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职业选择的心理因素分析

影响学生职业选择的心理因素分析

一、影响学生择业的心理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蕊,王博宁,孙含笑,王世宸,李子奕,刘柏林,张风华[1](2021)在《新冠疫情下医学生择业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医学生择业心理情况及影响医学生择业的相关因素,为医学生了解就业现状及相关部门调整医学生就业工作部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新冠肺炎知识与行为调查表、新冠疫情下医学生就业心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我国各个区域医学类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 357份,有效问卷1 282份。新冠病毒防控知识与行为调查中,高认知水平者567人(44.23%),高行为水平者419人(32.68%);新冠疫情下医学生就业心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中,新冠疫情对医学生个人求职单位意向和对传染科等高风险科室的接受度均无明显影响(P>0.05),医学生大多选择直接参与抗击疫情,希望成为应对疫情更相关的一线临床医护人员(48.4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对新冠病毒认知行为水平总得分越高,疫情信息中不实或负面信息接收量占比越少的医学生选择直接参与积极抗击疫情的可能性越大(P<0.05)。与此同时,疫区风险、家人意愿都是影响医学生择业心理的相关因素。结论新冠疫情下,医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就业心理变化。医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未明显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医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和医学使命感。面对疫情下影响医学生择业的相关因素,高校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新冠知识宣教,精准调整工作部署,为医学生积极择业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陈雪[2](2021)在《高职院校护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与结果预期对择业意向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高职护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与择业意向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分析高职护生择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以及职业自我效能感与结果预期对择业意向的影响效果。为高职护生进行职业选择提供指导,为护理教育工作者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为高校制定更加有效的高职护生就业指导课程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吉林省内两所高职院校的458名护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工具分为一般资料问卷、护生生涯自我效能感问卷、结果预期问卷与择业意向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调查。运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ANOVA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7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58份,问卷有效率为97.45%。在本次调查的458名高职护生中,男生76名(16.6%),女生382名(83.4%);年龄分布在18岁及以下的共87人(19.0%),18岁以上的共371人(81.0%);其中,汉族学生有392人(85.6%),其他民族学生有66人(14.4%)。独生子女有217人(47.4%),非独生子女有241人(52.6%);家庭居住地在城市的共150人(32.8%),在县镇的共116人(25.3%),在农村的有192人(41.9%);其中,父母或主要照顾者有人从事医疗护理相关职业的高职护生共40名(8.7%)。(2)高职护生择业意向整体得分均值为(17.26±3.75)分,其中各条目得分排序由高至低为条目5、4、2、3、1。择业意向得分在性别、年级、是否喜欢护理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选择工作的城市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职护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总体得分均值为(92.91±14.00)分,其中职业态度及信念维度得分最高,职业认知维度得分最低。职业自我效能感得分在性别、年级、是否喜欢护理专业以及选择工作的城市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高职护生结果预期总体得分均值为(43.49±6.46)分,近期结果预期维度得分高于未来结果预期维度得分。结果预期得分在性别、年级、是否喜欢护理专业以及选择工作的城市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高职护生择业意向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均呈正相关(P<0.05),职业自我效能感与结果预期呈正相关(P<0.05)。高职护生择业意向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F值为54.620,P<0.05,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共四个,包括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喜欢护理专业、职业自我效能感和结果预期,以上变量共解释高职护生择业意向得分54.0%的变异度。结论:(1)高职护生择业意向有待提高,总体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男生、一年级、喜欢护理专业、独生子女以及选择一、二线城市工作的高职护生择业意向更为明确。(2)高职护生职业自我效能感较高,总体得分高于中等水平。其中男生、一年级、喜欢护理专业以及选择一、二线城市工作的高职护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更高。(3)高职护生结果预期得分稍高于中等水平,其中未来结果预期得分较低,说明高职护生未来结果预期有待加强,并且男生、一年级、喜欢护理专业以及选择一、二线城市工作的高职护生结果预期得分高于其他护生。(4)高职护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各维度与择业意向之间均呈正相关,是否喜欢护理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职业自我效能感和结果预期能够预测高职护生的择业意向水平。

