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辨证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银屑病,精-气-血-津液辨证,从血论治,血分蕴毒
辨证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郭昕炜,王萍,周冬梅,孙丽蕴,王燕[1](2019)在《“精-气-血-津液”综合辨证体系论治银屑病》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学认为,患者素体不足,内外因导致气机不畅,在气分表现为气机郁滞,气郁化火,火毒内生;毒热伏于血分,在不同阶段分别表现为血热、血燥和血瘀之证;在津液代谢方面出现津液敷布障碍,肌肤失养,水湿内停,燥湿互化之象;同时湿邪易于从化,与血热变生血分湿热(毒);血燥时,变生内湿外燥;血瘀时,湿毒瘀互结,耗伤阳气,寒湿内生。银屑病患者素体不足,因反复发作,耗伤气血,精血化生乏源,脾肾亏虚。因此根据疾病标本缓急,在赵炳南"从血论治"的基础上,形成了银屑病"精-气-血-津液"为一体的综合辨证体系,进一步充实完善了"从血论治"的理论内涵。(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田金芝,胡兵涛,郭智丹,宋纯东[2](2019)在《脉学辨证体系和脉方一体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主要讨论总按和单按两种脉学的临床特点、代表医家及对立统一的问题,建立完整的脉学体系不仅要诊得六脉整合的脉象,而且要诊得寸、关、尺叁部在浮、中、沉各自脉象,以此作为脉学辨证论治和鉴别诊断的基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建立以脉测方,以方治病的新模式,从而为临床医者提供新的辨治思路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国医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郭选贤,邵文雪[3](2019)在《试论温病的辨证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目前学术界对"温病的辨证""温病的辨证体系"的概念不甚明了的状况,本文对温病辨证体系中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叁焦辨证体系和湿热叁焦辨证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以期达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温病的辨证体系内容,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之目的。文章首先明晰"温病""证候群""辨证体系"这叁个重要概念的基本含义,然后从整体上概述了温病辨证体系的基本内容、实质特点,从每种辨证体系理、法、方、药入手,详细论述了各种温病辨证体系相互之间的关系。认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重在辨病变之阶段、浅深、轻重;叁焦辨证体系重在辨部位、病性、证候,二者应相辅应用,经纬互参;湿热叁焦辨证体系既与叁焦辨证体系有关,也与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有关。每种辨证体系既相互独立、各具特点又相互补充。(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晓晨,张杰[4](2019)在《西医院校中医学辨证体系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辨证体系与临床联系紧密,是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的重点。受多种因素影响,该部分教学在应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时存在较多不足。本教研室对中医学辨证体系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用LBL联合PBL与CBL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在充分讲解中医辨证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临床应用,改良了教学效果,也更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12期)
李叁念[5](2019)在《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学辨证体系下的内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通过查阅温病学家叶天士、吴鞠通的相关文献,对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卫气营血辨证、叁焦辨证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究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学辨证体系下的应用规律和内涵意义,以期为当今中医临床提供更完善的理论指导。方法:本课题属于文献整理、分析归纳研宄。通过查阅中医经典古籍中历代医家有关方剂气味配伍理论的着作,系统梳理其发展脉络。以《吴鞠通医学全书》、《叶天士医学全书》为核心文献,对方剂气味配伍理论相关的内容进行原始文献信息辨识、采集、分析、整理和研究的工作,总结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学辨证体系下的发展成就,探究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学辨证体系下的应用规律和内涵意义。研究内容:系统梳理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及卫气营血辨证、叁焦辨证的历史沿革;以方剂气味配伍理论为理论框架,以温病学辨证体系为线索,归纳整理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学辨证体系下的应用规律,总结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学辨证体系下的发展成就,探究两者内在关联,说明以气味配伍理论为核心组方,较君臣佐使理论更简单直观的表明病机,从而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拓宽思路,改进方法。结论:1、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方剂气味理论在叶、吴两位温病医家开创的卫气营血辨证,叁焦辨证下的应用,总结出温病学派对于方剂气味理论的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1)透邪(2)调治阴伤(3)清化湿热叁个方面。2.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首次总结提出方剂气味理论在温病学崛起后成就卓着的原因:(1)与温病学卫气营血—叁焦辨证体系特点相关(2)与温病邪气致病性质相关(3)与叶、吴二位医家重视气味配伍理论相关3.现代人多具有以气分湿热弥漫叁焦,痰湿阻滞、血分血瘀阴伤等为特点的错杂病机,以温病学辨证体系为指导应用气味配伍理论治疗内伤杂病,在当代中医临床上具有独特的诊疗优势和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尹相乾,马文辉[6](2019)在《基于叁阴叁阳辨证体系贯通温热病文献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叁阴叁阳辨证体系,用来辨治外感热病。