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经济走势的两个判断

2001年经济走势的两个判断

一、对2001年经济走势的两种判断(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龙(Prak Kokling)[1](2020)在《柬埔寨纺织品与服装出口贸易研究》文中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新政府成立开始,柬埔寨就依靠其独特的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成为国际纺织品与服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定地位。纺织品与服装出口贸易为柬埔寨带来了大量外汇,在提高柬埔寨人民生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纺织品与服装业作为柬埔寨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能够充分的推动国内就业,而且能够为柬埔寨经济带来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柬埔寨政府一直将纺织品与服装业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但是,随着目前世界纺织品与服装出口贸易的竞争日益激烈,柬埔寨纺织品与服装出口贸易所面临的问题日渐严峻,国际市场占有率也不断地缩小。生产技能滞后、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因素制约了柬埔寨纺织品与服装出口贸易长期的发展。因此,对柬埔寨纺织品与服装出口贸易进行研究,从而有具体性、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提出提高其出口竞争力相关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在对柬埔寨纺织品与服装的出口规模、出口价格与出口结构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以及贸易竞争指数来对其出口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柬埔寨纺织品与服装出口的竞争力相对缺陷,在国际平台上存在一定的脆弱地位,其竞争力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为了进一步预测柬埔寨纺织品与服装的出口贸易,本文使用时间序列预测和回归分析预测来预测柬埔寨纺织品与服装出口贸易。研究结果表明,柬埔寨纺织品与服装出口额在2018年—2022年期间呈现出稳步上升之势。所以整体来看其未来出口处于发展的趋势。最后,为了克服目前柬埔寨纺织品与服装出口贸易所面临的问题,柬埔寨政府应该重视人才培养、实施减少成本措施、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推动目标市场多元化以及促进周边产业发展。

胡林云[2](2020)在《基于行业轮动策略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的蓬勃发展,以及对现代金融理论逐渐深入的研究,金融工程应运而生,其借助庞大而先进的金融信息系统,重新构造、拆解与组合现有的金融数据状况,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网络图解、仿真技术等方法来设计开发金融产品,而量化投资作为金融工程的一项重要应用分支,在当今的策略研究和产品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策略研究通常会从选股和择时两方面进行,常见的选股策略有因子选股、筹码选股、风格轮动等,而自2004年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提出以来,行业轮动策略成为资产配置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该策略应用在各大基金公司的产品中能够取得不错的收益。实际上,资产配置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由于行业配置可针对大类资产、股票、以及证券投资基金,在众多机构,尤其是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都在积极地探索我国A股市场的行业配置法则,由于经济周期能够反映整个经济体的流动性,在行业阶段之前首先要进行宏观经济的判断,本文目的在于通过结合宏观经济和量化投资的相关分析技术完成一轮自上而下的分析,达到完成股票配置策略来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本文通过结合投资组合理论、宏观经济学、信号处理再和量化选股的方法,分别构建多因子选股策略和行业轮动策略并进行回测检验。首先依据已论证的投资经验及理论确立投资逻辑,基于Wind公司旗下的万矿量化平台,选取了2016年至2019年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技术指标数据以及估值数据,建立了一个以估值因子、财务质量因子、成长因子、规模因子、资本结构因子、动量因子以及换手率因子所构成的因子库。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筛选出有效因子构建多因子模型和行业轮动模型。在构建行业轮动策略时,本文首先使用信号处理的方法识别库存周期长度,然后根据CAPM模型理论将申万28个一级行业划分为周期性与非周期性行业,接着将工业增加值作为需求端指标,工业产成品库存作为供给端指标从而划分最近一轮的库存周期。在划分好的周期阶段对行业进行相应的配置,在进入被动去和主动补库存时配置周期性行业股票,在被动补和主动去库存阶段配置非周期性行业股票从而建立基于行业轮动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将前后两个模型的绩效指标和中证800对比,将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作为模型样本回测期,构建行业轮动策略和多因子模型结合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估值、财务质量、成长性、资本结构和技术指标等多个维度选取的39个候选因子测算发现,多因子模型中市盈率、市净率、市现率、ROE以及换手率等6个因子较为有效构建行业风格固定下的多因子策略累计收益率为45.98%,年化收益为13.09%,取得了较好的收益;(2)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观察到频点附近有明显的能量聚焦,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短周期集中在41.37个月,并基于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作为指标划分库存周期分别计算出各个阶段的因子占优情况,构建的基于行业轮动策略多因子模型获得累计收益率为83.91%,年化收益为21.91%。两个策略都战胜了基准收益率的22.54%和基准年化收益率为6.62%;(3)多因子整个模型期没有选出有色金属、国防军工和通信这三个行业的股票,较为集中的直接原因就是没对行业风格固定下的多因子选股模型进行不同时期进行不同行业配置的这一操作所致。

王宇轩[3](2019)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股票预测》文中研究表明世界经济与金融正在处于快速发展与融合阶段,尤其是金融业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伴随着金融活动的增多,其变化的不确定性也快速增加。探寻和掌握金融活动的规律,预测其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成为了金融从业者与研究者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首先整理与总结了当下关于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并介绍了我国股市的现状与特征。之后重点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原理。然后将股票市场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标准化对齐与图形化转换,将时间序列数据转化为图像,并且按照未来半年的均价进行标签分类,最后建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测。具体的研究工作包括下列两方面:(1)对金融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标准化对齐,转化为图像。改进卷积神经网络,建立适用于股票时间序列的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构建出两种组合模式,应用于股票预测。(2)对图像生成方式做进一步改进,使图像包含更多有效数据。针对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的成分股进行相对价值预测。利用两种组合方法进行仿真比对,确定出一个具有可行性的相对价值预测模型。通过研究与实验,本文最后得到了一个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股市相对价值决策模型。该模型在基于2018年上半年的仿真实验中获得了优于指数的收益。即在卷积层数为3,卷积核大小为23,各层卷积核个数为7、14、28时,利用每日更新图像进行分析与调整,能在沪深300和中证500标的市场中获得较为稳定的相对收益。