廖丽华[3](2021)在《顶岗实习满意度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初次择业意向的影响探讨》文中指出顶岗实习是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校企合作酒店单位规模层次不一、学生性格抗压能力各异,导致很多学生实习后对顶岗实习满意度较低,进而影响到其毕业后的初次择业意向,文章对影响顶岗实习满意度以及择业意向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从长远规划出发提升顶岗实习效用。

陈羽菲[4](2020)在《心理弹性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预测:学习经验的中介作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伴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为那些心怀梦想的高校毕业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体的心理弹性在应对外部压力情境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心理弹性被视为一种在经历挫折之后仍能表现出色的良好个人素质,但目前在系统职业理论框架下开展的研究较少,对心理弹性在个体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尚不够明确。职业自我管理的社会认知模型(CSM模型)提供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职业理论框架。本研究尝试基于该模型框架,对心理弹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检验,并对学习经验在心理弹性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进一步验证。本研究通过多时点的研究设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应届高校毕业生进行3次问卷数据收集,施测间隔期为1个月,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22份。研究对毕业生的人口学信息、心理弹性、学习经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及就业录用情况等信息进行数据收集。问卷周期结束后,进行数据匹配和整理,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信效度及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性统计、各变量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心理弹性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心理弹性对学习经验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心理弹性正向预测个人成功经验、言语劝说、替代学习和积极情绪,负向预测消极情绪;3)学习经验在心理弹性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个人成功经验和言语劝说这两个维度,替代学习、积极以及消极情绪未在其中产生显着中介效应;4)学习经验可以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结果预期。在理论方面,本研究初步验证了心理弹性可以作为CSM模型中的前因变量,检验了以学习经验为中介的心理弹性对职业心理的作用机制,对心理弹性在职业模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理论意义,丰富了成人心理弹性的研究。同时,在实践方面,本研究也为后续职业心理咨询和学生生涯早期规划提供了一些启发。

薛闻清[5](2020)在《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 ——以云南省昆明市小学教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小学教师这个在公众眼中具有极高幸福感的职业,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却显示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并不高,总体处于中等偏下的情况,而且大部分教师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一个亟需社会关注的问题。让教师在工作中能体会到尊严,生活中可以感受到幸福,成为一种时代共识,唯有如此,才能极大的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和工作质量,才能培养得出有正确人生观、价值和世界观的优秀下一代,也将更好地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更快捷有效地促进我们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文章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的意义、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分析了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从教师总体情况和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包括教师职业幸福感与教师年龄、教龄、性别、职称、学科、是否担任班主任、学校所在地、学校类型与婚姻的对比。第三部分是对昆明市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期中包括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原因以及教师职业幸福感低下的原因。第四部分分析了提升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建议,从教师、学校和社会方面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的创新之处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研究的不足。

陈新利[6](2020)在《高职生母亲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校适应是指学生通过对自已的身心进行调整,与学校环境相互作用、配合,能够以愉快的心情经历校园生活,并完成学生角色所赋予的任务,从而顺利地渡过这一时期。以往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校适应问题普遍存在,而学校适应不良会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就业甚至将来的生活产生诸多影响。高职生作为其中一类群体,具有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等特点,可能更易出现学校适应方面的问题。本研究在扎斯特罗的生态系统理论、依恋理论与客体关系理论支撑下,探究母亲教养方式与自我同一性对高职生学校适应的影响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提升高职生学校适应水平的对策。采用以量化研究为主、质性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首先修订了适用于高职生学校适应水平的测量工具,随后进行实证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卡方检验、回归分析、探索性及验证性因素分析、路径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修订的《高职生学校适应量表》包含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择业适应、校园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六个维度,26个项目,信效度均达到测量要求,可作为测量高职生学校适应水平的工具。(2)高职生学校适应总体呈中等水平,其中人际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水平相对较高,而校园适应、学习适应与择业适应水平较低;高职生学校适应得分在性别、年级、家庭住址、专业类别、是否担任干部及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呈显着差异。(3)高职生群体在六种自我同一性地位上分布不均,超半数学生处于同一性扩散—积极的延缓中间地位(D-M地位),高职生自我同一性总体发展水平较低。(4)母亲教养方式各维度、自我同一性与学校适应三者两两相关,是否担任班干部、专业类别、母亲情感温暖、母亲过度干预、自我同一性对高职生学校适应起预测作用。(5)自我同一性地位在母亲情感温暖和高职生学校适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母亲过度保护与高职生学校适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总体而言,高职生的学校适应处于中等水平,但自我同一性水平发展较差,建议学校重点关注学习适应与择业适应,完善学生参与管理机制,关注并促进高职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家庭采用温暖但不过度干预、溺爱的教养方式,协同提升高职生的学校适应水平。

