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崇拜:不应忘记的历史课

个人崇拜:不应忘记的历史课

一、个人崇拜:不应忘记的历史教训(论文文献综述)

张泰[1](2021)在《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实践与理论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之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而言,党内民主理论是政党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民主实践是推进政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实践,党内民主建设是一项事关政党自身发展与价值实现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党内民主包括党员权利主导安排党内制度并使党内权力在其范围内运行的应然民主形式和政党资源支配权在党员权利和党内权力之间再分配的实然民主程序,而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使党内民主建设成为每个政党都要面对的必然课题。政党政治资源的稀缺性和政党主体对稀缺资源追逐欲望的无限性使现实中党内权力的膨胀与党员权利的扩张同样不可避免。党内民主建设则是经由党内法治,使党员权利与党内权力在合法有序的博弈互动中有效实现民主价值。党内民主建设根本目的在于保障政党成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体性地位。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这种先进性与科学性、阶级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统一使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不仅遵循党内民主建设的一般规律,而且在协调党内关系与执掌国家权力的过程中体现出基于内在规定性之上的特殊要求。本文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一项整体性理论研究。文章以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理论为指导,在较为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要素构成、运行机理、思想资源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了各党党内民主建设的逻辑特点,分析了各党的历史传统、政党生态、政治主题和现实条件等具体差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把握。本文主体除导论外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界定党内民主的基本概念与要素构成,厘清党内民主建设与政党本身的内在关联,概括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遵循,阐释党内民主建设的认知体系与实践机制;第二章研究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内民主建设原理并挖掘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党内民主建设主张及西方学者对党内民主建设的见解,追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思想源头与理论借鉴;第三章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自1917年执政以来的党内民主建设实践进行回顾和考察,展示其主要脉络;第四章分析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逻辑和差异成因,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具体特征;第五章总结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规律,从政党意识及其价值意蕴、政党职能及其有效履行、党员权利及其实现保障、党内权力及其监督制约、党内制度及其运行支撑以及政党文化及其培育滋养等主要内容和实现机制,探索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应当形成的理论自觉。本文着重阐释与论述了以下观点:1.党员权利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享有党内政治资源的资格,可大致分为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管理的权利、党员决定党内权力授予的权利及党员言论自由的权利三大类。党员权利享有的前提是遵守党章等党内法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形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与民主协商。2.党内权力是为了实现党员权利的需要,通过党员权利的合法让渡和授予,由党内部分成员和组织获取的、超出于其他党员和党组织之上的强制性力量。党内权力主要表现为对政党政治资源的支配力、对政党组织的统御力、对政党行为的干预力及对政党成员的影响力。党内权力的运行是一个有序过程,以授予为起点、以决策为核心、以执行为关键,以被监督制衡为保障。3.党内制度是对政党意识形态、政治纲领、组织结构、活动方式的明确,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都必须共同遵守的活动原则和行为规范。党内制度是维系党员权利与党内权力良性互动的引导和保障,党内民主建设经由党内制度对党员、干部、组织等构成党的生机与活力的各个要素产生作用。制度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制度运行的成效,关系党内民主建设的实际水平,同时也关系到整个政党组织的质量与活力。4.党内成员通过履行党内义务而享有党员权利,通过党员权利实现而主导党内制度安排,使党内权力在制度规范下运行。党员权利实现离不开党内权力的工具价值,使其维护并服务于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性地位,又要控制党内权力,避免其因自我增殖、异化而成为党员权利的对立物。这既是党员权利实现的整个过程,也是党内民主的主要内容,因而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一般属性。5.党内民主是政党现代化的生命性表征,而对党员权利保障的理论认识则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首要前提。可以认为,以党员权利主导为基本理念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是实现党内价值结构由党内权力本位向党员权利本位转变的基础。以党员权利保障为起点建立党内制度体系,是实现党内治理方式由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转变的支撑。以党员权利效能为目标运作党内资源,是实现党内民主机制由外在协调手段向内在规定属性转变的关键。以党员权利追求为动力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党内政治局面由外在一致向内在和谐转变的法宝。6.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不仅具有一般政党的功能,还承载着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使命。因此,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本质上是党内关系科学性、民主性、法治性的实践形态,包括由指导思想、着力之点、发生逻辑及评价标准等构成的认知体系和由价值指向、主要内容、实践载体及贯彻保障等构成的实践机制。由此展开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推进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对党内民主建设的深化发展和价值跃升。7.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是政党党内民主一般规律与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政党意识在特定历史文化条件下相结合的产物。特定的政治主题指引着党内民主建设的价值导向,具体的政党生态孕育着党内民主建设的逻辑特征,党内制度的科学有效性、实践针对性及法治功能性主导着党内民主建设的运行机制,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体性地位及其民主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与水平。8.在封建文化传统深刻影响和执政初期恶劣生态中,苏联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取向是以党内权力为既定,党员权利服从于党内权力,党内制度体现党内权力意志;在世界多极化格局和党内多元化需求的压力下,苏联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又从权力过度集中的极端走向了权利失去限制的另一个极端。受议会民主文化和政党合并历史的影响,东欧共产党在内外合力下对党内民主建设逻辑进行调整,以党员权利为核心,辅以党内权力和党内制度为之服务保障。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以完善党内制度体系为关键,党内权力来源于并代表党员权利,以党内制度规范党内权力并保障党员权利,用党内制度体系的现代化来牵引党内民主建设的现代化发展。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吸取苏东剧变教训、借鉴中共改革经验中发展党内民主建设逻辑,以党员权利为原点,党内权力服务于党员权利,党内制度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化成果,并尝试多种制度形式和民主形态。9.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实践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弥足可贵的历史经验和思想启迪。具体来说,首先党要强化先进政党意识的价值引领作用。以标识政党由来、维系政党生存、引领政党发展的政党本质属性为党内民主建设提供方向遵循。其次,党要牢记崇高的使命担当。履行政党职能,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将党内民主追求升华为国家民主理念和社会民主共识,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价值所在。再次,党要坚持党员主体地位。以保障党员权利为党内民主建设的先决条件,将党内民主潜在优势转换为政党治理显性效能,为党内政治生活注入生机与活力。第四,党要树立明确的责任意识。以法规支撑党内民主建设的过程,用法治保障党内民主发展的成果,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建立健全权力合理制约权力、权利有效监督权力的法规体系和法治模式。第五,党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制度原则,丰富完善基本民主制度,贯彻落实具体民主制度,为党内民主成长提供根本保障。第六,党要锤炼优秀的政治品格。通过科学理论思想、先进价值理念、纯洁党性党德等政党文化建设,为提升党内民主品质厚植信仰给养、精神涵养和组织滋养。