周雪娇[4](2016)在《基于空间视角的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化研究》文中指出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制中不能缺失的主要构成部分,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是我国经济系统不断发展的基础条件。可是,区域间经济差异性在不停的增大,不但会造成区域间经济利益的冲突,还会给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造成恶劣的消极影响。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愈演愈烈,区域经济已经是研究者们关注和探究的热点。研究者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对中国的区域经济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普通研究方法忽略了区域单元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而事实上空间单元之间通常都具备空间依赖作用。这种情况就导致一些模型估计有偏差不够精准。而空间计量方法则考虑了空间效应的影响因素,并把空间效应以空间权重的形式放入模型里进行分析,由于这个优势很多关于区域经济问题的文献都选用了空间计量研究方法。因此,空间计量方法成为了目前最热门的研究方法。然而很多区域经济文献都是关于中国省区的研究,很少是对省级以下单位进行研究,省区研究只能从整体上揭示某个省的经济状况,未深入的揭示市级及县区经济发展的过程。由于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是少之又少,因此文章利用空间计量软件Geoda和Matlab对内蒙古各旗县及各盟市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首先通过时间演化的研究,内蒙古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是逐步的扩大,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区域经济差异呈迅猛上升的走势,同时经济差距的两级分化趋势越来越显着;通过空间视角的研究,基于102个旗县的人均生产值,通过构建空间分布图发现内蒙古中西县域经济水平远远高于东部内陆的旗县区,内蒙古区域间经济水平的差异化呈现出持续增大的现象;再次通过对内蒙古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化进行探索性空间研究,构建Moran散点图和Lisa集群图,可以看出,内蒙古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不一致性,而且形成了明显的东西经济差距化的格局,12盟市在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聚集性。总体来讲,内蒙古呈现出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最后利用2005-2014年的经济数据来构建面板模型、空间截面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对内蒙古12盟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化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是居民人均收入和工业化水平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金融存款高于金融贷款及储蓄较高的地域经济增长反而不高,而且由于财政收支结构的落后,导致财政支出抑制经济增长。近年来内蒙古经济高速的提升,可是内蒙古的区域经济并不是在共同协调的发展,各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在不断扩大甚至有恶化的趋势。所以,对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化的探究不但能为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而且有助于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稳定发展。

燕志华[5](2014)在《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党报是中国当代一个巨大的政治文化现象,它在新闻议程设置、热点话题参与、主流价值观塑造、重大事件传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新华日报》作为经济社会事业异常发达的江苏省的省委机关报,新闻报道主要是围绕江苏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而展开的,是国内着名的省级党报。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以《新华日报》为例,对其头版的历史、现状以及各个新闻要素的变迁进行研究,提出党报反映的社会变迁具有“时AI写作意”的特征,同时对党报及其发展状况做出客观评价。论文属于个案研究,通过对《新华日报》头版进行资料统计和分析,在论证党报的“写意”特征之外,也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党报头版的政治性是否掩盖了新闻性?头版会议和领导人报道占据多大的比例?从党报的头版能否研究社会变迁?党报是否关注民生?是否有足够的舆论监督,以及是否有效?集体主义语境下的个体人物的报道有什么样的特点?党报的话语风格有什么变迁?等等。论文选择了《新华日报》从1978年起16年、总共1300多个头版为研究范畴,分别以农业、民生、舆论监督、头版头条、话语风格、个体人物报道频率、重大事件报道策略等为重点进行了内容和变迁分析。此外,对科技、文化、交通、环境、社会、教育、外交、卫生等要素也进行了一定的统计分析。论文综合运用了社会变迁、社会传播、议程设置、“把关人”、文化堕距等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以抽样法、文献法和访谈法为主。此前对党报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从纯粹的新闻视角、党报议题设置以及舆论引导的角度来进行的,而本文是以变迁的视角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多项主题要素进行考察,获得了较多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论文的结论认为:党报是以“写意”方式概括性地反映社会变迁。论文还认为,《新华日报》头版在政治性和新闻性的博弈中,后者占据了上风;通过对头版新闻要素的统计,可以看出社会变迁的主要脉络;头版的民生报道渐渐增多,并成为报道的重点;舆论监督不足,但开始强化;个体报道数量增多的背后,是党报“意识形态焦虑”;话语模式从政治话语走向平民话语,等等。此外,论文指出党报影响力下降原因之一在于市场化不足,提出党报必须警惕“传播失灵”的危机。认为党报未来要发展,必须进行转型。

廖辰轩[6](2010)在《中国股市信息不确定因素和收益率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实证中发现CAPM对许多诸如规模效应、惯性效应等的市场异常现象无法作出解释。而来自美国及世界各地的实证表明“收益惯性”却普遍存在,如何解释惯性现象也就成为了学术界新的攻坚堡垒。随之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不足是造成股价惯性的原因。本文试图找寻股价惯性的内在规律。基于Zhang (2006)的研究,美国股市不仅存在惯性效应,并且存在着能放大惯性效应的“信息不确定因素”:数值更高的不确定因素在坏消息前提下会带来相对更低的收益率,在好消息的前提下能带来相对较高的收益率。本文通过对选取变量和股票收益率的实证分析,研究中国市场是否存在信息不确定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市场存在两种显着的惯性效应(分析师调级后的价格偏离以及股价惯性)。依据当月和过去一月间分析师调级或者过去股票收益的情况可以预测未来的收益走势,通过买入好消息组合(评级调增或过去收益赢家)卖空坏消息组合(评级调低或过去输家)的交易策略能在较大概率上获得显着收益。2、本文所选取的五个假定变量在分析师调级的惯性效应下不能作为不确定因素,但在股价惯性效应下,上市年龄因素和现金流波动因素可以作为不确定因素。基于他们的交易策略能够获得显着的超额收益。

庄学敏[7](2008)在《投资者教育与权益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全球股灾的教训及近年来我国证券投资者生存现状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论述了加强投资者教育以提高我国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从投资者的知识、心理、行为三个构面,从入市动机、证券投资知识、风险意识、投资理念、交易行为、投资决策依据及投资业绩等七个影响因素来考察了我国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针对这些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从情感心理偏差、社会心理偏差和认知心理偏差三个构面,从过度自信、损失厌恶、保守性偏差、过度恐惧、选择性偏差、赌博心理与自我归因、对政策的依赖性偏差以及暴富心理等影响因素出发对我国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以及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的几个约束条件,即信息约束、知识约束、心理约束、资金约束以及外部条件约束。