李立娜[7](2020)在《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山东省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大学阶段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期,大学生能否适应学校生活是决定个体健康成长、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家和社会也越来越关注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水平及影响因素,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也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促进个体学校适应能力提升的宝贵建议。当前,研究体育锻炼行为、体育教学、体育文化等对学校适应能力的影响较多,而涉及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学校适应能力关系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因此本研究以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和学校适应能力为研究对象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邱达明的《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量表》初始问卷和方晓义的《中国大学生适应性量表》为测量工具,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平均值是36.268,题项平均值为2.790,低于中等水平值3。(2)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平均值是171.97,题项平均值为2.867,低于中等水平值3。(3)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及其分维度锻炼动机、锻炼方法与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的相关性均达到了0.001的显着性,分维度锻炼时间与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的相关性达到了0.05的显着性。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学校适应能力分维度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的相关性均达到了0.001的显着性。(4)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对学校适应能力回归系数为0.426,标准化系数为0.329,P<0.001。分维度锻炼动机、锻炼方法对学校适应能力回归系数分别为1.109、0.321,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279、0.145,P值均小于0.001;锻炼时间对学校适应能力回归系数为0.168,标准化系数为0.064,P值小于0.05。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对学校适应能力分维度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回归系数分别为0.071、0.072、0.071、0.049、0.064、0.043、0.056。研究结论:(1)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分维度锻炼动机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锻炼方法处于中等略偏下水平,锻炼时间达到了中等水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水平不容乐观。(2)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分维度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满意度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均处于中等略偏下水平,择业适应达到了中等水平。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总体水平有待提高。(3)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分维度锻炼动机、锻炼时间、锻炼方法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均具有显着正向影响。锻炼动机、锻炼时间、锻炼方法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锻炼动机>锻炼方法>锻炼时间。(4)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分维度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均具有显着正向影响。

朱婷[8](2020)在《天祝藏族自治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在国家大力倡导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从教师内化的情感性因素角度出发,选择教师职业幸福感作为研究主题。笔者通过对天祝藏族自治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分别从教师个人、学校及社会角度出发,梳理并总结了影响当地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并期望在通过对理论及实践知识整合的基础上,为促进当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教师幸福感的提升贡献个人绵薄之力。本文主要由如下几部分构成,绪论部分是对本课题研究目的、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的基本陈述。第一部分是对天祝藏族自治县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及教育环境的简要介绍。第二部分结合问卷及访谈,对研究现状进行阐述,调查结果表明天祝自治县城乡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体验存在一定差异。第三部分基于上述城乡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体验差异性的角度出发,分别从教师、学校、社会三方面论述了影响该地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诸因素,结果显示教师专业素养、职业认同、专业精神等主观因素,学校管理、社会认知评价方式等客观因素是当地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第四部分通过对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具体策略。