徐绍红[2](2019)在《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研究》文中指出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和交往模式,但并没有消弭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斗争。在世界范围内,围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治理式、两种发展前途的竞争和博弈仍在持续并日益加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先发优势向全球进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输出一刻也没有停止。“苏东剧变”以后,“历史终结论”“文化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普世价值论”甚嚣尘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与此同时,中国成功地扞卫、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中国何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能?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更加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面对更加尖锐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习近平经过长期思考并集中全党智慧,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等一系列科学论断和重要论述,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等根本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并用以指导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了管党治党的新局面。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既是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党建理论体系,也是与时俱进、特色鲜明的党建话语体系和方法体系。对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研究已成为党的理论工作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少学者已从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价值意义等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开展了有价值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现有研究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历史研究不足,未能清晰揭示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形成条件和萌发过程;系统研究较为欠缺,把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揭示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还不够。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研究,是党建理论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对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理论精髓和灵魂,更好地指导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的基本制度和人们物质生活的基本条件决定思想的内容和性质。因此,在阶级社会中,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立场、观点、方法是思想的灵魂。这是因为,一定的思想总是反映特定主体针对特定领域的问题所持的立场,表现为对该领域现象、问题所持的观点和在实践中坚持并运用的方法。因此,当把“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作为系统研究的对象,不仅应当考察这一思想是如何形成的的,更要通过对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分析来把握其精髓和灵魂,并进一步揭示其地位和价值。立足前人研究基础和上述思路,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探讨三个主要问题:第一部分,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本部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如何形成的”这一主要问题展开,是本文研究的起点。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形成条件包括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渊源和个人条件。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是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和党开展自身建设的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列宁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理论渊源;习近平的成长经历和他本人的思考探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形成过程包括孕育期、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陕北七年知青岁月(1969-1975)是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孕育期;在清华大学学习特别是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1975-1985),是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萌芽期;1985年至党的十八大前,是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发展期;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进入成熟期。第二部分,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基本立场、主要观点和科学方法。本部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主要问题展开,是本文研究的中心和重点。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基本立场包括阶级立场、人民立场、人类立场三个维度。阶级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核心立场,回答党“是谁,从哪儿出发”,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和政治底色;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根本立场,回答党“为了谁,依靠谁”,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定位和政治情感;人类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终极立场,回答党“向何处去”,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胸怀。阶级立场、人民立场和人类立场互相区别、互相联系、有机统一。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主要观点包括关于党的建设本质的观点、关于党的建设规律的观点和关于党的建设要求的观点三个层面。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关于党的建设本质的观点包括:解决党存在的能力水平与使命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解决党存在的信念作风与党性宗旨不相符合的矛盾,解决党存在先进性纯洁性与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具有的唯物性、人民性和革命性相比不够彻底的矛盾;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关于党的建设规律的观点包括: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关于党的建设要求的观点包括:把政治建摆在首位、补足精神之钙、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使纪律成为带电高压线、全方位扎紧制度的笼子、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等。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主要观点的三个层面构成逻辑严密、立体完整的观点体系。习近平新时代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科学方法包括元方法、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三个层次。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元方法是指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原理出发认识和推进党的建设的方法。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一般方法是指其思维方法,包括战略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历史思维方法、底线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方法、群众思维方法和法治思维方法。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具体方法包括:从实际出发决定工作方针的调查方法、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的分析方法、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求是方法、回过头来看的反思方法等具体认识方法;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的方法、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局势掌控方法、以上率下抓“关键少数”的抓“牛鼻子”的方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压实方法、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抓到底的方法等具体实践方法;把执政能力作为根本标准、把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核心标准、把政治生态作为重要标准、把群众满意作为关键标准等具体的评价方法。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科学方法的三个层次构成系统完整的方法体系。第三部分,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特征和价值。本部分通过围绕“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这一主要问题展开,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鲜明特征包括:传承性、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传承性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接续发展;时代性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对党面临的时代问题的科学回答;科学性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理论体系和科学论断的有机统一;系统性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内容全面、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创新性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党建内容体系、话语体系和方法体系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重大实践价值和强烈的时代价值。从历史地位来看,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价值来看,习近平新时代党思想指明党的建设方向,是新时代党建科学化的行动指南;从时代价值来看,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是指导党持续开展自我革命的精神旗帜。

张盛发[3](2018)在《苏联和俄罗斯二战史观点体系的形成与演变——兼论俄罗斯同西方的历史大战》文中研究指明苏联官方有关二战和卫国战争的观点体系是以斯大林的有关论述为基础而形成的,冷战后首先受到西方的挑战,以后又相继在赫鲁晓夫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时期受到质疑和批判而支离破碎。在当代俄罗斯,包括卫国战争史在内的二战史具有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同西方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功能。俄罗斯当局通过编写历史教科书和卫国战争史巨着重新构建了俄罗斯官方二战史观点体系,同时就二战历史问题同西方展开激烈的历史大战。

