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遗传多态性论文-郭宁,席晓广,张晓旭,樊洪泓,蔡永萍

表观遗传多态性论文-郭宁,席晓广,张晓旭,樊洪泓,蔡永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观遗传多态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棉花子叶,乙烯利,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多态性论文文献综述

郭宁,席晓广,张晓旭,樊洪泓,蔡永萍[1](2014)在《乙烯利处理对棉花子叶DNA表观遗传变化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叶片早衰影响棉花产量和棉纤维质量,而乙烯利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促进植物组织衰老有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植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探讨在不同乙烯利水平处理下,棉花子叶DNA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变化模式。结果显示,经300、500和700 mg/L乙烯利处理后,棉花子叶DNA甲基化比值分别为32.99%、35.45%和37.49%,都低于对照组(37.92%);和对照组相比,经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后,棉花子叶DNA发生甲基化变化位点的比率分别是2.71%、3.63%和4.88%,而去甲基化位点的比率分别为10.66%、9.84%和9.23%,并且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棉花子叶DNA甲基化位点与去甲基化位点之比逐渐提高;本研究鉴定了17个MSAP差异基因片段,这些片段与NCBI中已知的功能基因存在同源性,包括果胶甲酯酶基因、细胞色素P450、乙醇脱氢酶基因、肌动蛋白解聚因子、翻译延伸因子等和乙烯利诱导棉花子叶衰老相关基因。研究结果提示,在乙烯诱导棉花子叶衰老的进程中,DNA甲基化参与了棉花子叶衰老的调控,为从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乙烯诱导棉花衰老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高翔[2](2010)在《香雪兰体外再生植株和杂种后代遗传、表观遗传多态性及花香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香雪兰3个品种进行了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共尝试了3个组合,选取14个杂交子代使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杂种鉴定,根据条带统计结果、聚类分析及主成份分析发现,子代全部是3个香雪兰品种的杂交后代,而且大部分都属于偏母本类型的杂种,子代AFLP扩增结果出现了亲本都没有的DNA条带,说明种间杂交产生了遗传变异。MSAP(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技术检测了香雪兰亲本和杂交后代的甲基化水平,在荷白与荷粉杂交体系中用了16对引物,共产生了711条带,甲基化水平在14.09%-15.77%之间,荷粉与荷黄的杂交体系中,21对引物共扩增出619条带,甲基化水平为11.38%-12.75%,两者都是以内侧胞嘧啶全甲基化为主。进一步将MSAP数据分为甲基化敏感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Polymorphism,MSP)和甲基化不敏感多态性(Methylation-Insensitive Polymorphism,MISP),与AFLP一样,对MSAP数据做了聚类和主成份分析,验证了杂种的真实性。尽管亲本向杂种的DNA甲基化模式的遗传传递主要遵循孟德尔的遗传方式,香雪兰种间杂交仍然可以导致杂种一代发生不同程度的DNA甲基化变异,在荷白与荷粉的杂交后代中,变异率为0.84%,荷粉与荷黄的杂交后代的变异率更低,仅为0.16%,杂种后代与亲本相比,主要表现为甲基化程度的降低。通过Mantel’s检测,分析了AFLP、MSP和MISP之间的相关性,发现MSP与MISP之间相关性极显着,在荷白和荷粉杂交体系中,AFLP与MSP和MISP之间具有相关性,但是不显着,在荷粉与荷黄的杂交体系中,则没有相关性。以幼花序和花序轴做为外植体,根据所用激素不同,香雪兰既可以通过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由周缘细胞直接再生,还可以经过胚性愈伤组织间接再生。在直接体细胞发生途径中,最佳的激素配比是IAA:6-BA=2:1mg/L,幼花序的再生率为84%,花序轴的再生率为100%。在间接体细胞发生途径中,激素比例为6-BA:2,4-D为5:1mg/L时,愈伤组织再生的效率最高,其中幼花序为92.4%,花序轴为100%。当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2mg/L IAA和3mg/L 6-BA的MS培养基上后,可以分化成完整的植株。AFLP和MS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被用来检测再生植株的遗传和表观遗传稳定性,在直接体细胞再生途径中,20对引物在亲本和11个再生植株中共扩增出916条清晰条带,其中8条表现为多态性,比率为0.87%,在间接体细胞再生途径中,18对引物共扩增出1075条带,其中3条为多态性条带,比率为0.27%,与亲本相比,再生植株变异模式有两种,即再生植株新带的增加和亲本条带的消失。MSAP分析表明,组织培养可以导致CG和CNG两种模式的甲基化水平的变异,变异率在直接和间接途径中分别为1.1%和1.3%。以幼花序为外植体,在N6培养基上可以诱导黄原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SDS-PAGE技术检测这一形态发生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变化,发现6种多肽与体细胞胚发育有关,分子量为45,53,55kD的多肽存在于胚性愈伤组织、球形胚、和胚芽鞘时期,83kD的多肽则存在于后两个时期,即胚芽鞘期和真叶期胚中,37kD的多肽存在于胚性愈伤组织和球形胚期胚状体中,35kD的多肽存在所有的时期当中。利用静态顶空的方法收集了6个香雪兰栽培品种及其中两个品种9个正反交F1代的花香成分,经过GC-MS分析后,共检测到43种花香成分,每个品种的花香成分在3-25个之间,主要成分都仅仅为2-4种,包括异戊二烯类物质和脂肪族衍生物,同时还有少量的含氮和含硫化合物。在所有的成分当中,沉香醇的含量最高,在亲本和子代的花香研究中发现,亲本主要花香成分可以稳定的遗传给后代,此外,研究还发现花瓣和雌蕊是香雪兰花香的主要释放部位。基于S?rensen’s相似指数,进行了非度量多维测度分析,结果表明,被测品种可以分为两类,同时本论文还讨论了香雪兰花香在授粉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吸引蝴蝶、娥类和蜜蜂等昆虫方面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0-06-01)