汪丽丽[9](2020)在《视障生之就业质量与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上海S大学视障生的质性访谈》文中认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扩大就业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因此,就业问题不仅要关注就业的“量”,更要关注就业的“质”。视障生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一部分需要被关注的弱势群体,本研究通过对以往文献的回顾整理,以就业质量和高校视障生研究两方面进行,基于视障生生理特点及现实需求,以社会排斥理论为指导,本着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同理心的价值观,立足直接影响视障生就业质量的五个指标:求职难易度、就业稳定性、福利待遇、职业发展、工作条件来做调查。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选取上海S大学已毕业的14名视障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的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调研的视障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部分视障生缺乏过硬的就业综合能力和良好的就业心态;高校方专业设置日益宽泛与视障毕业生就业面仍然狭窄相矛盾以及高校的教学形式及就业指导服务尚难以满足视障生的需求;用人方的人才需求与视障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相冲突;受社会大众的刻板印象及残疾人就业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这对他们就业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改善视障生当前不容乐观的就业质量现状,笔者分别从社会、用人方、高校方和视障生分别提出了建议:视障生应克服不良的择业心理主动求职,有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并掌握过硬的就业技能;高校应结合视障生的学习特点、生理特点以及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实施融合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为视障生提供特殊的就业指导服务;用人单位应完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社会应消除对视障生的偏见与就业歧视,完善与视障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王子杰[10](2020)在《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在全国高校积极改变传统办学模式的背景之下,高等教育事业在我国实现了快速发展,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鲜血液,独立学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由于独立学院学生较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知识掌握和整体素质等方面稍有不足,因此许多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会产生紧张焦虑、迷茫困惑等心理反应,从而导致自信心大幅度降低,影响到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展开研究。以山西省八所独立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选取不同年级和专业的504名学生发放问卷,并对30名学生进行访谈,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学生在择业自我效能感方面暴露的问题,其中包括:职业能力认识模糊、职业信息收集能力不足、职业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职业规划能力、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偏弱以及择业自我效能感整体水平偏低。针对以上问题,深入剖析了引起问题的原因。学生个人层面:学生自我认识不足、学生择业认知存在偏差;家庭环境层面:家庭择业氛围影响、家庭择业教育缺失;高校管理层面: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精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宜、高校就业信息覆盖不全面、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不健全、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不完善;政府支持层面:政府就业信息服务职能不完善、政府对高校就业工作监管不力;社会互动层面:社会关系作用不积极、社会组织作用不显着。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借鉴国外提升高校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先进经验,结合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基于学生个人层面,提升自我认知水平、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基于家庭环境层面,营造良好择业氛围、重视家庭择业教育;基于高校管理层面,提高就业工作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基于政府支持层面,营造良好就业氛围、强化对高校就业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帮扶力度、加大对学生创业支持力度;基于社会互动层面,社会机构完善就业服务职能、用人单位大力支持学生就业。

二、影响学生择业的心理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学生择业的心理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冠疫情下医学生择业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调查内容
        1.3.1 一般情况调查表:
        1.3.2 COVID-19知识与行为调查表:
        1.3.3 新冠疫情下医学生就业心理调查表:
    1.4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情况调查
    2.2 COVID-19知识与行为调查
    2.3 新冠疫情下医学生就业心理调查
        2.3.1 医学生就业心理情况:
        2.3.2 医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COVID-19知识与行为调查
    3.2 新冠肺炎疫情对医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3.3 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因素
4 结论

(2)高职院校护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与结果预期对择业意向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理论框架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2.3 样本量计算
    2.4 研究工具
    2.5 资料收集
    2.6 统计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学考虑
    2.9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2 高职护生择业意向的现状
    3.3 高职护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现状
    3.4 高职护生结果预期现状
    3.5 高职护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与择业意向的关系
    3.6 高职护生择业意向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高职护生一般人口学特征分布
    4.2 高职护生择业意向的现状分析
    4.3 高职护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分析
    4.4 高职护生结果预期的现状分析
    4.5 高职护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与择业意向的相关性分析
    4.6 高职护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与结果预期对择业意向的影响效果
    4.7 提高高职护生择业意向明晰度的对策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 调查问卷
附录 C 综述 护生择业意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3)顶岗实习满意度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初次择业意向的影响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一)当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低
    (二)顶岗实习后学生择业意向明显下降
二、顶岗实习满意度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初次择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顶岗实习中酒店方面针对满意度的各影响因素分析
    (二)顶岗实习中学生方面针对满意度的各影响因素分析
    (三)顶岗实习中学校方面针对满意度的各影响因素分析
三、提升顶岗实习满意度增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择业就业的措施探讨
    (一)选择适宜的校企合作酒店提升实习生重视度
    (二)强化学生心理调整能力培养正确职业观
    (三)发挥校园监督作用提升顶岗实习质量
四、结束语

