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硫恶臭论文-刘梓璇

含硫恶臭论文-刘梓璇

导读:本文包含了含硫恶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源强,硫化氢

含硫恶臭论文文献综述

刘梓璇[1](2019)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含硫恶臭污染源强及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探讨了含硫恶臭污染源强的监测方法,以及控制措施,为指导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03期)

王晓辰,杨申昊,邓维,高俊波,赵韦静[2](2018)在《恶臭气体中含硫组分的气相色谱快速检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恶臭气体中含硫物质的特性,选用Silica Bond Plot色谱柱作为分离系统,设计了自动进样模块与色谱快速加热模块,选择灵敏度高与通用性好的光离子化气体传感器作为气体检测器,组建了GC-PID快速在线检测系统。选择了恶臭气体中的H2S,CS2,甲硫醇,甲硫醚,乙硫醇,乙硫醚和二甲基二硫醚等7种含硫化合物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周期小于12 min,最佳分离温度为90℃~150℃,载气流量控制为2.5 m L/min。(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8年08期)

胡志军,王志良[3](2018)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含硫恶臭污染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喷涂法制备了(Cu_5Mn_7Zr_1O_(22))_(0.08)/(γ-Al_2O_3)0.1/堇青石蜂窝陶瓷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孔隙率较高,表面均匀分散着粒径介于20~100 nm的晶体颗粒。以硫化氢和乙硫醇为典型含硫恶臭污染物进行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污染物的降解率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加而提高;与单纯低温等离子体相比,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能获得更好的降解效果。降解机理可能为:在高能电子和活性粒子作用下,H_2S或C_2H_5SH分子中键能较弱的H—S、C—S和C—C键断裂形成·SH、·C_2H_5、·CH_2SH、·CH_3等小碎片基团,这些小碎片基团进一步发生聚合、氧化或自由基链式反应,最终降解为CO_2、SO_2、SO_3、H_2O等无毒小分子。(本文来源于《化工环保》期刊2018年01期)

李俊成,张思祥,周围,王晓辰,李志东[4](2016)在《基于微气相色谱技术的含硫恶臭气体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喷砂射流微细加工工艺与MEMS工艺,在Pyrex7740型硼硅玻璃表面进行刻蚀,得到400μm的微细通道,利用热压键合技术得到微型气相色谱柱。选择固定相CB-40(40%的苯基+6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对芯片内部进行涂敷,针对含硫的恶臭气体进行分离。并利用自制Tenax管式富集器对气体进行预浓缩,针对检测的含硫化合物与苯系物的恶臭气体提高了检测限。设计了自动进样系统与温度控制系统,并选取PID(Photoionization Detector)光离子化传感器作为终端传感器。选取典型的含硫恶臭物质与苯系物恶臭气体进行混合,实现了很好的分离,其中苯的检测限可以达到20×10~(-9),甲硫醚的检测限可以达到100×10~(-9)。(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6年12期)

