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咽鼓管功能障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咽鼓管功能障碍,VAS评分
咽鼓管功能障碍论文文献综述
阮奕劲,石雄州,黄秀花,蔡卓,刘芊[1](2019)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分析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20例(20耳)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耳闷塞感、听力下降、听物朦胧感、耳鸣VAS评分情况,观察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TMM检查的R值出现情况,观察患者术后中耳积液、鼓膜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耳闷塞感、听力下降、听物朦胧感、耳鸣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术后6个月临床症状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周、术后1个月,患者术后6个月TMM检查R值出现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1例出现中耳积液,通过鼓膜穿刺后,未再出现中耳积液,其余病例鼓膜标志清晰完整。结论: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直接作用扩张咽鼓管,促进了咽鼓管通畅和功能恢复,可以解决咽鼓管功能障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3期)
张浩亮,于锋,吴云文[2](2019)在《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合并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的适宜手术方案。方法收集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68耳,分为观察组(28耳),同期行中耳乳突手术及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照组(40耳),仅行中耳乳突手术。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以ETDQ-7评分、听阈、气骨导差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6~12个月随访气导平均听力改善率为89%(25/28),干耳率93%(26/28)。对照组听力改善率为75%(30/40),干耳率95%(38/40)。观察组术后3~6个月EDDQ-7评分及听阈达到较明显缓解,但术后6~12个月上述指标有加重趋势。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听力均比术前听力提高,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的术后听力相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中耳手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较单纯中耳手术的听力改善率高,改善程度高,重新内陷率低,重新粘连率低,干耳率无明显差别。术后3~6个月患者咽鼓管相应症状达到较明显缓解,6~12个月症状有反复。(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占玉[3](2018)在《4例留置鼻胃管患者并发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口腔癌患者术后为预防感染,术后1~2周不能经口进食,主要以鼻饲饮食满足机体营养。而留置鼻胃管会对鼻咽部粘膜造成损伤,临床上常见咽喉部疼痛、干痒等不适感,但因胃管刺激致咽鼓管咽口或/和咽鼓管圆枕粘膜充血水肿,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耳痛及耳部不适却并不多见,文献也无相关报道。为此我们分析留置鼻胃管患者并发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因,探讨预防此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2月我科4例留置鼻胃管患者并发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因,总结护理要点:疼痛护理和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是护理重点,3M胶布双重固定及留置胃管重要性的宣教及重点时段的巡视管理,疼痛前定时给药可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研究结果:4例患者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口内伤口愈合好,无感染。研究结论:留置鼻胃管并发咽鼓管功能障碍预防是关键,可从提高插管技巧,缩小胃管直径,缩短留置胃管时间和调整插管时机等方面预防。(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曹亚茹,张瑾,刘晖,张文[4](2018)在《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ETDQ-7)评估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前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于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给予注射用糜蛋白酶4 000IU和地塞米松注射液5mg,1次/d,连续使用3~6d,同时应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和布地奈德鼻喷剂,2喷/次,2次/d;口服欧龙马滴剂,3ml/次,3次/d。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填写ETDQ-7。结合患者耳内镜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咽鼓管压力测定等结果综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ETDQ-7评分为(15.6±7.1)分,显着高于治疗前(23.1±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自觉耳闷胀感、耳鸣或不适感、听力下降等症状较前缓解,观察鼓膜像情况较治疗前改善,鼓室积液、鼓膜内陷等程度较前减轻,与ETDQ-7评分基本一致。结论:ETDQ-7在评估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前后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是一种可重复且有效的评估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19期)
关庆捷,杨菲,王堃蓉,孙秀珍[5](2018)在《咽鼓管功能障碍对中耳压力影响的气流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正常国人中耳结构叁维数值模型及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咽鼓管数值模型,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气流场数值模拟分析并对比分析,明确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对中耳压力的影响,分析咽鼓管吹张对中耳气压的改善情况,从而对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以1例正常成年女性患者为例,通过CT扫描获得影像学数据,Mimics 17.0初步建立3D数值模型,GeomagicStudio 12.0软件进行处理,ANSYS 15.0进(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8-17)
汪祖益,张瑜[6](2018)在《慢性活动期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一期鼓室成形术后鼓膜愈合率及听力恢复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慢性活动期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一期鼓室成形术后鼓膜愈合率及听力恢复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活动期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作为咽鼓管功能障碍组,另选取同期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活动期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良好患者80例作为咽鼓管功能良好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一期鼓室成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鼓膜愈合、听力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咽鼓管功能障碍组手术前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分别为(42.6±4.5)d B、(26.6±4.1)d B,手术后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分别为(30.2±5.2)d B、(17.0±3.7)d B;咽鼓管功能良好组患者手术前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分别为(36.2±4.7)d B、(22.3±4.1)d B,手术后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分别为(29.4±5.5)d B、(16.8±3.2)d B。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均显着低于手术前(P<0.05);手术前咽鼓管功能障碍组患者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均显着高于咽鼓管功能良好组(P<0.05),但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之间的差异均不显着(P>0.05)。两组患者的鼓膜愈合率[97.5%(78/80)vs.100.0%(80/80)]、听力改善率[72.5%(58/80)vs.75.0%(60/80)]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3/80)和1.3%(1/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活动期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一期鼓室成形术后鼓膜愈合率高,听力恢复好。(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6期)
