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魇论文-侯迎迎

七色魇论文-侯迎迎

导读:本文包含了七色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沈从文,看虹摘星录,七色魇,爱欲

七色魇论文文献综述

侯迎迎[1](2016)在《从《看虹摘星录》《七色魇》看沈从文思想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看虹摘星录》和《七色魇》是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的重要作品。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可以看到沈从文思想的变化过程:由主体生命爱欲经验形式出发,从自然中明悟生命的庄严,将欣赏之爱扩大到自然之爱;因生命包含着对民族的隐忧与希望,揭示社会需要一种新的信仰和明确而单纯的大爱。因之,读者可以体会沈从文"燃烧情感以证真理的勇气和诚心",更好地理解沈从文其人其文。(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张继杨[2](2015)在《《七色魇集》中沈从文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七色魇集》是沈从文后期散文中很特殊的一个集子,它包含了沈从文思想中有关命题的很多部分,自我宇宙、人我关系、生命、神性、民族品格等,从某种程度上讲覆盖到了沈从文思想中的最核心的部分,本论文就是借助《七色魇集》这一重要的散文文本从沈从文对自我宇宙、人我关系、生命、神性、民族品格等方面的思考来探讨沈从文的思想世界。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沈从文思想研究中的几个关键词以及《七色魇集》的研究现状,从中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动态。第一章涉及《七色魇集》的成书背景、内容概述、沈从文的思想轨迹等。第二章重点探究了该集子中沈从文提出的生命公式的运行、生命理想的内涵,第叁章阐释了集子中沈从文对人性、神性和宗教的思考,附带探究了沈从文的自然观。第四章阐述了该集中沈从文的审美观,涉及文艺评判标准和他审美理想的内涵。第五章阐述了集子中沈从文的民族国家重造理想,其中包含他的现代性批判以及重造的具体内涵和实现方式。(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刘志财[3](2015)在《生命和写作的困顿与突围》一文中研究指出《七色魇》是沈从文40年代创作的未付梓文集,包括《水云》、《绿魇》、《白魇》、《黑魇》、《青色魇》、《橙魇》、《赤魇》七篇文章。本论文以《七色魇》为中心,从40年代的时代背景和沈从文的个体语境入手,围绕沈从文对个体和人类生命价值的抽象思索这个主线展开论述,力图从中发掘沈从文40年代面临的生命困境和突围方式,探讨这一时期创作的实验性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而解释沈从文在精神上产生困惑的动因。全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叁章。第一章从社会语境和个体语境两方面梳理《七色魇》的创作背景。动荡的抗战时局和国民党的独裁政治、货币政策、文艺政策,使作家沈从文面临多重困境:写作环境的动荡,经济生活的拮据,写作对象的“虚无”,时时困扰着沈从文的写作。沈从文的个人情感经历、家庭问题和教学经历也深刻地影响了《七色魇》文集的创作。第二章研究沈从文的生命困境和突围方式。通过研究发现,沈从文是一个具有自省意识的作家。在《七色魇》中,他从个体的情感经历、创作经历和社会人事景象出发,形而上地思考个体生命和人类生命的困惑,并以对生命意识的崇拜作为生命困境的突围方式。这种探索生命、崇拜生命的自主意识,充分地说明了沈从文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试验者。第叁章研究《七色魇》的试验性艺术特色。昆明时期的沈从文受到战争和文坛夹击,被迫偏居于云南呈贡这个孤岛。孤立的生存和精神空间,使他不得不与大自然、家和书本为邻,《七色魇》的故事空间形态也呈现出封闭性的特点。孤立的空间形态也深刻地影响了沈从文的叙述视角,《七色魇》中的叙述者、主人公和作者也因此出现叁位一体的特点。在孤立的空间中,沈从文从大自然中选取各种颜色,赋予颜色双重寓意,寄托对具体生命形态的抽象思考。总之,《七色魇》是沈从文反思生命和写作的实验性文集,它既体现了探索者沈从文在“独语”之境思考生命哲学的责任意识,也反映出作家沈从文大胆实验、以生命的勇气为文学艺术献身的崇高精神境界。(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5-05-24)

吴正锋[4](2015)在《《看虹摘星录》及《七色魇》“爱欲书写”的再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昆明时期对"虹影""星光"的爱欲书写具有深切的自我生命体验和自叙传特征。这些爱欲书写的人物既显然有所本,又有所生发和变形。沈从文通过坦然展示一己在"人类情感发炎及其治疗"过程中的苦乐隐曲,表现了超越世俗的唯美爱欲观和坦荡的生命态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5年03期)