唐国建[5](2016)在《碱渣含硫恶臭废气处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炼油厂碱渣废水在存储和处理过程中会有恶臭气体产生,需要对恶臭废气进行集中处理在LTBR碱渣处理工艺中配套了PSSE高效吸收塔处理恶臭废气,PSSE技术是电解氧化与废气洗涤、吸收处理原理相结合的除臭技术,兼有恶臭废气的吸收、氧化和生物氧化的技术优势。采用叁层合一的塔器结构,目前作为碱渣处理配套的恶臭废气治理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好应用和推广,技术成熟可靠,设备运行平稳PSSE吸收塔叁层相对独立,药剂组合灵活,可应用于不同恶臭废气种类及不同废气浓度变化,对于处理其他工况产生的恶臭废气,均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陈雪泉[6](2016)在《生物滴滤和过滤技术降解含硫恶臭有机废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恶臭废气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并在许多国家被认定为七大环境公害之一,含硫污染物是环境中主要的恶臭污染物之一,不仅嗅阈值低下,具有极难闻的恶臭气味,且大部分含硫化合物无论对人体还是对环境都可产生毒害作用。生物滴滤塔和生物过滤塔在低浓度恶臭废气的治理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本研究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载体填料的生物滴滤塔和过滤塔对二甲基二硫的降解效果,并将生物滴滤塔和过滤塔串联起来降解单一和混合的含硫恶臭有机废气。最后,将组合工艺放大到生活垃圾中转站产生的恶臭废气的治理上,分析了垃圾中转站恶臭废气的污染物污染特征变化规律。本实验同时利用PCR-DGGE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实际废气处理过程中生物过滤塔和滴滤塔中微生物结构的多样性及其演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了接种具有二甲基二硫醚(DMDS)降解能力的降解菌Bacillus cereus GIGAN2后,生物滴滤塔(BTF)和生物过滤塔(BF)对气相DMDS的降解效果和特征:生物滴滤塔经过2个月的启动运行后,对DMDS的去除率(RE)、填料生物膜量和气体压降等参数基本保持稳定。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滴滤塔经过45 d的运行,GIGAN2相对丰度逐渐增加并成为主要的菌种,细菌多样性逐渐减少,塔体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增加。入口DMDS浓度的增加和空床停留时间(EBRT)的减小会使RE降低,相同条件下,麦饭石填料生物滴滤塔DMDS去除率高于陶粒填料。麦饭石和陶粒填料滴滤塔最大ECs分别为19.0 g m~(-3) h~(-1)(RE=78.4%)和16.6g m~(-3) h~(-1)(RE=56.3%)。长期运行试验发现两生物滴滤塔对DMDS的去除具有长期稳定性。生物过滤塔经30 d的启动运行,对DMDS去除率保持稳定。入口DMDS浓度的增加和空床停留时间(EBRT)的减小会使过滤塔RE降低,甘蔗渣和花生壳填料过滤塔最高ECs分别为23.9 g m~(-3) h~(-1)(RE=76.1%)和20.9 g m~(-3) h~(-1)(RE=68.4%)。在同等的条件下,甘蔗渣填料过滤塔对DMDS的去除效果高于花生壳填料过滤塔。(2)生物过滤-滴滤组合工艺的降解单一、混合含硫废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工艺经过15 d的启动运行,对单一DMDS废气的去除率达到稳定,滴滤塔部分对DMDS的去除率稳定在65%左右,过滤塔部分对DMDS的去除率约为35%。对于DMDS废气的去除,滴滤塔和过滤塔最大的ECs分别为44.52 g m~(-3) h~(-1)和33.60 g m~(-3) h~(-1)。总体来看,组合工艺可实现对二甲基二硫醚、甲硫醚(DMS)和乙硫醇(EM)稳定的去除。固定DMDS浓度,逐步提高DMS的浓度,发现滴滤塔和过滤塔对DMS的最大ECs分别为19.02 g m~(-3) h~(-1)和31.60g m~(-3) h~(-1)。DMS浓度的增加,会抑制滴滤塔对DMDS的去除,而对过滤塔却不存在抑制作用。固定DMDS和DMS浓度,逐步增加EM入口浓度,发现滴滤塔和过滤塔对EM降解的最大ECs分别为34.72g m~(-3) h~(-1)和11.95 g m~(-3) h~(-1)。过高浓度的乙硫醇会稍微抑制滴滤塔DMDS的降解效果,对于过滤塔,乙硫醇浓度增大并不会抑制其DMDS降解。乙硫醇浓度的增加会大幅的减少滴滤塔DMS去除效果,然而其对过滤塔DMS的去除效果则几乎没有影响。(3)研究了生物过滤-滴滤组合工艺净化某生活垃圾中转站恶臭废气,结果表明:垃圾中转站恶臭废气中含氧类有机化合物组分最不稳定,而卤化烃类化合物、脂肪烃类化合物和芳香烃类化合物含量则相对稳定。丙酮、2-丁酮、乙酸乙烯酯和丙烯醛是主要的含氧类有机污染物。组合系统在经过30 d的驯化之后,其对总VOCs的去除率稳定在95%以上。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时间点填料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和多样性,发现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生物反应器内细菌多样性减少。对于滴滤塔,在经过30 d的驯化后细菌群落以Bacillus cereus和Lysinibacillus sp.为主导菌种。对于过滤塔则经10 d的驯化,微生物群落以Lysobacter sp.为主要菌种。(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期刊2016-04-01)

戴万能,石磊,刘文祝,袁晔,高晓根[7](2016)在《含硫气田恶臭气体阈限值与恶臭强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恶臭强度的6级分类法,针对含硫气田典型的5种含硫恶臭化合物,利用韦伯-费希纳公式研究了气体浓度和恶臭强度的关系,计算并分析了我国环境标准和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阈限值对应的恶臭强度。GB/T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一级厂界浓度标准限值对应的恶臭强度为2.5左右,二级新改扩建厂界标准限值对应恶臭强度为2.8左右。我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1—2007中规定的含硫恶臭气体职业接触限值对应的恶臭强度均在4以上。(本文来源于《化工环保》期刊2016年01期)