(4)心理弹性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预测:学习经验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心理弹性
        2.1.1 心理弹性的概念
        2.1.2 心理弹性的测量
        2.1.3 心理弹性的预测研究
    2.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2.2.1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2.2.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2.2.3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
    2.3 学习经验
        2.3.1 学习经验的概念
        2.3.2 学习经验的测量
        2.3.3 学习经验的相关研究
    2.4 研究假设的提出
        2.4.1 心理弹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2.4.2 心理弹性与学习经验的关系
        2.4.3 学习经验的中介作用
        2.4.4 远端结果变量的检验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心理弹性
        3.3.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3.3.3 学习经验
        3.3.4 结果预期
        3.3.5 控制变量
    3.4 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问卷的信效度及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1.1 各变量效度检验
        4.1.2 各变量信度检验
        4.1.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2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4.3 假设检验
5 讨论
    5.1 研究结果讨论
    5.2 研究贡献
        5.2.1 理论贡献
        5.2.2 实践贡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5.4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 ——以云南省昆明市小学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1.研究缘起
        2.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幸福感
        2.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四)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外部因素研究
        4.多变量交互因素研究
    (五)研究方法、内容、思路与可能的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研究内容
        3.研究思路
        4.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一、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二)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内在因素分析
        1.择业动机
        2.自身性格结构
        3.从工作中获取的成就感
        4.教师专业水平
    (三)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外在因素分析
        1.物质条件和经济收入
        2.社会环境因素
        3.学校环境因素
二、昆明市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
    1.教师幸福感的年龄差异比较分析
    2.教师幸福感的性别差异比较分析
    3.教师幸福感的职称比较分析
    4.教师职业幸福感和任教科目的比较分析
    5.教师职业幸福感和是否担任班主任的比较分析
    6.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学校所在地、学校类型的比较分析
    7.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婚姻对比分析
三、昆明市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原因
        1.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2.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师工作的发展
        3.教师工作的性质,待遇的稳定
        4.工作环境单纯、人际关系融洽
        5.领导与家长的支持和肯定
        6.合理的期望和良好的心态
    (二)教师职业幸福感低下的原因
        1.工作压力、精神压力巨大
        2.身心状况不佳
        3.学生表现不佳,难以管理
        4.非教学工作任务重
        5.家长不配合
        6.职称晋升难
        7.教师收入与付出不匹配
        8.社会对教师太过苛责
四、提升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建议
    (一)教师方面
        1.提升自我专业素质,拓宽职业发展可能
        2.调整心态,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3.制定正确的职业规划
    (二)学校方面
        1.创建学习型校园,为教师奋斗保驾护航
        2.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
        3.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社会方面
        1.切实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
        2.社会要寄予教师合理的期望值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高职生母亲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研究现状
        2.1.1 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结构与评估
        2.1.2 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
        2.1.3 高职生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
    2.2 自我同一性概述
        2.2.1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
        2.2.2 自我同一性的评估
        2.2.3 自我同一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2.3 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2.3.1 母亲教养方式的概念
        2.3.2 母亲教养方式的维度与类型
        2.3.3 母亲教养方式的测量
        2.3.4 母亲教养方式与自我同一性、学校适应的关系
    2.4 理论基础
        2.4.1 生态系统理论
        2.4.2 依恋理论
        2.4.3 客体关系理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概念界定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内容与设计
    3.4 研究流程
第4章 高职生学校适应量表的修订
    4.1 高职生学校适应量表的选择与设计
        4.1.1 高职生学校适应量表的选择
        4.1.2 高职生学校适应量表的设计
    4.2 问卷预测
        4.2.1 被试
        4.2.2 材料
        4.2.3 研究程序
        4.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项目分析
        4.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4.3.3 信度分析
        4.3.4 效度分析
        4.3.5 小结
第5章 高职生母亲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5.1 研究假设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工具