高晓瑞[5](2015)在《从《七色魇》看沈从文40年代的创作心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0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0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0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0年代的创作精神。(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许君毅[6](2009)在《“故事”的变形和艰难重构——《七色魇》文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奠定了他在文学史的地位,但进入40年代,他的文字却渐渐淡出湘西的视野,转入了一种抽象的带有现代主义倾向的创作。那么,这种文风的转变隐藏了沈从文40年代怎样的文学和人生选择?本文以40年代沈从文的文集《七色魇》为视角,以“故事”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文本的细致分析,探讨这个时期抽象文风形成的深层原因。一方面,故事在外在不断膨胀的创作理念,内在思维的自我对话、自我分裂的压制下不断变形,另一方面,沈从文又不断进行积极的文学探索,吸收各种“新方法”而努力重构故事,从《绿魇》传奇故事的危机到《青色魇》重说他人故事到《赤魇》集湘西故事的回归,故事在慢慢的重构,但并不是回到叁十年代故事的原点——视点依旧在湘西,却不只是停留在湘西。沈从文的创作从一种带着“美丽的哀愁”的单一抒情逐渐转变到一种内敛复杂多种声音的矛盾的文风,在故事的重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价值审美点和思索深度。《赤魇》集只是一个雏形,其艺术上的圆融远不及《边城》等叁十年代成熟的湘西小说,但是这种过渡状态的散乱和紧张是否也构建了另一种独特的审美文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新的文学世界在慢慢重构,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时局的原因,这种开始也成了结束,沈从文曾说过自己只能写精致的作品,无法写出伟大的作品。但是,在40年代故事的艰难重构中,沈从文在向着“伟大的作品”不断前行。(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李钥,贺松柏[7](2007)在《论《七色魇》的乡土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七色魇》是沈从文在云南时期的作品。"魇"系列散文中同样体现了出对城市人的讽刺和对乡下人的热爱。都市的恶俗使沈从文的乡土情结更为浓郁。抗日战争的特殊时期是沈从文对文学与自身痛苦思索的时期。他对"乡土"思考提高到哲学的高度。沈从文用对故乡湘西的信仰,通过文字不断的反抗、挣扎,来维护他心目中的那片乡土,唤醒人类最单纯最原始的感触。(本文来源于《成功(教育)》期刊2007年08期)

杨玉珍[8](2000)在《《七色魇》与《吉檀迦利》生命意识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的《七色魇》和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都表现出了对神性“生命”的思考与讴歌 ,共同在神、人、自然、艺术的框架系统中建构理想的生命意识 ,但由于民族传统、哲学、宗教及现实理想的差异而具有各自的特性(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七色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七色魇集》是沈从文后期散文中很特殊的一个集子,它包含了沈从文思想中有关命题的很多部分,自我宇宙、人我关系、生命、神性、民族品格等,从某种程度上讲覆盖到了沈从文思想中的最核心的部分,本论文就是借助《七色魇集》这一重要的散文文本从沈从文对自我宇宙、人我关系、生命、神性、民族品格等方面的思考来探讨沈从文的思想世界。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沈从文思想研究中的几个关键词以及《七色魇集》的研究现状,从中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动态。第一章涉及《七色魇集》的成书背景、内容概述、沈从文的思想轨迹等。第二章重点探究了该集子中沈从文提出的生命公式的运行、生命理想的内涵,第叁章阐释了集子中沈从文对人性、神性和宗教的思考,附带探究了沈从文的自然观。第四章阐述了该集中沈从文的审美观,涉及文艺评判标准和他审美理想的内涵。第五章阐述了集子中沈从文的民族国家重造理想,其中包含他的现代性批判以及重造的具体内涵和实现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七色魇论文参考文献

[1].侯迎迎.从《看虹摘星录》《七色魇》看沈从文思想的变化[J].新乡学院学报.2016

[2].张继杨.《七色魇集》中沈从文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3].刘志财.生命和写作的困顿与突围[D].贵州师范大学.2015

[4].吴正锋.《看虹摘星录》及《七色魇》“爱欲书写”的再探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

[5].高晓瑞.从《七色魇》看沈从文40年代的创作心态[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许君毅.“故事”的变形和艰难重构——《七色魇》文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7].李钥,贺松柏.论《七色魇》的乡土情结[J].成功(教育).2007

[8].杨玉珍.《七色魇》与《吉檀迦利》生命意识之比较[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

标签:;  ;  ;  ;  

七色魇论文-侯迎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