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变岩相论文-韩珂,杨兴科,杨龙伟,张健,李斌

蚀变岩相论文-韩珂,杨兴科,杨龙伟,张健,李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蚀变岩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构造-蚀变岩相填图,脆-韧性剪切带,找矿预测,黄龙金矿

蚀变岩相论文文献综述

韩珂,杨兴科,杨龙伟,张健,李斌[1](2019)在《构造-蚀变岩相填图方法在南秦岭汉阴黄龙金矿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一轮全国危机矿山找矿工作的开展,低成本、高效率的就矿找矿理论和方法对于一些老矿区的深部和外围找矿尤为重要。矿区构造-蚀变岩相填图的范围就是矿区勘查范围,在填图过程中把控岩构造、控矿构造、矿化蚀变等信息作为填图重点,以矿区地质图为底图,把野外填图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控矿构造、矿化蚀变等信息分期次、分不同特征等标示在底图上,形成控岩控矿构造实际材料图。在实际材料图基础上,编制矿区构造-蚀变岩相图,从而寻找主要的控矿构造和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岩相带,并为下一步矿区外围和深部找矿、工程布置提供靶区依据。黄龙金矿区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南秦岭构造带,矿区志留系梅子垭组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并迭加有区域变质和热液变质作用。本研究采用构造-蚀变岩相填编图的方法,在矿区填编出了3条脆-韧性剪切带和黑云母变斑晶化、硅化等蚀变岩相带,并认为脆-韧性剪切带、黑云母变斑晶化带、硅化带及蚀变岩相迭加带等蚀变与金矿体存在密切关系,是矿区下一步外围及深部找矿的重点靶区。(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2019年04期)

丘志钊,王翠芝[2](2018)在《悦洋银多金属矿构造——蚀变岩相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岩相学、矿相学、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本区内围岩蚀变、构造特征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区内蚀变岩特征具有分带性,从矿体深部到浅部依次为绢云母化带(银铜矿化)-硅化+冰长石化带(银、金矿化)-水云母+地开石化带-碳酸盐化带;在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中及其交汇部位,往往黄铁矿化发育,形成的围岩蚀变从矿体深部到浅部其蚀变矿物组合依次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利用电子探针分析研究主要蚀变矿物(黄铁矿、绢云母)的晶体化学、结构特征,其中黄铁矿中的主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显示本矿区黄铁矿接近火山热液型,呈现低硫化型;绢云母中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则显示形成条件为中低温低压。根据本区蚀变岩及蚀变矿物特征,再结合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特征,认为本矿床为典型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五届粤鲁冀晋川辽陕京赣闽十省市金属学会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8-11-20)

