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法单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素,语法单位,研究述评
语法单位论文文献综述
杨绪明,赵莹[1](2019)在《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素、词、短语和句子是目前公认的汉语四级语法单位,各级语法单位之间存在着"组成""构成""实现"等复杂关系。语素作为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如同生物的细胞,是汉语的基础层级单位,是构成词、短语和句子的基本成分。因此,从语素的概念、判定和分类标准叁个方面对语素与其他叁级单位的关系进行文献梳理,可以进一步明确语素的作用和地位,深化汉语语法研究。(本文来源于《安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常琛[2](2018)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单位“于”》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现代汉语中介词于的特点、来源,在观察语料的基础上,认识到在"于是"中,于和后面的语言单位结合成了一个词,这里的于作为一个构词词缀出现。对于词缀于出现的原因给出了解释,并对介词和词缀于的判断依据提出了看法。(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23期)
张绪华[3](2017)在《线性单位语法框架下的学术英语口语词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性单位语法:综合口语与笔语》(Sinclair & Mauranen 2006)摆脱传统语法范畴的束缚,突破传统语法研究的上限单位—句子和下限单位—单个词语,关注由词语自然结合形成的词块以及由词块组成的真实话语。本文尝试在线性单位语法框架下,以语音连贯性作为词块整体性的判断标准,即以停顿信息作为词块的边界标识,将学术口语语料切分为词块,并就词块的复现情况、长度信息,以及词块自动切分方法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语料库语言学》期刊2017年02期)
冯胜利,施春宏[4](2018)在《论语体语法的基本原理、单位层级和语体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对语体语法基本原理的阐释,提出以语距为原则确定语体单位的理论,认为唯具语距属性的语法单位方为语距单位、唯具语距属性的语法部门方为语体语法部门。语法部门中的语法单位里,凡具语距属性者均为该部门语体语法的语距单位。因此,"语距"不仅是语体单位构成的基本原则,也是语体单位的鉴定标准。本文据此发展出一套语体语法系统,建构出一个"一体两翼"式层级系统的模式、一个有基本单位和基本关系(类似公理)、有推导规则(类似定理)和拓展空间、有预测和验证的准公理系统,以期为汉语语体学乃至普通语体学、汉语语言学乃至普通语言学的研究与应用,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最后,文章还对语体语法自身及其相关学科发展中的理论意义做了进一步思考。(本文来源于《世界汉语教学》期刊2018年03期)
曹觉心[5](2018)在《俄语前置词单位语法化程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化现象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认知语言学浪潮下兴起的一个当代语言学热点问题。从宏观上讲,语法化研究的是语法演变,即具体语言中具体语法标志的来源和语言的整体语法结构的发展原则问题。作为一种解释语言现象的框架,语法化关注的是语法形式及语法结构产生的根源、使用规律,以及它们对语言的影响。语法化的研究对于揭示语言演变的规律和语言共性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语法化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苏俄语言学界以及世界范围内对俄语的语法化研究却一向比较薄弱。与之相关的专着和论文较少,不同研究者往往出于自身的研究视角对语法演化的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并非明确以语法化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有创见的理论较少。国内俄语界对语法化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只有叁篇公开发表的论文(截止2017年末)。而俄语和世界其他语言一样,拥有丰富的语法化现象,因此俄语中的语法化问题研究潜力巨大。在俄语中,由实词转化为具有语法属性的虚词——前置词的现象是语法化的典型表现之一。《俄语语法》(1980年)中指出,“在现代俄罗斯标准语中,前置词这一词类不断有新的补充。许多前置词在形式上的非整体性,正好说明大量新产生的前置词与实词类还保持着紧密的活的联系,说明那些词汇意义表示关系意义的生词经常以其某种形式的'前置词化'来补充前置词这个词类,从而证明抽象的句法意义系统不断得到发展和丰富。”(PΓ-80,T.1.:712)。尽管在权威语法书中已经明确指出了这种趋势,但俄语中目前对如何确定词汇单位是否进入了前置词词类,究竟哪些词汇单位进入了前置词词类,也就是前置词的语法化问题的相关研究非常少。