刘汉峰[4](2018)在《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体系中的宝贵财富。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着名的理论家,同时又是一段时期内担任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职务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曾游学美、日、俄,对哲学、心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均有涉猎。张闻天的学术背景和积累在中国共产党内是非常少见的。这种经历是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的重要来源。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张闻天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有一个重要规律,就是他的一切研究都是围绕着如何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这样一个主题进行的。因此,张闻天研究的对象和范围都有着很强的党的建设属性。即使研究他的经济方面的论着,也可以发现他的研究实际在范畴上属于政治经济关系研究,而最后的落脚点仍然是党的领导、甚至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对于这一点而言,目前学界认识并不是很清晰。本文指出并阐明了这一规律,并以“大党建”为框架对张闻天各个时期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归纳,形成了这部论文。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这首先与他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他从莫斯科回国后不久,即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此后长期担任党中央重要领导职务。这个经历使张闻天有条件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建制进行分析研究,乃至改革完善。所以,对党内建制工作的贡献就是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第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中的第二个特点是在党的价值观念上的突出贡献。这其中包括三个主要方面:民主思想、党群关系思想和党性思想。这三个方面的思想也是张闻天自身行为方式的指南和写照,在共产党人中可以说是知行合一的典范。具体看这三个方面是这样的:张闻天党内民主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在他作为党中央总负责人的位置上党内开始形成了集体领导模式。这个模式的形成一方面是党内民主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这个模式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民主革命的成功贡献了极为重要的力量,因此这个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重要历史经验中的重要部分。张闻天党群众关系思想是一个比较严整系统的思想系统。他从党的学说的角度对党与群众关系进行了定位。他的“领导群众论”涉及了党中央后来总结提出的群众观点的重要内容。与其他领导人不同的是,张闻天提出了群众的民主权益问题。这比一般性地论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显然是深入了一个大的层级。此外,他对党的策略与群众、实际之间的关系阐述也很有新意。这说明他对实际的认识既体现了事物的客观规律的一面,也强调了人的客观规律的一面。这也是张闻天党群观与众不同之处。至于张闻天的党性思想,则是与他的民主思想与党群关系思想密切相关的。正是由于张闻天具有很高的民主素养和群众观念,所以他的党性素养和党性观念都是很强的。这个强的一面不仅仅是通过思想,而很多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张闻天始终能够做到“知行合一”,他的行为与他的思想始终是统一的,这也就形成了他鲜明的“政治人格”,这也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修养。自从教条主义转变到正确路线上来以后,他在政治上始终保持了比较清醒的认识,这与他的政治人格有很大关系,亦与其党性修养有很大关系。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中的第三个特点是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做出了独特贡献。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这两大理论是党的建设理论体系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成功地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没有对这两个理论的科学认识是不可想象的。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而言,本文从区分这一理论形成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出发,分析了这一理论形成的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张闻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同毛泽东等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对这个理论的形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应该说,张闻天的贡献是独特的。张闻天在这个理论形态形成的过程中,无论在思想理论还是在实际行动上都发挥着其他人难以替代的作用。这正是张闻天的历史价值和责任所在。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而言,如何科学认识无产阶级专政,是张闻天对党的基础理论做出的一个重大贡献。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无产阶级领导全体人民向共产主义迈进过程中的历史阶段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组成部分。无产阶级专政期间要解决好社会发展中的矛盾运动,抓住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才能为向共产主义过度提供条件、打下基础,因此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认识就是必须聚焦的重大理论问题。张闻天始终坚持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认为党的主要政治任务就是把所有活动集中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这个目标上。张闻天指出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如果不能迅速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就不可能是巩固的。为了阐释这个原理,张闻天对生产关系两重性进行精彩地分析。这个分析是对马克思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科学诠释。这对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识、发展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贡献的这些特点用通俗一点的语言归纳出来,就是“一二三”,即一个建制问题,两个重大理论问题,三个基本观念问题。“一二三”既是张闻天革命思想的核心内容,又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严整的党的建设框架下的思想理论体系。正因为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特殊贡献和价值,因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最后一部分关于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当代价值和启示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牢牢把握理论创新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问题。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保证党的建设始终保持生机勃勃。总之,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是具有非常独特的学术研究价值的,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这一份中国共产党内难得的思想养料,是永远值得崇敬的。