    5.4 问卷施测、数据录入与统计处理
    5.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5.1 高职生学校适应基本现状
        5.5.2 高职生学校适应的人口变量差异
        5.5.3 高职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分布现状
        5.5.4 高职生母亲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与学校适应的相关
        5.5.5 高职生学校适应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5.6 高职生自我同一性在母亲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间的中介效应
第6章 分析与讨论
    6.1 高职生学校适应问卷修订分析
    6.2 高职生学校适应状况分析
        6.2.1 高职生学校适应的现状
        6.2.2 高职生学校适应的差异分析
    6.3 高职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现状分析
    6.4 高职生母亲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与学校适应的相关
        6.4.1 高职生母亲教养方式与自我同一性的相关分析
        6.4.2 高职生母亲教养方式对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6.4.3 高职生自我同一性与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6.5 自我同一性在母亲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第7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7.1 结论
    7.2 建议
    7.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
    附录三: 高职生学校适应量表
    附录四: 母亲教养方式量表
    附录五: 自我同一性量表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山东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研究综述
        2.1.1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概述
        2.1.2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现状研究
    2.2 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研究综述
        2.2.1 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概述
        2.2.2 学校适应能力的现状研究
    2.3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学校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综述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研究设计
    4.1 理论模型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被试
    4.4 测量工具的选用
        4.4.1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量表
        4.4.2 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4.5 测量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4.5.1 信度检验
        4.5.2 效度检验
5.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总体特点与人口统计学差异
        5.1.1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总体特点
        5.1.2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人口统计学差异
    5.2 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总体特点与人口统计学差异
        5.2.1 学校适应能力总体特点
        5.2.2 学校适应能力人口统计学差异
    5.3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学校适应能力的相关分析
        5.3.1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学校适应能力的相关分析
        5.3.2 控制变量与学校适应能力的相关分析
    5.4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学校适应能力的回归分析
        5.4.1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学校适应能力总体的回归分析
        5.4.2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人际关系适应的回归分析
        5.4.3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学习适应的回归分析
        5.4.4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校园适应的回归分析
        5.4.5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择业适应的回归分析
        5.4.6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情绪适应的回归分析
        5.4.7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自我适应的回归分析
        5.4.8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5.4.9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分维度与学校适应能力的回归分析
    5.5 研究假设的检验
6.讨论
    6.1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总体特点与人口统计学差异
        6.1.1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总体特点
        6.1.2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人口统计学差异
    6.2 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总体特点与人口统计学差异
        6.2.1 学校适应能力总体特点
        6.2.2 学校适应能力人口统计学差异
    6.3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学校适应能力关系的讨论
        6.3.1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学校适应能力关系的整体讨论
        6.3.2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人际关系适应关系的讨论
        6.3.3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学习适应关系的讨论
        6.3.4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校园适应关系的讨论
        6.3.5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择业适应关系的讨论
        6.3.6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情绪适应关系的讨论
        6.3.7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自我适应关系的讨论
        6.3.8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满意度关系的讨论
        6.3.9 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分维度与学校适应能力关系的讨论
7.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8.参考文献
9.附录
10.致谢

