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省电信运营支撑系统整合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宁家锋[1](2020)在《CY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与项目管理的匹配性诊断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管理者会根据企业现状及短期发展目标建立组织架构。同时,为了实现对生产、营销、物资等对象的管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企业会通过建设内部信息系统的方式承载管理过程。在各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以及使用过程中,各系统账号的权限一般与该企业的组织结构保持一致。当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主要业务不匹配时,往往会对当前的企业业务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以CY公司为例。一方面,产业互联网行业是新技术发展及应用的代表产业。另一方面,基础电信运营商作为国企改革的桥头堡,在5G到来时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以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代表的国企,拥有大量改制的关联企业。他们既存在国企的通病,又愿意主动拥抱互联网变革大潮。因此,对CY公司的研究具有代表意义。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面对面访谈以及信息系统后台客观数据,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调研法,并借助已有的理论模型,详细分析了CY公司在IT-业务匹配模型中的各个因素。首先,根据分析结果判断CY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与项目管理是否匹配。其次,描述CY公司信息系统与项目管理不匹配所造成的影响。再次,通过访谈调查归纳不匹配可能的成因,并对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前文归纳的成因,从信息系统、组织结构、企业制度三个方面给出优化建议及保障措施,并整体回顾了全文内容,对未来的研究作出展望。
郑文斌[2](2020)在《中国电信管理支撑系统全国大集中项目的沟通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电信管理支撑系统全国大集中项目是一个涵盖七大内部管理专业,包含四大模块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该项目具有内涵丰富、功能复杂、涉及面广等特点。在中国电信这样的国企实施如此复杂的IT项目,项目管理中的沟通管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该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项目的特点,结合实例诊断项目初期在立项、需求分析、开发测试和上线四个阶段的沟通管理现状,识别问题和原因,从项目沟通计划、沟通职责与分工、沟通路径与方式、结果输出和沟通管理工具等五个方面设计改进方案,从修订完善项目沟通管理计划、有效监督项目沟通管理过程、保障沟通管理过程三个方面分析该项目沟通管理优化情况,并对优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论文提出的改进方案优化后,该项目取得了公司高层更加重视和支持、项目需求质量更高、项目干系人管理更加有效、项目信息更加公开透明、项目氛围更加和谐、项目工作更加规范等效果。
区兴全[3](2020)在《业务连续性导向的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企业信息系统如果发生灾难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也显着增大。减少企业信息系统发生灾难事件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给群众带来的财产损失,保证企业可以在信息系统发生灾难事件后快速及时地恢复信息系统及其所支持的业务,并保持正常运作。这已成为企业信息系统运营管理中重要的研究方向。本研究针对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业务连续性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业务连续性为导向,对广东华兴银行现有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在对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可能遭受到的灾难事件类别和发生风险事件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调研分析,结合业务部门对重要业务的业务连续性需求,同时考虑到广东华兴银行目前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管理水平及相关技术架构适应性等要素,对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规划相关灾难恢复管理优化方案,提出了包括完善灾难备份中心,建立应用系统重要程度分级,IT基础架构灾难恢复管理优化等。为保障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优化方案的有效实施,建立了信息系统基于灾难恢复管理的组织架构,制定灾难恢复管理资源配置策略,制订业务连续性导向的灾难恢复预案及演练规划,设定灾难恢复运维管理方案等,保障实施工作的有效性及不断改进。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详细的前期调研,收集相关重要信息,利用理论基础结合工作实践的方式,对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黄芳[4](2019)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广东IPTV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欧美IPTV用户呈现加速流失、业务开始衰退的态势时,中国的IPTV业务却异军突起,并在这几年实现快速发展,且速度惊人。如何发展IPTV,提高经济效益,是各大运营商进行决策的关键问题。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以宽带网络为承载基础的IPTV作为典型的三网融合代表业务,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功运营,它势必成为各大运营商对市场竞争的重要业务。IPTV不仅目前被看好,在未来智能化时代主导下研究IPTV的前景意义重大。手机屏、电脑屏、电视屏三屏的结合,IPTV用户足不出户已经可以知天下事,但就目前情况而言,IPTV业务运营还没有统一,用户渗透率亟待提高,市场规范还没有形成,监管机制也有待建立。不仅如此,IPTV的发展还面临着复杂的竞争环境,以上种种都推动着人们不断探寻IPTV发展新模式,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寻求新发展。