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离子浓度论文-单建军,管崇武,张成林,张宇雷,吴凡

铜离子浓度论文-单建军,管崇武,张成林,张宇雷,吴凡

导读:本文包含了铜离子浓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铜离子浓度,温度,循环水养殖系统,菌落总数

铜离子浓度论文文献综述

单建军,管崇武,张成林,张宇雷,吴凡[1](2019)在《电解铜离子浓度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杀菌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铜离子浓度对系统净化效能的影响,笔者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利用铜离子发生器添加铜离子,监测水质和斑马鱼健康状况,评价杀菌效果。结果表明:铜离子发生器的铜离子增加速度R~2=0.9942,稳定性较好。在24 h时,斑马鱼在铜离子浓度达到0.76 mg/L时,出现死亡情况;另外在同一浓度范围内,温度越低,斑马鱼对铜离子的耐受度越高,同一温度下,铜离子浓度越大,斑马鱼死亡速度越快。在安全浓度范围内(Cu~(2+)为0~0.23 mg/L),(26±2)℃为事宜养殖温度,并且0.14~0.226 mg/L范围内的铜离子浓度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本研究利用斑马鱼进行20天的养殖验证试验,随着铜离子浓度增加,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氨氮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铜离子浓度在0.1~0.2 mg/L之间,养殖温度(26±2)℃时,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氨氮、细菌总数处于平稳状态,有利于斑马鱼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孙德志,孙怡,秦占斌,高杰,高筠[2](2019)在《铜试剂测定溶液铜离子浓度分光光度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显色反应体系中加大乙醇的使用量,改进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测定溶液Cu~(2+)溶度的方法,使用NH3-NH4Cl缓冲溶液保证了反应体系稳定在pH=8~10,铜试剂与Cu2+完全显色的摩尔比为3∶1,显色反应生成的橘黄色物质稳定均一的存在于反应体系中,不需要萃取,可直接进行分光光度法的检测,在波长λ=452nm处的有效地检测范围为0.011~0.071mmol·L-1,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线性相关系数是0.9993。以柠檬酸铵作为掩蔽剂,杂质金属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干扰可以得到消除。该方法避免了使用CCl4等有毒萃取溶剂,也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使得检测方法更加绿色快捷高效。(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9年03期)

胡远[3](2018)在《钙黄绿素荧光猝灭法测定水中铜(Ⅱ)离子浓度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铜污染环境现状比较突出,而现有测定方法复杂、测试费用高、耗时长等缺点,本论文开展了钙黄绿素荧光猝灭法测定水中铜(Ⅱ)离子浓度方法的研究。本文运用叁维荧光技术(EEM)研究了钙黄绿素及钙黄绿素-铜(Ⅱ)离子体系的性质;建立了运用叁维荧光猝灭法测定水中铜(Ⅱ)离子浓度的分析方法,并将其成功运用于实际水样的测试;运用红外光谱研究了钙黄绿素与铜(Ⅱ)离子的络合机理,并根据络合机理和荧光猝灭理论探讨了钙黄绿素与铜(Ⅱ)离子的荧光猝灭机理。钙黄绿素具有5个荧光峰,激发波长/发射波长(Ex/Em)分别为490~495/515nm,365~370/515 nm,320~325/515 nm,285~290/515 nm,235~240/515nm。其中荧光峰Ex/Em=365~370/515nm强度与浓度之间有较好线性关系,R~2达0.9942,本实验选取该荧光峰进行实验。在反应时间40min以内、温度20-50℃之间钙黄绿素-铜(Ⅱ)离子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较小,虽然在pH 2~5和pH 8~12之间钙黄绿素-铜(Ⅱ)离子体系荧光强度变化比较大,但在pH 5~8之间荧光强度变化基本稳定,可以作为本研究的实验pH范围。在pH=5~8,室温条件下,实验发现当荧光强度-铜(Ⅱ)离子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与荧光强度初值之比△F/F_0小于0.9时,△F/F_0与铜(Ⅱ)离子浓度C(Cu~(2+))有较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F_0=0.6987C(Cu~(2+))+0.1336,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33,线性范围内铜(Ⅱ)离子浓度为0.00023~0.063mg/L,检出限5.66×10~(-5)mg/L。钙黄绿素和Li~+、Na~+、K~+、Ca~(2+)、Mg~(2+)、Ba~(2+)、Al~(3+)、Pb~(2+)、Zn~(2+)、Fe~(3+)、Hg~(2+)并不产生明显的荧光猝灭。其中Li~+、Na~+、K~+、Ca~(2+)、Mg~(2+)、Ba~(2+)对结果影响误差小于2%;Al~(3+)、Pb~(2+)、Zn~(2+)浓度与铜(Ⅱ)离子浓度之比在100倍以内不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Fe~(3+)、Hg~(2+)浓度与铜(Ⅱ)离子浓度之比小于10倍时对结果有一定影响,误差分别仅为2.69%、8.76%。采用实际水样对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研究,测得地表水样(长江叁峡库区枯水期)相对标准偏差0.00~0.91%,加标回收率86.13%~111.96%;工业废水(电镀废水)相对标准偏差0~0.27%,加标回收率108.4%~110.8%。将该方法应用于长江叁峡库区丰水期水样测定,测得水样中铜(Ⅱ)离子浓度在0.07-0.176μmol/L之间变化。根据傅立叶红外光谱波峰宽度和强度变化,钙黄绿素和Cu~(2+)摩尔比1:2时钙黄绿素荧光强度完全猝灭,络合机理是一个钙黄绿素分子提供两个羧基,另一个钙黄绿素分子提供两个羧基形成线性络合,络合比例1:2。由于钙黄绿素与铜(Ⅱ)离子发生络合反应而生成基态复合物,一方面是基态复合物经由非辐射峰途径衰变到基态的过程更有效,另一方面基态配合物的生成也由于与荧光物质的基态分子竞争吸收激发光(内滤效应)而降低了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故钙黄绿素与铜(Ⅱ)离子的荧光猝灭效应为静态猝灭。(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葛晨霞,王秋举,黄凯瑞,罗莎,陈玉珂[4](2018)在《不同浓度铜离子作用不同时间对鳙鱼幼鱼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水体中不同浓度铜离子作用不同时间对鳙鱼幼鱼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将鳙鱼幼鱼分为3个组,分别用0,0.05,0.30 mg/L浓度的铜离子处理,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在0,24,72,120小时时各取样1次,测定全鱼样匀浆中过氧化氢酶(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结果表明:在0.05 mg/L铜离子作用下,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0,120小时相比,24小时和72小时CAT活性显着升高(P<0.05);T-SOD活性呈降低趋势,72,120小时与0,24小时相比差异显着(P<0.05)。在0.30 mg/L铜离子作用下,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72,120小时相比,0,24小时CAT活性差异显着(P<0.05);TSOD活性呈降低趋势,72,120小时与0,24小时相比差异显着(P<0.05)。在24,72,120小时时,0.05 mg/L组、0.30 mg/L组T-SOD活性均显着低于铜离子浓度为0的对照组(P<0.05);在24,72小时时,0.05 mg/L组、0.30 mg/L组CAT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120小时时,0.05 mg/L组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水体中铜离子对CAT和T-SOD活性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鳙鱼幼鱼的抗氧化功能受铜离子作用浓度和时间共同影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9期)

