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基础教育论文-李晴

地理基础教育论文-李晴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理基础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时代要求,地理基础教育,研究热点

地理基础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李晴[1](2019)在《基于新时代的地理基础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新时代对基础教育的新要求,地理基础教育研究应聚焦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地理教育信息化、地理研学旅行、乡村地理教师培训、地理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等重要问题,这也将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地理教育研究的主攻方向。(本文来源于《地理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张鹏韬,王民[2](2019)在《基础教育地理价值观目标的坚守与演进——基于百年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目标的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标指出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强调人类的环境责任,此外地理学科还有其他的价值观要求。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构建地理学科价值观目标的六大视角,分别是:家国情怀、全球意识、环境责任、社会准则、审美情趣和科学态度。由此对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38份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价值观要求进行分阶段梳理与比较,并利用Atlas.ti 8.3软件对价值观视角与行为动词进行共现分析,发现学校地理价值观要求的"坚守"与"演进":价值观培养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不变要求;家国情怀是地理价值观教育的永恒主题;各阶段的价值观要求有显着变化;环境责任已经成为地理教育的应然目标;学校地理价值观的培养更加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理课程价值观目标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地理教学》期刊2019年07期)

高文华,李开封[3](2018)在《气候变化基础教育普及背景下高校地理教师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气候变化基础教育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地理课堂成为基础教育阶段气候变化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但目前对青少年气候变化教育的施行情况并不理想.通过调查总结发现,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高校地理科学师范生的培养中较少涉及气候变化教育.建议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式,加强渗透式教学以及组织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气候变化实践教育,从而在解决当前地理职前教师气候变化教育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提升基础教育阶段广大青少年的气候变化普及水平.(本文来源于《高师理科学刊》期刊2018年12期)

朱雪梅,张蓓[4](2018)在《地理基础教育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连载四) 中学地理教科书改革40年——从“一纲单本”到“一标多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地理教科书建设可分为恢复振兴时期、大变革时期与百花齐放时期叁个历史阶段。地理教科书的建设制度由"国定制""一纲单本"走向"审定制""一标多本",内容选择由注重"双基"到突出"人地关系"再到体现"基础性、选择性与时代性",内容呈现方式由"文字介绍"走向"图文并茂"。展望未来,地理教科书的建设将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引,以更加多元的情境内容、探究活动与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15期)

吴慧,朱雪梅[5](2018)在《地理基础教育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连载叁) 中学地理教育目标改革40年——从双基到叁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中学地理教学目的演变为课程目标,其基本路径是从注重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双基"目标培养,到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叁维"目标养成,再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当前,地理课程改革必须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立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为引领,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的转变。(本文来源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13期)

谢宇,张全成,方稚[6](2018)在《基于地理国情数据的基础教育资源承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地理国情数据在资源承载力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将地理国情数据中校园范围内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提取为建筑用地、绿化用地和运动场地,结合教育部门统计资料,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各个乡镇街道的基础教育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提出改善教育资源承载力状况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地理空间信息》期刊2018年06期)

朱雪梅[7](2018)在《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40年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过去40年来我国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和成就进行了系统梳理,将地理教育发展大致概括为振兴、回落、创新叁个时期。在这期间,随着从"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到叁维目标再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演变,地理教育领域积累了大量学术研究成果,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评价不断优化。在当前以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教育将会迎来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09期)

闫慧,殷学永,韩冰雪,蔡晶莹,翟书梅[8](2018)在《基于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的地理类应用型课程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主要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等师范教育,必须与基础教育密切衔接,培养的人才需要满足和胜任基础教育的新变化、新要求。基于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开展高等师范教育应用型课程建设既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也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本文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型课程建设理论,构建衔接基础教育与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以期培养能够准确实施基础教育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16期)