本文从介绍IPTV业务国内发展情况入手,对现有IPTV发展情况、商业模式、竞争性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SWOT分析法、波特五力分析重点分析了广东IPTV发展现状,明确了发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突出了广东IPTV发展的创新性与独特性。广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IPTV发展之路,对我国IPTV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明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等。第二章是对IPTV业务国内发展情况的分析,国内情况分析包括IPTV概述、IPTV的特点、IPTV业务的商业模式与竞争性分析。第三章是对广东IPTV发展现状的分析,包括广东IPTV业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IPTV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IPTV业务的五力分析。第四章是提出广东IPTV发展中存在的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变现能力不足、精细化运营不佳等问题。第五章是对IPTV发展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前景展望。
张小娟[5](2015)在《智慧城市系统的要素、结构及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智慧城市是近几年进入人们视野并受到广泛关注的城市发展的新概念、新模式,学术界也从不同视角对智慧城市的概念界定及理论模型构建进行了形态各异的探索性分析。围绕“什么是智慧城市”这一核心问题,本文从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来源出发,结合城市发展演进的基本规律以及智慧城市的典型观点等剖析了智慧城市以及智慧城市系统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中的共词分析方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归纳了智慧城市的主要构成维度,通过规范的理论分析,分析了智慧城市系统的要素与结构层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智慧城市的系统模型,最后结合本文关于智慧城市系统理论的探讨对广州智慧城市系统进行了案例分析。本文通过研究表明:(1)智慧城市是以新兴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谋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方向,以信息技术的人工智能和人的智慧为重要手段,通过充分整合城市各类资源推进城市的创新运作,进而实现城市核心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城市运行发展全面优化的城市。以系统思考的方法来看,智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智慧城市系统是通过新兴信息技术的智能和人的智慧在城市情境中的良好耦合,推动城市发展全面优化的城市系统形态。(2)智慧城市系统是由各类要素或子系统复合而成的复杂巨系统,它的要素主要包括战略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支撑系统和空间系统五个子系统。从结构方面来看,智慧城市系统具有特定的层次结构特征,主要体现为它具有复杂程度由低到高的物理层、活动层、战略层三大层次。(3)智慧城市的系统模型刻画了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系统所包含的主要构成因素,并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表达了不同构成因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方式。它通过战略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支撑系统、空间系统五大子系统以及战略层、活动层、物理层三大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关系,揭示了智慧城市系统形成、运行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本文主要创新点体现在:(1)探索性地研究分析了智慧城市系统的概念、要素与结构,形成了一些关于智慧城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2)结合规范的理论分析构建了智慧城市的系统模型,并详细地分析了系统模型中的结构关系,揭示了智慧城市系统形成、运行和发展的内在机制。(3)发展了城市系统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从战略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支撑系统、空间系统五个方面来认识和研究城市系统。
陈世昊[6](2015)在《CS公司合并重组的管理整合案例研究》文中指出并购重组是现代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源重新配置,迅速做大做强、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企业并购重组并不总是成功的,失败案例举目皆是。从大量的失败案例也可以看出,企业并购重组之所以失败,关键问题是在并购重组之后忽视或者没有能够实现重组各方在战略、资源、业务、人事、文化等多方面的有效管理整合。从一定程度上说,并购重组后的管理整合效果将决定并购重组的最终成败。本文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CS公司为对象,对其合并重组后管理整合过程中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CS公司是业界领先的电信运营支撑系统(OSS)提供商,致力于为全球信息服务运营商提供成熟高效的OSS整体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CS公司是由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HK.0552)控股,并与埃森哲国际有限公司(NYSE.ACN)于2009年底合资成立的,通过合并GL和RD公司的OSS业务团队而组建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已成为是国内电信行业运营支撑系统领域规模最大、产品解决方案最齐全、营销服务网络最广的专业软件服务企业。然而,CS公司合并重组后的整合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整合初期出现了诸多问题,产生了许多的矛盾和冲突。如同所有重组企业一样,CS公司成立伊始就围绕初始的美好愿景,轰轰烈烈地进行了重组整合。在随后的两年中,公司的经营管理就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引发核心骨干团队流失,服务质量下降,市场岌岌可危,并导致连年的巨额亏损。本文通过对CS公司合并重组整合过程的案例进行研究,运用并购重组、管理整合等企业收购重组活动可能涉及的相关理论和工具,紧密结合真实的案例事件,较为深入分析了CS公司合并重组后整合各层面所出现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从而从案例中得到了一些关于企业合并重组后整合的有益启示。
