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水系统论文-李刚,张永,李艾峰

配水系统论文-李刚,张永,李艾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配水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层注水,同心配水器,系统设计,井下水嘴

配水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刚,张永,李艾峰[1](2019)在《同心配水器及配套系统设计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调研了近年来分层注水配水器的工艺技术应用情况,为实现分层配水器智能化及提高配水器在水平井及大斜度井型情况下注水的成功率,研发了同心配水器系统,主要采用了封隔器以及测调仪、TPC控制器等设备,现场应用效果较好,为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的实施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清洗世界》期刊2019年04期)

阳俊龙,简成[2](2019)在《测调一体注水系统配水器解卡工具的开发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完善注采井网是保证油田稳产、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最常用方案。在注水方案中,同心测调一体分注技术可实现一次下井完成对多个层位的测试与调配,操作简单,较同心集成和偏心分注工艺,其表现为投捞作业成本较低,效率更高,并在多个油田的生产初期应用良好。然而,通过对长期注水井测调数据的整理发现,使用测调一体注水系统工艺的井,其测调成功率随着注、采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其原因是测调仪无法驱动配水器水嘴,配水器内部调节机构可能存在憋卡的情况。针对该问题,以动量定理为理论依据,研发钢丝解卡工具,将钢丝震击力转换为径向冲击载荷进行解卡,帮助配水器恢复开关能力,从而节省动管柱费用,为完善测调一体注水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杨成刚,田传冲,周芬[3](2019)在《基于水量水质联合调控系统的宁波市叁江平原河网引配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配水工程可显着提高平原河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针对宁波市区叁江平原河网水系特点,以姚江干流为配水水源、以区域引排工程为手段,构建其水量水质联合调控模型系统,在计算引曹南线工程实施前后姚江干流向河网可配水水量的基础上,考虑河网的水动力及水环境改善效果,优化叁江平原河网引配水格局,进而为宁波市区叁江平原实施河网引水工程、优化配水调度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王玉敏[4](2019)在《流体力学在滤池配水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环境工程专业中,工程流体力学在各门专业课的学习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结合工程流体力学的孔口理论与给水工程中滤池配水系统计算,进一步对于滤池配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加以改进,并将其作为实例给学生讲授,旨在加深学生对于工程流体力学理论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工程流体力学的兴趣,为将来学习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教育信息化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李冬,王樱桥,李帅,张杰,王玉颖[5](2019)在《生活污水与人工配水对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R1、R~2两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接种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分别以人工配水和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研究常温下(20~30℃)进水水质对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的启动以及温度变化对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R1、R~2分别历时25 d、42 d启动成功,颗粒污泥稳定后,其平均粒径分别达到1 200μm、750μm,R1、R~2内出水COD、TP、T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2. 53、0. 48、7. 70 mg·L~(-1)和49. 73、0. 49、14. 55 mg·L~(-1),去除率分别为90. 60%、90. 34%、87. 85%和79. 74%、88. 59%、79. 25%.当温度降低至5~16℃时,R1内颗粒污泥出现解体现象,COD及TP去除能力基本不变,出水TN平均浓度升高为29. 03 mg·L~(-1),平均去除率降低至48. 81%,脱氮性能受到抑制; R~2内颗粒污泥运行稳定,出水COD、TP和TN平均浓度分别为14. 31、0. 50和12. 24 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 42%、93. 37%、86. 28%,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采用人工配水和生活污水均能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生活污水培养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结构更密实,当温度降低至5~16℃时,能够有效抑制丝状菌的膨胀,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胡敬波[6](2018)在《沈阳市配水站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大伙房水库沈阳二配水站上的应用研究,分析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优势,监测设备的构成原理及信息的采集、传输、查询一体化的流程。探讨水质监测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对水质监测的信息化推广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水利》期刊2018年09期)

韩海英,于再基[7](2018)在《基于渠系优化配水模型的农业供水管理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农业供水管理自动化需求,设计了一款农业自动化灌区供水管理系统。首先结合灌区农业供水实际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然后重点对系统灌区配水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灌区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对系统进行了设计;最后结合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系统的功能,并展示了系统的部分运行界面。(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刘旺清,田佳灵,文芬,王玉欢[8](2018)在《基于长距离配水系统余氯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余氯衰减的各个影响因素,从而针对多点投氯技术的投氯点和投氯量建立模型,最后提出对余氯控制技术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20期)