在对我国投资者认知偏差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投资者信心、投资者行为与投资者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一个关系模型;以此为基础,本文对我国政府主导的投资者教育及其权益保护的效率进行了一项事件研究,实证分析了当前政府主导的投资者教育模式与投资者权益保护效率的关系,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辨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股价信息含量和投资者理性测度数据,对我国投资者教育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然后,在对成熟市场投资者教育和权益保护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成熟市场投资者教育体系及其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带给我们的启示。以此为基础,本文从组织体系和方法论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加强我国投资者教育和权益保护的问题。在投资者教育组织方面,需要通过构建一个多层次的投资者教育体系,将有偿教育与义务教育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要;在投资者教育的方法论方面,需要在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针对不同投资者需求的特点,丰富投资者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积极探索采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胡玉玲[8](2008)在《石油价格波动对江苏省社会发展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石油是不可再生和稀缺性的资源,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江苏是一个能源资源匮乏的经济大省,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石油价格对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波及效应。在深入研究石油价格波动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1)论文在系统阐述国内外油价走势、波动特征、互动关系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石油价格波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论文在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消费状况分析的基础上,从食品价格、住房价格和交通运输行业分析石油价格波动对江苏居民生活的影响。(3)论文分别对国内原油价格上涨率与江苏石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率、江苏石油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石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原油价格波动反映比较敏感,高于全国水平。石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滞后一期一致性更为明显。(4)论文对国内原油价格与江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协整检验分析,同时与山西、上海进行实证对比,结果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波动可以由国内原油价格解释的部分,以上海最多,江苏次之,山西最小,符合能源消费结构的实际状况。(5)论文分析了油价上涨对汽车产业和消费的影响。油价上涨导致汽车生产成本的提升,抑制了汽车的产量和销售,小排量、经济型轿车的市场前景会更加乐观。(6)在总结全文主要结论的基础上,针对江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江苏石油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省能型结构体系;节约用油,实施石油进口替代战略;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王胜[9](2008)在《银行信贷扩张与房地产泡沫生成:理论、模型与实证》文中研究表明自步入现代市场经济以来,泡沫问题就如影随形。泡沫是一个微观的资产定价问题,但其可以在短期内迅速累积、膨胀,演变为宏观的系统性风险,一旦暴发破裂,就会对母体经济造成巨大创伤,甚至引爆金融或经济危机。由此,从泡沫诞生那天起,就牢牢吸引住众多经济学家的审视目光。根据NEBR(2001)的研究,在房地产泡沫与股市泡沫两大泡沫之中,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破灭造成的损害要远远大于股市泡沫,因为房地产业泡沫的破灭极大地抑制了居民消费的增长,并从实体经济方面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考察了近30年来全球房地产泡沫经典案例,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无论是在资本市场异常发达的美国,还是在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的日本,抑或是经济依赖外资拉动的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如东亚诸国,在房地产泡沫生成过程中,都显示出信贷扩张与房地产泡沫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即伴随着房地产价格不断快速上涨,银行部门对房地产部门的信贷额度也在大幅增加;反之,每当银行部门对房地产融资额度大幅增加的时候,房地产价格也急剧飙升。基于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了紧密相关的三个问题,并以这三个问题为逻辑主线勾勒演绎出整个研究框架。第一个问题是,银行信贷在房地产泡沫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或者说,银行信贷在房地产泡沫生成过程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证明银行信贷在房地产泡沫生成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这种作用有多大?第二个问题是,银行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为什么通常会忽视不断增大的风险,不断地向房地产业投放信贷资金?是商业银行评估其信贷风险失败了,还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第三个问题与前两个问题紧密相关,即,一方面是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一方面是银行向房地产业信贷的不断扩张,二者之间是怎样的因果关系?这一关系是单向还是双向?如果是双向的,那么二者联动的内在机理如何刻画?根据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思路的演进,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导论,提出研究问题并对选题背景、意义、研究方法和逻辑结构进行简要阐述;第二章则主要为全文构建研究平台,在刻画相关概念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勾描出信贷视角下房地产泡沫的分析框架;第三章至第五章则为本文核心内容,每一章分别回答上述三个问题的一个。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要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此需要考察房地产市场的局部均衡,这一工作主要在本文第三章完成。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地产价格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从资金角度分析房地产业的资金链特点,指出房地产企业对资金的过分依赖和饥渴使得银行与房地产业具有天然的脐带联系。在我国,占据绝大部分金融资源的银行更是已深入到房地产行业的方方面面。银行的介入为房地产价格的不断膨胀及至生成泡沫提供了充分的资金支持。为深入剖析这一机理,我们引入了Allen & Gale(2000)提出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拓展。在模型中我们讨论了投资者在引入银行信贷之前和之后的不同最优选择,并对比两种情况下的房地产市场局部均衡结果,分析表明,银行的介入导致了代理投资问题,使得投资者具备了风险转嫁的可能和激励,由于风险转嫁的存在,投资者会忽视投资的风险从银行借得大量资金进行房地产投资,从而导致房地产泡沫。论文还进一步证明,信贷扩张与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期效应,并且对将来信贷扩张的预期也能使当期的房地产价格上升。因此,银行信贷的扩张与否成为泡沫滋生和膨胀的关键变量,如果银行信贷扩张,那么在通常情况下会起到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作用,从而促生泡沫。(第一章的案例表明,事实上,伴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银行确实加大了对房地产部门的信贷投放。)