钟明格,庄恒,苏晓燕,万彬[7](2014)在《广电网络行业信息化整合之路探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构建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亦成为其重要的运作目标。与此同时,IT技术的蓬勃发展,给广电网络企业IT建设和信息化整合带来了新的变革契机。就国内外网络运营商而言,集中化的IT战略和协同统一的运营模式已经具备一定的成熟度,且收效显着。相比之下广电行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且在IT整合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对广电网络行业的IT整合之路进行探讨,有助于其响应国家政策,应对复杂的竞争形势和自身挑战,保障健康快速发展。在探讨信息化整合必要性的基础上,给出了整合的范围和内容,并探讨了整合的原则和思路,最后利用两个经典案例,对信息化整合的作用和内在意义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说明。
张方月[8](2011)在《CTGD-MBOSS集中系统架构部署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东电信业务种类多,用户规模大,具有运营实时性要求高、数据处理量大、业务流程复杂等特点,对信息化高度依赖,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97工程”是中国电信转向计算机管理阶段迈出的关键一步,曾有力支撑业务发展,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改革的推进,存在应用系统孤立、数据分散、投资效益低、专业IT人员分散和供应商管理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同时,中国电信正处在从传统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关键时刻,对信息化提出“与世界级运营商相适应的、能够支持精确管理”的更高新要求。遵循集团规范要求,从业务流程、IT系统、组织配套等维度全面推动MBOSS(管理/业务/运营支撑系统)集中工程建设,以有效实现IT集约化运营并全面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业务层面规范业务流程与规则,IT系统层面实现客户关系管理(CRM)、服务开通系统(SPS)、计费帐务系统(CBS)的集中部署,并端到端实现MBOSS信息与应用整合,组织配套层面推进建立全省统一的高效运营与管控体系。本文主要工作是在中国电信CTG-MBOSS规范的指导下,重点对以客户为中心的BSS系统集中建设进行分析,提出广东电信MBOSS集中工程BSS系统的建设思路,详细描述所使用的关键技术,最后介绍广东电信BSS系统CRM、SPS、CBS集中系统的架构部署方案。
成静静[9](2010)在《电信运营商BOSS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2009年7日14时30分,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这标志着中国进入3G时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不仅是网络技术的变化,而且体现了新运营时代的要求。3G业务类型更加繁多,电信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服务响应速度更加快捷、视觉效果更加清晰、绿色终端也更加环保、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更加快。电信运营商在竞争激烈的3G时代如何为客户提供高效规范的运营服务,这对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提出了新的考验[1]。本论文从电信运营商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3G的业务特点,详细分析了NGN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功能架构,对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BOSS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框架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和设计,对于电信运营商、开发商、电信服务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论文主要的内容与成果如下:1、研究NGN的特点、网络架构、发展现状和业务特征,设计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3GPP R4版本架构的中国移动TD-SCDMA核心网架构,分析了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所实现的业务功能。2、结合电信运营商的实际需求,参与分析研究了面向服务的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体系架构,阐述了实现NGBOSS系统的技术思想,详细介绍了BOSS系统的设计过程。对系统的整体架构、体系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接口体系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和研究。3、同步BOSS系统的建设水平,为了提高BOSS系统的管理水平和维护水平,参与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BOMC系统研究和设计。4、针对整个IT支撑系统的安全需求,建立一个统一的4A安全管理平台,保证业务支撑安全策略的有效实施。