邹琪[5](2018)在《朱德研究史》文中指出“朱德研究史”的研究对象是朱德研究,是朱德研究的发展史。朱德研究,是研究朱德一生历史的研究成果,对朱德生平和思想的研究都是朱德研究。本文对朱德研究进行学术史的回顾与梳理,力图按照学术史本身的线索,来展现朱德研究的全貌。国内外目前都还没有“朱德研究史”的专着出版,这是朱德研究和中共党史史学史研究中的空白。本文以朱德研究为研究对象,旨在对从20世纪20年代至2016年的朱德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总结,并探析朱德研究中的经验教训和规律,形成一部整体性的“朱德研究史”,希冀拓宽朱德研究的领域,弥补国内外朱德研究中的不足,这使本文的研究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朱德研究进行研究时,在纵向上,按时间顺序分析朱德研究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总结朱德研究的规律和经验教训;横向上,在特定空间、特定历史时期内,分析朱德研究的成果,主要是朱德研究的代表作,对其特点、内容、得失进行理论分析。对每个时期的朱德研究,先概述其研究背景、总体状况,再对代表作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内容、研究方法和成就,最后总体评述,总结这一时期朱德研究的经验教训。按此研究思路,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朱德研究概述。阐明研究的对象和意义,对朱德研究的学术史进行梳理,分析朱德研究的现状,介绍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创新之处及研究意义,界定“朱德研究史”一些概念。第一章评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朱德研究(1920.8-1949.9)。这一阶段是朱德研究的萌芽时期。国外对朱德的研究,最早的主要散见于西方记者的着作。国内的朱德研究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初,主要是一些关于朱德实践活动的报道,如朱德领导红军的报道等。国内最早公开发表的关于朱德的文字,目前可查的是《简州顾品珍等来电》(《申报》1920年8月13日)。这一时期朱德研究的成果主要是报刊上发表的文章,20世纪30、40年代,研究朱德的专着开始出现,有关朱德传记的各种书籍广泛流传,如《朱德传》、《西战场的主将朱德》等。外国记者的着作中,影响较大的有《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北行漫记》等。这些国外的研究成果尽管不是朱德的传记,但都有专门的章节介绍朱德的生平和轶事,是研究朱德的珍贵资料。第二章评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朱德研究(1949.10-1978.12)。这是朱德研究的初步发展和曲折停滞时期。这一时期研究朱德的书籍开始较多地出版,大都是记述朱德崇高品德和传奇故事以及回忆性的作品。香港和台湾也出版了研究朱德的着作,如吴起、孟超的《红色人物论》、章民的《朱德》等。“文化大革命”时期,受极“左”路线和个人崇拜的严重影响,朱德研究陷于停滞,甚至倒退。从“文革”结束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只出版了少量的回忆性的着作。艾格妮丝·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以非常生动、细腻和隽永的笔触,刻画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栩栩如生的形象,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作。第三章评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朱德研究(1978.12-2016.12)。这是朱德研究走向成熟和继续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朱德研究开始走向深入,大量有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着作不断涌现,最有代表性的是《朱德年谱》和《朱德传》的出版。这一时期香港和台湾朱德研究的代表作是顾则徐的《永远的共军总司令:朱德》。这些研究成果,从朱德不同时期的生活片段到朱德传记的出现,从朱德生平介绍到朱德思想研究,使朱德研究走向成熟并继续发展,为朱德研究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关于朱德研究的学术活动比较活跃且规模较大,如:1986年12月的“全国纪念朱德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1991年12月的“纪念朱德诞辰105周年全国朱德学术讨论会”、1993年7月的“全国朱德学术讨论会”、1996年12月的“纪念朱德诞辰110周年全国朱德生平与思想研讨会”、2006年12月“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2015年6月的“朱德与抗日战争学术座谈会”、2016年4月的“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0周年论坛”、2016年8月的“一战成名——朱德与护国战争学术研讨会”、2016年12月的“朱德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等。这些学术活动积极推动了朱德研究的深入,反映了朱德生平和思想研究的基本趋向,使朱德思想生平研究跨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第四章评述2006-2016年朱德研究的新进展。从朱德诞辰120周年以来,学术界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对朱德的生平、思想以及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贡献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朱德研究的水平和现状。朱德研究取得了新突破,呈现出鲜明的特点。结语,总结90多年朱德研究的经验教训,对朱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今后的朱德研究进行展望。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历史研究方法、辩证分析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经历了 90多年发展的朱德研究的成果和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和评述,对“朱德研究”进行研究,总结朱德研究的规律,为今后的朱德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以推动朱德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通过研究,提供关于朱德研究成果的详实资料,使人们明辨资料的正误优劣,以正确的历史资料和思想资料,更好地学习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优秀品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齐山山[6](2016)在《苏共腐败亡党对中共反腐的启示研究》文中认为苏共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带领苏联人民与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然而,苏共在执政74年后骤然瓦解,令人深思。研究苏共亡党的原因,学者有诸多解释,但不可否认,党内腐败是其亡党的最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全面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从苏共亡党角度研究腐败问题对我党的反腐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苏共曾经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发展的典范,中共创建曾经得到苏共的大力帮助,因此,中共和苏共在某种意义上具有高度相似性。深入探析苏共亡党的原因,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更是一个政治现实问题。十八大以来,中共掀开了反腐倡廉的大幕,如何避免走上苏共因腐败问题亡党的邪路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基于此因,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指导下以苏共党内腐败问题为切入点,研究当前中共反腐应采取的对策。本文第一章绪论部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关党建理论内容进行概括,由于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对中国当前的反腐工作提供对策,因此,理论梳理部分也对中共领导人对反腐工作的相关主张进行了总结。第二章对苏共的腐败情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总体论述。分析了苏共各个历史时期党内腐败问题的具体情况,列举了苏共腐败的具体表现形式,深入从政治上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经济上计划经济体制、特权阶层、法治以及监督方面研究造成苏共腐败原因,全面解读苏共腐败问题。第三章重点分析了苏共党内腐败的危害性,以腐败对党建工作、社会主义建设及国际社会三方面的影响为切入点,从对党的执政能力、党风和社会风气、群众基础和社会改革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论述了苏共如何从党内腐败开始一步步走向亡党的。第四章作为本文的重点和亮点,论证了苏共腐败亡党对中共反腐的诸多启示,分别从思想、制度、法律、民众以及全球反腐视角五方面,分析当前中共反腐应从苏共腐败亡党中吸取的教训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推动中共反腐深化,避免使中共走上苏共的老路,从而建设廉洁政党,真正使国家长治久安。

阳勇[7](2015)在《毛泽东对新中国钢铁工业的贡献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毛泽东高度重视、积极领导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为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新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钢铁工业取得的成果也为之后中国钢铁工业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这期间建立起来的大中型钢铁企业至今仍在并将继续在我国国防建设、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毛泽东发展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实践对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主要的启示和意义。