张剑锋[3](2009)在《松嫩平原天然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种群的分子遗传与表观遗传多态性及其种群遗传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用AFLP(amplified far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和MSAP(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两种DNA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东北松嫩平原4个属同一个生态型(灰绿型)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天然种群48个单株,进行了遗传与表观遗传多态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并对这两种分子标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松嫩平原4个羊草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态性和遗传结构的3个遗传多态性指标、基因流、遗传距离、分子方差分析(AMOVA)、Jaccard相似性系数(JSI)分析、非加权分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A)等项研究表明,羊草种群遗传多态性和遗传结构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羊草种群分布符合距离隔离模型。除地理距离外,其它物理和/或生物因素也是造成遗传隔离,引起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CC种群成为栖息地碎片(habitatfragmentation),个体间逐渐形成均质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松嫩平原4个羊草天然种群的MSAP分析结果表明,甲基化变异模式具有种群特异性,同时种群间也存在甲基化变异,但程度不同。甲基化敏感多态性(MSP)与甲基化不敏感多态性(MISP)有显着的相关性(r=0.8370),羊草DNA甲基化多态性变化的两种类型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即任何一种类型变异的发生都会导致另外一种类型变异的发生。将AFLP与MSP和MISP进行比较发现,AFLP相似度比MSP和MISP要高出很多,说明羊草DNA甲基化多态性虽然可能受遗传变异的影响,但同时具有独立的产生和维持机制。AFLP、MSP和MISP的UPGMA聚类分析和PCA分析表明,种群CC和BT(土壤pH值均为7)以及ZL和Cb(土壤pH值均为8.5-9.5)分别被聚得比较接近,说明可能是由不同盐碱条件下的胁迫引起栖息地的异质性使其产生可遗传的表观遗传变异造成的。(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12-01)