王娜[9](2017)在《基于迁移学习的基础教育地理领域概念关系抽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基础教育地理学科为研究对象,针对地理领域的概念关系抽取进行研究。但是,地理领域目前没有充足的语料支撑概念关系抽取研究。传统的解决方法是人工扩充语料库,但其人力成本高,而迁移学习方法能够迁移源领域的知识帮助目标领域解决仅有少量数据的问题,故本文研究如何基于迁移学习解决地理语料不充足的问题,以提升地理概念关系抽取的准确率。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基础教育地理文本的时序性特征,利用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构建了基于词特征和句子特征的概念关系抽取模型。本文将地理概念关系抽取定义为基于给定概念对的关系语句分类问题,词特征是概念对的基本特征,使用Word Embedding进行提取;句子特征能够完整表达语句序列的语义信息,而LSTM因能有效利用序列数据中长距离的依赖信息,被认为适合处理文本序列数据,故使用LSTM提取概念对所在句子的句子特征。在地理概念关系语料不充足的情况下,该方法的准确率较低。2)针对地理概念关系语料缺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LSTM的迁移学习方法,该方法将开放领域的知识迁移到地理领域,辅助地理领域更准确地完成概念关系抽取。该方法由两部分组成:Sogou词向量经由大量数据训练得到,其特征表示比使用少量地理文本训练得到的词向量更准确,故首先提出了基于Word Embedding的词向量迁移学习方法,将Sogou词向量迁移到地理领域,进行对比实验。由于迁移后词向量的特征空间不一致,导致该方法对准确率的提升不明显。因而,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网络权重的迁移学习方法,该方法先将使用开放域文本训练得到的LSTM网络权重按层迁移到地理领域;然后地理领域针对迁移的网络权重做了两种处理:保持不变和重训练调整,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若使用地理文本对迁移的网络权重进行重训练调整,能较显着提升地理概念关系抽取的准确率。但该方法没有解决知识迁移过程中,因数据分布不一致产生的领域适应性(Domain Adaptation)问题。3)为了解决开放领域向地理领域进行知识迁移过程中产生的领域适应性问题,构建了基于多潜在特征空间层的地理领域迁移学习模型。该模型首先利用开放领域和地理领域间的相同概念建立一个共享的潜在空间;然后利用两个领域的特有概念,分别建立叁个特有的潜在空间,并将叁个特有空间和共享空间组成叁个潜在特征空间层,同时用于学习两个领域间的数据分布。此外,该模型采用非负矩阵叁因子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Tri-Factorization,NMTF)技术解决模型优化问题。该方法能初步解决两个领域间的领域适应性问题。(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李文翎,夏薇,冯业枫,林璐璐[10](2017)在《微课在基础教育中的推广与应用研究——以地理学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明确了微课的定义,并结合微课的特点与作用,以地理学科为案例,分析了微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即解决课内教学难点和满足课外知识拓展;提出要把恰当性、趣味性、主体性和辅助性作为微课设计的原则,避免当前微课应用中存在的误区;指出在基础教育中推广微课,可改变教材单一的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生成性,有助于引导学生加强实验探究、注重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最终实现地理学习向多样化、现代化、科学化和生活化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02期)

地理基础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课标指出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强调人类的环境责任,此外地理学科还有其他的价值观要求。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构建地理学科价值观目标的六大视角,分别是:家国情怀、全球意识、环境责任、社会准则、审美情趣和科学态度。由此对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38份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价值观要求进行分阶段梳理与比较,并利用Atlas.ti 8.3软件对价值观视角与行为动词进行共现分析,发现学校地理价值观要求的"坚守"与"演进":价值观培养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不变要求;家国情怀是地理价值观教育的永恒主题;各阶段的价值观要求有显着变化;环境责任已经成为地理教育的应然目标;学校地理价值观的培养更加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理课程价值观目标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理基础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晴.基于新时代的地理基础教育研究[J].地理教育.2019

[2].张鹏韬,王民.基础教育地理价值观目标的坚守与演进——基于百年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目标的文本分析[J].地理教学.2019

[3].高文华,李开封.气候变化基础教育普及背景下高校地理教师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师理科学刊.2018

[4].朱雪梅,张蓓.地理基础教育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连载四)中学地理教科书改革40年——从“一纲单本”到“一标多本”[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

[5].吴慧,朱雪梅.地理基础教育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连载叁)中学地理教育目标改革40年——从双基到叁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

[6].谢宇,张全成,方稚.基于地理国情数据的基础教育资源承载力评价[J].地理空间信息.2018

[7].朱雪梅.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40年研究综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

[8].闫慧,殷学永,韩冰雪,蔡晶莹,翟书梅.基于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的地理类应用型课程建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

[9].王娜.基于迁移学习的基础教育地理领域概念关系抽取[D].武汉理工大学.2017

[10].李文翎,夏薇,冯业枫,林璐璐.微课在基础教育中的推广与应用研究——以地理学科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

标签:;  ;  ;  

地理基础教育论文-李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