张盛发[8](2015)在《胜利历史不容篡改和玷污——俄罗斯为维护俄版二战史而斗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苏联官方有关二战和卫国战争的观点体系是以斯大林的有关论述为基础而形成的。冷战后首先受到西方的挑战,后来又因受到赫鲁晓夫、苏沃洛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批判和质疑而支离破碎。普京通过编写历史教科书和卫国战争史巨着重新构建俄罗斯官方二战史观点体系,同时就二战的历史记忆和历史解释问题同西方展开激烈的历史大战,旨在加强俄罗斯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包括卫国战争史在内的二战史具有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同西方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功能。由于俄罗斯人对于纷繁复杂的历史问题无法达成共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难以顺利实现。由于西方和俄罗斯不同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它们的意识形态斗争也将会持续下去。普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决定了他难以打赢这场艰巨的历史保卫战。

杨洁[9](2015)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得失及启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斯大林执政时期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世界各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影响尤为深远。当前理论界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命题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且在各种研究中,还未出现直接研究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专着和论文。本选题的研究通过对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历史背景、得失进行客观分析,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通过这一理论研究能够在理论上丰富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进一步推进斯大林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还能够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本文第一章旨在界定和凝炼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点,通过将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进行比较研究,分别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和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进行解析,以此为基础概括并提炼出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复杂性、独创性、实践性以及鉴戒性等主要特点。本文第二章阐明了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与历程。分别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对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做了详细的阐述,将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划分为初步探索、基本形成、曲折发展以及完善这四个阶段。本文第三章对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总结。分别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这四个方面对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进行了有一定见解的总结。本文第四章对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失误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与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成就一道,对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成绩和失误进行客观的、同等重要的研究,而不至于厚此薄彼。本文第五章是本研究的最终落脚点,通过对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与当代启示所作的有益探索和总结,为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指明方向,为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既不封闭僵化、也不改旗易帜提供了五点意见和建议。

张盛发[10](2014)在《试析俄罗斯去斯大林化项目的出台与困境》文中研究说明2011年2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治国理念,在连续两年激烈抨击斯大林罪行后,赞同一项被媒体和政界称为"去斯大林化"的"关于永久纪念极权主义政权受害者与民族和解"的国家项目。其要旨是:通过承认极权主义政权时期人民的悲剧,实现俄罗斯社会意识的现代化。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是:在所有大城市建立镇压受害者纪念碑,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建立两个全国性纪念馆,出版镇压受害者的纪念图书和统一的受害者资料基地,建立援助受害者的社会机制。由于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普京无意全面否定苏联时期以及斯大林的历史地位、俄罗斯社会在去斯大林化项目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对立意见、俄罗斯与外国特别是前苏联集团盟国和前加盟共和国存在历史问题的争论和纠纷等原因,该项目目前已经陷入困境。