柯敏[10](2008)在《基于J2EE的软交换BOSS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usine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简称BOSS)从功能上应该包括两个方面,运营支撑系统(Operation Support System,简称OSS)和业务支撑系统(Business Support System,简称BSS)。运营支撑主要是指网络管理、设备维护等。业务支撑主要是指营业受理、计费及账务处理、障碍排除、电脑号簿、客户服务等。随着全球电信业务的逐步开放,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运营方式也正在从以业务为中心的货架式经营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个性化定制方式,例如为不同流量特性、不同质量服务提供不同计费费率和计费方法以及业务质量管理等问题,原来的单一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新业务不断涌现的竞争要求。尤其是当前电信业务和网络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核心网IP化和接入方式多样化使得基于IP的下一代网络(NGN)成为各大运营商所瞩目的焦点。NGN是一个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了网络与业务融合的网络,包含有众多厂商所生产的软硬件产品以及极其复杂的ATM/IP/TDM等网络基础设施,首次使用软交换技术,这些都对下一代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提出了挑战。本文首先论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接着研究了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国际行业标准及发展状况,并深入比较了几个国际参考模型的优缺点。接着阐述了软件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网络结构,深入分析了软交换的主要协议和主要功能及软交换的发展方向。然后深入分析了下一代运营系统(NGOSS)的技术思想、关键技术及对NGN的支持。接着结合与烽火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级软交换平台项目组的合作,在充分参考电信级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相关标准上,对整个业务支撑系统的综合业务管理(Integrated ServiceAdministration,简称ISA)子系统和用户自助服务(Self Service Center,简称SSC)子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然后采用J2EE及相关开源框架实现了该企业级软交换平台的业务支撑系统。最后对整个业务支撑系统的功能作用及意义和功能的局限性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对下一代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经行了深入的展望。
二、广东省电信运营支撑系统整合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东省电信运营支撑系统整合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CY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与项目管理的匹配性诊断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CY公司信息系统建设和项目管理的匹配性判断 |
2.1 影响企业信息化与业务匹配的因素 |
2.2 企业竞争战略 |
2.2.1 产业互联网行业简析 |
2.2.2 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 |
2.2.3 CY公司的行业竞争对手比较 |
2.3 外部环境因素 |
2.4 内部组织特征 |
2.4.1 CY公司在LT集团体系内的组织架构 |
2.4.2 CY公司与LT公司的各级业务部门的衔接机制 |
2.4.3 CY公司的内部组织架构 |
2.5 IT规划和实施 |
2.5.1 CY公司由信息系统承载的项目管理业务 |
2.5.2 CY公司项目管理相关的信息系统 |
2.6 IT部门及负责人的作用和地位 |
2.7 企业所处信息化阶段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Y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与项目管理不匹配的影响 |
3.1 新建信息系统对企业项目管理业务的影响 |
3.2 CY公司项目管理业务出现的问题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Y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与项目管理不匹配的成因 |
4.1 信息系统与项目管理不匹配成因调查 |
4.2 权限定义不明确 |
4.3 数据统计不合理 |
4.3.1 商机登记分析 |
4.3.2 商机转化流程分析 |
4.3.3 商机支撑工单分析 |
4.4 项目管理结构有误 |
4.4.1 不符合ICT项目业务要求 |
4.4.2 不符合CY公司组织架构优化目标 |
4.5 员工主观原因 |
4.5.1 主观不认可 |
4.5.2 规避试错风险 |
4.5.3 受人际关系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CY公司IT-业务匹配性提升改进建议 |
5.1 信息系统优化 |
5.1.1 商机录入渠道调整 |
5.1.2 同级系统间数据同步 |
5.1.3 信息化流程再造 |
5.2 组织架构优化 |
5.2.1 分管领导统一 |
5.2.2 行业团队制 |
5.2.3 专业技术岗派驻制 |
5.2.4 公共岗集中制 |
5.3 企业制度优化 |
5.3.1 培训协作共赢的企业文化 |
5.3.2 完善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权责 |
5.3.3 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应对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CY公司改进项目管理的保障措施 |
6.1 组织管理保障 |
6.2 企业制度保障 |
6.3 企业文化保障 |
6.4 人力资源保障 |
6.5 信息技术保障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中国电信管理支撑系统全国大集中项目的沟通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沟通管理理论概述 |
2.1 项目沟通的概念 |
2.1.1 项目沟通的定义 |
2.1.2 项目沟通的特点 |
2.1.3 项目沟通的要素 |
2.2 项目沟通的形式 |
2.3 项目沟通的作用 |
2.4 项目沟通管理体系 |
第三章 中国电信管理支撑系统全国大集中项目沟通管理问题分析 |
3.1 中国电信管理支撑系统全国大集中项目介绍 |
3.1.1 中国电信介绍 |
3.1.2 中国电信管理支撑系统全国大集中项目介绍 |
3.1.3 项目特点分析 |
3.2 中国电信管理支撑系统全国大集中项目初期沟通管理现状 |
3.2.1 工程建设生命周期 |
3.2.2 立项、可研、概要设计阶段沟通管理现状 |
3.2.3 需求细化与确认阶段沟通管理现状 |
3.2.4 详细设计、开发、测试阶段沟通管理现状 |
3.2.5 上线试运行、运维阶段沟通管理现状 |
3.3 中国电信管理支撑系统全国大集中项目初期沟通管理问题分析 |
3.3.1 项目沟通计划方面的问题 |
3.3.2 项目沟通职责与分工方面的问题 |
3.3.3 项目沟通路径和方式方面的问题 |
3.3.4 项目沟通结果输出方面的问题 |
3.3.5 项目沟通管理工具方面的问题 |
第四章 中国电信管理支撑系统全国大集中项目沟通管理改进方案设计 |
4.1 项目沟通计划的改进方案设计 |
4.1.1 项目干系人识别改进 |
4.1.2 完善干系人需求分析 |
4.1.3 规划干系人沟通策略 |
4.1.4 沟通计划的制定 |
4.2 项目沟通职责与分工的改进方案设计 |
4.2.1 沟通任务分类 |