在从理论上证明了银行信贷对房地产泡沫的重要作用后,接下来从我国近年来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效果入手分析上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调控一次涨一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对“土地”和“信贷”两道闸门的紧缩效率不同,即土地闸门的收缩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执行而信贷闸门的收缩却没有落到实处,而在2007年10月央行和银监会严令控制信贷规模并提高房地产信贷条件后,房价却应声而落,充分证明了我国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的重要影响作用。最后,我们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并给出了协整模型,实证结果与理论结论完全相符。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要对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行为进行解释,因此需要考察银行信贷市场的局部均衡,本文主要在第四章完成这一工作。本文分别从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视角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行为做出解释。在每一种分析视角下,都采取从一般理论框架到中国特殊情况的分析方法。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看,由于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较低,银行对房地产市场的运行信息掌握不充分,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加上银行对危机的短视和制度层面(如政府的隐性担保或存款保险制度等)的不正当激励,使得银行系统性地低估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的风险从而加大信贷投入。在中国,银行面对着特殊的宏观经济背景,如经济的连年繁荣、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等,容易形成对房地产业的乐观预期,另一方面,由于对借款企业缺乏信息甄别手段,银行的信贷决策产生了很强的抵押依赖,由于大多房地产公司能提供较高质量的土地抵押,使得银行的信贷配给在房地产业出现弱化,从而增加对房地产部门的信贷额度。从博弈论的视角看,我们首先建立了银—企(借款人)、银—银博弈的一般分析框架,结果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房地产市场中,无论是单重博弈还是多重博弈,银行向房地产业的信贷扩张行为是一种理性博弈均衡1;接下来将博弈从单一银行扩展到多银行,在市场竞争和信息不对称双重压力之下,银行对借款人风险状况的判断很大程度上依赖其他银行的行动。在当前商业银行贷款发放趋于谨慎的前提下,一家银行对房地产业的信贷扩张,相当于向其他银行传送房地产业风险较低的信号,其他银行对房地产的信心将大大增加,从而选择跟随进入,从而出现信贷集中,在宏观层面也就表现为对房地产业的信贷扩张。为了分析中国的特殊情况,我们引入了对地方政府的考察,建立了政(中央政府)—政(地方政府)博弈、政(地方政府)—银博弈的中国特有分析框架。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格局中,由于地方政府内在的房地产投资冲动和外在的中央政府惩罚承诺的不可置信,地方政府在博弈中胜出,使得房地产业具有了内生的投资膨胀冲动;由于我国特殊的体制和经济因素,房地产业高度依赖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因此,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支持顺理成章地演变为地方政府对银行的干预。分析表明,在政-银博弈中,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完全成为地方政府的经济附庸,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则受制于地方政府起决定作用的优质项目合作压力和金融生态压力,在博弈过程中处于劣势。加上各银行对房地产业的乐观预期,向房地产业的信贷扩张成为商业银行外部压力与内在冲动的双重驱动下的均衡。在最后,我们通过实证检验给出了房地产价格影响银行信贷的协整关系,实证结果与理论结论也很符合。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要对银行信贷和房地产价格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剖析,因此需要考察房地产市场与银行信贷市场的共同均衡,本文在第五章完成这一工作。本文在房地产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同时均衡的数理模型基础上,说明在中国特有制度背景及约束条件下,存在私人利益的银行家倾向于过度向房地产市场供给贷款,从而导致房地产价格相对于银行家无私人利益时均衡的房地产价格而言,系统性地被高估,而房地产价格的不断膨胀也将吸引信贷资金进一步流入房地产市场,形成二者的联动。为了更全面的分析这一机制的运行机理,本文分析了房地产泡沫的宏观经济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由于多种宏观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得房地产泡沫具有自身的内反馈机制。在引入银行之后,这一内在反馈机制演变为房地产部门和银行部门联的双反馈,房地产泡沫被进一步放大。接下来,本文放松行为人理性假设,分析市场上同时存在理性投资者/银行、被动投资者/银行、非理性投资者/银行三类投资者/银行时,即在市场存在混合理性情况下,房地产泡沫的放大原理与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此时,导致泡沫放大的不是非理性投资者/银行,而是理性投资者/银行。最后,采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论文证明银行信贷扩张与房地产价格膨胀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二者之间存在稳定的双向正拉动关系。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一、本文详细剖析了银行信贷在房地产泡沫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并结合中国实际拓展了Allen & Gale(2000)的模型。Allen & Gale(2000)在模型中讨论了投资者分别完全用自有资金和完全用银行贷款进行投资的两种情况,本文则引入投资者拥有部分原始财富,只向银行借入部分资金进行投资的情况,这也是一种更为普通,也更为符合实际经济情况的一种假设。分析结果证明,Allen & Gale(2000)的模型可被视为本文模型的特殊情况。二、在经典的资产泡沫分析框架中,泡沫对经济的宏观影响和泡沫的微观运行机理从属于两个互不干扰的领域,本文将房地产泡沫的宏观经济效应(属于泡沫对经济的宏观影响范畴)和泡沫的反馈交易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房地产泡沫的自反馈机制和房地产与银行的双反馈机制,打通了从泡沫宏观经济影响到微观运行机理的理论渠道,从而得以更为深入地分析房地产泡沫与银行信贷扩张的联动机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泡沫与房地产泡沫理论。而且,本文利用VAR模型对这一双反馈机制进行了实证上的验证,这在目前的房地产泡沫文献中尚属少见。三、从泡沫理论的研究内容来看,考察泡沫对经济的影响是泡沫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而银行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核心资源——资金的重要掌控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不言而喻。如果直接考察刻画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的影响,而忽视银行行为在房地产泡沫中出现的异化和由此带来的深刻影响,显然难以全面、深入地刻画房地产泡沫对经济影响的微观机理。然而目前主流的房地产泡沫理论往往更为重视分析银行在房地产泡沫中的作用机理,甚少有文献将银行在房地产泡沫生成中的信贷行为纳入分析框架。本文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利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从一般情况分析到中国的特色,构建了一个房地产泡沫中银行信贷行为的较为全面的分析框架。

