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锥形束论文-孟怡彤,张晓东

螺旋锥形束论文-孟怡彤,张晓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螺旋锥形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螺旋CT,锥形束CT,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螺旋锥形束论文文献综述

孟怡彤,张晓东[1](2018)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气道的锥形束CT和螺旋CT叁维测量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螺旋CT(MSCT)和锥形束CT(CBCT)对同一患者上气道相同部位的体积和横截面积的测量结果是否有差异,并且进行两种CT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将2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MSCT和CBCT分别导入mimics17.0软件中进行上气道体积和横截面积的测量;同一测试者分别进行3次测量。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组内相关系数、配对t检验来检验不同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和统计学差异。结果:上气道体积和横截面积测量结果显示二者在鼻咽、舌咽段气道体积的测量值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在口咽段气道体积的测量值有统计学差异,并且表面积和横截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测量项目的ICC值均大于0.75,锥形束CT的ICC平均值为0.933、螺旋CT的ICC平均值为0.921,说明两种测量方法之间无较大差异性。结论:锥形束CT和螺旋CT OSAHS患者上气道的叁维测量可靠性和重复性均较高,且两者之间无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钟洪涛[2](2017)在《螺旋CT、锥形束CT与MRI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成像中的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讨螺旋CT、锥形束CT与MRI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从2015年5月—2017年3月64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借用螺旋CT、锥形束CT以及MRI对患者进行诊断,对比分析这叁种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过检查后发现,螺旋CT和锥形束CT不能将关节盘清楚地显示出来,MRI可以将关节盘清晰完整地显示出来;锥形束CT能清晰地将髁突显示出来,其他两种方式髁突显示的清晰程度较差;叁种检查方式检测出的关节间隙并无任何差异。结论:临床上应优先选用螺旋CT或者锥形束CT对髁突骨质病进行检查,选用锥形束CT对骨小梁的结构进行检查,选用MRI对关节盘进行检查,在检查关节间隙时,选用叁种检查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7年09期)

J.De,Cock,F.Zanca,J.Canning,R.Pauwels,R.Hermans[3](2015)在《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对副鼻窦成像的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评价新型的锥形束CT(CBCT)与多层螺旋CT(MSCT)对鼻腔息肉病人的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由2名影像科医生对CBCT和MSCT所得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7例鼻腔息肉病人,90例正常影像表现的对照组病人,2组病人均分别接受CBCT或MSCT检查。采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对体模进行组织剂量的测量。结果对于正常影像表现的病人,CBCT影像质量评分高于MSCT(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秦小云,王伯钧,苏江,蒋才丽[4](2015)在《锥形束CT和螺旋CT建立头颈部叁维数字模型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影像学工具和计算机建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深入开展头颈部解剖结构的叁维可视化研究及解剖学和影像学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能用于建立活体头颈部叁维数字化模型并获取其形态数据的影像学方法主要为锥形束CT(CBCT)和螺旋CT,目前,利用这两种影像学方法建立头颈部叁维数字化解剖模型并获取其形态数据的比较研究较少。本文通(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5-08-08)

宋扬[5](2015)在《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的辐射剂量与成像质量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实验的方法,对锥形束CT和多层螺旋CT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临床应用时,根据锥形束CT及多层螺旋CT各自不同的特点,选则合适的方法。材料和方法:研究辐射剂量时,根据CT的曝光条件,使用锥形束CT和多层螺旋CT对装有热释光剂量计的仿真人体模型进行曝光,再根据提前制作好标准曲线,使用BR2000D,对患者各敏感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进行测量。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成像质量时,利用CT性能模体,分别在在锥形束CT和多层螺旋CT下曝光,比较两种情况下的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分辨率。结果:在多层螺旋CT曝光下,患者各组织器官吸收剂量在12.62~76.34mSv之间。在CBCT曝光下,患者各组织器官吸收剂量在4.45~24.01mSv之间。两种条件比较,患者在多层螺旋CT下曝光所接受的剂量大于在锥形束CT曝光下所接受的剂量(P<0.05),存在明显差异。在成像质量方面,MSCT的高对比分辨率为7lp/cm,低对比分辨率为2.5mm;CBCT的高对比分辨率为4lp/cm,低对比分辨率为0.4mm。结论:1、MSCT的受检患者各组织的吸收剂量均高于CBCT。2、MSCT的高对比分辨率和低对比分辨均优于CBCT。(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5-01)