周丽超[5](2018)在《拟南芥对不同浓度铜离子的生长发育应答》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微量元素铜(Copper,Cu)。适量的铜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过量的铜则会使植物体的许多生物学功能发生紊乱。为探究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对铜胁迫的应答反应,首先用多种浓度的CuSO_4处理拟南芥。结果表明,5μM Cu~(2+)对主根生长有轻微地促进作用,20μM、60μM Cu~(2+)对主根生长分别有轻微和严重地抑制作用。由于上述叁种浓度Cu~(2+)对主根的影响具有代表性,故选取它们进行后续的实验。实验中发现,60μM Cu~(2+)显着降低了根尖分生细胞的分裂能力和干细胞的生态位活性,从而使分生区长度减少。对DR5:GUS标记的拟南芥进行GUS染色,结果表明根部内源生长素含量的变化与Cu~(2+)诱发的主根长度变化一致。针对60μM Cu~(2+)使根尖生长素含量减少的实验现象,进一步对根尖生长素的调控进行分析。实验发现,施加α-萘乙酸可以使Cu~(2+)胁迫下的根尖内源生长素含量升高。用不同浓度Cu~(2+)处理拟南芥突变体,结果表明根尖的生长素合成、信号传递和极性运输明显受到抑制。此外,研究发现拟南芥在应答Cu~(2+)胁迫时,可以通过调控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生长素的合成。通过对调控内源生长素合成的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60μM Cu~(2+)能抑制合成生长素的吲哚-3-丙酮酸途径中TAA1和YUCCA家族基因的表达。进一步探究了不同浓度Cu~(2+)对拟南芥生殖生长、活性氧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5μM Cu~(2+)促进开花,20μM、60μM Cu~(2+)阻碍开花。60μM Cu~(2+)处理的拟南芥,果荚长度小于对照组,而千粒重与对照组相近。不同浓度Cu~(2+)作用下,拟南芥叶和根中具有清除活性氧功能的抗氧化物酶活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其中,60μM Cu~(2+)诱导组织产生大量的过氧化氢,使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强,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弱。另外,在60μM Cu~(2+)的培养基中添加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结果表明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能够缓解过量Cu~(2+)对拟南芥的伤害,使叶绿素含量上升。本文通过实验探究,分析了拟南芥对不同浓度铜离子的生长发育应答,为进一步制定新的研究策略,保护植物免受过量铜离子的伤害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邓婷,李晴,陈丹,谢熙[6](2016)在《铜/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引起子宫异常出血与铜离子浓度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含铜宫内节育器表面的铜丝在宫腔内持续释放铜离子,避孕效果明显,但容易发生节育器异位、子宫异常出血、经期延长、腰腹酸痛等不良反应。目的:探讨铜/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致子宫异常出血与子宫内膜组织中铜离子浓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纳入取铜/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女性患者60例,年龄25-40岁,分为子宫异常出血组(n=32)和无出血组(n=28);另选择未放置宫内节育器且月经周期正常的女性为对照组(n=20)。子宫异常出血组与无出血组在月经干净后4-7 d内取宫内节育器的同时,刮取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月经干净后4-7 d内刮取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子宫内膜组织铜离子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模拟宫腔液中宫内节育器铜离子溶蚀量。结果与结论:(1)铜离子含量:子宫异常出血组高于无出血组(P<0.05),无出血组高于对照组(P<0.05);(2)铜离子溶蚀量:子宫异常出血组高于无出血组(P<0.05);(3)组织学观察:与无出血组和对照组相比,子宫异常出血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无出血组与对照组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4)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微血管密度、铜离子含量呈正相关(P<0.05)。(5)结果表明:铜/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置入后,子宫内膜组织中铜离子浓度过高可能引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促进微血管扩张、充血,导致子宫异常出血。(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6年34期)