韩珂[3](2017)在《南秦岭汉阴黄龙金矿构造—蚀变岩相填图与找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龙金矿位于陕西汉阴县城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秦岭石泉-神河韧性滑脱逆冲推覆带,矿区内地层主要为下志留统梅子垭组(S1m),其经历了多期构造变质变形和岩浆活动,控矿构造和矿化蚀变较为复杂,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仅出露数条中酸性岩浆岩脉,对于控矿构造、蚀变岩相、岩浆岩脉与金矿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陕西石泉-旬阳金矿整装勘查区专项填图与找矿预测”综合研究项目,以矿区构造和蚀变岩相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并结合室内岩石光薄片鉴定、岩矿石地球化学测试、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等方法,研究该矿区内控矿构造、矿化蚀变岩相、岩浆岩脉与金矿化的关系,并取得了以下认识:(1)依据矿区内岩石糜棱面理发育程度、岩石片理化程度、构造变形强弱、石英脉发育特点和程度、断层、褶皱、节理等发育情况以及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黑云母变斑晶发育程度、绢云母等发育规模及发育密度等标志,在黄龙矿区及外围1:10000和硝磺硐+金沟矿段1:5000两幅控矿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基础上划分出3条相对构造变形较强的脆-韧性剪切带,这3条次级脆-韧性剪切带共同构成了控制黄龙金矿产出的区域脆-韧性剪切带RF4(DSZ2),并由北向南依次定名为RF4-1、RF4-2、RF4-3,分别穿过黄龙金矿区的水地沟矿段(RF4-1)、王家湾矿段+硝磺硐矿段+金沟矿段(RF4-2)、茶园沟矿段(RF4-3)。这叁条次级脆-韧性剪切带整体走向NW,与各矿段金矿体产状基本一致。(2)矿区内地层经历多期变质作用,其中以区域变质(形成各类片岩)和动力变质(形成糜棱岩或糜棱岩化岩石)及热液交代接触变质作用较为明显,主要的蚀变岩相有绢云母化、黑云母变斑晶化、炭化、黄铁矿化、石榴子石化、硅化等。各蚀变岩相带在岩石学方面具有不同的矿物组合特征和含量;在岩石地球化学方面,主量元素Si、K等在不同的蚀变岩相带和矿化带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微量、稀土元素在各蚀变岩相带和矿化体中的含量区分不明显,稀土、微量元素模式大致相同,说明成矿中矿石对围岩蚀变相带有极大的继承性,金相关成矿元素方面,硅化带、黑云母变斑晶化带、黄铁矿化带、石榴石化带和炭化带中,与金相关元素较为富集,表明了这些含金丰度值较高的蚀变岩相带岩石,不仅与成矿关系密切,甚至会成为金矿的容矿岩石。(3)通过1:10000和1:5000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和典型剖面实测、钻孔岩芯编录、勘探线剖面控矿构造-蚀变岩相-矿化图编制,发现区域性的脆-韧性剪切带是该区内重要的控矿构造,进一步可区分出控矿构造为脆-韧性剪切带中的S2面理,尤其是S2面理产状的变化往往会引发矿化体或该区金矿体产状的明显变化,能干性较弱的片岩类和能干性较强的变石英砂岩接触界面往往是片岩及其上迭加的动力变质岩内的构造薄弱带,在此多期构造片理接触带容易迭加发育各种规模不等的断层破碎带及其破碎蚀变带,常又迭加有脆-韧性剪切变形带基础上的另一期断裂破碎蚀变及热液矿化富集作用,是成矿热液沿有利构造部位多期运移和聚集的有利场所。黑云母变斑晶化、炭化、黄铁矿化、硅化、石榴子石化等与金矿化关系较为密切,而黑云母变斑晶化、黑云母变斑晶化+炭化、黑云母变斑晶+黄铁矿化+硅化等蚀变岩相迭加部位对该区金矿成矿更为有利。(4)黄龙金矿区北部观音河花岗闪长岩脉产状与其围岩产状(S2面理产状)基本一致或相近,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浆岩脉高Si、低Al、贫Ca、Mg,富碱,并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Sr等不相容元素,亏损K、Ta、Nb等元素,未见Eu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陡的右倾型,成岩类型判别图显示为I型,为岩浆期后热液的产物。岩浆岩脉Au分析品位为0.20×10-6、0.11×10-6,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80.2±3.6Ma,为早侏罗世,属于燕山早期岩浆侵入活动产物。晚印支-早燕山期,南秦岭进入陆内造山期,形成本区NW-近EW向脆-韧性剪切带、S2期面理,结合高怀雄等(2015)测得西邻区北部羊坪湾金矿的黄铁矿Rb-Sr同位素年龄为208±0.88Ma,确定其成矿时代为晚叁迭世,属于晚印支期,因此本区NW-近EW向脆-韧性剪切带、S2期面理和花岗闪长岩脉均形成于晚印支-早燕山期,与成矿时代一致或接近。所以,综合推断,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可能为金矿迭加富集提供了热源,甚至有可能提供部分成矿物源。对金沟云煌岩脉从野外露头特征、岩石地球化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推测该岩脉应晚于S2期面理形成,岩脉内矿物颗粒(主要为黑云母)明显加大变粗,热液作用和热变质迭加致使矿物颗粒结晶增大十分明显,云煌岩脉新鲜样Au化学分析未检测到明显的金矿化。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认为该云煌岩脉可能为金的迭加富集提供热源,是否提供金源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5-24)

