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坑形态论文-颜金倡

蚀坑形态论文-颜金倡

导读:本文包含了蚀坑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abaqus,腐蚀钢丝,蚀坑参数

蚀坑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颜金倡[1](2017)在《腐蚀钢丝蚀坑形态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索支承桥梁相继建成投入运营;而早期建成的索支承桥梁中,拉索的钢丝锈蚀病害出现比例非常高,研究拉索钢丝锈蚀对桥梁运营安全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要求。在针对拉索钢丝锈蚀对桥梁运营安全的影响研究中,需要首先研究锈蚀钢丝的剩余寿命的评估方法。目前,利用断裂力学方法进行钢丝剩余寿命定量判定,是应用可靠性相对较好的一种评估技术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需要针对具体腐蚀蚀坑情况下,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具体数值。本文针对腐蚀钢丝蚀坑在不同的尺寸参数下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以及钢丝剩余疲劳寿命进行研究,完成了如下研究工作。(1)介绍了断裂力学中与应力强度因子相关的断裂参量,并研究了应力强度因子的理论计算方法,探讨了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分析法。(2)基于腐蚀钢丝蚀坑形貌特征,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了腐蚀钢丝蚀坑形状在不同的长、宽、深的情况下蚀坑处的应力变化情况,同时计算出相应的应力强度因子,对比分析了应力变化和应力强度因子变化之间的关系。(3)根据斜拉索钢丝腐蚀试验统计出的蚀坑尺寸的分布规律,选取合理的蚀坑参数进行建模,计算出蚀坑参数不同比例时蚀坑最深点处的应力强度因子值,对其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蚀坑参数变化时蚀坑最深点处应力强度因子值的拟合公式。(4)根据腐蚀钢丝疲劳试验断裂口处的蚀坑形状,运用拟合公式并结合Paris公式反推算出腐蚀钢丝的剩余理论疲劳寿命值,将其与疲劳寿命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吻合程度较好,能满足工程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王燕舞,吴晓源,张雨华,黄小平,崔维成[2](2007)在《船舶结构钢海洋环境点蚀模型研究之二:实船蚀坑形态与径深比时变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点蚀生长原理与实船蚀坑形态检测数据,对船舶受点蚀构件的两类主要蚀坑的形态、形成机制及其随船龄演化情况作了大致描述。认为遭受点蚀船舶构件的蚀坑形态与其所处位置、服役时间等密切相关;两类蚀坑形态差异的原因在于其各自点蚀进程中的具体控制因素及相应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区别。论述证明将点蚀蚀坑径深比处理成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是有理论和事实依据的;并与点蚀深度模型相结合,依据Yamamoto实测散货船货舱区肋骨蚀坑数据建立了相应的蚀坑径深比时变模型。(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07年05期)

杨德娴[3](1990)在《锑化铟单晶缺陷蚀坑形态的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实验方法对锑化铟单晶(111)面上的两种典型蚀坑形态作了具体描述,又在晶片断面上直接拍摄到两类蚀坑的剖面照片,二者相当吻合。本文得到的结论,对辨别这两种典型的缺陷及进一步研究这些缺陷,提高晶体的完整性有一定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1990年01期)

蚀坑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基于点蚀生长原理与实船蚀坑形态检测数据,对船舶受点蚀构件的两类主要蚀坑的形态、形成机制及其随船龄演化情况作了大致描述。认为遭受点蚀船舶构件的蚀坑形态与其所处位置、服役时间等密切相关;两类蚀坑形态差异的原因在于其各自点蚀进程中的具体控制因素及相应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区别。论述证明将点蚀蚀坑径深比处理成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是有理论和事实依据的;并与点蚀深度模型相结合,依据Yamamoto实测散货船货舱区肋骨蚀坑数据建立了相应的蚀坑径深比时变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蚀坑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颜金倡.腐蚀钢丝蚀坑形态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

[2].王燕舞,吴晓源,张雨华,黄小平,崔维成.船舶结构钢海洋环境点蚀模型研究之二:实船蚀坑形态与径深比时变模型[J].船舶力学.2007

[3].杨德娴.锑化铟单晶缺陷蚀坑形态的观测[J].激光与红外.1990

标签:;  ;  ;  ;  

蚀坑形态论文-颜金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