J.P.Dillenseger,J.F.Matern,C.I.Gros,F.Bornert,C.Goetz[6](2015)在《多层螺旋CT和锥形束CT:高分辨力颌骨和颅底成像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采用不同的CT扫描系统,定性和定量评估口腔科及耳鼻喉科所需的高分辨力颅骨成像。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采用3种多层螺旋CT(MSCT)系统和1种锥体束(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王留兰,孙琦,董敏俊,陶晓峰[7](2015)在《螺旋CT、锥形束CT与MRI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成像中的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螺旋CT(spiral CT)、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4例208侧行螺旋CT、CBCT或MRI检查的临床怀疑TMD的患者。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每侧TMJ关节的关节间隙、关节盘的显示、髁突的骨质改变和关节腔积液情况进行评估,并将3组显示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螺旋CT组与CBCT组右侧前间隙(P<0.05)及左侧上间隙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BCT及螺旋CT无法清晰显示关节盘,而MRI对关节盘的显示率为100%。104例208侧TMJ中,通过同一样本资料不同检查的比较所示,螺旋CT与CBCT在显示髁突骨质改变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螺旋CT、CBCT分别与MRI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仅CBCT可清晰显示骨小梁结构。螺旋CT及CBCT均无法清晰显示关节腔积液,仅MRI可清晰观察,显示率为18.27%。结论 :螺旋CT、CBCT及MRI对TMD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MRI对关节盘的显示最好,并可显示骨髓的异常改变;CBCT、螺旋CT及MRI均可测量关节间隙,且螺旋CT、CBCT与MRI叁者重建的关节各间隙影像基本一致;仅CBCT可以清晰显示髁突内骨小梁的结构及走行。(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沈奕晨,聂生东[8](2014)在《锥形束CT与螺旋CT图像配准算法及其在放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的精确度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趋势。通过硬件与软件的共同发展,实现在线纠正治疗误差在医学图像帮助下完成放疗是现今临床研究的热点。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就是在这样理念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型放疗模式。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阐述在现今临床普遍采用的锥形束CT与螺旋CT的图像配准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实际应用与重要性。通过研究总结出一套系统化的肿瘤放射治疗图像配准理论,发现最新研究热点、阐述最新研究不足,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打下基础。方法:本文通过阐述基本医学图像配准理论,结合具体图像配准算法,应用于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总结出一套系统化用于锥形束CT与螺旋CT图像配准的模式,从而获得更加快速准确的配准结果,改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效率。本文查阅了近几年计算机软件图像处理的大量文献,同时结合查阅大量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文献,总结前人经验结合理论实践,综合阐述了一套应用于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图像配准系统。结果:锥形束CT与螺旋CT的图像配准,在临床应用上多使用刚性图像配准,其有速度快便于计算的优势。但涉及到患者整体体位配准情况下,弹性图像配准在配准准确度上具有明显优势,需结合临床实际需求以及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发展想结合选择合适的配准算法。结论:随着肿瘤放射治疗中图像引导技术的应用,螺旋CT定位图像与锥形束CT治疗图像的配准是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关键技术,如何准确而且快速的获取配准结果成了精确放射治疗关注的焦点。螺旋CT定位图像与锥形束CT治疗图像的精确配准是精确放射治疗的前提,并在提高肿瘤剂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组织,从而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的疗效。本文主要综述了应用于精确放射治疗中的螺旋CT定位图像与锥形束CT治疗图像的配准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魏亦龙,张跃,殷戬,尚宏元,宋一志[9](2014)在《口腔颌面锥形束CT与螺旋CT口腔修复全冠图像伪影的实验性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口腔常用修复材料在口腔颌面锥形束CT和螺旋CT中的二维图像伪影,为临床口腔修复材料选择和口腔放射检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猪头颅(6个月龄,长白猪),模拟人在体口腔环境,使用氧化锆、纯钛、镍铬、钴铬、银钯、金钯6种修复材料,在同牙位制作全冠,分别戴入右下第1、2、3前磨牙,分别按常规颌骨CT条件使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90ekV,0.4mm)和16排螺旋CT(130ekV,1mm)扫描,测量伪影的尺寸、面积和形态。结果:6种材料在两种CT中都会产生以冠为中心向四周散射的伪影,同种材料在口腔颌面锥形束CT和螺旋CT中产生的伪影形态相似,但是尺寸和面积前者小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材料的密度越高,投照的强度越大,伪影的面积越大,沿投照方向的条索状伪影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材料产生的高亮度伪影和条索状伪影排列顺序为纯钛<氧化锆<镍铬<钴铬<金钯<银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者口腔内有高密度修复材料存在时,应首选低投照强度的设备检查,固定修复时应首选密度较低的材料。(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谢晓艳,张祖燕[10](2012)在《锥形束CT与8层螺旋CT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体外条件下比较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omputed tomography,MSCT)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评估CBCT诊断牙根表面微小缺损的能力,并探讨其叁维影像学特点。方法:在40颗离体单根牙舌面的根颈、根中和根尖部随机制备洞型,直径为1 mm,深度分别为0.1 mm、0.2 mm、0.3 mm、0.4 mm,用以模拟牙根外吸收缺损。分别对样本进行容积扫描(日本森田株式会社生产Accuito-mo 3DX型CBCT)和层厚0.625 mm的高分辨薄层扫描(美国GE公司生产BrightSpeed Edge型8层MSCT);两名研究者评估图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得到曲线下面积(Az值),用于评估两种设备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结果:CBCT和MSCT检测所有部位、所有大小缺损的Az值分别为0.921和0.770;检测根颈部缺损的Az值分别为0.885和0.752,根中部缺损的Az值分别为0.991和0.844,根尖部缺损的Az值分别为0.873和0.709;检测0.1 mm缺损的Az值分别为0.794和0.592,0.2 mm缺损的Az值分别为0.934和0.719,0.3 mm缺损的Az值分别是0.992和0.920,0.4 mm缺损的Az值分别为0.992和0.990。结论:体外条件下,Accuitomo 3DX型CBCT检测单根牙根舌面缺损的可靠性优于8层MSCT,检测小缺损的优势更明显;CBCT对深度大于0.2 mm缺损的检测能力明显优于深度0.1 mm的缺损,MSCT对深度大于0.3 mm缺损的检测能力明显优于深度小于0.2 mm的缺损;两种设备检测根中部缺损的可靠性均高于根颈部和根尖部。(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螺旋锥形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探讨螺旋CT、锥形束CT与MRI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从2015年5月—2017年3月64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借用螺旋CT、锥形束CT以及MRI对患者进行诊断,对比分析这叁种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过检查后发现,螺旋CT和锥形束CT不能将关节盘清楚地显示出来,MRI可以将关节盘清晰完整地显示出来;锥形束CT能清晰地将髁突显示出来,其他两种方式髁突显示的清晰程度较差;叁种检查方式检测出的关节间隙并无任何差异。结论:临床上应优先选用螺旋CT或者锥形束CT对髁突骨质病进行检查,选用锥形束CT对骨小梁的结构进行检查,选用MRI对关节盘进行检查,在检查关节间隙时,选用叁种检查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螺旋锥形束论文参考文献