戴万能,高晓根,计维安,肖黄飞,刘启聪[8](2015)在《含硫气田恶臭硫化物性质及阈限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硫气田的恶臭气体不仅污染环境,还可能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因此研究恶臭硫化物的性质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硫化氢、甲硫醇、乙硫醇、甲硫醚、二甲基二硫等5种含硫气田生产中常见恶臭硫化物的物理性质、对人的生理影响、嗅阈值和职业接触限值,并研究了我国环境标准浓度与嗅阈值和职业接触限值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环境标准允许排污单位周围存在一定程度的恶臭气味,但满足厂界浓度要求的恶臭气体不会对人员健康造成危害。本研究成果对于认识恶臭硫化物特性、预防职业危害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天然气与石油》期刊2015年06期)

赵栩澜,杜晓松,高超,龙吟,崔进[9](2015)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含硫恶臭气体混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t-silica Bond Plot毛细管色谱柱(硅胶键合极性基团固定相)的GC-FPD色谱系统,检测了环境中的含硫恶臭气体甲硫醇、甲硫醚、乙硫醇、二硫化碳和二甲二硫的混合气体。实验研究了气相色谱柱进样口压力和升温方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最佳分离条件下对5种气体的混合样进行了重复性测试,并利用自制的Tenax管式富集器分析5种气体的检出限。方法的最佳进样口压力为48.26 k Pa和最佳升温方式为初始温度160℃,以30℃/min升至220℃,可以实现混合气体的完全分离,分离时间3.850 min,组分间最小分离度2.525,最佳条件下具有很好的重复性,保留时间和组分分离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最大为5.0%,5种气体的检出限依次为45,37,21,30和22μg/m3。(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5年11期)

宁平,徐可,王学谦,马懿星,程晨[10](2015)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含硫恶臭气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含硫恶臭气体的来源、危害以及去除方法进行简要的论述,通过各种方法的对比,总结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含硫恶臭气体的优势,并提出了其相应的脱除机制。同时对当前采用低温等离子体脱除含硫恶臭气体,特别是硫化氢、二硫化碳、甲硫醚、甲硫醇和二甲二硫的处理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论述,提出了低温等离子体同时脱除多组分含硫恶臭气体的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5年21期)

含硫恶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恶臭气体中含硫物质的特性,选用Silica Bond Plot色谱柱作为分离系统,设计了自动进样模块与色谱快速加热模块,选择灵敏度高与通用性好的光离子化气体传感器作为气体检测器,组建了GC-PID快速在线检测系统。选择了恶臭气体中的H2S,CS2,甲硫醇,甲硫醚,乙硫醇,乙硫醚和二甲基二硫醚等7种含硫化合物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周期小于12 min,最佳分离温度为90℃~150℃,载气流量控制为2.5 m L/min。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含硫恶臭论文参考文献

[1].刘梓璇.城镇污水处理厂含硫恶臭污染源强及监测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

[2].王晓辰,杨申昊,邓维,高俊波,赵韦静.恶臭气体中含硫组分的气相色谱快速检测系统研究[J].分析试验室.2018

[3].胡志军,王志良.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含硫恶臭污染物[J].化工环保.2018

[4].李俊成,张思祥,周围,王晓辰,李志东.基于微气相色谱技术的含硫恶臭气体检测[J].现代化工.2016

[5].唐国建.碱渣含硫恶臭废气处理技术[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6

[6].陈雪泉.生物滴滤和过滤技术降解含硫恶臭有机废气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

[7].戴万能,石磊,刘文祝,袁晔,高晓根.含硫气田恶臭气体阈限值与恶臭强度的关系[J].化工环保.2016

[8].戴万能,高晓根,计维安,肖黄飞,刘启聪.含硫气田恶臭硫化物性质及阈限值研究[J].天然气与石油.2015

[9].赵栩澜,杜晓松,高超,龙吟,崔进.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含硫恶臭气体混合物[J].分析试验室.2015

[10].宁平,徐可,王学谦,马懿星,程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含硫恶臭气体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5

标签:;  ;  ;  

含硫恶臭论文-刘梓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