张小培[4](2017)在《会泽铅锌矿床深部矿化—蚀变岩相分带规律及找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在滇东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最具代表性。基于对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应用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岩相学填图方法,开展会泽铅锌矿床深部的矿化-蚀变分带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建立矿化-蚀变分带规律,并计算各带矿化-蚀变指数,结合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进行找矿预测。论文主要取得如下成果和认识:1)该矿床受断裂控制明显,矿体主要赋存于摆佐组(C1b)粗晶白云岩内的NE层间压扭性断裂带内。矿体两侧矿化-蚀变岩分带明显:随着离矿体距离的减小,矿化-蚀变程度增强。无论是矿体还是与其密切共生的蚀变带的展布均受到成矿期构造的严格控制,说明了构造-矿化-蚀变叁者的密切关系。2)矿床主要蚀变类型为白云石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硅化等,矿化类型为闪锌矿化和方铅矿化。根据蚀变白云岩颜色、岩石组构、岩石学特征、与矿体的空间位置关系、矿化-蚀变强度等,矿床深部矿化-蚀变分带为:从围岩到矿体,呈现灰白色粗晶白云岩带(Ⅰ)→针孔状白云岩带(Ⅱ)→米黄色粗晶白云岩带(Ⅲ)→灰白色粗晶矿化白云岩带(Ⅳ)→铅锌矿化带(V)的变化规律;自围岩向矿体中心,白云石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呈现出由弱变强的变化规律。而且,外围预测区的蚀变带的数量则相对减少,各带的蚀变程度较弱。3)应用元素质量平衡法计算各矿化-蚀变带之间的组分迁移特征:TFe、CaO、MgO、Pb、Zn几乎保持迁入富集状态。应用矿化-蚀变指数、迁入元素增长指数(Z)来研究矿化与蚀变的关系,矿化-蚀变指数(AI)、黄铁矿化指数(AITFe)、方铅矿化指数(AIPb)、闪锌矿化指数(AIZa)以及迁入元素TFe、Pb和Zn的增长指数值,由远矿到近矿逐渐增加,反映出铅锌矿化和黄铁矿化逐渐增强,围岩的白云石化指数(AIMgO)值比矿体高,反映出围岩经受过强烈的白云石化。各矿化-指数值的对比分析,发现各指数可以定量反映矿化带的矿化分布规律,研究AI值与矿化-蚀变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4)对矿化信息提取的矿化-蚀变指数、Pb和Zn单元素异常以及矿化元素组合异常与实际矿体位置一致。其中,矿化-蚀变指数AI>50%可表示闪锌矿化、方铅矿化及黄铁矿化。通过叁种方法的对比研究,发现矿化-蚀变指数对于矿化信息的提取是可行的。结合矿床的地质条件,在1584中段小菜园勘查区运用矿化-蚀变指数、Pb和Zn单元素异常及构造地球化学异常进行找矿预测,得到3个找矿靶区。(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05-13)

王宗永,吕古贤,许谱林,杨人毅,罗毅甜[5](2015)在《栾川南泥湖钼钨矿田蚀变分带研究和构造岩相填图》一文中研究指出豫西整装勘查区的栾川南泥湖钼钨矿田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生产钼矿山。该区斑岩夕卡岩型钼钨矿床经过广泛系统的地质勘测和地质科研工作。然而,该斑岩夕卡岩型钼钨成矿系列或成矿系统的地质特征在野外如何识别通过什么地质测量方法能够把成矿岩系和它们的栾川群变质围岩区别开不仅是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南泥湖钼钨矿田深部外围找矿的难题。本文研究豫西中生代花岗岩钼钨多金属成矿事件,在斑岩夕卡岩型钼矿床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成矿地质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判别标志,开展矿田构造岩相地质填图。通过实测9条构造蚀变分带剖面,在6km2区段内实现1∶1万构造岩相填图。建立接触热蚀变和接触交代蚀变两种类型,确定硅灰石角岩带、石榴子石角岩带和碳酸盐化角岩带,以及夕卡岩带、夕卡岩化带和弱夕卡岩化带,共6个分带。结果发现:南泥湖—叁道庄矿区南部接触热变质作用发育,呈环状硅灰石角岩带、石榴子石角岩带和碳酸盐化角岩带;而北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呈东西向广泛发育,从东到西依次为夕卡岩带、夕卡岩化带和弱夕卡岩化带。矿区南部围岩以泥质火山岩为主,北部围岩为碳酸盐发育的地层建造,这是影响上述两类蚀变岩分布和发育程度规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于区域矿产调查给出了新的思路和实际测量填图成果,对于基础地质科研紧密结合地质找矿生产实践提供了示范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5年04期)

