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化现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代小说,性别易位,男性女性化,《红楼梦》
女性化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蒋相杰,董自凯[1](2019)在《清代小说中的“男性女性化”现象初探——以《红楼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的小说在民间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了一些新特征,一定程度上与封建礼教制度下的规范相左的同时,也勾连并反映出了社会属性上性别认知的刻板印象从内部渐趋松动。"性别易位"在明末清初多见,又尤以清代作品集大成。本文将以《红楼梦》为例进行剖析,着重择取文人进行"男性女性化"书写这一重要断面展开论述,并揭示"男性女性化"创作的社会根源与成因。(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6期)
杨霖[2](2018)在《明清女诗人“去女性化”现象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女诗人蔚然兴起,逐渐成为震荡文坛的一股力量。面对传统道德话语的压力,明清女性用形象、行为与诗文方面"去女性化"的策略来努力扩大生存与创作的空间以及争取文坛的合理地位。明清女诗人的"去女性化"现象及文学创作被士人所排斥的同时亦受到部分开明士人的支持,基于此点,女诗人自身的态度也十分矛盾,而这也说明了"去女性化"始终是一种未完成的状态。(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靳言[3](2017)在《不容忽视的男孩女性化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越来越多的男孩表现出偏离传统男性特征的行为。也就是说,男子汉气概比较弱,其言行和性格明显阴柔化。像这样男孩女性化的极端案例虽然是少数,但轻微的女性化现象眼下已比较普遍了。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调查发现,87%的孩子缺少父爱。由于很多家庭受到传统分工的限制,母亲在管教孩子方面事无巨细,而这些(本文来源于《老年教育(长者家园)》期刊2017年06期)
杨绿汀[4](2017)在《我国档案职业女性化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档案事业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明确档案管理作为我国1878个社会职业之一,至此,档案职业成为了社会公认的一个管理性职业。由于档案职业具有服务性、高稳定性等特征,受到越来越多女性的青睐,女性从业人员在数量上占有明显优势,逐渐形成了档案职业女性化这一现象,因而由这一现象所产生的诸多影响也渐渐浮出水面。当今,我国档案职业女性化现象的现状如何?为什么并无性别色彩的档案职业会出现性别结构单一的现象?特别是伴随着电子文件等新型档案的大量产生,以及信息化时代下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期,档案职业女性化又会给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均衡高校档案学专业人才的招生性别比例,吸引男性加入这一崇高而光荣的职业中,已成为目前档案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掌握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国、省、市档案馆,企事业单位档案馆、档案部门的女性从业人员数据比例调查,部分高校档案学人才培养男女录取数据比例调查,档案馆中高层男女比例数据分析,研究了档案职业女性化现象的现状。并结合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分析档案职业女性化的成因、女性从业人员在档案职业中发挥的有利作用和不利作用,重点分析档案职业女性化现象对档案职业、从业人员、以及信息化大背景下档案现代化管理转型的影响,并试图针对以上内容提出缓解档案职业女性化现象的对策和建议。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定量分析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掌握大量数据信息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从女性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职业技能:应强化社会宣传,改变社会公众对职业的偏见;国家层面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实施政策倾斜,并引导高校教育强化对专业学生的培养等叁个方面进一步缓解我国档案职业女性化现象的措施。以期为实现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十叁五”规划纲要中所提出的“到2020年,初步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这一总体目标而建言献策。(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7-05-30)
谢泽源,范李明,李建[5](2016)在《青年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现象及其消解——基于江西省H中学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希望。近些年来,中小学校青年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呈明显"女性化"趋势,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发展、正常教育教学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合作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不正确看待这种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消解其消极影响,将影响学校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江西省H中学的个案表明,青年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现象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具有严重的消极影响。改革师范院校招生办法、合理配置教师性别结构、提升教师待遇、创新岗位设置政策、增强教师岗位对男性的吸引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消解教师队伍"女性化"消极影响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术月刊》期刊2016年08期)
