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尼罗河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尼罗河病毒,病毒在鸟和鸟之间传播,基本再生数,全局渐近稳定
西尼罗河热论文文献综述
曹玲玲,宋海涛[1](2019)在《病毒在鸟和鸟之间传播对西尼罗河热传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鸟类为宿主,库蚊为媒介,建立了西尼罗河病毒在蚊鸟种群中的传播动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西尼罗河病毒在鸟与鸟之间的传播对西尼罗河热疾病传播的影响.计算了基本再生数R_0,证明了当R_0≤1时,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R_0>1时,正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鸟鸟传播对西尼罗河病毒传播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樊晓旭,王淑娟,张永强,戈胜强,李林[2](2018)在《西尼罗河热现状及未来我国防控应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尼罗河热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目前非洲、欧洲、中东、北美洲和西南亚均有报道。该病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西尼罗病毒(WNV)引起,可感染蚊子,鸟类、人、马、猪、狗、山羊、蝙蝠、猫、洗熊、野兔、鳄鱼和臭融等多种动物。鸟类(乌鸦、鸽子、莺等)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虽然80%的人感染后不表现出明显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王淑娟,宋晓晖,迟田英,孙成友,王清华[3](2016)在《西尼罗河热的流行历史、现状及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介绍西尼罗河热的全球流行历史与现状,指出该病具有流行区域不断扩展、流行频率增加、致病性严重等特点,提出了加强对国际运输工具的杀虫消毒,以及加强口岸动物检疫、预警性监测和诊断技术储备等建议,以期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6年12期)
史雪萍,樊晓旭,吴晓东,张永强,李林[4](2016)在《案例分析——美国西尼罗河热疫情的暴发与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9年美国报道首例人西尼罗河病毒(WNV)感染以来,已出现了41 000多例临床感染病例和1 700多例死亡病例。1999年至2012年间,美国因人感染WNV住院造成的花费累计约7.78亿美元。同时,马属动物的治疗和免疫接种及WNV的监控也给美国带来了更严重的经济负担。针对WNV感染,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如建立国家虫媒病毒监测系统(ArboNET)、控制流行地区蚊虫、开发新型诊断方法、实施疫苗免疫等。但是,由于美国至少有65种蚊子能够传播WNV,感染WNV的候鸟可长距离传播病毒,加之季节、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WNV在美国难以根除。本案例提示我国应注重完善国家外来人兽共患病监测系统和实验室诊断方法 ;加强公共卫生实验室能力建设;利用大数据,建立WNV长期预警模型;确定理想的哨兵动物;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以及疫苗、驱蚊剂的研发;加强宣传,突出防控重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6年12期)
刘成倩,李红,易建中,毛慧,王静[5](2015)在《西尼罗河热诊断技术与疫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尼罗河热(West Nile Fever,WNF)是由西尼河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1〕。WN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一种单链RNA病毒,经蚊子传播,可引起人类发病,也可引起马、鸟类、猫等动物发病。1937年该病毒在西尼罗河地区的乌干达被发现,因此而得名〔2〕。此病毒由最初只在非洲地区流行到后来跨越到欧洲、亚洲,直到1999年美国纽约出现人感染事件,引起了(本文来源于《上海畜牧兽医通讯》期刊2015年01期)
邹艳丽,赵永刚,张永强,包静月,孙成友[6](2011)在《体外转录法制备西尼罗河热病毒RNA片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体外转录获得西尼罗河热病毒保守区基因的RNA片段,为核酸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改进提供阳性定量标准品。方法设计西尼罗河热病毒基因保守区克隆引物,PCR从合成的基因DNA获得相应片段,连接至质粒PGEM-T-easy上并筛选阳性重组质粒,测序鉴定后酶切线性化,用T7RNA聚合酶进行体外转录,得到固定长度的RNA片段,DNase酶处理后测定浓度,梯度稀释后用RT-PCR验证。结果获得含西尼罗河热病毒靶基因序列的准确定量拷贝数的RNA片段,质量浓度分别为352.6ng/μL,RT-PCR验证均扩增出相应目的条带。结论获得的RNA片段可作为西尼罗河热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方法的阳性定量标准品。(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1年12期)
施圣玉[7](2010)在《西尼罗河热的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尼罗河热是一种由西尼罗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人畜共患病,人和多种动物对该病易感。对西尼罗河热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0年Z2期)
刘金玲,支海兵[8](2006)在《西尼罗河热》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尼罗河热又名西奈热是由西尼罗河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1937年首次从乌干达西尼罗河流域一名发热妇女的血液中分离出,最初,人们只认为它是非洲的一种地方病,直到1957年,以色列西尼罗河病毒性脑膜炎流行后人们才认识到这种病毒的危害,60年代在法国,(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06年09期)
童明龙,郝俊峰,赵德明[9](2005)在《西尼罗河热流行病学及其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尼罗河热是一种虫媒性病毒病,其病原为西尼罗河病毒,该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单股RNA病毒,目前存在两种谱系,谱系Ⅱ株主要见于非洲;而谱系Ⅰ株分布广泛,是最近几次大爆发的病原,已确认与人类疾病有关。作者就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感染情况、病理变化、诊断以及预防和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05年11期)
陈洪勋,周继勇[10](2004)在《西尼罗河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尼罗河热是由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虫媒传染病,它最早于1937年在乌干达地区被发现,并分离到病毒。在1999年以前,人们只能在东半球分离到WNV,然而,自1999年8月首次爆发于美国纽约后,该病毒迅速肆虐美国,随后传播到非洲各地、欧亚大陆和中东国家。目前已扩展到39个州和地区,仅2002年1-10月,发病人数就已达到3296例,死亡182人;发病马匹11526例,而死亡野鸟更多。现将有关情况介绍于后。(本文来源于《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期刊2004-09-01)
西尼罗河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尼罗河热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目前非洲、欧洲、中东、北美洲和西南亚均有报道。该病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西尼罗病毒(WNV)引起,可感染蚊子,鸟类、人、马、猪、狗、山羊、蝙蝠、猫、洗熊、野兔、鳄鱼和臭融等多种动物。鸟类(乌鸦、鸽子、莺等)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虽然80%的人感染后不表现出明显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尼罗河热论文参考文献
[1].曹玲玲,宋海涛.病毒在鸟和鸟之间传播对西尼罗河热传播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樊晓旭,王淑娟,张永强,戈胜强,李林.西尼罗河热现状及未来我国防控应对思考[J].中国兽医杂志.2018
[3].王淑娟,宋晓晖,迟田英,孙成友,王清华.西尼罗河热的流行历史、现状及防控[J].中国动物检疫.2016
[4].史雪萍,樊晓旭,吴晓东,张永强,李林.案例分析——美国西尼罗河热疫情的暴发与防控[J].中国动物检疫.2016
[5].刘成倩,李红,易建中,毛慧,王静.西尼罗河热诊断技术与疫苗研究进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5
[6].邹艳丽,赵永刚,张永强,包静月,孙成友.体外转录法制备西尼罗河热病毒RNA片段[J].中国动物检疫.2011
[7].施圣玉.西尼罗河热的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
[8].刘金玲,支海兵.西尼罗河热[J].中国兽医杂志.2006
[9].童明龙,郝俊峰,赵德明.西尼罗河热流行病学及其研究概况[J].中国畜牧兽医.2005
[10].陈洪勋,周继勇.西尼罗河热研究[C].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2004
标签:西尼罗河病毒; 病毒在鸟和鸟之间传播; 基本再生数; 全局渐近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