支小军[10](2007)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预警是指围绕经济循环波动这一特定经济现象所展开的一整套经济监测、经济评价、经济预测和政策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具体说,就是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运行系统的各个主要方面进行过程性刻画、追踪性分析,以及及时对经济活动和发展方向的险情做出预报,旨在预报经济活动中各种不正常现象,对未来经济趋势进行科学推断。本文主要依托景气预警法的基本思想,结合协整理论与方法,以年度数据为基础构建出符合兵团实际的区域经济预警系统,从而对兵团经济系统状态做出了较科学的评价,对兵团经济运行前景做出了较科学的预测,以及对兵团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做山了较准确地把握。研究结果表明:改革至今,兵团整体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较差,大致经历了“扩张(1979- 1985)→收缩(1986-1997)→扩张(1998-2005)”的周期循环波动。其中,1979年- 1985年经济扩张是在全国短缺经济的背景下,国家相应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下,以及自身一系列积极政策的作用下,通过全面加速固定资产投资,促使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而引发的一次全面性经济扩张;1986年-1997年经济收缩是在全国性市场疲软、短缺经济现象逐渐消失以及市场需求结构发生转变的背景下,兵团公有制经济局限性逐步暴露,产业结构矛盾日益恶化,而引发的一次长期性经济全面滑坡;1998年-2005年经济扩张是随着兵团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股份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下,重工业、建筑业和畜牧业等的快速发展,而引起的一次非全面性经济扩张。在未来的15年,兵团整体经济运行可能出现两个新特点:一是,在增长率波动的趋势上,有可能实现持续多年(7年左右)的适度高位运行。二是,在增长率波动的幅度上,有可能实现进一步的平滑化,即增长率的波动幅度日趋缩小。另外,从研究过程及结果上看,将景气预警法与协整理论结合起来应用于宏观经济预警是可行的,而且效果比较理想,可为以后宏观经济预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对2001年经济走势的两种判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2001年经济走势的两种判断(论文提纲范文)

(1)柬埔寨纺织品与服装出口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问题、目标与意义
        1.1.1 研究问题
        1.1.2 研究目标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
2 文献综述
    2.1 出口贸易影响因素
    2.2 产业竞争力
    2.3 文献评述
3 柬埔寨纺织品与服装出口现状分析
    3.1 出口规模
    3.2 出口价格
    3.3 出口结构
        3.3.1 出口产品结构
        3.3.2 出口国别结构
    3.4 出口竞争力
        3.4.1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
        3.4.2 国际市场占有率(MS)
        3.4.3 贸易竞争指数(TC)
4 柬埔寨纺织品与服装出口的问题与机遇
    4.1 柬埔寨纺织品与服装出口的问题
        4.1.1 出口目标市场比较集中
        4.1.2 国际竞争优势日益趋弱
        4.1.3 产品价格不具有竞争力
        4.1.4 商品种类比较单一
        4.1.5 专业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欠缺
        4.1.6 生产技术落后
    4.2 柬埔寨纺织品与服装出口贸易的机遇
        4.2.1 柬埔寨政府的高度重视
        4.2.2 中国的FDI
        4.2.3 美国普惠制(GSP)的优惠待遇
        4.2.4 欧盟“EBA”的优惠待遇
5 柬埔寨纺织品与服装出口贸易预测分析
    5.1 时间序列预测
        5.1.1 平稳性检验
        5.1.2 自相关性分析
        5.1.3 预测结果与分析
    5.2 回归分析预测
        5.2.1 构建模型
        5.2.2 平稳性分析
        5.2.3 相关性分析
        5.2.4 回归分析
        5.2.5 预测结果与分析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重视人才培养
        6.2.2 提高产业生产技术水平
        6.2.3 塑造全面良好的投资环境
        6.2.4 推动目标市场多元化
        6.2.5 实施减少成本措施
        6.2.6 促进周边产业发展
    6.3 论文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行业轮动策略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多因子选股策略相关文献综述
        1.2.2 行业轮动策略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标与思路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与不足
2 行业轮动策略相关理论基础
    2.1 多因子模型的理论基础
        2.1.1 马科维茨均值方差理论
        2.1.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2.1.3 套利定价模型理论
        2.1.4 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
        2.1.5 小结
    2.2 经济周期理论研究
        2.2.1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
        2.2.2 朱格拉周期理论
        2.2.3 基钦周期理论
        2.2.4 小结
    2.3 行业轮动理论研究
        2.3.1 行业轮动原理
        2.3.2 产业链视角下的行业轮动
        2.3.3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
        2.3.4 经济周期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行业轮动研究
3 多因子选股模型方案设计
    3.1 多因子选股模型原理和方法
    3.2 建立候选因子库
    3.3 数据预处理
        3.3.1 异常值处理
        3.3.2 缺失值处理
        3.3.3 标准化处理
    3.4 因子有效检验
        3.4.1 相关性检验
        3.4.2 因子收益率分析
    3.5 冗余因子剔除
    3.6 构建多因子模型
    3.7 模型评价指标设定
4 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分析
    4.1 实证研究
        4.1.1 实证数据选取
        4.1.2 候选因子的选取
        4.1.3 实证数据预处理
        4.1.4 因子有效性检验
        4.1.5 因子收益率检验
        4.1.6 进一步筛选有效因子
    4.2 模型构建与实证结果分析
5 基于行业轮动的多因子选股策略
    5.1 库存周期的选取与划分
        5.1.1 库存周期的经济含义
        5.1.2 库存周期验证
        5.1.3 库存周期划分
        5.1.4 行业大类划分
    5.2 行业轮动策略的构建
    5.3 行业轮动策略实证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行业轮动因子IC测试结果
附录2 :行业轮动策略因子收益率测试结果
附录3 :行业轮动策略因子相关性测试结果
附录4 :策略选股情况
附录5 :模型构建的相关代码

(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股票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现有的研究方法
        1.2.1 传统的研究方法
        1.2.2 基于计算机算法的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主要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结构
第二章 股票市场与卷积神经网络
    2.1 股票市场的介绍
        2.1.1 股票市场的历史
        2.1.2 股票交易中的数据
    2.2 卷积神经网络的介绍
        2.2.1 卷积神经网络的历史与用途
        2.2.2 卷积神经网络的概念与原理
第三章 构建价格数据图形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分析股票市场
    3.1 选择数据并转化为图像
        3.1.1 数据的选择
        3.1.2 数据图形化
    3.2 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3.3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参数关系
    3.4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算法实现
    3.5 模型参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3.5.1 卷积层和汇合层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3.5.2 卷积核大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3.5.3 卷积核个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3.5.4 确立卷积神经网络股票预测模型
第四章 加入成交量数据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特定指数市场
    4.1 对单纯使用价格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反思
        4.1.1 对上一章实验与结果的反思
        4.1.2 股指指数与对应股指期货的介绍
    4.2 数据图形化