李江云,盛旺,陈知超,汪慧[9](2018)在《超大型冷却塔多竖井分区配水系统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超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面积的增加,淋水填料的均匀配风、配水出现困难,传质、传热效率下降。基于大型树状管网节点水压法对超大型冷却塔的管渠配水系统进行计算,通过获取每个喷淋节点的实际配水压力和流量,评价配水管网设计的合理性,并根据超大型冷却塔的配水要求,对管网进行局部调整。对比结果证明,设计模型的优化效果明显,可较便捷地为工程设计提供各典型工况的配水方案,并可为冷却塔的热质传递数值仿真提供更精确的配水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11期)

胡宇祥[10](2018)在《北方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模式及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大、中型灌区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用水日趋紧张,实现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是发展节水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2006年起,国家推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改造,灌区渠系布局以及渠道输配水系统优化便成为热点问题,而我国大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能否满足要求,就要通过对大中型灌区节水续建改造后的效益进行评价。因此,本文在研究了灌溉渠系平面优化布局以后,建立了不同情景下典型灌区输配水优化系统,并评价灌区节水改造效益,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文选择齐齐哈尔江东灌区、绥化幸福灌区、依兰倭肯河灌区以及八五叁农场清河灌区为典型灌区,基于3种不同的改造情景,结合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际工程,建立了灌区渠系平面布局、断面优化以及配水系统优化模型,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求解算法,对不同情景下灌区节水改造效益进行评价,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1)从灌区区分规模、地域差异性、灌区自然与工程特点、改造技术方式等方面选择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江东灌区、绥化幸福灌区、依兰倭肯河灌区以及八五叁农场清河灌区为4个样点灌区,其次基于灌水方式、渠道防渗率等指标设定了包括原设计在内,常规灌溉、控制灌溉叁种情景模式,并且筛选出了叁种情景下的情景评价变量。通过4个典型灌区的实例研究,分析了4个典型灌区自身渠系平面布局特点,结合研究区域,采用Horton河系分维定律对灌区渠系合理布局进行研究,基于最佳的水系特征参数,建立了渠道长度最短的渠系优化布局模型。通过对3种群智能算法的运行时间、遍历能力、收敛能力以及复杂性进行分析,优选出的猫群算法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和收敛速度,稳定性高等特点,不但适用于渠系优化布局问题求解,也为后续为灌溉渠道配水系统、灌区节水效益评价方法优化求解,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求解出的典型灌域渠系优化布局基础上,对其他灌域提出了定性的改进意见。通过分析渠系结构,研究了分维值与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面积之间关系,预测了各个灌区的节水潜力,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评价依据。(2)灌溉渠道横断面优化是灌区节水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节水灌溉方式的推广,大断面、大流量的渠道建设模式已经成为制约灌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针对现有的灌溉渠道单一横断面优化模型,深入研究了基于工程占地、湿周为目标函数的梯形断面优化模型,并使用猫群算法求解。通过4个典型灌区的实例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改造方式下各个灌区的节水效益以及工程经济等指标。分析了渠道水利用系数以及灌水定额等指标,结果表明情景二、叁改造模式下,渠道占地率、渠道断面面积减小明显,节水效果显着。其中,幸福灌区典型渠道节水改造后断面减小75%,江东灌区典型渠道节水改造后断面减小23%。在研究了典型渠道情景二模式下的断面优化过程,分析了渠道边坡系数、底宽和水深对目标函数的影响规律,发现各个参数中,边坡系数对目标函数影响较大,这为提高灌溉渠道优化设计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3)在连续灌溉渠道横断面优化问题中,混凝土衬砌是最常见的节水改造方式,尤其是在北方灌区最为常见。但是实际工程改造中经常出现混凝土衬砌厚度与渠道分段选择不合理现象。本文在保证渠道边坡冻胀安全、边坡稳定的前提下,以混凝土衬砌厚度、工程占地最小为目标函数,提出了分段数最小的连续渠道动态规划模型。通过4个典型灌区的实例研究,分析了在3种不同改造方式下各个灌区典型干渠的混凝土衬砌的工程造价情况,通过情景二、叁的改造结果表明,不但节省了工程占地,而且减少了混凝土用量,节省了工程投资。