(8)天祝藏族自治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天祝藏族自治县概况
    第一节 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第三节 教育概况
第二章 天祝藏族自治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
    第二节 调查结果
第三章 影响天祝藏族自治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创造者
    第二节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者
    第三节 社会:教师职业生活的外部环境
第四章 提升天祝藏族自治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第一节 教师:不断自我完善中实现专业成长
    第二节 学校: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第三节 社会:教师“被需要感”的来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天祝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访谈提纲
附录二 天祝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
附录三 调研照片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9)视障生之就业质量与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上海S大学视障生的质性访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研究目的
        2.研究问题
    (三)相关概念界定
        1.视力障碍
        2.视障学生
        3.就业概念
        4.就业质量
二、文献回顾
    (一)社会排斥理论
    (二)关于就业质量的研究
    (三)关于视障学生的研究
    (四)关于就业质量指标体系
    (五)研究聚焦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场域
    (三)研究的思路框架
    (四)视障生就业质量质性研究思路
    (五)研究的实施过程
        1.研究对象选取
        2.研究资料收集
        3.研究资料分析
        4.研究论文撰写
    (六)研究的效度、信度、推广度
        1.效度
        2.信度
        3.推广度
四、视障生就业质量的现状调查
    (一)视障生求职难易现状分析
    (二)视障生就业稳定性现状分析
    (三)视障生薪资福利现状分析
    (四)视障生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五)视障生工作条件现状分析
五、视障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毕业生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1.就业综合能力
        2.就业择业心理
    (二)用人方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1.接纳与排斥并存,不同的用人单位态度
        2.需求与实际冲突,不同的用人单位需求
    (三)高校方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1.专业设置未合理规划
        2.教学形式未达到效果
        3.就业指导未完善体系
    (四)社会方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1.社会大众刻板印象影响
        2.视障生就业保障不完善
六、视障生就业质量提升对策
    (一)视障生应加强就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方应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
    (三)用人方应完善就业服务保障的体系
    (四)社会方应消除就业歧视并完善法规
    (五)社会工作介入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
        1.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运用
        2.社会工作介入提高视障生就业质量
七、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上海S大学视障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1.2.2 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状况的相关研究
        1.2.3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1.2.4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测量工具的相关研究
        1.2.5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独立学院
        2.1.2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
        2.1.3 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结构
    2.2 理论基础
        2.2.1 自我决定理论
        2.2.2 理论应用的必要性
第3章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
    3.1 问卷的编制与测量
        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2 调查问卷的修改与试测
        3.1.3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3.1.4 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
        3.1.5 正式问卷发放情况
    3.2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现状研究
        3.2.1 独立学院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总体现状研究
        3.2.2 独立学院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各维度现状研究
        3.2.3 独立学院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人口统计学差异
    3.3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职业能力认识模糊
        3.3.2 职业信息收集能力不足
        3.3.3 职业目标定位不明确
        3.3.4 缺乏职业规划能力
        3.3.5 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偏弱
        3.3.6 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整体水平偏低
    3.4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 基于学生个人层面
        3.4.2 基于家庭环境层面
        3.4.3 基于高校管理层面
        3.4.4 基于政府支持层面
        3.4.5 基于社会互动层面
第4章 国外高校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的分析与借鉴
    4.1 日本高校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的分析与借鉴
        4.1.1 日本政府宏观指导
        4.1.2 日本高校积极推动
        4.1.3 日本社会广泛参与
    4.2 韩国高校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的分析与借鉴
        4.2.1 韩国政府大力支持
        4.2.2 韩国高校积极推动
        4.2.3 韩国企业积极响应
第5章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对策
    5.1 基于学生个人层面
        5.1.1 提升自我认知水平
        5.1.2 树立正确择业观念
    5.2 基于家庭环境层面
        5.2.1 营造良好择业氛围
        5.2.2 重视家庭择业教育
    5.3 基于高校管理层面
        5.3.1 提高就业工作质量
        5.3.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5.3.3 强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5.3.4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5.4 基于政府支持层面
        5.4.1 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5.4.2 强化对高校就业工作的监管力度
        5.4.3 加大对学生就业帮扶的力度
        5.4.4 加大对学生创业支持力度
    5.5 基于社会互动层面
        5.5.1 社会机构完善就业服务职能
        5.5.2 用人单位大力支持学生就业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附录
    附录1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四、影响学生择业的心理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冠疫情下医学生择业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 黄蕊,王博宁,孙含笑,王世宸,李子奕,刘柏林,张风华. 心理月刊, 2021(10)
  • [2]高职院校护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与结果预期对择业意向的影响研究[D]. 陈雪. 延边大学, 2021(02)
  • [3]顶岗实习满意度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初次择业意向的影响探讨[J]. 廖丽华. 经济师, 2021(01)
  • [4]心理弹性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预测:学习经验的中介作用[D]. 陈羽菲.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5]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 ——以云南省昆明市小学教师为例[D]. 薛闻清. 西南大学, 2020(05)
  • [6]高职生母亲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 陈新利. 南昌大学, 2020(01)
  • [7]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山东省高校为例[D]. 李立娜.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8]天祝藏族自治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D]. 朱婷.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视障生之就业质量与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上海S大学视障生的质性访谈[D]. 汪丽丽.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研究[D]. 王子杰. 山西财经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影响学生职业选择的心理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