    4.3 模型参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4.3.1 卷积层和汇合层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4.3.2 卷积核大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4.3.3 卷积核个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4.3.4 确立卷积神经网络股票预测模型
第五章 总结
    5.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基于空间视角的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结构线路
        1.2.3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概念和文献综述
    2.1 空间计量经济学简述
    2.2 相关理论概念
        2.2.1 空间效应
        2.2.2 空间相关性检验
        2.2.3 空间权重矩阵
        2.2.4 区域经济差异
    2.3 空间计量模型
        2.3.1 面板数据模型简述
        2.3.2 空间截面数据模型简述
        2.3.3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简述
    2.4 文献综述
        2.4.1 国外研究综述
        2.4.2 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章 内蒙古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化现状研究
    3.1 内蒙古总体经济发展简介
    3.2 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化的时序研究
        3.2.1 内蒙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3.2.2 内蒙古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化研究
        3.2.3 内蒙古区域经济相对差异化研究
    3.3 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化的空间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化空间计量研究
    4.1 数据来源
    4.2 全局Moran散点图分析
    4.3 局部Lisa集群图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实证研究
    5.1 变量选择和解释
    5.2 基于面板模型的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化研究
        5.2.1 数据检验
        5.2.2 模型估计
    5.3 基于空间截面模型的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化研究
    5.4 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化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展望和对策
    6.1 研究展望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5)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纸媒与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的“记录器”
        1、西方报纸与社会现实
        2、新闻史学视角下的中国报纸
        3、报纸叙事与社会转型
    二、中国特色的党报事业
        1、党报产生及社会属性
        2、党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党报效应”
        4、读者群的社会分层
    三、时代“写意”:党报头版反映社会变迁的主要方式
        1、党报反映变迁的逻辑
        2、党报新闻:时代“写意”
        3、头版的“历史人格化”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方法
    一、媒体与社会变迁理论
        1、社会变迁理论
        2、传播制度与议程设置理论
        3、政治传播与“把关人”理论
    二、国内党报研究成果梳理
        1、研究的热点
        2、党报头版研究的现状及成果
        3、党报研究典例:人民日报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抽样法
        2、文献法
第三章 新华日报历史变迁与社会特质
    一、研究对象的提出
        1、新华日报的历史和发展
        2、新华日报的特质
        3、历史地位及现实成就
    二、头版及议程设置
        1、舆论引导的主阵地
        2、“头版难题”
        3、议程设置与现实挑战
    三、头版的导向与社会
        1、意识形态导向
        2、改版与变化
        3、版面与社会的折射
第四章 头版新闻要素分类与分析
    一、党报头版头条
        1、地位及重要性
        2、头条与政治领导人报道
        3、头条新闻的内容与分类
    二、头版历年的新闻要素统计分析
        1、1978—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
        2、1989—1993年:从“六四”到“南巡”
        3、2000—2003年:进入WTO时代
    三、头版会议新闻的统计及变迁
        1、头版央地会议的“新闻拼图”
        2、头版会议新闻的变与不变
        3、党报会议新闻的“传播失灵”
第五章 新华日报头版与农业
    一、农业:党报头版报道中的“重中之重”
        1、农业在头版中的位置
        2、关于农业和土地关系的新探讨
    二、从农村到城市
        1、“农民话语”与“城市社会话语”
        2、城市社会的来临
        3、“农民的终结”及中国本土化争议
第六章 新华日报头版“个体”人物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1、西方社会学视野下的个人与社会
        2、近代以来国民性改造之下的个体与集体
        3、“个人”的现代性蕴含
    二、头版个体出现的频率
        1、“公”与“私”的宣传
        2、个体新闻出现的频率和变化
        3、“典型人物”的政绩化倾向
第七章 新华日报头版的“新闻维稳观"
    一、头版新闻报道的内在特征
        1、头版政治性与新闻性的隐性冲突
        2、头版领导人的形象诉求
        3、重大新闻的隐晦传播特征
    二、“新闻维稳观”的操作模式
        1、“六四事件”的新闻策略
        2、“基辛格角”的形成与传承
    三、“新闻维稳观”的未来发展
        1、“喉舌论”的极端化发展
        2、“维稳观”的三阶段
        3、新闻维稳的关键在于正确“发声”
第八章 新华日报舆论监督
    一、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一个传统
        1、舆论监督的历史形成
        2、舆论监督的必要性
        3、舆论监督的方式与成效
    二、舆论监督的流变
        1、从强力到困境
        2、“打死老虎”现象
        3、“内参”的现状与未来
    三、前景与路径选择
        1、舆论监督与宣传部门的“和谐”
        2、党委政府“撑腰”与舆论监督的困境
        3、评论成为党报舆论监督的新武器
第九章 新华日报头版新闻话语形式
    一、话语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1、“话语”辨析
        2、话语模式
        3、话语折射
    二、党报话语的表达模式与风格
        1、《人民日报》国家话语的表达策略
        2、《中国青年报》的新闻叙述模式
    三、新华日报的新闻话语的变迁
        1、头版通讯标题的话语模式
        2、头版通讯内容的话语模式
        3、权威话语主体:从官员到专家
第十章 思考与前瞻
参考文献
后记

(6)中国股市信息不确定因素和收益率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章结构安排
2 研究综述
    2.1 CAPM 投资理论建立、发展和市场异常现象
        2.1.1 Markowitz 投资组合选择理论
        2.1.2 CAPM 理论
        2.1.3 投资理论发展
        2.1.4 市场异常
    2.2 Fama 和French 三因素模型对市场异常的解释及不足
        2.2.1 Fama 和French 三因素模型的建立及发展
        2.2.2 模型无法解释“收益惯性”的异常现象
        2.2.3 国内相关三因素的研究
    2.3 行为金融理论对价格惯性的解释
        2.3.1 价格惯性的内容
        2.3.2 国外股价惯性研究成果和行为金融理论的建立
        2.3.3 我国股市惯性研究成果
        2.3.4 五种行为金融模型对股价惯性的解释
3 信息不确定因素下的股票组合收益实证分析
    3.1 研究方法和数据