由此可见,建立的连续断面优化模型合理,可以为北方灌区灌溉渠道混凝土防渗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倭肯河灌区渠道数据为基础,优化出不同温度下混凝土最小衬砌厚度数值,拟合出以负温度、设计流量为自变量的衬砌厚度简明公计算式,通过对公式误差分析,表明公式精度高,最大误差为10%。为提高公式适用性,设计出了混凝土最小衬砌厚度速查表,以清河灌区典型渠道验证速查表精度最大误差为12%,与简明公式差异不大。利用简明公式计算了灌溉渠道单一断面优化下的改造效益,各灌区不同情景下不同级别渠道效益比在0.60~1.08之间,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理论依据。(4)传统的灌溉渠道配水优化模型主要是基于下级渠道流量相等的假定条件下建立的,但是在渠道实际配水过程中,很难实现该假设条件,限制了该模型的使用。针对这一问题,在灌溉渠道横断面优化的基础上,以倭肯河灌区、江东灌区建立了渠道配水模型,实现整个灌溉系统的输水损失最小。对于实际配水过程中下级渠道的流量不相等的问题,建立了输水损失最小的配水优化编组模型,并根据实际工程现状,对幸福灌区、清河灌区2个中型灌区,从续灌角度进行实例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改造方式下各个灌区的输水损失情况,针对倭肯河灌区、江东灌区不同情景下的配水过程,结果表明下级渠道配水过程合理,闸门调节次数少,弃水小;上级渠道总输水损失量小,但由于灌区的种植结构、地形等特点,上级渠道配水过程仍不够平稳。针对清河灌区、幸福灌区续灌方式下的输水损失发现,灌溉渠道流量越小,输水损失越小。通过分析影响输水损失参数进行分析发现,渠道流量是影响输水损失的主要变量,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参考依据。(5)通过专家咨询、查阅规范、统计年鉴等方法,结合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结果,建立了灌区节水改造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工程效益、管理效益、生态效益5个方面12个指标的指标体系。选择的评价指标具有针对性,避免因选取通用指标,造成评价结果对工程改造指导性意义不强的问题。在研究了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的基础上,利用情景变量建立了灌区节水改造效益指标体系,并采用投影寻踪法、支持向量机方法以及模糊熵法,对灌区效益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研究首尾一致率与区分度指标,分析3种评价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得出清河灌区情景叁改造模式下节水改造效益最佳。(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配水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完善注采井网是保证油田稳产、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最常用方案。在注水方案中,同心测调一体分注技术可实现一次下井完成对多个层位的测试与调配,操作简单,较同心集成和偏心分注工艺,其表现为投捞作业成本较低,效率更高,并在多个油田的生产初期应用良好。然而,通过对长期注水井测调数据的整理发现,使用测调一体注水系统工艺的井,其测调成功率随着注、采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其原因是测调仪无法驱动配水器水嘴,配水器内部调节机构可能存在憋卡的情况。针对该问题,以动量定理为理论依据,研发钢丝解卡工具,将钢丝震击力转换为径向冲击载荷进行解卡,帮助配水器恢复开关能力,从而节省动管柱费用,为完善测调一体注水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水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李刚,张永,李艾峰.同心配水器及配套系统设计及应用[J].清洗世界.2019

[2].阳俊龙,简成.测调一体注水系统配水器解卡工具的开发及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9

[3].杨成刚,田传冲,周芬.基于水量水质联合调控系统的宁波市叁江平原河网引配水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9

[4].王玉敏.流体力学在滤池配水系统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

[5].李冬,王樱桥,李帅,张杰,王玉颖.生活污水与人工配水对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9

[6].胡敬波.沈阳市配水站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分析[J].吉林水利.2018

[7].韩海英,于再基.基于渠系优化配水模型的农业供水管理系统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8

[8].刘旺清,田佳灵,文芬,王玉欢.基于长距离配水系统余氯控制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

[9].李江云,盛旺,陈知超,汪慧.超大型冷却塔多竖井分区配水系统的优化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18

[10].胡宇祥.北方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模式及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

标签:;  ;  ;  ;  

配水系统论文-李刚,张永,李艾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