本文将在确定前置词单位语法化程度标准方面做出初步尝试。本论文主要借用(?)M.B.功能语法学派所提出的“前置词单位”概念和前置词功能-语法场等理论,对俄语中部分来自名词和来自动词的前置词及在特定情况下用于前置词功能的词的语法化程度进行定性考察。最终目的是得出确定前置词单位语法化程度的操作方法及我们所研究的各前置词单位语法化程度秩表。论文由引言、正文部分四章、结语及参考文献四部分构成。引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创新之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及论文结构等。正文部分的前两章是理论部分。论文的第一章简要梳理了西方、俄罗斯及中国语言学界的语法化理论,并对当前俄语前置词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总结。在第二章中我们对语法化的含义进行了梳理,对功能语法学派有关前置词单位及前置词功能语义场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并对其确定前置词单位语法化程度的操作方法进行简要介绍。正文的第叁、四章是实证部分,也是本研究的重点。第叁章对Nmg+(?)类部分前置词单位的语法化程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确定该类前置词单位语法化程度的具体操作方法。第四章利用上述操作方法对部分来自动词的前置词单位的语法化程度进行了考察,并最终得出所研究的前置词单位的语法化程度秩表。在结语中我们分别针对本论文的理论和实践部分的研究成果做出了梳理和总结。(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21)
李秀[6](2018)在《线性单位语法视域下组织性词块在TED演讲中的使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TED(技术、娱乐与设计)已经成为享有极高知名度和点击量的演讲平台。它的宗旨是传播思想,通常以简短而强有力的演讲形式来表达。目前,许多学者从教育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用学等多个角度对TED演讲进行了研究。但几乎没有学者从线性单位语法角度来研究组织性词块在TED演讲中的使用,这给本文留下了很大的研究空间。基于Sinclair&Mauranen’(2006)模型,组织性词块主要与管控话语和语篇有关,可分为文本组织性词块和互动组织性词块。根据线性单位语法,文本组织性词块关注的是文本本身,侧重将话语作为文本组织起来;而互动组织性词块则关注话语的交互,管理话题的转换——构思和聚焦语步、掌控时间、控制和放弃话轮等。本论文选取了60篇TED演讲,其中从技术、娱乐和设计叁个主题下分布选取20篇演讲来自建语料库。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试图从分布、词汇-语法实现形式和语篇功能这叁个方面来分析组织性词块在TED演讲中的使用。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文本组织性词块出现的频率约为互动组织性词块的四倍。文本组织性词块出现的高频率揭示了TED演讲者事先的准备性和及演讲正式性。其次,互动组织性词块的词汇语法实现形式比文本组织性词块更为多样化,但文本组织性词块体现出更多是其内部的共性,而互动组织性词块则表现出较大的个性。再次,从两类组织性词块的语篇功能来看,在TED演讲中,文本组织性词块主要负责连接单词、短语和小句使其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连贯一致性;而互动组织性词块则侧重于与观众的互动和把控演讲时间。对TED演讲中组织性词块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一方面,有望为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本论文的结果可以帮助广大英语学习者们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最后,本文还希望能对有兴趣成为演说家的人士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0)
牛若晨[7](2017)在《依存语法“组件”单位在汉语句子组块中的效度及用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依存语法探究人类在语言处理过程中的组块机制,旨在分析处理语言信息时产生的组块和依存语法单位“组件”(component)的关系,探索利用组块和“组件”来解决汉语中部分句型在层级结构分析方面所存在的争议的可行性。组块是一个心理和认知概念。对组块的研究发现,这一受短时记忆限制的机制在学习、记忆和专长发展等认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关于该机制对语言理解和产出的影响尚未被充分研究。在依存语法中,“组件”是描述句子结构中在依存和水平关系上连续的词串的单位。研究指出,“组件”可用于解决英语句子层级结构的争议问题,但是否适用于汉语中的层级结构争议问题仍需要更多探索。为了填补这个空缺,本研究开展了叁轮组块测试实验,获取了被试对四种典型汉语句型的组块结果,统计了这些组块中“组件”和“成分”(constituent)的数量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被试在划分句子时所产生的组块一般为“组件”(在产生的组块中,“组件”的比例为94%),因此利用“组件”可以预测被试对句子的划分结果。