        3.1.1 研究方法
        3.1.2 样本数据描述
    3.2 信息不确定因素下组合收益的实证分析
    3.3 分析师调级与信息不确定因素下组合收益的实证分析
        3.3.1 惯性效应分析
        3.3.2 信息不确定因素分析
    3.4 股价惯性与信息不确定因素下组合收益的实证分析
        3.4.1 惯性效应分析
        3.4.2 信息不确定因素分析
    3.5 分行业股价惯性与不确定因素组合收益实证分析
        3.5.1 采掘业
        3.5.2 黑色金属行业
        3.5.3 机械设备
        3.5.4 医药生物
4 总结与研究展望
    4.1 总结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7)投资者教育与权益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对象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2.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3.我国现行投资者教育的效果
    3.1 我国投资者基本情况调查
    3.2 我国投资者认知偏差分析
    3.3 我国政府主导的投资者教育
    3.4 投资者教育与股价信息含量
4.我国投资者教育需求分析
    4.1 我国投资者教育体系的发展历程
    4.2 我国投资者教育的需求特征
5.完善我国投资者教育体系
    5.1 成熟市场投资者教育与权益保护的经验
    5.2 完善我国投资者教育体系
6.研究结论、启示及研究局限性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3 研究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石油价格波动对江苏省社会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1 关于油价波动行为和机理研究
        1.2.1.2 原油与成品油价格之间关系的研究
        1.2.1.3 原油价格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影响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2.1 石油价格波动的机制分析
        1.2.2.2 国内外油价的关系研究
        1.2.2.3 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分析
        1.2.2.4 石油价格波动的调控对策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基本理论基础
        1.4.1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1.4.2 价格与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理论
        1.4.2.1 价格总水平的涵义
        1.4.2.2 Bruno、Sachs模型对油价推动物价总水平提高的解释
        1.4.2.3 世界石油价格波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
第二章 石油价格波动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1 我国石油流通体制的变革
    2.2 国际国内原油价格特征分析
        2.2.1 国际国内原油价格走势分析
        2.2.2 国际国内原油价格波动性分析
    2.3 国际国内原油价互动关系分析
    2.4 世界石油价格发展趋势的两种判断
    2.5 石油价格波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 石油价格波动对江苏居民生活的影响
    3.1 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供需状况
        3.1.1 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3.1.2 江苏能源供需和消费状况
    3.2 油价波动对江苏居民生活的影响
        3.2.1 油价上涨对食品价格的影响
        3.2.2 油价上涨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3.2.3 油价上涨对交通行业的影响
第四章 石油价格波动与江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
    4.1 石油价格波动与石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关系
        4.1.1 石油工业品的界定
        4.1.2 国内原油价格上涨率与江苏石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率相关分析
    4.2 石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
    4.3 国内原油价格与江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协整关系分析
        4.3.1 序列的平稳性与协整(co-integration)关系
        4.3.2 原油价格与江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协整关系实证分析
        4.3.3 国内原油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误差修正模型
    4.4 国内原油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协整关系其他实证分析
        4.4.1 国内原油价格与山西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协整关系的实证分析
        4.4.2 国内原油价格与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协整关系的实证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油价上涨对汽车产业和消费的影响
    5.1 油价上涨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5.1.1 油品涨价将导致汽车制造业一定程度下滑
        5.1.2 油价上涨为柴油轿车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5.1.3 油价上涨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制和开发
    5.2 油价上涨对汽车消费的影响
        5.2.1 油价的上涨转变了汽车消费观念
        5.2.2 油价上涨抑制了国内汽车消费需求
        5.2.3 油价上涨将促使乘用车消费结构发生调整
    5.3 小结
第六章 减少油价波动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对策与建议
    6.1 加强政府对油价的宏观调控,实现价格的市场化
        6.1.1 打破垄断格局,建立开放的石油市场体系
        6.1.2 完善石油价格机制
        6.1.3 建立和完善石油期货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石油价格形成
        6.1.4 建立石油安全基金
        6.1.5 制定石油价格异常波动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预警应急机制
    6.2 江苏石油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
        6.2.1 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省能型结构体系
        6.2.2 节约用油,实施石油进口替代战略
        6.2.3 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调查问卷
致谢

(9)银行信贷扩张与房地产泡沫生成:理论、模型与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 信贷视角下的房地产泡沫分析框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泡沫与泡沫经济的内涵界定
        2.1.2 房地产价格特征刻画与泡沫易生性
        2.1.3 银行信贷的内涵界定
    2.2 资产泡沫分析框架
        2.2.1 泡沫研究的理论渊源
        2.2.2 资产泡沫的一般分析框架
        2.2.3 信贷视角下的房地产泡沫分析框架
3 房地产价格决定与泡沫生成:基于房地产市场局部均衡的分析
    3.1 房地产价格决定因素分析
        3.1.1 房地产价格构成
        3.1.2 房地产价格决定因素
        3.1.3 小结
    3.2 银行与房地产业的资金脐带
        3.2.1 房地产企业现金流特征刻画
        3.2.2 房地产行业资金链特征刻画
    3.3 信贷扩张条件下房地产泡沫生成机理
        3.3.1 附加房地产部门实际冲击的房地产价格决定与泡沫生成
        3.3.2 附加银行部门信贷冲击的房地产价格决定与泡沫生成
    3.4 基于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的案例分析
        3.4.1 宏观调控的谜思:房价为什么调控一次涨一次?