吕古贤,李秀章,范潇,王宗永,邵鹤森[6](2014)在《胶西北金矿构造蚀变岩相分带与成矿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认为金矿成矿与岩浆期后热液蚀变作用直接有关,而与岩浆作用是间接关系。因此,将断裂蚀变岩及其分带作为地质调查和测量的关键内容。同时认为不仅将蚀变较强的硅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作为蚀变岩带的组成,而且应该把钾长石化蚀变带,甚至是弱钾长石化蚀变带都作为热液交代蚀变作用的产物。实测了5条长220km的断裂构造蚀变分带剖面,建立了硅化蚀变带、绢英岩化蚀变带、强钾化蚀变带、弱钾化蚀变带的蚀变分带规律。以蚀变岩分带岩带为重点填图图例,完成了"莱州-招远整装勘查区1/25万构造岩相图"的编制。地质测量结果明显揭示,蚀变岩规模与矿床规模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焦家、夏甸、新城等大型超大型矿床所发育的断裂蚀变岩带,其规模普遍超过1km,在夏甸金矿可以达到1.5km,焦家到金华山蚀变带可以达到2.5km,曹家洼、金华山、洼孙家等小型金矿蚀变带规模普遍小于100m,在招平断裂带南墅以南、焦家断裂带平里店以南蚀变带不发育的地方目前没有发现工业价值的矿体。实测资料特别喻示,蚀变岩分带特点与矿化类型密切相关。在断裂蚀变分带中,如果强钾化蚀变带的宽度大于弱钾化蚀变带,其中发育蚀变岩型金矿,反之,强钾化蚀变带的宽度小于弱钾化蚀变带形成石英脉型金矿。这一现象为构造流体热液如何影响成矿地球化学过程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0:区域地质研究及编图成果展示论文集》期刊2014-10-20)

王宗永,吕古贤,许谱林,杨人毅,罗毅甜[7](2014)在《栾川南泥湖钼矿田蚀变分带研究和构造岩相填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豫西中生代花岗岩钼钨多金属成矿事件,在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模式基础上建立成矿地质体的岩石矿物学判别标志,开展矿田构造岩相地质填图。结果发现:南泥湖矿田南部接触热变质作用发育,呈环状硅灰石角岩带、石榴子石角岩带和碳酸盐化角岩带;而北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呈东西向广泛发育,从东到西依次为矽卡岩带、矽卡岩化带和弱矽卡岩化带。矿区南部围岩以泥质火山岩为主,北部围岩为碳酸盐发育的地层建造,这是影响上述两类蚀变岩分布和发育程度规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于区域矿产调查给出了新的思路和实际测量填图成果,对于基础地质科研紧密结合地质找矿生产实践提供了示范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0:区域地质研究及编图成果展示论文集》期刊2014-10-20)