4.2.2 沟通任务分工委派 |
4.3 项目沟通路径与方式的改进方案设计 |
4.3.1 项目沟通路径的选择 |
4.3.2 项目沟通方式的选择 |
4.4 项目沟通结果输出的改进措施 |
4.4.1 项目沟通管理文档改进措施 |
4.4.2 相关非正式沟通活动的文档改进措施 |
4.5 项目沟通管理工具的改进方案设计 |
第五章 中国电信管理支撑系统全国大集中项目沟通管理改进效果 |
5.1 项目沟通管理的改进 |
5.1.1 修订完善项目沟通管理计划 |
5.1.2 有效监控项目沟通管理过程 |
5.1.3 项目沟通管理过程的保障 |
5.2 项目沟通管理改进后效果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业务连续性导向的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相关理论 |
2.1 核心概念 |
2.2 相关理论 |
2.2.1 业务连续性理论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现状 |
3.1 广东华兴银行概况 |
3.1.1 华兴银行组织架构情况 |
3.1.2 广东华兴银行主要业务 |
3.1.3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概况 |
3.2 广东华兴银行IT基础设施灾难恢复管理现状 |
3.2.1 机房环境现状及其灾害恢复管理 |
3.2.2 主机设备现状及其灾难恢复管理 |
3.2.3 存储设备现状及其灾难恢复管理 |
3.2.4 数据库现状及其灾难恢复管理 |
3.2.5 网络现状及其灾难恢复管理 |
3.3 信息系统数据灾难恢复管理现状 |
3.3.1 数据备份系统现状 |
3.3.2 应用系统灾难备份现状 |
3.3.3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体系建设现状 |
第四章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中灾难风险分析 |
4.1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风险识别 |
4.1.1 基于地理位置的风险识别 |
4.1.2 机房设施面临的风险识别 |
4.1.3 安保监控的风险识别 |
4.1.4 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识别 |
4.2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风险评估 |
4.2.1 风险评估数据的获取 |
4.2.2 风险的评估 |
4.3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风险分析 |
第五章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中业务连续性需求调研 |
5.1 业务连续性需求调研的整体设计 |
5.1.1 调研的对象和内容 |
5.1.2 调研的范围 |
5.2 业务影响分析 |
5.2.1 业务连续性要求 |
5.2.2 重要业务与系统的对应关系 |
5.2.3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 |
5.3 广东华兴银行业务连续性差距 |
5.4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中业务连续性需求总结 |
第六章 广东华兴银行业务连续性导向的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优化方案 |
6.1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优化方案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
6.1.1 构建原则 |
6.1.2 优化目标 |
6.1.3 优化范围及内容 |
6.2 完善灾难备份中心 |
6.2.1 同城灾备中心重新选址扩容 |
6.2.2 建立异地灾备中心 |
6.3 建立应用系统重要程度分级 |
6.3.1 系统重要程度分类定义 |
6.3.2 应用系统重要程度分类 |
6.3.3 重要业务系统恢复优先级别 |
6.4 IT基础架构灾难恢复管理优化方案 |
6.4.1 存储系统优化方案 |
6.4.2 网络系统优化方案 |
6.4.3 数据库优化方案 |
第七章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优化实施的保障措施 |
7.1 制定灾难恢复管理组织架构 |
7.1.1 新增日常灾难恢复管理组织 |
7.1.2 新增灾难恢复应急组织 |
7.2 制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资源配置策略 |
7.2.1 灾备中心IT资源配置策略 |
7.2.2 灾备中心IT资源配置方案 |
7.3 建设业务连续性导向的信息系统灾难恢复预案及演练规划 |
7.3.1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预案建设方案 |
7.3.2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演练策略 |
7.3.3 信息系统灾难场景及恢复策略 |
7.3.4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数据补录方式 |
7.3.5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后续工作 |
7.4 制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运维管理方案 |
7.4.1 两地三中心运维的目标 |
7.4.2 运维管理策略 |
7.4.3 统一流程与运维管理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三网融合背景下广东IPTV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定性分析法 |
1.4.3 实地调研法 |
1.5 研究框架 |
2 IPTV业务国内发展情况研究 |
2.1 IPTV概述 |
2.1.1 IPTV的基本定义 |
2.1.2 IPTV的业务类型 |
2.1.3 IPTV与三网融合的关系 |
2.1.4 IPTV的国内发展情况 |
2.2 IPTV的特点 |
2.2.1 IPTV的技术特点 |
2.2.2 IPTV的运营特点 |
2.3 国内IPTV的商业模式与竞争性分析 |
2.3.1 IPTV的商业模式 |
2.3.2 业务竞争分析 |
2.3.3 IPTV市场浅析 |
3 广东IPTV业务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发展现状 |
3.1 广东IPTV业务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发展历程 |
3.2 广东IPTV业务发展现状 |
3.2.1 业务现状和播控平台 |
3.2.2 技术优势 |
3.2.3 特色专区与用户活跃度 |
3.3 广东IPTV业务发展的战略分析 |
3.3.1 电信运营商IPTV业务的SWOT分析 |
3.3.2 广东移动IPTV业务的SWOT分析 |
3.4 广东IPTV业务的五力分析 |
3.4.1 替代产品 |
3.4.2 同行业内竞争 |
3.4.3 潜在进入者 |
3.4.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4.5 用户的议价能力 |