宋时,因六经辨证的提出使后人对叁阴叁阳辨证体系的理解产生偏差,导致其不能更好的服务于外感热病的辨治,于是温病理论逐渐兴起,弥补了伤寒六经辨证的不足。至清代,温病基本成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中医诊疗外感热病的辨证体系繁多,包括卫气营血辨证、叁焦辨证以及六经辨证等。这给广大医生辨治外感热病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如果把温病学中温热病的方证归纳到叁阴叁阳辨证体系中,统一寒温的辨证方法,将能够简化中医对外感热病的辨证思维,提高临床疗效。笔者通过对叁阴叁阳辨证体系,温病学的历史着作、病因、辨证、治疗范围以及前人试图统一寒温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概述其研究进度,以期对本课题研究方法有所启发。(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07期)
庄丽,李运伦,朱羽硕,李坤,张传文[7](2019)在《基于量表学与组学建立中医证候宏微观辨证体系的可行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证候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依据与精髓,其综合概括了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的整体性反应状态,具有主观、定性的特点。而现代医学用以诊断疾病的检验指标具有客观、定量的特征。将主观、定性的中医证候进行量化处理,与客观、定量的现代检验指标相结合,为中医证候辨证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的新思路。该文以高血压前期肝阳上亢证为例,运用量表学与代谢组学数据建立证候判别模型,就中医证候宏微观辨证体系的构建进行可行性探讨,对实现中医证候诊断的客观化以及辨证论治的规范化、标准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蒋鹏飞,彭俊,彭清华[8](2019)在《基于证素辨证理论与眼科专科辨证体系探讨混合型青光眼的中医辨证分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朱文锋教授提出的"证素辨证"理论与彭清华教授提出的"眼科专科辨证体系"的基础上,总结了混合型青光眼的主要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特点,发现混合型青光眼病位证素主要以肝、脾、肾为主;病性证素较多,包括阴虚、阳亢、热、气滞、痰、湿、血虚、动风、气虚、血瘀等13种主要病性证素,并探讨了混合型青光眼的眼科专科证素辨证分型,将混合型青光眼分为11个证型,分别为水轮阴虚阳亢证、水轮气滞证、水轮实热证、水轮郁火证、水轮痰火证、水轮痰湿证、水轮阴亏证、水轮气虚证、水轮气虚血亏证、水轮气虚血瘀证、水轮气滞血瘀证。"证素辨证"与"眼科专科辨证体系"结合起来能较好地反映出混合型青光眼气阴亏虚、痰火瘀滞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叁念,廖忠筹,张福利[9](2019)在《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辨证体系下的应用与意义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气味配伍理论的内涵和叶天士、吴鞠通两位温病医家的相关文献,探索总结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学"卫气营血""叁焦"辨证体系下的具体应用规律,说明温病学对于气味配伍理论的发展成就与其特有的辨证体系息息相关。而在面对卫气营血、叁焦这种涵盖面广、层次分明、证候错杂的辨证体系用药时,气味配伍理论较君臣佐使理论往往更灵活实用,切合病机。同时指出以温病学辨证体系为指导应用气味配伍理论治疗内伤杂病,在当代中医临床上具有独特的诊疗优势和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李炜[10](2018)在《胡希恕先生独特的六经辨证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胡希恕先生作为国内比较着名的经方学家之一,将毕生精力用于研究《金匮要略》与《伤寒论》的理论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而且在临床中善于应用六经辨证治疗疾病,成为国内一大名家。通过对胡希恕先生独特的六经辨证体系进行研究与学习,同时有效地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可为临床治疗相应的疾病缩短时间,改善疗效。本文就胡希恕先生的独特六经辨证体系进行了如下浅析,希望有助于相关工作开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8年19期)
辨证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主要讨论总按和单按两种脉学的临床特点、代表医家及对立统一的问题,建立完整的脉学体系不仅要诊得六脉整合的脉象,而且要诊得寸、关、尺叁部在浮、中、沉各自脉象,以此作为脉学辨证论治和鉴别诊断的基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建立以脉测方,以方治病的新模式,从而为临床医者提供新的辨治思路与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辨证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郭昕炜,王萍,周冬梅,孙丽蕴,王燕.“精-气-血-津液”综合辨证体系论治银屑病[J].北京中医药.2019
[2].田金芝,胡兵涛,郭智丹,宋纯东.脉学辨证体系和脉方一体化探析[J].国医论坛.2019
[3].郭选贤,邵文雪.试论温病的辨证体系[J].中医学报.2019
[4].李晓晨,张杰.西医院校中医学辨证体系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
[5].李叁念.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学辨证体系下的内涵探索[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
[6].尹相乾,马文辉.基于叁阴叁阳辨证体系贯通温热病文献研究综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
[7].庄丽,李运伦,朱羽硕,李坤,张传文.基于量表学与组学建立中医证候宏微观辨证体系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8].蒋鹏飞,彭俊,彭清华.基于证素辨证理论与眼科专科辨证体系探讨混合型青光眼的中医辨证分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9].李叁念,廖忠筹,张福利.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辨证体系下的应用与意义初探[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
[10].李炜.胡希恕先生独特的六经辨证体系[J].中国农村卫生.2018
标签:银屑病; 精-气-血-津液辨证; 从血论治; 血分蕴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