方伟成,孙成访[7](2016)在《水生植物对低浓度铜离子净化效果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5种水生植物,研究其对不同浓度铜离子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这些植物对不同浓度Cu2+的去除效果均显着,去除率达到85%以上。在净化能力上,最好的为水葫芦和风车草,其次是铜钱草和美人蕉,石菖蒲略差。最后得出结论,对于净化铜污染废水应选择根系发达的植物。(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6年04期)

曾雅洁,朱宁宁,刘国清[8](2016)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排入自然环境中的含铜离子废水有着较大环境和健康危险。文章采用不同分光光度法对水中铜离子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铜试剂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相关系数大的优点,其对水中铜离子线性检测范围为0~1.6 mg/L,工作曲线相关系数R2>0.999,适于进行水溶液中铜离子溶液浓度的测定。(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6年09期)

潘林,祝千宇,李燕,黄绍树,宋铎[9](2016)在《基于电导电极的铜离子浓度检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基于电导电极的传感器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硬件设计,根据该系统设计软件编程测试硫酸铜溶液电导率,通过溶液电导率与铜离子浓度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最后运用拟合思想计算出铜离子浓度。(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6年07期)

吴昌子,安伟,张庆范,高春燕[10](2016)在《新型磁性纳米材料对低浓度铜离子选择性检测与去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一种新型有机荧光探针与选择性螯合剂修饰的核壳结构磁性纳米材料(SDMNA),该材料能够同时检测与去除水体中低浓度铜离子。通过一系列吸附实验,发现SDMNA对低浓度铜离子的检测与去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较大的吸附量。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被用于研究SDMNA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Freundlich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分别能够较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曲线。此外,结果还显示了SDMNA能在20min内便可达到吸附平衡。(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6年03期)

铜离子浓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在显色反应体系中加大乙醇的使用量,改进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测定溶液Cu~(2+)溶度的方法,使用NH3-NH4Cl缓冲溶液保证了反应体系稳定在pH=8~10,铜试剂与Cu2+完全显色的摩尔比为3∶1,显色反应生成的橘黄色物质稳定均一的存在于反应体系中,不需要萃取,可直接进行分光光度法的检测,在波长λ=452nm处的有效地检测范围为0.011~0.071mmol·L-1,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线性相关系数是0.9993。以柠檬酸铵作为掩蔽剂,杂质金属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干扰可以得到消除。该方法避免了使用CCl4等有毒萃取溶剂,也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使得检测方法更加绿色快捷高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铜离子浓度论文参考文献

[1].单建军,管崇武,张成林,张宇雷,吴凡.电解铜离子浓度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杀菌效果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孙德志,孙怡,秦占斌,高杰,高筠.铜试剂测定溶液铜离子浓度分光光度法的改进[J].化学工程师.2019

[3].胡远.钙黄绿素荧光猝灭法测定水中铜(Ⅱ)离子浓度的方法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

[4].葛晨霞,王秋举,黄凯瑞,罗莎,陈玉珂.不同浓度铜离子作用不同时间对鳙鱼幼鱼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

[5].周丽超.拟南芥对不同浓度铜离子的生长发育应答[D].天津大学.2018

[6].邓婷,李晴,陈丹,谢熙.铜/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引起子宫异常出血与铜离子浓度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

[7].方伟成,孙成访.水生植物对低浓度铜离子净化效果的比较[J].安徽化工.2016

[8].曾雅洁,朱宁宁,刘国清.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溶液中铜离子浓度[J].广东化工.2016

[9].潘林,祝千宇,李燕,黄绍树,宋铎.基于电导电极的铜离子浓度检测系统研究[J].电子世界.2016

[10].吴昌子,安伟,张庆范,高春燕.新型磁性纳米材料对低浓度铜离子选择性检测与去除[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

标签:;  ;  ;  ;  

铜离子浓度论文-单建军,管崇武,张成林,张宇雷,吴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