陈随海[8](2014)在《云南昭通铅锌矿床蚀变岩相研究与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昭通铅锌矿床是滇东北富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的一个典型矿床,论文基于昭通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研究,运用"构造-'流体贯入'"矿床模型+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填图+构造地球化学填图"技术思路,开展蚀变岩相以及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获得如下主要认识:1)通过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填图和蚀变岩相分带研究,查清了热液蚀变类型、矿物组合、蚀变强度及分带特征,以及与成矿的关系,认为矿床蚀变岩相分带明显,以矿体为中心向外依次为近矿带、过渡带和远矿带,其中均发育了强弱不同的黄铁矿化、方解石化、硅化和中粗晶白云石化,铅锌矿化与蚀变强度呈正比关系。2)抓住热液蚀变分带研究的微弱环节,应用元素质量迁移法研究构造驱动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的水-岩相互作用,得到各蚀变岩相带的元素迁移规律为:由细晶白云岩化带→远矿带→过渡带→近矿带,元素主体迁入,主要以Zn、Pb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Ge、Ag、Cd等迁入;早期成矿流体较富集,说明黄铁矿化、铁白云石化与成矿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重要的指示找矿标志。确定了蚀变指数(AI)公式及其合理性,主量元素的AI值变化规律:AI值高,矿化强,反之则矿化弱。以蚀变岩相分带研究为基础,建立了蚀变岩相分带模式。3)通过构造地球化学精细解剖技术方法,结合构造期次厘定认为矿床构造经过早NS构造带→近NW构造带→NE构造带→晚NS构造带→EW构造带的演化,矿床的形成是印支期造山事件成矿响应的产物;通过构造地球化学聚类和R型因子分析,获得当R=0.45~0.5的复合元素组合,汇聚了 80%以上的元素,根据这组元素在成岩成矿过程中地球化学特征,可分解成叁个组①具岩浆型元素特点组合(Cr、Ni、Co、V、T1、Nb、Ta、Zr、Hf、U、Th、∑REE等);②具高温气成-热液型元素特点组合(Li、Rb、Cs、Sc、Be、W、Mo、Sn、Bi等);③具中低温热液型成矿元素特点组合(Pb、Zn、Cu及伴生元素Ag、Sb、Hg、Ge、Ga、In、Cd等),这表明构造岩遭受深源岩浆热液的"污染",说明含矿流体与其它元素具同源性,岩浆水可能参与成矿作用。4)引入C.B.格里格良原生晕分带指数,确定矿体元素的轴向分带序列以及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等元素组合;由于前缘晕、近矿晕及尾晕在空间位置上具有迭加的特点,表明Ⅰ-6号矿体成矿过程的多阶段性。5)结合蚀变岩相分带特征和构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建立了昭通铅锌矿区蚀变岩相-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利用该模式,并结合构造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异常,在760中段圈定了深部定位找矿靶区。6)蚀变带类型、强度、组合与矿化的密切相关,不仅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而且构造岩元素组合分析,可以指示成矿流体来源和性质,即成矿流体具有混合流体的特征,即岩浆水、变质水和建造水。(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许谱林[9](2014)在《豫西南泥湖矿田构造蚀变岩相填图与成矿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豫西整装勘查区的南泥湖钼矿田是我国最大的钼矿,属斑岩-矽卡岩型矿床。该地区的构造控矿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与成矿有关的蚀变岩尚没有作为地质测量单元看待。这是南泥湖钼矿田深部外围找矿的关键难题。作者选用“豫西南泥湖矿田构造蚀变岩相填图与成矿演化分析”作为学位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找矿参考价值。研究生参加了导师课题《华北古陆南缘河南省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聚集区矿田构造岩相与成矿系列研究》等4个课题。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综合分析,实测9条总长达6.59公里的构造蚀变岩分带剖面、开展构造测量分析,据此完成了硕士论文。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1、通过实测剖面和室内镜下岩石矿物学研究,厘定了矿田接触变质分为接触热变质和接触交代变质两种类型。接触热变质分带分为硅灰石角岩带、石榴子石角岩带和碳酸盐化角岩带;接触交代变质分为矽卡岩带、矽卡岩化带、弱矽卡岩化带。2、依据9条剖面建立了构造蚀变分带图例单元,开展构造蚀变岩填图,编制1:1万“栾川南泥湖钼钨多金属矿田构造岩相成矿图”。3、填图结果揭示了,构造蚀变岩分布规律:南泥湖-叁道庄矿区接触热变质岩发育广泛。北部叁道庄矿区矽卡岩分布集中,可能是围岩为碳酸盐建造而致。热液交代蚀变变质带形态呈北西西向和北北东向分布,受成矿前褶皱和成矿期的断裂控制明显。热接触蚀变变质带和上房沟蚀变岩相带主要围绕着岩体分布,受岩体控制较为明显。4、恢复了矿田基本构造格架。成矿前,主要为塑性流变褶曲(岩石压缩量达0.52-0.65)、北西西向褶皱和挤压断裂为主,构造应力场显示近SN向(σ1方向:4°)挤压。成矿期为北北东-北东向和活化的北西西向断裂,受NE-SW向(σ1方向:228°)挤压作用。成矿后发育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受NNW-SSE向(σ1方向:337°)挤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4-05-01)