二、个人崇拜:不应忘记的历史教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个人崇拜:不应忘记的历史教训(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实践与理论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评析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四、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党内民主
        一、党内民主的支撑要素
        二、党内民主的价值
        三、党内民主的一般性特征
    第二节 党内民主建设
        一、党内民主价值厚植于政党目标
        二、党内民主原则取决于政党类型
        三、党内民主形态孕育于政党生态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
        一、基于政党基本性质的内容体系
        二、基于政党价值指向的主要特征
        三、基于政党发展目标的建设逻辑
第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内民主建设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党内民主建设思想
        二、列宁党内民主建设思想
    第二节 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党内民主建设主张
        一、李卜克内西与倍倍尔强调党内民主价值
        二、普列汉诺夫追求党内广泛民主
        三、卢森堡主张制约党内权力以保障党员权利
    第三节 西方学者关于党内民主的主要见解
        一、关于党内民主的属性
        二、关于党内民主的功能
        三、关于党内民主的价值
第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脉络
    第一节 苏联共产党首开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先河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确立与运用
        二、党员权利资格的设置与实践
        三、党内权力的结构及其运行
        四、党内民主建设停滞、倒退后陷于无序状态
    第二节 原东欧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道路探索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沿袭与调整
        二、党员权利内容的规定与延伸
        三、党内权力运行的机制建设
        四、党内民主建设迷失方向直至改旗易帜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曲折创新党内民主发展机制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阐释与创新
        二、党员权利范围的明晰与扩展
        三、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的发展完善
        四、党内民主建设的持续推进
    第四节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多样性探索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坚持与发展
        二、党员权利保障的细化与救济
        三、党内权力的适应性集中与制约
        四、党内民主建设的形式多样性
第四章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分析比较
    第一节 苏联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分析
        一、党内民主建设的运行逻辑
        二、党员权利匮乏的历史根源
        三、党内权力集中的政治生态
        四、建立党内制度的现实局限
        五、党内政治生活陷入极端民主化的背景性分析
    第二节 原东欧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分析
        一、党内民主建设的逻辑调整
        二、党内民主理念的文化基础
        三、党员权利扩展的客观环境
        四、党内生活制度化的现实困境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分析
        一、党内民主建设的逻辑创新
        二、党内民主价值的历史形成
        三、“民主”与“集中”有机统一的执政生态
        四、构建党内制度体系的现实支撑
    第四节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分析
        一、党内民主建设的逻辑发展
        二、党内权力集中的历史渊源
        三、党员权利保障的时代背景
        四、探索党内制度形态的现实条件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强化政党意识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首要前提
    二、履行政党职能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价值指向
    三、保障党员权利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先决条件
    四、规制党内权力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内在要求
    五、完善党内制度是党内民主建设的根本保障
    六、培育政党文化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长效滋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形成条件
    §2.1 时代背景: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
        2.1.1 世情: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1.2 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1.3 党情: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
    §2.2 实践基础: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
        2.2.1 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
        2.2.2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2.2.3 中国共产党关于执政党建设的伟大实践
    §2.3 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
        2.3.1 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3.2 列宁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思想
        2.3.3 中共历代领导人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
    §2.4 成长经历:家庭、锻炼、工作、文化多因素作用
        2.4.1 革命家庭言传身教
        2.4.2 插队经历艰苦磨炼
        2.4.3 从政之路不断探索
        2.4.4 优秀文化熏陶启迪
第三章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形成过程
    §3.1 孕育期:知青岁月砥砺初心(1969-1975)
        3.1.1 砥砺爱党为民初心
        3.1.2 融入群众依靠群众
        3.1.3 理解实际不搞形式
        3.1.4 读书思考汲取营养
    §3.2 萌芽期:初步思考、探索和实践(1975-1985)
        3.2.1 坚持从实际出发
        3.2.2 旗帜鲜明抓政治
        3.2.3 突出抓基层基础
        3.2.4 以身作则抓作风
    §3.3 发展期:从经验到科学、从实践到理论(1985-2012)
        3.3.1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3.2 不断深化对党建若干关系的认识
        3.3.3 不断深化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3.3.4 不断深化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3.4 成熟期:系统阐述运用(2012-)
        3.4.1 系统阐述党建的各方面目标要求
        3.4.2 系统阐述党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3.4.3 系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践
第四章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基本立场
    §4.1 阶级立场: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核心立场
        4.1.1 阶级立场的本质
        4.1.2 阶级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立场
        4.1.3 习近平对阶级立场的坚持
        4.1.4 新时代党建工作坚持阶级立场的意义
    §4.2 人民立场: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根本立场
        4.2.1 人民立场的本质
        4.2.2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4.2.3 习近平对人民立场的坚持
        4.2.4 新时代党建工作坚持人民立场的意义
    §4.3 人类立场: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终极立场
        4.3.1 人类立场的本质
        4.3.2 人类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终极立场
        4.3.3 习近平对人类立场的坚持
        4.3.4 新时代党建工作坚持人类立场的意义
    §4.4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立场的辩证统一
第五章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主要观点
    §5.1 关于党的建设本质的观点
        5.1.1 解决党存在的能力水平与使命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
        5.1.2 解决党存在的信念作风与党性宗旨不相符合的矛盾
        5.1.3 解决党存在的先进性纯洁性不够彻底的矛盾
    §5.2 关于党的建设规律的观点
        5.2.1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
        5.2.2 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
        5.2.3 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
        5.2.4 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
        5.2.5 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
        5.2.6 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
    §5.3 关于党的建设要求的观点
        5.3.1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5.3.2 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
        5.3.3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5.3.4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5.3.5 使纪律成为带电高压线
        5.3.6 全方位扎牢制度的笼子
        5.3.7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第六章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科学方法
    §6.1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元方法
        6.1.1 坚持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6.1.2 坚持并运用事物矛盾运动规律
        6.1.3 坚持并运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原理
        6.1.4 坚持并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
    §6.2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一般方法
        6.2.1 战略思维的方法
        6.2.2 系统思维的方法
        6.2.3 辩证思维的方法
        6.2.4 历史思维的方法
        6.2.5 底线思维的方法
        6.2.6 创新思维的方法
        6.2.7 群众思维的方法
        6.2.8 法治思维的方法
    §6.3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具体方法
        6.3.1 认识的具体方法
        6.3.2 实践的具体方法
        6.3.3 评价的具体方法
第七章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特征与价值
    §7.1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鲜明特征
        7.1.1 传承性: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接续发展
        7.1.2 时代性:对党面临的时代问题的科学回答
        7.1.3 科学性:理论体系和科学论断的有机统一
        7.1.4 系统性:内容全面、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7.1.5 创新性:党建内容、话语和方法的新发展
    §7.2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重要价值
        7.2.1 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7.2.2 实践价值:新时代党建科学化的行动指南
        7.2.3 时代价值:新时代党自我革命的精神旗帜
第八章 结语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相关学术研究现状综述
        1.2.1 张闻天思想研究与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研究
        1.2.2 张闻天思想研究的基本脉络与基本方面
        1.2.3 张闻天思想研究的基本特点
        1.2.4 张闻天思想主要领域与内容的研究及进展情况
        1.2.5 张闻天思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3 主要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1.3.1 写作基本思路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发展阶段
    2.1 “五四”前后的思想启蒙时期
        2.1.1 寻求革命思想是张闻天认识和追求共产主义事业的思想起点
        2.1.2 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思考与实践比较后实现了向共产主义思想的转变
    2.2 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初步参与党内政治生活时期
        2.2.1 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党内政治生活
        2.2.2 在红色教授学院期间的理论思考
    2.3 留俄回国后至中央苏区时期