4 广东IPTV业务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 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
4.1.1 监管混乱 |
4.1.2 监管乏力 |
4.1.3 监管失职 |
4.2 变现能力不足 |
4.3 精细化运营不佳 |
4.4 合作意识不强 |
4.5 用户认知度不高 |
5 广东IPTV业务发展解决的措施及其前景展望 |
5.1 解决措施 |
5.1.1 完善政府监管 |
5.1.2 深谙变现之道 |
5.1.3 转变运营策略 |
5.1.4 通力合作,与合作方共建行业生态 |
5.1.5 将用户深耕于心 |
5.2 对广东IPTV的前景展望 |
5.2.1 IPTV的技术发展 |
5.2.2 IPTV的市场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智慧城市系统的要素、结构及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问题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智慧城市的概念综述 |
1.2.2 智慧城市的要素综述 |
1.2.3 智慧城市的模型综述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智慧城市的相关概念 |
2.1.1 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 |
2.1.2 知识城市 |
2.1.3 创新型城市 |
2.1.4 创意城市 |
2.1.5 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宜居城市 |
2.2 系统科学理论 |
2.2.1 系统的一般定义 |
2.2.2 系统的等级与突现 |
2.2.3 系统的通讯及控制 |
2.2.4 系统的综合微观分析方法 |
2.3 城市系统理论 |
2.3.1 城市的含义 |
2.3.2 城市及城市系统的形成 |
2.3.3 城市系统的组成要素 |
2.3.4 城市系统的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慧城市系统的概念分析 |
3.1 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分析 |
3.1.1 智慧城市的概念缘起 |
3.1.2 智慧城市与相关概念 |
3.1.3 智慧城市的典型观点 |
3.1.4 智慧城市的概念界定 |
3.1.5 智慧城市的内涵分析 |
3.1.6 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 |
3.2 智慧城市系统的概念内涵分析 |
3.2.1 智慧城市的系统隐喻 |
3.2.2 智慧城市系统的概念内涵 |
3.2.3 智慧城市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特性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慧城市系统的要素分析 |
4.1 基于共词分析的智慧城市系统要素构成分析 |
4.1.1 研究设计 |
4.1.2 共词矩阵构建 |
4.1.3 共词矩阵的多元统计分析 |
4.1.4 高频关键词的归类分析 |
4.1.5 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特征分析 |
4.1.6 智慧城市的五大构成维度分析 |
4.1.7 智慧城市系统的要素构成分析 |
4.2 智慧城市的战略系统分析 |
4.2.1 城市战略在城市“智慧”中的必要性 |
4.2.2 智慧城市战略的系统特征 |
4.2.3 智慧城市战略系统的要素与结构 |
4.2.4 智慧城市战略系统的主要内容 |
4.3 智慧城市的社会系统分析 |
4.3.1 社会系统的含义 |
4.3.2 智慧城市社会系统的内涵与要素 |
4.3.3 智慧城市社会系统的主要内容 |
4.4 智慧城市的经济系统分析 |
4.4.1 经济系统的含义与要素 |
4.4.2 智慧城市经济系统的内涵与要素 |
4.4.3 智慧城市经济系统的主要内容 |
4.5 智慧城市的支撑系统分析 |
4.5.1 城市基础设施的含义 |
4.5.2 智慧城市支撑系统的内涵与要素 |
4.5.3 智慧城市支撑系统的主要内容 |
4.6 智慧城市的空间系统分析 |
4.6.1 城市空间的含义 |
4.6.2 信息社会时代流动空间的形成 |
4.6.3 智慧城市空间系统的内涵与要素 |
4.6.4 智慧城市空间系统的主要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慧城市系统的结构与模型分析 |
5.1 智慧城市系统的结构分析 |
5.1.1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智慧城市系统结构的层次特征 |
5.1.2 智慧城市系统的物理层分析 |
5.1.3 智慧城市系统的活动层分析 |
5.1.4 智慧城市系统的战略层分析 |
5.2 智慧城市的系统模型构建 |
5.2.1 基于复杂开放系统通信与控制规律的智慧城市系统 |
5.2.2 基于有生命力系统模型的智慧城市系统 |
5.2.3 智慧城市的系统模型描述 |
5.3 智慧城市系统模型的结构关系分析 |
5.3.1 战略系统视角的结构关系 |
5.3.2 社会系统视角的结构关系 |
5.3.3 经济系统视角的结构关系 |
5.3.4 支撑系统视角的结构关系 |
5.3.5 空间系统视角的结构关系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广州智慧城市系统分析 |
6.1 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 |
6.1.1 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条件 |
6.1.2 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 |
6.2 广州智慧城市系统的要素分析 |
6.2.1 广州智慧城市的战略系统分析 |
6.2.2 广州智慧城市的社会系统分析 |
6.2.3 广州智慧城市的经济系统分析 |
6.2.4 广州智慧城市的支撑系统分析 |
6.2.5 广州智慧城市的空间系统分析 |
6.3 广州智慧城市系统的结构分析 |
6.3.1 广州智慧城市系统的物理层分析 |
6.3.2 广州智慧城市系统的活动层分析 |
6.3.3 广州智慧城市系统的战略层分析 |
6.4 广州智慧城市的系统模型分析 |
6.4.1 广州智慧城市系统模型的描述分析 |
6.4.2 广州智慧城市系统模型的应用分析 |
6.5 管理启示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CS公司合并重组的管理整合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并购后整合硏究 |
1.4 研究方法 |
第一部分 案例正文 |
第二章 CS公司重组整合介绍 |
2.1 CS公司简介及行业背景 |
2.1.1 CS公司简介 |
2.1.2 行业背景 |
2.2 合并重组动机 |
2.2.1 股东方简介 |
2.2.2 合并重组动机 |
2.3 重组整合前的公司概况 |
2.3.1 整合公司一:GL公司 |
2.3.2 整合公司二:RD公司 |
2.4 重组整合过程 |
2.4.1 资产及股权重组概况 |
2.4.2 整合团队组建 |
2.4.3 整合组织架构的设置 |
2.4.4 组织及人员的整合 |
2.4.5 流程及制度的整合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重组整合的危机事件及解决 |
