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兰坪县妇幼保健院
摘要:目的:研究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带有产后出血高危风险的产妇60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术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和垂体后叶素,观察组用宫体注射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止血时间,术后2h和24h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短,术后2h和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分娩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显著降低出血风险,止血迅速,安全性较好,值得应用。
关键词: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剖宫产产后出血;预防价值
产后出血指的是胎儿分娩后24h内阴道流血量在500ml以上,属于危重分娩期并发症,是导致产妇分娩死亡的重要原因。高危妊娠(巨大胎、羊水过多、双胎、前置胎盘、子痫前期等)易出现产后宫缩乏力症状,产后出血风险高,严重危及母婴安全。从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上看,75%的原因为分娩后宫缩压力,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宫缩,降低产后出血风险[1]。本文分析了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所发挥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具有产后出血高危风险并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60例进行研究分析,高危因素如下:羊水过多12例,瘢痕子宫9例,多胎5例,胎盘早剥13例,前置胎盘11例,巨大儿10例。所有产妇均无药物禁忌,排除产妇有近期急慢性感染、妊娠合并症、手术病史等。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年龄为(29.3±0.6)岁,孕周为(38.1±0.4)岁,对照组的年龄为(30.1±0.3)岁,孕周为(39.2±0.4)岁,两组孕妇的年龄、性别等数据可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胎儿分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缩宫素(生产企业: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9993;规格:0.5ml:2.5单位),同时肛塞米索前列醇(生产厂家: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68;规格:0.2mg*3s),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若效果不佳可间隔15min继续给药。观察组在胎儿分娩出后注射宫体缩宫素,并同时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生产企业: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4183;规格:1ml:250μg)治疗[2],观察产妇的宫缩情况,效果不佳时间隔15min再次给药,当宫缩较好时缝合伤口,完成分娩手术。
1.3效果判定
对比两组产妇的止血时间,术后2h和24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量计算法:采用称重、容积和面积相结合的方式,收集阴道内和宫腔内流出的血液,采用一次性采血纸垫,以1.05g的血液记为1ml的出血量,将残余血液浸透10cm×10cm的敷料,若敷料不滴血记为10ml的出血量。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检验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数据差异,若P<0.05,可判定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止血时间短,术后2h和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各项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数据统计(n,x±s)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最危重的并发症,是导致产妇分娩后死亡的重要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止血对于挽救产妇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传统临床上治疗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主要采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和垂体后叶素等,但预防和治疗效果较差,产后出血情况依然较多。进行剖宫产分娩的高危产后出血因素有多胎、羊水过多、巨大儿、子痫前期和瘢痕子宫等,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是宫缩乏力,一旦出现产后出血,会严重危及母婴生命安全。
为了降低产后出血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非常关键。传统预防措施是宫体注射缩宫素等药物,但其治疗局限性较强,仅对子宫上段发挥作用,且药物持续时间仅为30min,药物副作用较大。本文分析了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结合数据对比分析可见,观察组止血所需时间短,术后2h和24h出血量少,表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发挥了积极的止血效果,预防治疗价值高[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有效增强宫缩,生物活性较好,其药物半衰期长,对子宫体和下段的刺激性小,治疗中不会出现水中毒等不良反应。
综上,采用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发挥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妍.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04):700-702.
[2]黎俊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宫体注射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07):638-640.
[3]唐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5,26(5):894-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