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新近纪论文-曹养同,杨海军,刘成林,顾乔元,焦鹏程

古新近纪论文-曹养同,杨海军,刘成林,顾乔元,焦鹏程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新近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库车盆地,蒸发岩,喜马拉雅构造期次,响应

古新近纪论文文献综述

曹养同,杨海军,刘成林,顾乔元,焦鹏程[1](2010)在《库车盆地古—新近纪蒸发岩沉积对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期次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库车盆地在古—新近纪时期发育巨厚的蒸发岩沉积,自下而上蒸发岩沉积地层主要有:古近系的库姆格列木组、苏维依组;新近系下部的吉迪克组,依据部分钻井剖面资料,可识别出5个蒸发岩沉积旋回。库姆格列木时期巨厚的蒸发岩沉积(Ⅰ1、Ⅰ2沉积旋回期)是燕山后期相对宁静的大地构造环境反映;苏维依时期蒸发岩沉积(Ⅰ3沉积旋回期)在岩性、沉积范围上发生明显改变,反映了早喜马拉雅构造环境下的不稳定沉积,吉迪克早期巨厚的盐、膏沉积(Ⅰ4沉积旋回期)及沉积区域的继续迁移则反映了早喜马拉雅构造影响仍然存在但已经减弱;吉迪克中期(Ⅰ5沉积旋回期)蒸发岩沉积结束,盐湖沉积转变为陆源碎屑岩夹薄层石膏沉积,以砂、砾为主的山麓相沉积指示了当时山体抬升、遭受剥蚀、快速堆积的沉积环境,反映了相对活动的大地构造环境,是中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的开始。可见,库车盆地的蒸发岩沉积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是大区域的构造运动在小区域范围内的地质事件反映。(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周恳恳[2](2007)在《可可西里盆地古—新近纪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与古环境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盆地新生代湖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研究、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碳氧稳定同位素测定、微量元素分析,试图阐明古-新近纪期间可可西里盆地湖泊环境的演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为研究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岩石学特征和生物组合的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古湖泊系统在古近纪-新近纪之交发生了显着的环境变化和沉积体制转型,古湖泊由开放型转向封闭型,湖水盐度升高,生物种类趋于单一;δ~(13)C和δ~(18)O值表现出很明显的随地层变新而正向漂移的趋势,且在渐新统雅西措群-中新统五道梁群界线处发生突然的正偏,反映出研究区湖泊类型和气候状态的改变;陆源型微量元素在古近纪-新近纪之交的剧烈减少和湖泊自生型元素的在相同层位的突然增加,以及代表气候干旱化程度波动的Na/Ti和Na/K比值的相应变化,进一步说明从渐新世到中新世时期研究区气候经历了从温暖湿润向炎热干旱的发展。可可西里盆地与羌塘地区同期湖相沉积物反映的早中新世气候变暖事件有良好的区域可比性。通过与全球性气候事件和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对比研究,论文提出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高原气候变化是可可西里盆地湖泊系统演变的最主要原因,并由此提出早中新世时期青藏高原的海拔已经达到足以改变高原内部气候状态的高度。(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7-04-01)

任晓娟,魏金星[3](2004)在《柴西古、新近纪湖相碳酸盐共沉积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盐在湖相中沉积常常受陆源碎屑的影响,形成的碳酸盐沉积物在规模、成分、构造等方面与海相碳酸盐沉积物有较大的不同,其为不纯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本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古、新近系湖相碳酸盐的混合沉积机理从化学共沉积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分析。1 柴西碳酸盐沉积条件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古、新近纪湖相沉积古水介质环境、生物种类、水动力条件、陆源碎屑对碳酸盐沉积的抑制等方面的分析表明,柴西具有大量生成碳酸盐的条件,但受水动力条件的限制及陆源碎屑侵入的影响,碳酸盐的沉积主要应以化学沉积为主,生物作用沉积有限。(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4-09-01)

白宪洲,李勇,李亚林,段志明,王谋[4](2004)在《青海通天河盆地古、新近纪沉积特征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青海通天河盆地古、新近纪地层层序、沉积特征、物源区及沉积环境分析 ,建立其垂向相序 ,总结出该区具冲积扇相、叁角洲相、湖泊相的特点 ,并得出通天河盆地古、新近纪物源区主要为北部开心岭隆起区的结论。根据石膏、灰岩夹层及粒度特征等环境标志推测 :中始新世气候炎热湿润 ,晚始新世气候炎热干燥 ,渐新世气候炎热湿润 ,中中新世气候温暖潮湿 ;青藏高原的隆升具有阶段性(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04年01期)

古新近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盆地新生代湖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研究、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碳氧稳定同位素测定、微量元素分析,试图阐明古-新近纪期间可可西里盆地湖泊环境的演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为研究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岩石学特征和生物组合的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古湖泊系统在古近纪-新近纪之交发生了显着的环境变化和沉积体制转型,古湖泊由开放型转向封闭型,湖水盐度升高,生物种类趋于单一;δ~(13)C和δ~(18)O值表现出很明显的随地层变新而正向漂移的趋势,且在渐新统雅西措群-中新统五道梁群界线处发生突然的正偏,反映出研究区湖泊类型和气候状态的改变;陆源型微量元素在古近纪-新近纪之交的剧烈减少和湖泊自生型元素的在相同层位的突然增加,以及代表气候干旱化程度波动的Na/Ti和Na/K比值的相应变化,进一步说明从渐新世到中新世时期研究区气候经历了从温暖湿润向炎热干旱的发展。可可西里盆地与羌塘地区同期湖相沉积物反映的早中新世气候变暖事件有良好的区域可比性。通过与全球性气候事件和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对比研究,论文提出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高原气候变化是可可西里盆地湖泊系统演变的最主要原因,并由此提出早中新世时期青藏高原的海拔已经达到足以改变高原内部气候状态的高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新近纪论文参考文献

[1].曹养同,杨海军,刘成林,顾乔元,焦鹏程.库车盆地古—新近纪蒸发岩沉积对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期次的响应[J].沉积学报.2010

[2].周恳恳.可可西里盆地古—新近纪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与古环境变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

[3].任晓娟,魏金星.柴西古、新近纪湖相碳酸盐共沉积机理分析[C].第叁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

[4].白宪洲,李勇,李亚林,段志明,王谋.青海通天河盆地古、新近纪沉积特征及其意义[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

标签:;  ;  ;  ;  

古新近纪论文-曹养同,杨海军,刘成林,顾乔元,焦鹏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