[1].孟怡彤,张晓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气道的锥形束CT和螺旋CT叁维测量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8

[2].钟洪涛.螺旋CT、锥形束CT与MRI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成像中的应用比较[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

[3].J.De,Cock,F.Zanca,J.Canning,R.Pauwels,R.Hermans.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对副鼻窦成像的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5

[4].秦小云,王伯钧,苏江,蒋才丽.锥形束CT和螺旋CT建立头颈部叁维数字模型的比较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5

[5].宋扬.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的辐射剂量与成像质量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5

[6].J.P.Dillenseger,J.F.Matern,C.I.Gros,F.Bornert,C.Goetz.多层螺旋CT和锥形束CT:高分辨力颌骨和颅底成像的对比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5

[7].王留兰,孙琦,董敏俊,陶晓峰.螺旋CT、锥形束CT与MRI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成像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5

[8].沈奕晨,聂生东.锥形束CT与螺旋CT图像配准算法及其在放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4

[9].魏亦龙,张跃,殷戬,尚宏元,宋一志.口腔颌面锥形束CT与螺旋CT口腔修复全冠图像伪影的实验性对比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

[10].谢晓艳,张祖燕.锥形束CT与8层螺旋CT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标签:;  ;  ;  

螺旋锥形束论文-孟怡彤,张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