3.1 CEO的冒进举措 |
3.2 骨干核心的离职 |
3.2.1 产品带头人的离职 |
3.2.2 骨干离职潮 |
3.3 财务状况危机 |
3.4 高层频繁更迭 |
3.5 危机的解决 |
3.6 本章小结 |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
第四章 重组整合的问题原因分析 |
4.1 战略方面的原因 |
4.1.1 缺乏清晰的战略定位、愿景和使命 |
4.1.2 经营规划脱离实际 |
4.2 组织整合方面的原因 |
4.2.1 未能有效减少组织整合变革的阻力 |
4.2.2 实际业务流程与组织设计脱节 |
4.2.3 管理层级多效率低下 |
4.3 人员整合方面的原因 |
4.3.1 对知识型员工特征缺乏深入了解 |
4.3.2 缺乏与各层员工的有效沟通 |
4.3.3 领导承诺的变化导致信任水平降低 |
4.4 企业文化整合方面的原因 |
4.4.1 忽略了价值观的重建 |
4.4.2 未能及时建立起统一的行为规范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对策建议及启示 |
5.1 合并后应首先明确清晰的发展战略 |
5.2 整合前需要制定科学的程序和计划 |
5.3 务必千方百计留住优秀人才 |
5.4 整合顺利开展需要有效沟通 |
5.5 引导员工参与能促进整合效果 |
5.6 设置专职的整合团队非常必要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广电网络行业信息化整合之路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信息化整合的必要性 |
1.1 政策导向 |
1.2 技术趋势 |
1.3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整合的建设情况 |
1.4 广电网络运营商信息化整合的内在动力 |
2 信息化整合的要点 |
2.1 整合范围与内容 |
2.2 整合的原则与思路 |
3 信息化整合的案例分析 |
3.1 英国某着名运营商的信息化整合举措 |
3.2 某国有大型企业的集中化信息化建设 |
3.3 案例小结 |
4 结束语 |
(8)CTGD-MBOSS集中系统架构部署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电信支撑系统在行业中的价值 |
1.1.2 电信行业MBOSS 系统建设概况 |
1.1.3 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
1.1.4 中国电信CTG-MBOSS 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论文的框架结构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内容 |
第二章 MBOSS 发展历程 |
2.1 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战略 |
2.1.1 企业信息化 |
2.1.2 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 |
2.2 CTG-MBOSS 概念 |
2.3 CTG-MBOSS 体系架构图 |
2.4 CTG-MBOSS 技术架构 |
2.4.1 技术架构的基本依据和技术原则 |
2.4.2 CTG-MBOSS 技术架构层次 |
2.5 CTG-MBOSS 论坛的意义 |
2.6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MBOSS 架构部署的研究 |
3.1 研究目标 |
3.1.1 满足需求、高效运营 |
3.1.2 架构先进、持续演进 |
3.1.3 保护投资、快速实施 |
3.2 研究内容 |
3.3 研究逻辑架构前提条件 |
3.4 研究拟解决关键问题 |
第四章 MBOSS 集中方法论与思路 |
4.1 MBOSS 的MPDS 方法论 |
4.2 CTG-MBOSS 整体实施 |
4.3 CTG-MBOSS 三层架构部署 |
4.4 集团、省两层实施方法论与体系构想 |
4.5 广东电信MBOSS 集中建设思路 |
4.6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MBOSS 集中关键技术研究 |
5.1 系统构建前提条件 |
5.2 系统架构设计原则 |
5.3 主机系统部署设计 |
5.4 存储设计及规划 |
5.5 表空间设计及规划 |
5.5.1 表空间设计原则 |
5.5.2 临时表空间规划 |
5.5.3 Undo 表空间规划 |
5.5.4 其它通用表空间规划 |
5.6 系统软件平台设计 |
5.6.1 操作系统软件 |
5.6.2 数据库服务 |
5.6.3 TUXEDO 应用服务 |
5.6.4 J2EE 应用服务 |
5.6.5 JDBC 应用服务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MBOSS 集中系统架构部署的实现 |
6.1 总体架构部署 |
6.1.1 MBOSS 目标架构 |
6.1.2 MBOSS 逻辑部署架构概要 |
6.1.3 MBOSS 逻辑部署架构 |
6.1.4 MBOSS 物理部署架构 |
6.2 集中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
6.2.1 智能路由与负载均衡 |
6.2.2 省市两级分布部署 |
6.2.3 数据存储架构相关 |
6.3 CRM 系统集中部署 |
6.3.1 应用部署架构 |
6.3.2 CRM 应用部署 |
6.3.3 CRM 系统物理部署 |
6.4 SPS 系统集中部署 |
6.4.1 应用部署架构 |
6.4.2 SPS 应用部署 |
6.4.3 SPS 系统物理部署 |
6.5 CBS 系统集中部署 |
6.5.1 应用部署架构 |
6.5.2 CBS 系统应用部署 |
6.5.3 CBS 系统物理部署 |
6.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9)电信运营商BOSS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背景介绍 |
1.2 本课题的工程意义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1.3.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章节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TD-SCDMA 的网络结构的设计和实现 |
2.1 NGN 概述 |
2.1.1 以软交换为核心的NGN 的业务 |
2.1.2 以软交换为核心的NGN 的体系架构 |
2.2 中国移动TD-SCDMA 的网络设计方案 |
2.2.1 核心网络节点设置方案 |
2.2.2 核心网络组织设置方案 |
2.2.3 核心网接入IP 承载网方案 |
2.2.4 信令网网络组织设置方案 |
2.3 中国移动TD-SCDMA 的网络实现的基本功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移动BOSS 系统总体设计 |
3.1BOSS 系统概述 |
3.1.1 BOSS 系统概念 |
3.1.2 当前BOSS 系统存在的问题 |
3.2 下一代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
3.2.1 NGBOSS 的概述 |
3.2.2 NGBOSS 的技术思想 |
3.2.3 面向服务的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框架 |