        3.4.2 土地与信贷:双闸门的效率分析
        3.4.3 闸门效率与银行信贷作用的突显
    3.5 房地产价格决定的单方程协整研究
        3.5.1 模型设定
        3.5.2 实证结果与说明
4 房地产信贷扩张行为:基于银行信贷市场局部均衡的分析
    4.1 信贷市场分析视角
        4.1.1 新古典视角
        4.1.2 信息经济学视角
        4.1.3 博弈视角
    4.2 信息经济学视角下的银行信贷扩张行为
        4.2.1 银行信贷集中度决策模型
        4.2.2 银行的信息约束与信贷扩张
        4.2.3 我国银行信贷行为的异化
    4.3 博弈视角下的银行信贷扩张行为
        4.3.1 借款人与银行的博弈模型
        4.3.2 银-银博弈与信贷集中
    4.4 中国市场的特殊博弈——引入政府的博弈模型
        4.4.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的不同态度
        4.4.2 政府间博弈与地方政府的胜出
        4.4.3 政-银博弈与地方政府的胜出
    4.5 银行房地产信贷规模的单方程协整实证研究
        4.5.1 模型设定
        4.5.2 实证结果与说明
5 信贷扩张与房地产泡沫的联动:基于两市场共同均衡的分析
    5.1 信贷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共同均衡
        5.1.1 房地产市场均衡模型
        5.1.2 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同时均衡
        5.1.3 房地产市场泡沫累积的动态诠释
    5.2 房地产泡沫经济效应引致的泡沫自反馈
        5.2.1 房地产泡沫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5.2.2 房地产泡沫效应引致泡沫自反馈的机理刻画
    5.3 房地产与银行的双部门反馈与联动
        5.3.1 反馈机制与泡沫的自然蓬齐过程
        5.3.2 双部门反馈机制:混合理性与泡沫放大
    5.4 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的相互影响:基于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
        5.4.1 美国的实证结果与说明
        5.4.2 中国的实证结果与说明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东亚国家(地区)房地产泡沫事件
附录二 日本实证数据
附录三 中国实证数据
后记
在研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0.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0.4 创新、特色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兵团经济运行的基本概述
    1.1 兵团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1.2 兵团经济循环波动的初步分析
第二章 兵团经济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预警指标体系的初步选择
        2.1.1 预警指标选择的范围及原则
        2.1.2 兵团预警指标体系的初选
    2.2 经济周期循环波动类型的确定及长期趋势和不规则扰动的消除
        2.2.1 兵团经济周期循环波动类型的确定
        2.2.2 长期趋势和不规则扰动因素的消除
    2.3 基准循环及基准日期的确定
        2.3.1 基准循环的确定
        2.3.2 基准日期的确定
    2.4 预警指标的分类与筛选
        2.4.1 预警指标的分类
        2.4.2 预警指标的筛选原理
        2.4.3 预警指标的筛选
第三章 兵团经济预警指数的编制及应用分析
    3.1 兵团经济预警扩散指数的编制及应用
        3.1.1 扩散指数的编制及应用原理
        3.1.2 兵团经济运行扩散指数的编制及分析
    3.2 兵团经济预警合成指数的编制及应用
        3.2.1 合成指数的编制原理
        3.2.2 兵团经济运行合成指数的编制及分析
    3.3 兵团经济循环波动的成因分析
    3.4 兵团未来经济波动的短期分析
第四章 兵团未来经济运行的长期趋势及波动分析
    4.1 协整理论简介
    4.2 模型的构建、估计及检验
        4.2.1 指标的选举及数据处理
        4.2.2 相关模型的构建、估计及检验
        4.2.3 经济循环波动的预测分析
第五章 兵团经济运行经济预警信号系统的构建及应用分析
    5.1 兵团经济运行预警信号系统的构建
        5.1.1 兵团经济预警信号系统的指标选择
        5.1.2 兵团经济预警信号系统的警界确定
    5.2 兵团经济预警信号系统的应用分析
第六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对2001年经济走势的两种判断(论文参考文献)

  • [1]柬埔寨纺织品与服装出口贸易研究[D]. 李国龙(Prak Kokling).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2]基于行业轮动策略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研究[D]. 胡林云. 西南大学, 2020(01)
  • [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股票预测[D]. 王宇轩.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7)
  • [4]基于空间视角的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化研究[D]. 周雪娇.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6(06)
  • [5]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D]. 燕志华. 南京大学, 2014(03)
  • [6]中国股市信息不确定因素和收益率的实证分析[D]. 廖辰轩.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1)
  • [7]投资者教育与权益保护研究[D]. 庄学敏. 暨南大学, 2008(10)
  • [8]石油价格波动对江苏省社会发展的影响[D]. 胡玉玲. 南京师范大学, 2008(01)
  • [9]银行信贷扩张与房地产泡沫生成:理论、模型与实证[D]. 王胜. 西南财经大学, 2008(11)
  • [1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预警研究[D]. 支小军. 石河子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2001年经济走势的两个判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