在此基础上,利用试验数据证明了“组件”在解决汉语句法层级结构争议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四种常见句型的依存句法分析。具体结论如下:首先,兼语句中的兼语是其左侧动词的附属词。其次,连动句的句子中心(root)是句中的第一个动词。再次,把字句的句子中心是“把”字,且“把”字后的名词是其附属词。最后,在表示结果的得字句中,如果两个谓词之间有两个名词,那么第一个名词是其左侧谓词(即句子中心)的附属词,而第二个名词是其右侧谓词的附属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12-20)
丁力[8](2017)在《汉语语法单位层级分类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语法单位,不管是四级层级分类还是五级层级分类,它们都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将汉语静态语法单位与动态语法单位混为一谈,二是导致汉语词汇学与语法学的研究纠缠不清。如果将汉语语法单位分为静态语法单位和动态语法单位两大类,其中静态语法单位包括静态词和静态固定短语,动态语法单位包括动态词、动态固定短语以及自由短语、小句和句子,那么上述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王红生[9](2015)在《汉语语法分析的两种单位——从汉语动词、形容词“名物化”说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语法单位应在语言和言语这两种不同层面上分析,而别为语言单位和言语单位,研究汉语语法单位就是研究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汉语动词、形容词"名物化"说的错误就在于没能有效区别这两种不同的语法单位。言语单位是从言语链条中切分出来的,而语言单位则是从切分下来的言语单位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言语单位体现的是差别性,而语言单位体现的是同一性。索绪尔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以及开创性的语言价值学说为我们解决汉语语法单位的同一性和差别性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15年03期)
邓莹洁[10](2014)在《平衡图式对汉语等量语法单位的制约作用——以助动词“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语系统的各层级中,都有蕴含等量关系的语法单位。关于这类语法单位的教学,我们认为可从人类思维共识层面出发给以说明,认知语言学中的双秤盘平衡图式便可以用于教学。文章以助动词"配"为例,用双秤盘平衡图式解释了"配"字句的句法制约:在"配"字句的平衡图式中,一端包含被估价对象;另一端是用于评价的量器,被估价对象只具有客观性,而量器由评价者赋予了主观性。为了维持"配"字句的平衡性,其左右都需体现主观性,这需要在和量器相反的一端附加与主观性相关的成分。后续研究中,我们希望继续探究承载等量关系的一系列语法单位的使用制约原因,以期对汉语教学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期刊2014年06期)
语法单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总结了现代汉语中介词于的特点、来源,在观察语料的基础上,认识到在"于是"中,于和后面的语言单位结合成了一个词,这里的于作为一个构词词缀出现。对于词缀于出现的原因给出了解释,并对介词和词缀于的判断依据提出了看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法单位论文参考文献
[1].杨绪明,赵莹.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2].常琛.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单位“于”[J].青年文学家.2018
[3].张绪华.线性单位语法框架下的学术英语口语词块研究[J].语料库语言学.2017
[4].冯胜利,施春宏.论语体语法的基本原理、单位层级和语体系统[J].世界汉语教学.2018
[5].曹觉心.俄语前置词单位语法化程度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6].李秀.线性单位语法视域下组织性词块在TED演讲中的使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8
[7].牛若晨.依存语法“组件”单位在汉语句子组块中的效度及用途研究[D].浙江大学.2017
[8].丁力.汉语语法单位层级分类质疑[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9].王红生.汉语语法分析的两种单位——从汉语动词、形容词“名物化”说谈起[J].殷都学刊.2015
[10].邓莹洁.平衡图式对汉语等量语法单位的制约作用——以助动词“配”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