3.3 国移动BOSS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3.3.1 业务支撑网体系架构 |
3.3.2 BOSS 方案的建设原则 |
3.3.3 BOSS 系统的等级结构 |
3.3.4 BOSS 系统的层级结构 |
3.3.5 BOSS 系统的系统架构 |
3.4 BOSS 系统软件结构 |
3.4.1 BOSS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
3.4.2 BOSS 系统实现的软件结构 |
3.4.3 BOSS 系统总体技术架构 |
3.4.4 BOSS 系统功能架构 |
3.5 中国移动BOSS 系统整体架构及功能 |
3.5.1 业务支撑系统 |
3.5.2 管理支撑系统 |
3.5.3 网管支撑系统 |
3.6 BOSS 系统边界功能结构 |
3.6.1 BOSS 系统边界概要 |
3.6.2 BOSS 系统数据交互 |
3.6.3 BOSS 系统接口实现方案 |
3.6.4 BOSS 系统方案的特点 |
3.7 BOSS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BOMC 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
4.1 BOMC 系统设计方案 |
4.1.1 NG-BOMC 建设原则 |
4.1.2 NG-BOMC 系统定位 |
4.1.3 NG-BOMC 系统总体功能架构 |
4.1.4 NG-BOMC 系统方案技术特点 |
4.2 网管体系结构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4A 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
5.1 4A 安全体系的总体方案 |
5.1.1 总体建设思路 |
5.1.2 4A 总体架构 |
5.1.3 4A 应急方案 |
5.2 4A 管理功能实现 |
5.2.1 4A 操作流程 |
5.2.2 4A 统一访问控制 |
5.2.3 4A 账号管理 |
5.2.4 4A 认证管理 |
5.2.5 4A 审计管理 |
5.2.6 4A 单点登录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基于J2EE的软交换BOSS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本课题的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本课题的研究社会背景 |
1.1.2 本课题研究技术背景 |
1.1.3 本课题研究的社会意义 |
1.2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BOSS国际行业标准及发展动态 |
2.1 参考模型 |
2.1.1 TMN参考模型 |
2.1.2 TOM参考模型 |
2.1.3 eTOM参考模型 |
2.1.4 NGOSS参考模型 |
2.2 参考模型对比分析 |
第3章 软交换技术 |
3.1 软交换概念及其网络结构 |
3.2 软交换的主要协议 |
3.2.1 H.323协议 |
3.2.2 SIP协议 |
3.2.3 MGCP协议 |
3.2.4 H248/MEGACO协议 |
3.3 软交换系统的主要功能 |
3.3.1 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
3.3.2 呼叫控制功能 |
3.3.3 业务提供功能 |
3.3.4 互联互通功能 |
3.4 软交换的发展方向 |
3.4.1 软交换为网络融合所作的准备 |
3.4.2 网络融合 |
第4章 NGOSS技术及对NGN的支持 |
4.1 NGOSS技术思想 |
4.1.1 业务过程流 |
4.1.2 公共总线结构 |
4.1.3 公共业务数据 |
4.1.4 NGOSS组件 |
4.2 NGOSS关键技术 |
4.2.1 CORBA |
4.2.2 XML |
4.2.3 JAVA |
4.2.4 WEB |
4.3 NGOSS对NGN的支持 |
4.4 NGOSS的展望 |
第5章 系统设计 |
5.1 系统概述 |
5.2 BSS总体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 |
5.3 系统功能需求描述 |
5.3.1 ISA子系统 |
5.3.2 SSC子系统 |
5.3.3 日志功能 |
5.3.4 帮助功能 |
5.3.5 与OSS系统的数据接口 |
5.3.6 与DBI系统的数据接口 |
5.4 系统技术要求 |
5.5 系统安全性方面的需求 |
5.6 人机界面方面的需求 |
5.7 系统部署方面的需求 |
5.8 系统编码开发方面的需求 |
第6章 系统实现 |
6.1 J2EE平台及相关开源框架简介 |
6.1.1 J2EE简介 |
6.1.2 Struts框架简介 |
6.1.3 Spring框架简介 |
6.1.4 Hibernate框架简介 |
6.2 系统功能结构 |
6.3 功能实现 |
6.3.1 web配置 |
6.3.2 验证格式配置 |
6.3.3 Struts配置 |
6.3.4 Spring配置 |
6.3.5 数据库登录配置 |
6.3.6 日志配置 |
6.3.7 控制核心 |
6.3.8 系统登录 |
6.3.9 系统功能主界面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广东省电信运营支撑系统整合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CY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与项目管理的匹配性诊断与优化研究[D]. 宁家锋.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2]中国电信管理支撑系统全国大集中项目的沟通管理研究[D]. 郑文斌.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3]业务连续性导向的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优化研究[D]. 区兴全. 兰州大学, 2020(01)
- [4]三网融合背景下广东IPTV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黄芳.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4)
- [5]智慧城市系统的要素、结构及模型研究[D]. 张小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15(04)
- [6]CS公司合并重组的管理整合案例研究[D]. 陈世昊. 华南理工大学, 2015(04)
- [7]广电网络行业信息化整合之路探究[J]. 钟明格,庄恒,苏晓燕,万彬. 中国有线电视, 2014(07)
- [8]CTGD-MBOSS集中系统架构部署的研究与实现[D]. 张方月.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9]电信运营商BOSS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成静静.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10]基于J2EE的软交换BOSS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柯敏. 武汉理工大学,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