杨巍[4](2008)在《不同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DNA胞嘧啶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广泛存在于高等动植物中,并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调节基因表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固有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变化会导致生物的表型异常甚至致死。但一定范围内的甲基化变异也可能为物种的适应和进化提供机遇。本文利用AFLP及MSA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24个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彼此间遗传分化的模式和程度,以探索DNA甲基化多态性在玉米基因组DNA中的分布、规律性及各材料彼此之间的遗传和表观遗传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基于AFLP分析,可以将24个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大致分类,但是各亲缘关系之间的差异不显着。通过Mantel’s检测,分析所选的24个玉米自交系品种之间甲基化敏感与甲基化不敏感性,甲基化敏感同品种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及甲基化不敏感同遗传亲缘关系之间的关系,发现彼此成不相关性或相关性不显着。以上结果说明在所选的玉米品系之间,甲基化多态性与品种之间亲缘关系之间不相关,即表观遗传与遗传多态性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表观遗传多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香雪兰3个品种进行了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共尝试了3个组合,选取14个杂交子代使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杂种鉴定,根据条带统计结果、聚类分析及主成份分析发现,子代全部是3个香雪兰品种的杂交后代,而且大部分都属于偏母本类型的杂种,子代AFLP扩增结果出现了亲本都没有的DNA条带,说明种间杂交产生了遗传变异。MSAP(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技术检测了香雪兰亲本和杂交后代的甲基化水平,在荷白与荷粉杂交体系中用了16对引物,共产生了711条带,甲基化水平在14.09%-15.77%之间,荷粉与荷黄的杂交体系中,21对引物共扩增出619条带,甲基化水平为11.38%-12.75%,两者都是以内侧胞嘧啶全甲基化为主。进一步将MSAP数据分为甲基化敏感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Polymorphism,MSP)和甲基化不敏感多态性(Methylation-Insensitive Polymorphism,MISP),与AFLP一样,对MSAP数据做了聚类和主成份分析,验证了杂种的真实性。尽管亲本向杂种的DNA甲基化模式的遗传传递主要遵循孟德尔的遗传方式,香雪兰种间杂交仍然可以导致杂种一代发生不同程度的DNA甲基化变异,在荷白与荷粉的杂交后代中,变异率为0.84%,荷粉与荷黄的杂交后代的变异率更低,仅为0.16%,杂种后代与亲本相比,主要表现为甲基化程度的降低。通过Mantel’s检测,分析了AFLP、MSP和MISP之间的相关性,发现MSP与MISP之间相关性极显着,在荷白和荷粉杂交体系中,AFLP与MSP和MISP之间具有相关性,但是不显着,在荷粉与荷黄的杂交体系中,则没有相关性。以幼花序和花序轴做为外植体,根据所用激素不同,香雪兰既可以通过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由周缘细胞直接再生,还可以经过胚性愈伤组织间接再生。在直接体细胞发生途径中,最佳的激素配比是IAA:6-BA=2:1mg/L,幼花序的再生率为84%,花序轴的再生率为100%。在间接体细胞发生途径中,激素比例为6-BA:2,4-D为5:1mg/L时,愈伤组织再生的效率最高,其中幼花序为92.4%,花序轴为100%。当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2mg/L IAA和3mg/L 6-BA的MS培养基上后,可以分化成完整的植株。AFLP和MS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被用来检测再生植株的遗传和表观遗传稳定性,在直接体细胞再生途径中,20对引物在亲本和11个再生植株中共扩增出916条清晰条带,其中8条表现为多态性,比率为0.87%,在间接体细胞再生途径中,18对引物共扩增出1075条带,其中3条为多态性条带,比率为0.27%,与亲本相比,再生植株变异模式有两种,即再生植株新带的增加和亲本条带的消失。MSAP分析表明,组织培养可以导致CG和CNG两种模式的甲基化水平的变异,变异率在直接和间接途径中分别为1.1%和1.3%。以幼花序为外植体,在N6培养基上可以诱导黄原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SDS-PAGE技术检测这一形态发生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变化,发现6种多肽与体细胞胚发育有关,分子量为45,53,55kD的多肽存在于胚性愈伤组织、球形胚、和胚芽鞘时期,83kD的多肽则存在于后两个时期,即胚芽鞘期和真叶期胚中,37kD的多肽存在于胚性愈伤组织和球形胚期胚状体中,35kD的多肽存在所有的时期当中。利用静态顶空的方法收集了6个香雪兰栽培品种及其中两个品种9个正反交F1代的花香成分,经过GC-MS分析后,共检测到43种花香成分,每个品种的花香成分在3-25个之间,主要成分都仅仅为2-4种,包括异戊二烯类物质和脂肪族衍生物,同时还有少量的含氮和含硫化合物。在所有的成分当中,沉香醇的含量最高,在亲本和子代的花香研究中发现,亲本主要花香成分可以稳定的遗传给后代,此外,研究还发现花瓣和雌蕊是香雪兰花香的主要释放部位。基于S?rensen’s相似指数,进行了非度量多维测度分析,结果表明,被测品种可以分为两类,同时本论文还讨论了香雪兰花香在授粉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吸引蝴蝶、娥类和蜜蜂等昆虫方面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观遗传多态性论文参考文献

[1].郭宁,席晓广,张晓旭,樊洪泓,蔡永萍.乙烯利处理对棉花子叶DNA表观遗传变化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4

[2].高翔.香雪兰体外再生植株和杂种后代遗传、表观遗传多态性及花香成分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张剑锋.松嫩平原天然羊草(Leymuschinensis(Trin.)Tzvel.)种群的分子遗传与表观遗传多态性及其种群遗传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4].杨巍.不同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多态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表观遗传多态性论文-郭宁,席晓广,张晓旭,樊洪泓,蔡永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