        2.3.1 共产国际理论和政策的执行者
        2.3.2 对错误思想路线的初步反思
    2.4 从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
        2.4.1 摆脱教条主义路线转变到正确路线上来
        2.4.2 为中国共产党走向发展成熟作出独特贡献
    2.5 从东北走向全国胜利
        2.5.1 建立东北根据地,争取全局胜利的思想
        2.5.2 研究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2.6 对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认识
        2.6.1 庐山会议前后一个时期的思想认识
        2.6.2 对无产阶级专政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肇庆文稿
第3章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逻辑构架与主要内容
    3.1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
        3.1.1 实事求是是张闻天始终如一的追求
        3.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实际”
    3.2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是“大党建”研究视野下的初步探索
        3.2.1 张闻天思想中的内在逻辑规律
        3.2.2 把握张闻天思想内在逻辑规律是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研究的基础
    3.3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相互关系
        3.3.1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系统性特征
        3.3.2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4章 张闻天关于党的建制科学化的思想
    4.1 建制的规范化、科学化是党的建设中一项基础工作
        4.1.1 中国共产党组织建制的基本内涵
        4.1.2 中国共产党早期建制工作的创立与规范化发展概况(1920—1930)
    4.2 张闻天对党的建制科学化的贡献
        4.2.1 探索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科学化
        4.2.2 党要加强对每一部门工作的具体领导
第5章 张闻天关于党如何开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理论新境界的思想
    5.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东方发展道路独特性问题的阐发
        5.1.1 马克思的“俄国公社”观以及对东方革命道路重大命题的提出
        5.1.2 列宁关于俄国式革命道路的追求与实践
    5.2 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实现形式的探索与建树
        5.2.1 张闻天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认识与初步实践
        5.2.2 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内涵及其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5.3 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作出的理论贡献
        5.3.1 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理论
        5.3.2 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
第6章 张闻天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党领导政治经济工作的思想
    6.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阐述
        6.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提出与阐释
        6.1.2 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6.2 中国共产党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
        6.2.1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引入与初步阐释
        6.2.2 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准备阶段
        6.2.3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发展中逐步深化
    6.3 张闻天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共产党如何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6.3.1 研究探索利用资本主义
        6.3.2 深入阐述无产阶级专政下政治与经济若干理论问题
第7章 张闻天关于党内民主的思想
    7.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主思想
        7.1.1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党内民主原则的阐述
        7.1.2 列宁关于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形成和确立
    7.2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中的民主思想
        7.2.1 陈独秀、李大钊对民主的认识
        7.2.2 中国共产党其他早期领导人对民主的认识以及党内民主观念的发展状况
    7.3 张闻天民主价值观的形成及实践
        7.3.1 张闻天民主价值观的初步形成
        7.3.2 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指导下的制度建设
    7.4 张闻天民主价值观念与民主作风
        7.4.1 民主的价值要通过党的教育得以落实
        7.4.2 发扬民主是坚持党性的表现
第8章 张闻天关于党群关系的思想
    8.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群关系的论述
        8.1.1 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紧密联系群众的根本原因
        8.1.2 列宁丰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与群众关系理论
    8.2 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理论的探索
        8.2.1 中国共产党对群众及群众工作的认识
        8.2.2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与成熟
    8.3 张闻天党群关系论的主要内容
        8.3.1 张闻天党群关系论对群众路线理论的重要贡献
        8.3.2 张闻天党群关系论的基本框架和要义
    8.4 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中心环节是调查研究
        8.4.1 马列主义政策策略离不开群众和实际这两个基本工作
        8.4.2 调查研究是决定一项工作成败的主要关键
        8.4.3 调查研究是为了熟悉群众
第9章 张闻天关于党性修养的思想
    9.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性的阐述
        9.1.1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党性概念
        9.1.2 列宁的党性观
    9.2 中国共产党对党性问题的认识与党的自身建设水平的提高
        9.2.1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实践对加强自身建设进行的曲折探索
        9.2.2 延安时期在发展与巩固党的过程中酝酿并逐渐形成了党性观念
    9.3 张闻天党性修养的思想与实践
        9.3.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体现了追求真理与自我改造相结合的坚定性
        9.3.2 正确把握党的政策和策略思想——体现了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自觉性
        9.3.3 加强共产党员自身修养思想——体现了恪守共产党员政治人格的一贯性
第10章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10.1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总体特点
        10.1.1 时代要求是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形成发展的总前提
        10.1.2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发展的基本特点
    10.2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10.2.1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
        10.2.2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实践价值
        10.2.3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文化价值
    10.3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留下的思考与启示
        10.3.1 坚持和发扬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始终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
        10.3.2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长期历史任务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朱德研究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梳理及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框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萌芽时期(1920.8—1949.9)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报刊中关于朱德生平思想的报道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
        二、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三、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
    第三节 中外记者笔下的朱德
        一、任天马《活跃的肤施》
        二、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三、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
        四、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
    第四节 早期的朱德传记
        一、陈德真《朱德传》(第2版)
        二、张寒青《西战场的主将朱德》
        三、绍源《朱德自传》和张尚志《朱德与红军》
第二章 初步发展和曲折停滞时期(1949.10—1978.12)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王安娜《中国——我的第二故乡》
    第三节 《红旗飘飘》和《星火燎原》
    第四节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
第三章 走向成熟和继续发展时期(1978.12-2016.12)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刘白羽《大海——记朱德同志》
    第三节 朱敏《我的父亲朱德》
    第四节 赵鲁杰《朱德兵法与韬略》
    第五节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1886—1976)》(新编本)
    第六节 金冲及主编《朱德传》
    第七节 2006—2016年朱德研究的新进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苏共腐败亡党对中共反腐的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的理论依据
        1.3.1 马恩列的反腐倡廉思想
        1.3.2 中共领导人的反腐倡廉思想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苏共腐败问题概述
    2.1 苏共腐败问题的演变历程
        2.1.1 列宁时期苏共腐败问题初露端倪
        2.1.2 斯大林时期苏共腐败加剧
        2.1.3 赫鲁晓夫时期在反腐倡廉上的尝试及失败
        2.1.4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严重腐败为亡党埋下祸根
        2.1.5 戈尔巴乔夫时期腐败积重难返导致亡党
    2.2 苏共腐败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
        2.2.1 官僚主义思想和作风日益严重
        2.2.2 党内特权腐败现象泛滥成灾
        2.2.3 贪污受贿现象严重和影子经济的产生
    2.3 苏共腐败问题的成因分析
        2.3.1 政治上形成“高度集权”的领导模式
        2.3.2 经济上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2.3.3 苏共特权阶层产生发展与壮大
        2.3.4 苏联社会主义法制法规政策的缺陷
        2.3.5 民主监督机制的弱化导致腐败蔓延
第3章 苏共腐败与亡党的关系分析
    3.1 苏共腐败对党建工作的影响
        3.1.1 苏共腐败导致党风普遍败坏
        3.1.2 苏共腐败导致执政能力急剧下降
        3.1.3 苏共腐败彻底动摇了党执政的根基
    3.2 苏共腐败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3.2.1 苏共腐败致使社会风气严重恶化
        3.2.2 苏共腐败降低了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
        3.2.3 苏共腐败阻碍了社会主义改革进程
    3.3 苏共腐败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3.3.1 苏共腐败催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
        3.3.2 苏共腐败成为外部敌对势力攻击自身的利器
第4章 苏共腐败亡党对当前中共反腐工作的启示
    4.1 全面加强廉洁反腐教育,筑牢思想上的反腐防线
        4.1.1 重视理论创新,根除精神懈怠的风险
        4.1.2 必须筑牢思想上的反腐防线
    4.2 大力推进党的纪检工作,建构全方位的制度反腐体系
        4.2.1 建立科学的监督体制
        4.2.2 全面扎实推进党的纪检监察工作
    4.3 坚持依法反腐,完善治腐的法律法规体系
        4.3.1 坚持反腐立法与司法实践有机结合
        4.3.2 坚定走依法反腐道路
    4.4 实现全民化反腐,充分激活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4.4.1 大力推动党务信息公开,确保参与途径畅通
        4.4.2 密切党群关系,推动全民参与反腐
    4.5 加强国际反腐合作,共创全球化反腐趋势
        4.5.1 进一步拓宽反腐视角,借鉴国外反腐的成功经验
        4.5.2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腐败问题的全球治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胜利历史不容篡改和玷污——俄罗斯为维护俄版二战史而斗争(论文提纲范文)