吴雪山[10](2013)在《云南易门狮子山铜矿床围岩蚀变岩相与矿石组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省易门狮子山铜矿床为昆阳裂谷典型的沉积-改造型铜矿床之一。矿床深部铜矿化与围岩蚀变有关,碳酸岩化与铜矿化关系密切。硅质白云岩类型铜矿体,矿石构造以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为主;飘带矿矿石构造以层状构造为主。白云岩型铜矿中金属颗粒较细,为斑铜矿和黄铜矿;板岩型铜矿中金属颗粒较粗,为黄铜矿和黄铁矿。矿石化学成分具有高Si、Ca、Mg的特点,落雪组与鹅头厂组接触部位是重要的找矿地段。(本文来源于《云南冶金》期刊2013年03期)

蚀变岩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岩相学、矿相学、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本区内围岩蚀变、构造特征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区内蚀变岩特征具有分带性,从矿体深部到浅部依次为绢云母化带(银铜矿化)-硅化+冰长石化带(银、金矿化)-水云母+地开石化带-碳酸盐化带;在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中及其交汇部位,往往黄铁矿化发育,形成的围岩蚀变从矿体深部到浅部其蚀变矿物组合依次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利用电子探针分析研究主要蚀变矿物(黄铁矿、绢云母)的晶体化学、结构特征,其中黄铁矿中的主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显示本矿区黄铁矿接近火山热液型,呈现低硫化型;绢云母中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则显示形成条件为中低温低压。根据本区蚀变岩及蚀变矿物特征,再结合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特征,认为本矿床为典型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蚀变岩相论文参考文献

[1].韩珂,杨兴科,杨龙伟,张健,李斌.构造-蚀变岩相填图方法在南秦岭汉阴黄龙金矿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2019

[2].丘志钊,王翠芝.悦洋银多金属矿构造——蚀变岩相学特征[C].第二十五届粤鲁冀晋川辽陕京赣闽十省市金属学会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2018

[3].韩珂.南秦岭汉阴黄龙金矿构造—蚀变岩相填图与找矿预测[D].长安大学.2017

[4].张小培.会泽铅锌矿床深部矿化—蚀变岩相分带规律及找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7

[5].王宗永,吕古贤,许谱林,杨人毅,罗毅甜.栾川南泥湖钼钨矿田蚀变分带研究和构造岩相填图[J].地学前缘.2015

[6].吕古贤,李秀章,范潇,王宗永,邵鹤森.胶西北金矿构造蚀变岩相分带与成矿特征研究[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0:区域地质研究及编图成果展示论文集.2014

[7].王宗永,吕古贤,许谱林,杨人毅,罗毅甜.栾川南泥湖钼矿田蚀变分带研究和构造岩相填图[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0:区域地质研究及编图成果展示论文集.2014

[8].陈随海.云南昭通铅锌矿床蚀变岩相研究与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4

[9].许谱林.豫西南泥湖矿田构造蚀变岩相填图与成矿演化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10].吴雪山.云南易门狮子山铜矿床围岩蚀变岩相与矿石组构特征研究[J].云南冶金.2013

标签:;  ;  ;  ;  

蚀变岩相论文-韩珂,杨兴科,杨龙伟,张健,李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