,姜景彬.黑龙江省番茄白粉病病原鉴定[J].植物保护.2014

标签:;  ;  ;  ;  

番茄白粉病论文-赵文珺,葛蓓孛,刘炳花,施李鸣,麻金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