一斯大林时期战争史观点体系的形成及其所受到的挑战
二从历史教科书概念到卫国战争史巨着:俄罗斯重建官方战争史概念体系
    关于二战起源。
    关于二战能否防止。
    关于卫国战争的发生。
    关于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原因。
    关于卫国战争战争性质和意义。
    关于卫国战争的教训。
    关于苏沃洛夫们观点。
    关于苏军受到的强奸指责。
三普京领衔历史大战:“试图改写历史是不道德的和危险的”
四结论与思考

(9)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得失及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一)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内涵的研究
        (二)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内容的研究
        (三) 关于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
        (四)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比较研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一)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
        (二)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前途问题的研究
    三 研究现状评述
引言
    一 选题意义
        (一)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 推进了斯大林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
        (三) 为其他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经验与教训
    二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 研究的重点
        (二) 研究的难点
        (三)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特点
    一 “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一)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解析
        (二) “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解析
    二 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
        (一) 复杂性
        (二) 独创性
        (三) 实践性
        (四) 鉴戒性
第二章 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背景与历程
    一 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
        (一) 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背景
        (二) 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内背景
    二 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
        (一) 初步探索阶段(1922年-1924年)
        (二) 形成阶段(1924年-1936年)
        (三) 曲折发展阶段(1936年-1945年)
        (四) 完善阶段(1945年-1953年)
第三章 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 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成就
        (一) 实现小农业向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转变
        (二)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
        (三) 消灭了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成分
    二 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成就
        (一)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 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三) 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国家政权
    三 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成就
        (一) 确保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发挥
        (二)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三) 注重国民教育和人才培养
        (四) 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四 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成就
        (一) 加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
        (二) 优化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建设
        (三) 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
第四章 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出现的主要失误
    一 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
        (一) 用行政手段过度干预经济生活
        (二) 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
        (三) 否认商品和市场的作用
    二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制约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一) 用阶级斗争手段处理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
        (二) 强化个人集权阻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三) 奉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激化国内民族矛盾
        (四) 输出本国经验与推行强国政治影响国际关系
    三 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其超级大国的地位不匹配
        (一) 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入侵采取的防范措施不力
        (二) 助长个人崇拜阻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三)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发展不够
    四 党政合一的政党制度造成事实上的以党代政局面
        (一) 对执政党缺乏有力监督
        (二) 党内民主制度遭到破坏
        (三) 采取非常手段解决党内分歧
第五章 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当代启示
    一 社会主义道路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 社会主义实践的推进是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发展的动力
        (二) 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曲折发展
    二 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
        (二)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主导地位
        (三) 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 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
    四 社会主义道路都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
        (一) 基本国情是探索符合各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依据
        (二) 不同的国情决定了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五 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一) 立足于国内,面向世界,让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
        (二) 建立国际新秩序为社会主义道路的当代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10)试析俄罗斯去斯大林化项目的出台与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一、去斯大林化项目出台背景与原因
二、去斯大林化项目出台与受挫
三、去斯大林化项目受挫原因

四、个人崇拜:不应忘记的历史教训(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实践与理论思考[D]. 张泰. 山东大学, 2021(10)
  • [2]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研究[D]. 徐绍红.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8)
  • [3]苏联和俄罗斯二战史观点体系的形成与演变——兼论俄罗斯同西方的历史大战[J]. 张盛发.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8(01)
  • [4]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研究[D]. 刘汉峰.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5]朱德研究史[D]. 邹琪. 扬州大学, 2018(12)
  • [6]苏共腐败亡党对中共反腐的启示研究[D]. 齐山山.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 [7]毛泽东对新中国钢铁工业的贡献及启示[J]. 阳勇. 毛泽东研究, 2015(04)
  • [8]胜利历史不容篡改和玷污——俄罗斯为维护俄版二战史而斗争[J]. 张盛发.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5(03)
  • [9]斯大林执政时期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得失及启示研究[D]. 杨洁. 西南大学, 2015(02)
  • [10]试析俄罗斯去斯大林化项目的出台与困境[J]. 张盛发. 俄罗斯学刊, 2014(06)

标签:;  ;  ;  ;  ;  

个人崇拜:不应忘记的历史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