何光耀,唐军,尧振兴,谢貌,比贝克[7](2018)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IL-1β和内毒素的表达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IL-1β与内毒素表达,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及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集中耳积液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技术及鲎试验动态浊度法检测中耳积液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内毒素的表达。结果 (1)细菌培养:普通组中有1例细菌培养为阳性,为鲍曼不动杆菌,放疗组有2例阳性,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内毒素:普通组及放疗组的中耳积液内毒素均显着高于各自血清中内毒素的表达值(P<0.05),且中耳积液内毒素含量放疗组高于普通组(P<0.05);(3)普通组及放疗组中耳积液的IL-1β、TNF-α表达均显著高于各自血清的表达值(P<0.05),但中耳积液中放疗组与普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放疗组中耳积液IL-1β表达值在咽鼓管功能障碍形态不全阻塞、完全阻塞、完全闭锁3组对比中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特点为细菌培养低阳性率和局部中耳腔积液内毒素、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高表达率;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其迁延难愈,内毒素可能是重要因素;放疗后咽鼓管功能形态障碍程度与中耳积液IL-1β表达值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李文军[8](2018)在《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沁阳市中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71耳)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统计分析手术前后咽鼓管评分及咽鼓管测压情况。结果术后14耳咽鼓管压力不足,57耳压力恢复正常,经6个月随访,无病例脱落,6个月后患者咽鼓管压力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患者耳闷、听觉朦胧感、耳痛、耳鸣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咽鼓管30 mbar、40 mbar、50 mbar压力下咽鼓管压力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延迟开放型咽鼓管患者,可有效恢复正常听觉及耳部不适,提高咽鼓管功能。(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闵小玲,刘晓海[9](2018)在《咽鼓管功能障碍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成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正-负压平衡试验结合纯音测听、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检测241例(26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A组)和53例(60耳)外伤性鼓膜穿孔(B组)的咽鼓管主动和被动开放功能,分析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A组的咽鼓管平均开放压(155.62±33.71da Pa)显着高于B组(67.39±16.57da Pa)(P<0.05)。正压平衡试验中A组有207耳(77.82%)的外耳道鼓室压可以恢复至50da Pa以下,负压平衡试验A组有50耳(18.80%)不能降到100da Pa以下,而B组均能恢复至50da Pa以下(100%),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A组有47例(17.67%)无法完成Valsalva动作或困难,B组均能成功完成Valsalva动作。A组纯音测听ABG>30d B的比例(96.62%)与B组(95%)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其最大鼓室压差(17.28±.33da Pa)大于B组(14.53±4.06da Pa),A组咽鼓管的主动及被动开放功能较B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分析得A组咽鼓管阻塞型95耳,咽鼓管闭锁不全型76耳,即A组ETDF的发生率为64.29%(171/266)。B组咽鼓管闭锁不全型2耳,58例为正常,ETDF的发生率为3.33%(2/60),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此外研究表明,CSOM患者的咽鼓管功能障碍以阻塞型为主,其中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多表现为咽鼓管功能障碍。CSOM患者的咽鼓管功能障碍亦与其鼓膜穿孔的部位及大小有关。结论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CSOM患者中较高,其咽鼓管功能与CSOM类型、鼓膜穿孔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李琴,李玉瑾,金新[10](2018)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诊断为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门诊患者80例(101耳),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50耳)和观察组(40例,51耳),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口服。观察治疗4周后疗效、主观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耐受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仅1例患者出现轻微腹部不适。治疗后两组患者7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ETDQ-7)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结论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使用安全,可有效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症状和听力。(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8年04期)
咽鼓管功能障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合并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的适宜手术方案。方法收集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68耳,分为观察组(28耳),同期行中耳乳突手术及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照组(40耳),仅行中耳乳突手术。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以ETDQ-7评分、听阈、气骨导差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6~12个月随访气导平均听力改善率为89%(25/28),干耳率93%(26/28)。对照组听力改善率为75%(30/40),干耳率95%(38/40)。观察组术后3~6个月EDDQ-7评分及听阈达到较明显缓解,但术后6~12个月上述指标有加重趋势。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听力均比术前听力提高,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的术后听力相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中耳手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较单纯中耳手术的听力改善率高,改善程度高,重新内陷率低,重新粘连率低,干耳率无明显差别。术后3~6个月患者咽鼓管相应症状达到较明显缓解,6~12个月症状有反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咽鼓管功能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1].阮奕劲,石雄州,黄秀花,蔡卓,刘芊.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
[2].张浩亮,于锋,吴云文.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9
[3].张占玉.4例留置鼻胃管患者并发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4].曹亚茹,张瑾,刘晖,张文.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的临床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
[5].关庆捷,杨菲,王堃蓉,孙秀珍.咽鼓管功能障碍对中耳压力影响的气流场分析[C].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8
[6].汪祖益,张瑜.慢性活动期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一期鼓室成形术后鼓膜愈合率及听力恢复情况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
[7].何光耀,唐军,尧振兴,谢貌,比贝克.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IL-1β和内毒素的表达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关系[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8
[8].李文军.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
[9].闵小玲,刘晓海.咽鼓管功能障碍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8
[10].李琴,李玉瑾,金新.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