胡玉坤[6](2016)在《人民公社时期大田农作的女性化现象——基于对西部两个村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愈演愈烈的"农业女性化"趋势,实际上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一个历史遗产,并与那个时代的农作实践在很多方面一脉相承。文章主要依据对内蒙和陕西两个村落研究的第一手数据,旨在较系统地剖析农田劳作女性化的微观经历并探究其背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揭示,在人民公社时期,担任大小队干部、占据技术性岗位及从事社队企业等非农劳动的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男性。从事大田作业的农村妇女人数及其所承担的劳动份额时常超过男性,因而成为一个不争的常态化事实。然而,妇女的农业贡献与其在社会政治领域的劣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本文来源于《妇女研究论丛》期刊2016年03期)
高洁[7](2015)在《农业劳动力女性化现象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本文利用2003年全国农村数据观察点样本数据,对全国农业劳动力女性化现象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对农业生产收入影响并不显着,对农业生产收入影响较大的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年限和职业培训时间。土地经营规模和土地细碎化程度,这些都通过影响土地直接投入对土地产出造成影响。提高劳动者教育和培训时间可以显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土地经营规模也对土地产出有正向影响,而土地细碎化程(本文来源于《经济资料译丛》期刊2015年03期)
邓丽芝[8](2014)在《凤凰“女性化”现象成因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凤凰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时期的一种图腾,经历时代的风云变幻,逐渐走下神坛,被赋予了多重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出现了人格化的倾向。凤凰由最初的富于阳刚之气的男性象征,到最终成为女性的专属象征,且这种象征由皇宫贵族走向民间世俗,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凤凰自身的特质、统治阶层的需要、人们的喜爱是推动凤凰"女性化"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4年08期)
李天芳[9](2014)在《我国农业女性化现象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下降,农村劳动力逐渐向非农部门转移,而由于家庭决策和传统社会分工等原因,农业生产逐渐呈现女性化趋势。通过综述前人有关农业女性化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研究,总结农业女性化的多种成因及其对现代农业发展影响,并分析其中有争议的观点。最后,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际情况分析农业女性化现象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荆楚学刊》期刊2014年02期)
曹东勃,蒋睛霞[10](2014)在《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女性化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女性化是许多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现象,其深层动力源自市场深化带来的家庭及社会性别分工。从历史上看,轮耕制与犁耕制分别导引了两种不同的农业性别分工模式。就技术层面而言,农业技术进步及其扩散的路径带有一定的性别偏好,进而形成农业女性化的局面。当代中国农业女性化图景的生成大体分为叁个阶段:作为劳动力后备军和蓄水池时期的"铁姑娘"、男工女耕时期的农村留守妇女以及异地务农时期的女性"农民农"。作为农业女性化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农村妇女进城后的走向,还远未实现其就业主体性,这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农林经济管理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女性化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清时期女诗人蔚然兴起,逐渐成为震荡文坛的一股力量。面对传统道德话语的压力,明清女性用形象、行为与诗文方面"去女性化"的策略来努力扩大生存与创作的空间以及争取文坛的合理地位。明清女诗人的"去女性化"现象及文学创作被士人所排斥的同时亦受到部分开明士人的支持,基于此点,女诗人自身的态度也十分矛盾,而这也说明了"去女性化"始终是一种未完成的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化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1].蒋相杰,董自凯.清代小说中的“男性女性化”现象初探——以《红楼梦》为例[J].大众文艺.2019
[2].杨霖.明清女诗人“去女性化”现象论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靳言.不容忽视的男孩女性化现象[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7
[4].杨绿汀.我国档案职业女性化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5].谢泽源,范李明,李建.青年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现象及其消解——基于江西省H中学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6
[6].胡玉坤.人民公社时期大田农作的女性化现象——基于对西部两个村落的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16
[7].高洁.农业劳动力女性化现象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经济资料译丛.2015
[8].邓丽芝.凤凰“女性化”现象成因刍议[J].金田.2014
[9].李天芳.我国农业女性化现象研究述评[J].荆楚学刊.2014
[10].曹东勃,蒋睛霞.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女性化现象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